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家干部(上下)/中国当代作家张平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平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常务副市长夏中民和常务副书记汪思继都是在嶝江市工作多年的领导干部,但每一次对他们的提拔动议,都会在嶝江引起轩然大波,引起方方面面的骚动和纷争,有些人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在新一届党代会和人代会即将召开之际,面对着老书记的即将离退,面对着书记市长位置的再次空缺,面对着新一轮的干部人事调整,嶝江市又一次陷入空前的干部与民众的激烈对垒和殊死较量之中!谁将对他们的提拔任用起决定性作用,让嶝江市的上上下下面临着严峻考验和巨大危机……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顶天立地的大书。这部大书充满了对人民的悲情。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以《天网》、《抉择》、《十面埋伏》蜚声文坛的著名作家张平,沉寂二三年,以他的如椽巨笔,在直言诤谏“权谋文化”的丑恶现状的同时,才气勃发地勾勒出了一幅酣畅淋漓的当代政治社会画巷……

试读章节

隐隐约约地他看到门好像被轻轻地推开了。

他揉了揉眼睛,目标终于又要出现了!

他立刻兴奋了起来,甚至微微地还有几分紧张。尽管他们之间的距离相当远,而他所等待着的这个人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存在。

他已经在这里等了好几个小时了,就好像一个隐蔽的猎手,悄无声息地等待着猎物的出现。

看似轻松的事情,其实很累很苦。他必须全天候地,而且必须提前很多时间等在这个地方。因为他所等的这个人太没有时间概念了,随时都可能回来,但也可能到了深夜一点两点都不回来,甚至一整天一整夜都不回来。

他只能等待。

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他在这里究竟等了多长时间了。至少也快四个小时了,至少!

他得用极大的耐力和毅力,当然也包含着极大的风险一直在等待着。

因为他等待的这个地方是在市委市政府机关大院。

再具体地说,他等待的这个地方是在机关大院的一间极不显眼的屋子里,而他所等待着的那个人则是在另外一间屋子里。对方的屋子不大,而他的屋子更小,严格点说,根本就不能叫什么屋子,而是一间只有七八平米的地下室。这几乎是一间被废弃了的地下室,看得出来常年无人光顾,蛛网遍布,又闷又热,黑黑的一层尘土足有半寸厚,塞满了各种各样的破旧家具和杂物,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霉味。他就像一只地鼠,在这样一个地方小心翼翼地拱出了一个两平米左右的能藏身的地方。然后打开他眼前的机关,屏气闭声地潜伏在这里。只要在这里呆上半个小时,即使一动不动,他的脸上、身上、鼻孔里、眼睛四周,包括脸上脖子上的汗水和喉咙里的痰液唾液,基本上就全变成了黑的。他每天必须赶在下午四点左右,也就是在机关大院的干部员工们下班以前,偷偷溜进这个地下室,因为此时此刻楼道和大院里的人相对较少,他这样一个陌生人也较少会引起管理人员的注意。同时每天又必须赶在晚上十二点以前,也就是机关大院大门关闭之前,以及大部分加班加点的机关人员回家之前悄悄地溜出来。再晚了,就会引人注意,如果再晚到凌晨三四点,那就意味着他只能再在这里呆一整天整夜了。一旦天亮了,他就再也不好出去了,别的不说,只他的身上脸上黑不溜秋的颜色和汗渍就足以让任何人大吃一惊,顿生疑虑。

但他对这样的一个去处实在太满意了,这样的一个地方只要不出人为意外,简直可以说是应时对景,恰到好处,再完备不过了。尤其让他满意的是,他所呆的这个破破烂烂的地下室,面对着的竟是整个市委市政府机关大院,只要他站起来稍稍一踮脚,就能透过地下室那个窄窄的小窗户看到整个机关大院的一举一动。真是太棒了!尽管太热了点、脏了点、闷了点,但只要能让他感到安全,再苦点累点又算得了什么。

他们之间的距离不远不近,准确地说,有三四百米。对于当今的现代化通讯设施,这实在太近了。但对于一个必须极为隐蔽的无线装置来说,这段距离也就不能算近。他所使用的技术,其实是一套相对并不怎么复杂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技术,但在中国,尤其是在一个内陆县级市使用这种无线系统,就显得极为机密和尖端。它的伪装技术尤其高超,即使是真正的行家里手也极难察觉。正是借助这样的一个极其隐蔽的装置,才足以让他毫无顾忌一览尽收地看到对方,而对方对他的存在和偷看则全然不知毫无察觉。说白了,这是一个极少数人才能拥有和掌握的可视可听无线装置,带有2.4千兆赫发射器、暗藏式摄像机和天线,它的微小的监视器探头可以安装在对方难以发现的任何地方。电源是普通的家用电源,可录制其范围内所有物件清晰生动的画面和声音。也就是说,他可以偷偷地仔细地看到对方的一举一动,而对方却根本不会知道竞有人敢在这个市委大院里,如此放肆大胆不留余地地观察着他。

他是在监视,是在窥探。

他明白,他必须耐心地等待,只有耐心等待,才有可能等到他所需要的东西。

要等到他所需要的东西,首先必须看到他所需要看到的东西。

他得找到证据。他需要的也是证据。

他胸前的这套价值数万美金的全方位微型摄像监视系统,是他冒着巨大风险,花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才偷偷安装好的。对方的办公室、卧室,包括洗手间他全都看得清清楚楚,只要他想,全都可以一览无余地暴露在他的眼前。如果需要时,他只需动一动按钮,就可以得到他所看到的任何东西。只要这些东西有用,立刻就可以成为他所需要的证据。

这些证据对他来说,将是一笔巨额财富。证据越有价值,他得到的财富的额度越高。即使是这笔财富的底线,也足可以让他一家人舒舒服服地活一辈子。

这本不是他想干的事情,这种事情太恶心太下作了。虽然干这类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但这次完全不同。因为他要监控的这个人物实在太不一般了。一旦传出去,圈里圈外的人肯定都会恶心他一辈子。他清楚,这样的事情也实在不是人于的事情。何况完全违法,严重的违法,如若被缉拿判刑,就算你花光了家产,打通了各种关节,十年二十年的刑期只怕是跑不了的。

他之所以最终答应了这件事情,表面上看,一是那巨额的回报,二是幕后这些人的身份。虽然他并不缺钱,但这种大笔的很容易就可以到手的钱,他当然不会拒绝。尤其是这种钱没有什么实质性风险,只要他们内部没有人为的因素,几乎可以断定不会出什么意外。他清楚幕后指使他的这些人,都是些有头有脸、有权有势的人物。尽管同他接头的人平平常常,看不出有什么大的来头,但从他说话的口气里,从他含而不露的表情里,他感觉得出来,让他干这种事情的幕后的那些人,绝不会是一般的人物。只这一套无线装置,就完全可以断定他们的来头大得很,背景深不可测。所以他明白,来头越大,背景越深,他自己也就越相对安全。即使万一出了什么纰漏,他首先会是安全的。他们绝对会保证他的安全,因为他的安全决定着他们的安全。所以来头越大,背景越深,他也就越安全。这个,他心里有数。虽然他知道这是犯法,虽然有些紧张,但心底里他并不担心什么。除非他们想杀人灭口,但他明白,现在还远远到不了那个地步。何况他还留着一手,他也明白无误地已经暗示给他们他留着一手。所以他清楚自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非常安全的,他们还不能,还不想,也不敢把他怎么样。

但这些并不是最终让他知法犯法的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他太想了解他所监视的这个人物了。

这个人不是一般的人,他是眼下炙手可热,大权在握,让多少人眼巴巴盯着的一个人。

有人夸他好,能把他吹到天上;有人骂他坏,恨不得立刻就让他下地狱!

他就是眼下的嶝江市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据可靠传闻,他将是下一届嶝江市市长,甚至有可能是嶝江市市委书记最有力的竞争者。

他今年刚满三十八岁。

他的名字叫夏中民。

一种说不出来的欲望和冲动折腾着他,他真的想知道,这个家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货色!如今那些个当官的,尤其是那些不小心一步踏空,被什么人给揪出来的贪官们,吃喝嫖赌抽,简直五毒俱全。听说有个家伙,每天晚上都得有个姑娘陪睡,有时候还跟两三个小姐一块儿睡。真他妈的活腻了,连牲口都不如!

尽管干过几次了,尽管还没发现过有多干净的,但像牲口一样的家伙,他还真没遇到过。

他倒要好好瞧瞧,眼前这些个道貌岸然的当官的究竟能黑到什么程度。

P1-5

序言

从长篇小说《国家干部》出版到现在,已有四年之久。从那以后,我一直没有新的作品问世,当这套丛书即将出版时,不禁有恍如隔世之感。不过,近年虽然没能将新的作品奉献给读者,却一直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揣摩。我不会放弃创作,因为我曾说过,放弃写作,就等于放弃了生命。

近四年,看了、写了、思考了太多的似乎与文学无关的东西,说了、做了、努力了太多似乎与文学无关的事情。但当这套丛书出版时,却突然觉得有那么多东西需要写,应该写,值得写。很多很多新的感触和冲动,很多很多新的认识和理念。同以往相比,很多很多都是截然不同的,很多很多甚至是颠覆性的。静下心来细细地一想,很多很多确实都变了。

当然也有永远不变的,那就是作家的眼光、作家的思维、作家的处事原则和做人底线。这些正是这套丛书留给我的最可宝贵的财富。

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到现在,几乎横贯了改革开放的每个阶段,也几乎容纳了面对这些年代的所有认知和情感。

这些作品验证着我的创作方式,也体现着我写作与生命的价值。

如何评价自己,如何评价自己的作品,这其实很难。评价都是别人做的,评价自己大都言不由衷。要是非说不可,大概就是这么几点:一是在作品的社会性和艺术性的选择上,我更多地选择了社会性;二是在普通读者和精英读者之间,我更倾向于普通读者;还有一点,我选择的一直是现实题材,近距离地直面现实,直面改革。关注现实,关注时代,这既是我的写作方式,也是我的写作立场。

收入本套丛书的这些作品曾给我带来过无数的掌声和鲜花,也给我带来几多坎坷和艰辛。

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让我深为庆幸的是,我幸运地赶上了一个数千年来中国文化人做梦都不曾想到的时代,生活在一个波澜壮阔的注定要被大写的时代。

我的确是幸运的。我的作品也一样是幸运的。

是的,这个时代有很多的疑难,对这个时代也有很多的争议。但是,只要你看看想想五千年的农牧文明和封建古国给我们留下了一堆什么样的遗产,就应该明白、应该懂得这个古国发展到今天是一个多么悲壮而惊人的奇迹。在历史长河距我们最近的短短几十年时间,这个古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古今中外的人类历史上,已属绝无仅有。不管你持何种态度,也不管你站在何种立场,这一点谁都无法改变,谁也改变不了。

在灾难频仍、危机重重的今天,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的古国也是幸运的。

常听人说,距离历史越远才看得越清楚。我不反对这样的说法。但问题是,不管怎样观察历史,不也一样需要细节,需要考证?当代史学家们重新审视历史时,不也正是从各种各样的历史记录中,一点一滴地去寻找证据,去归纳观点?伟大与渺小,辉煌与阴暗,不也一样需要客观,需要理性?所以说,面对这个时代,我们需要记录,需要细节,需要实据,需要真情,需要人民的共鸣,需要作家的职责和良知。

还听人说,文学创作应该瞄准永恒的题材,应该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只有这样,作品才有可能流传后世。我同样也不反对这样的观点。问题是,当所有的作家都想让自己的作品流传后世,都想让自己的题材远离现实,那是否符合我们的国情?对一个作家来说,跌宕起伏,精彩纷呈,惊天地、泣鬼神的当代现实,就这样远远地离开,让没有亲历过的后辈作家们去描写,去想象,这样做是不是太超脱、太不负责任了?假如所有的作家都想让自己的作品留给后辈人阅读,那我们后辈的阅读负担是不是太重了?一个在当代没有任何影响的作品,在后世突然洛阳纸贵、成为经典的可能性有多大?几乎让所有作家推崇的《红楼梦》,在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就没有影响吗?没有影响又如何会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下来?

一个社会,需要流传千古的作品,也同样需要与社会同步的作品。想想赵树理、马烽那一代作家,他们作品的读者也许会越来越少,但他们对同时代读者的贡献谁也无法替代。作为一个作家,能活在同时代读者的心里,也算可以了。

有人说,每一个时代产生的伟大作家,都一定代表着那个时代的良知,都一定会给那个时代的人民带来过欢乐,带来过希望和信心。我更赞同这样的观点。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作家能为这个时代带来欢乐,带来希望和信心。

我同样希望自己这套丛书以及今后的作品,都能给这个时代留下一些记录,给这个时代的读者带来一些欢乐,带来希望和信心。

张平

2009年4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9: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