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骄傲。凭借成本和规模优势,中国制造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迈动着轻盈的舞步,展示着中国经济的勃勃生机和强大竞争力。但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升高、人民币升值、原材料的涨价、金融风暴的袭击,中国制造的脚步开始变得沉重起来。而铁矿石的大幅涨价又使制造业的成本压力雪上加霜。对于这样的一种局面,在钢铁链捆绑下的制造业又会迈开怎样的舞步呢?本书将给你拨云见日的答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钢铁链捆绑的舞步/打开经济问号系列丛书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刘保平//姜诗明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制造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骄傲。凭借成本和规模优势,中国制造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迈动着轻盈的舞步,展示着中国经济的勃勃生机和强大竞争力。但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升高、人民币升值、原材料的涨价、金融风暴的袭击,中国制造的脚步开始变得沉重起来。而铁矿石的大幅涨价又使制造业的成本压力雪上加霜。对于这样的一种局面,在钢铁链捆绑下的制造业又会迈开怎样的舞步呢?本书将给你拨云见日的答案。 内容推荐 “中国制造”背后,其实潜藏着一根以钢铁为连接点的巨大链条。它向下串联起钢铁、家电、汽车等,环环相扣,决定了“中国制造”走向何处,走多远。 作为多年来中国经济的一个骄傲,“中国制造”凭借成本和规模优势,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迈动着轻盈的舞步,展示着中国经济的勃勃生机和强大竞争力。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升高、人民币升值、原材料的涨价、金融风暴的袭击,“中国制造”的舞步开始变得沉重起来。而铁矿石的大幅涨价无疑又使制造业的成本压力雪上加霜。这样一种局面下,钢铁链捆绑的制造业又会迈开怎样的舞步? 本书通过实地探访钢铁企业、钢铁经销商、相关专家,深入市场,层层剖析铁矿石涨价的表象,解读背后所蕴含的道理和危机。 目录 前言
第1章 铁矿石之战打响 钢铁巨人站起了/2 铁矿石为何成了疯狂的石头/6 日企对铁矿石资源的控制/9 铁矿石的较量/12
第2章 钢铁的国际格局 世界钢铁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18 世界钢铁产业的四次大规模重组并购/23 美国钢铁城市的变革再生之路/26 日本钢铁产业的崛起/30 德国钢铁产业的鲁尔区启示/33 世界钢铁产业转移的轨迹/37
第3章 曾经舞步不轻盈 铁矿石“锁”住了谁/41 进退两难的价格/43 “白电”的“黑色”夏季/46 日式“舞步”/48
第4章 海运风,钢企新课题 造船热遭遇十面埋伏/55 民间资本追逐造船热/57 BDI:疯狂的曲线/65 FFA透视镜/73
第5章 “钢铁大鳄”的前世今生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81 印度钢铁大王米塔尔/90 米塔尔是朋友吗/97 钢铁业跨国公司的涌现/104
第6章 中国的钢铁巨人 我国钢铁行业现状/106 我国钢铁业发展的四大软肋/112 钢铁企业价格体系的形成/116 钢企重组,谁主沉浮/121 河北钢铁业整合曲折路/127 宝钢与宁钢的“闪婚”/143 钢铁业并购“民消国长”的隐忧/147 两大临海钢铁基地双获新生/150 北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152
第7章 钢铁下游产业的跟踪 汽车行业能否强势崛起/156 家电行业能否持续增长/161 建筑行业能否亮点不断/163 机械行业能否迈向国际/167 铁路迎来最大一轮建设高潮/169 铁路历次提速回顾/172 电力用钢潜力可期/173
第8章 被钢铁重压的人 风云突变/177 上海往事/179 迷途问路/181 探问隐情/182 铁矿石求变/185 钢铁盛宴终结/188 产能过剩,如何“过冬”/193 美欧发难中国钢铁业/198
第9章 在“寒风”中突围 与高成本赛跑/203 原料的“减法”/206 营销的“加法”/208 钢材期货的推出/209 历史回顾/212 “上海定价”/215 钢铁行业的及时雨/220
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钢铁废墟上建新城 利哈伊谷地区包括艾伦城、伯利恒和伊斯顿3个城市。当地的伯利恒钢铁厂占地16平方公里,鼎盛时期钢厂总部拥有近4万名工人、全世界员工14万多。旧金山的金门桥、纽约麦迪逊广场、美国最高法院的主结构钢材均出自这里。 曾在伯利恒钢铁厂担任经理、现任当地经济开发顾问的罗伯特·文德说,过去的利哈伊谷就像当今的硅谷一样繁华。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导致生产成本上涨,伯利恒钢铁厂开始陷入财政困境。80年代外国低价钢材开始进入美国,进一步冲击美国的钢铁业,伯利恒钢铁厂没有及时与外国公司合作,政府也没有制定减税等激励政策,伯利恒被迫以裁员、关闭生产线等方式来维持生存。1995年,伯利恒钢铁厂宣布逐渐关闭,3年后,即1998年,伯利恒厂区彻底停止生产,钢铁制造业于是从利哈伊谷消失。虽然目前伯利恒钢铁厂总部大楼内仍有400多名雇员,但他们管理的是分散在全美数个地区的子公司。 伯利恒钢铁厂的衰落对一个以钢铁经济为支柱的地区的打击是巨大的:利哈伊谷的经济发展步伐停顿,大批工人失业,许多居民为寻找就业机会举家外迁,而钢铁厂大片的厂房和土地成了“废墟”。 但是,从钢铁厂宣布停业的时候起,当地的经济发展部门和私营企业便在考虑如何扭转经济衰退趋势。其中最重要的决策之一是:二度开发钢铁城“废墟”,使这个百年老钢铁帝国获得新生。为此,伯利恒钢铁厂分片出售其土地,出售的土地由美国企业地产服务公司负责开发利用。占据钢铁厂1/3地盘的炼钢生产线将被保留,开发商在此基础上修建美国国家工业博物馆。原钢铁厂总部大楼则被改建成一座可同时容纳250位客户的饭店和会议中心。钢铁厂原有的铁轨和部分仓库则被当地商业中心用于装卸集装箱的联运站,钢厂还辟出一部分土地开发工业园。 美国企业地产服务公司首席执行官罗伯特·巴伦说,这一投资达15亿美元的工程建成后,将创造1万个就业机会,为当地带来7000万美元的年税收。此外,在旧厂区上建设新城区,不仅充分利用了现有土地,还避免了城市开发可能对耕地造成的破坏。 开展土地循环计划 伯利恒钢铁厂的老厂区新开发计划,只是利哈伊谷地区工业厂房再利用工程的一部分。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地区,利哈伊谷自然拥有大片陈旧的工业厂房,这些厂区所占的土地在美国被称为“棕地”,相对而言,没有开发使用过的土地被称为“绿地”。被废弃的工厂具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如完备的电力、给排水系统,但许多工厂主不愿意将这类地产出售给他人,原因是担心新业主在发现旧厂房所占土地中含有有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质后向原企业提出控诉,从而引发没完没了的官司。许多新企业为避免此类问题,宁愿选择未开发的土地,而不愿意收购可能有污染问题的旧工业区。 当地非营利机构利哈伊谷经济开发公司在意识到这一问题后,着手实施利哈伊谷土地循环计划。利哈伊谷土地循环计划负责人查德·赫尔默说,土地循环计划的目的是鼓励和帮助私营部门清理旧工业区、合理利用腾空的工业厂房。因为大部分老厂房位于城市市区,改造利用旧厂房可以刺激市区的经济增长。此外,土地循环使用还可减少对优质农田、空旷地区和森林的破坏。 1998年,利哈伊谷土地循环计划正式启动,这一计划首先得到了美国国家环保局的财政支持,以对当地值得再利用的旧工业用地进行调查,随后又获得宾夕法尼亚州100万美元专项基金、美国住房和城市开发部400万美元贷款和环保局的后续支持。利哈伊谷的土地循环计划如今已经成为美国土地资源再利用最成功的例子。几年来,利哈伊谷地区已将数个旧厂区改造成写字楼或公寓楼。 美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改造的经历表明,即使在市场机制十分健全的经济体制下,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改造也并不能完全依赖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来自动实现,政府有关配套政策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钢铁重镇匹兹堡的转型改造中,政府并不仅仅局限于“守夜人”的角色定位,而是一方面积极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为改造和转型提供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如资金筹集、税收、设备折旧方面的配套支持政策。再如,在近年来钢铁工业的兼并重组中,为了使兼并者有动力去兼并收购濒于破产的钢铁企业,美国国会特许的养老救济担保公司主动承担这些企业的历史负担。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还不健全,要加快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改造,更需要政府发挥必要的作用,实施相应的配套政策。 P27-29 序言 一个国家产品的品牌,凝结着这个国家的文化特质,而且往往可用一个词概括。例如,世界公认的法国名牌被定义为“浪漫”。这种诗意的描述,等于凭空赋予顾客“特权”,哪怕只买一枚小小的胸针,也使自己的消费拥有美丽情怀。而如果有人请你用一个词定义中国品牌,它应该是什么?这个词应该是“实在”。 在中国制造的背后,其实潜藏着一个巨大的链条,这个链条以钢铁为连接点,向下串联起钢铁、家电、汽车,这样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决定着中国制造能够向何处走,能够走多远。 钢铁材料是人类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最重要的结构材料和产量最大的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所依赖的重要物质基础。钢铁工业是为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燃料动力、化学工业、建筑业、宇航和军工,以及交通运输业、农业等部门提供原材料和钢铁产品的重要的基础工业。在世界上,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发展钢铁工业,因为它是国家工业化的支柱。没有强大的钢铁工业,要实现工业化的社会是困难的。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钢铁工业发展程度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钢铁产业作为一个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部门,其与上下游产业的联系紧密。钢铁产业既是耗费原料、能源和交通运输的大户,同时,它又是建筑、机器制造、汽车、机电等其他行业的基础产业。钢铁材料是诸多工业领域中的必选材料,既是许多领域不可替代的结构材料,也是产量最大、覆盖面极广的功能材料。钢铁工业长期以来是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钢铁工业发展水平如何,历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美国、日本、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无不经历了以钢铁为支柱产业的重要发展阶段。中国历来重视钢铁工业的发展,把钢铁工业作为基础产业,钢铁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中国制造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骄傲。凭借成本和规模的优势,中国制造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迈动着轻盈的舞步,展示着中国经济的勃勃生机和强大竞争力。但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升高、人民币升值、原材料的涨价、金融风暴的袭击,中国制造的脚步开始变得沉重起来。而铁矿石的大幅涨价又使制造业的成本压力雪上加霜。对于这样一种局面,钢铁链条捆绑下的制造业又会迈开怎样的舞步呢? 《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怀着这样的疑问,通过实地探访钢铁企业,钢铁经销商,相关专家,还通过走访市场、深入市场的手段,将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逐渐剖析出来,让读者能够深入铁矿石涨价现象的表面,去读懂这背后所蕴含的道理和危机。我们相信,深入分析,深入报道,才能让我们的节目和书籍都始终保持在中国经济的最前沿,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展阶段出谋划策。 《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 后记 钢铁素有“工业粮食”之称,是诸多工业领域中的“必选材料”。实现工业化,没有钢不行,没有好钢也不行,这是世界各国实现工业的历史明证,美国、日本、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无不经历了以钢铁为支柱产业的重要发展阶段。从19世纪至今100多年来,世界钢铁工业格局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19世纪世界钢铁工业生产中心位于欧洲,20世纪上半期北美洲成为世界钢铁工业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钢铁工业中心开始向亚洲转移,20世纪70年代后,亚洲成为世界钢铁工业中心。中国钢铁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连续多年产钢量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钢铁生产大国,钢的生产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但是好钢、高档次钢的数量还不够,还不是钢铁强国,整体竞争力还不强,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中国钢铁面临由大到强的转变。钢铁产品质量高端化、生产专业化、工艺技术现代化、设备大型化、企业集团化以及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布局合理化等,是当今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中国钢铁要实现质的飞跃,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世界钢铁巨头同台竞争,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阶段是中国实现由钢铁大国到钢铁强国的一个不可回避、必须逾越的阶段,也是当前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机遇和挑战并存,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可望成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行业。相信中国钢铁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技术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以及行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资源和能源消耗不断降低,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成为钢铁生产强国。 可以预见中国钢铁工业将逐步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过程:首先,在需求的拉动下,中国钢铁企业生产工序中的瓶颈环节将逐步被消除,对新产能的投资逐步提高,从而使得高端产品的产量不断提升。其次,国内市场不断进行整合以改善钢铁工业组织结构,使得钢铁行业间的整合在更高层次的基础上进行,到2010年,具有炼钢能力的企业数量有较大幅度减少,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的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争取达到50%以上,2020年争取达到70%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国钢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合资联盟,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最后,中国钢铁企业可能与亚洲市场进行整合和资源配置。 适应市场的企业是强大的,而创造市场的企业是伟大的。中国钢铁产业需要强大的企业,也需要伟大的企业。中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一定能够迎头赶上,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由于本书内容涉及国家、时间范围广泛,部分图片及文献资料的版权所有者无法一一取得联系,请相关版权所有者看到后与我们联系,以便敬付稿酬,联系方式:dakaijingjiwenhao@126.com。真诚感谢为本书提供素材及写作意见的媒体同仁,这本书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晶,也请观众和读者朋友们多提宝贵意见,能让我们做得更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