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深沉与仰望--沐浴欧洲教堂的艺术之光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周至禹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几乎在欧洲的每一个城市,都会有教堂矗立;一个城市的成长.一定曾经伴随教堂的修建和布道;一个乡村,最高处一定是教堂的钟楼和尖塔,它往往占据着最好地势,可以把钟声传到四面八方。教堂是综合的艺术史,涵盖了宗教史、建筑史、绘画史、雕刻史、设计史,等等,细心的游客可以从中受益很多。

让我们一同跟随作者的43篇欧洲教堂笔记,走进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等欧洲城市的教堂,感受其艺术,体会其中丰厚的文化内涵吧!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美轮美奂的欧洲教堂艺术视觉读本,这是一本中国艺术家感悟欧洲教堂的精神笔记,这是一份闪烁着诗意和思想火花的欧洲教堂文化地图。

全书收录了作者参观欧洲教堂的笔记43篇,约八万字左右,插图四百余幅。介绍了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柏林、巴黎等欧洲城市的教堂艺术,为大家呈现教堂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提供一个心灵交会的空间。

目录

巴黎

 1 先贤祠

 2 巴黎圣母院

 3 圣沙佩勒教堂 圣日耳曼教堂

 4 圣心大教堂

卢昂

 5 圣女贞德教堂 圣马可卢教堂

 6 圣母大教堂 圣米歇尔山

 7 圣米歇尔修道院

里昂

 8 福维埃圣母教堂

 9 圣让首席主教教堂

奥地利

 10 斯蒂凡大教堂

 11 玛利亚教堂 梅尔克修道院

 12 海顿教堂

柏林

 13 柏林大教堂

 14 玛利亚教堂M

 15 圣赫德维希大教堂

 16 威廉皇帝纪念教堂

佛罗伦萨

 17 圣玛利亚新堂 圣罗伦佐教堂

 18 花之圣母大教堂

 19 圣母领报教堂

圣马可教堂和修道院

 20 圣玛利亚·德尔·卡迈纳教堂

 21 圣十字教堂

罗马

 22 圣三山教堂 圣伊涅斯教堂

 23 圣母大殿

 24 圣拉特朗圣诺望大教堂

 25 圣彼得铁链教堂

 26 人民广场圣母堂

 27 万神庙

 28 圣彼得大教堂

威尼斯

 29 圣马可教堂

 30 弗拉里荣耀圣母堂

 31 健全之母大教堂

 32 圣诺望与圣保罗教堂

 33 穆拉诺岛教堂 蒙特塞拉特

 34 圣本尼迪克特修道院

伦敦

 35 威斯敏斯特教堂W

 36 圣保罗大教堂

日内瓦

 37 圣彼埃尔大教堂

 38 圣母院

 39 玛德琳娜教堂

卢加诺

 40 圣安东尼教堂

 41 圣罗可教堂圣卡尔罗教堂

 42 圣洛伦佐修道院伊玛克拉塔教堂

迪翁

 43 迪翁教堂

后记

试读章节

法国的卢昂,围绕圣母大教堂,也有许多其他的教堂。穿过有名的戈罗斯·奥尔罗日街(Rue de GrosHorloge)往西,就到了旧市场广场,1431年,圣女贞德就在此广场被处以火刑,被处死的地方现在是花圃,红色和粉色的鲜花喧闹地盛开着,旁边墙壁是手戴镣铐的贞德雕像——微侧着头仰天瞑目,脚下火焰线条盘曲而上,蜿蜒到背后的石碑上。衣纹垂立的贞德宛如烈火中涅槃的凤凰。在雕像的脚下,低矮的半圆白色栏杆内,生长着默默无闻的粉色和紫色的花。

在百度百科里这样记载着:贞德原本是一位法国农村少女,她声称在16岁时的一日,在村后的大树下遇见天使圣米迦勒、圣玛嘉烈和圣凯瑟琳,从而得到“神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当时由英国人占领的法国失地。后来她几番转折,得到兵权,于1429年解奥尔良之围,并带兵多次打败英国的侵略者,更促成拥有王位承继权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圣女贞德于1430年在贡比涅一次小冲突中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为英国人以重金购去,由英国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国卢昂被当众处死。贞德17岁时便成为闻名法国的女英雄,20岁时却惨遭处死。20年后,当英国人被彻底逐出法国时,贞德年老的母亲说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审判贞德的案子,最终于1456年为她平反。1920年5月16日,由教宗本笃十五世封圣。

广场的中央建有现代风格的圣女贞德教堂(EgliseJeanne d'Arc),建于1979年。的确,如同旅游指南上讲的,教堂从外观看就像是一艘翻过来底朝上的维京船,维京人原是诺曼底人的祖先,素来以勇猛顽强闻名欧洲史,我的孩子热衷于维京人的这一段历史,总是向我娓娓道来。也许,这就是教堂的设计师建筑构思的原点吧?建筑原可以从相关的历史中寻找灵感,并且将历史的元素和建筑所要表达的内容结合起来,由此,不仅深化了建筑的主题,也揭示出圣女贞德英勇不屈的一面。贞德遵从“声音”以预言者的方式站出来,成为民众的领袖,身先士卒,英勇奋战。我觉得她不过是被查理王储利用而已。贞德曾经中箭负伤,不安地哭了出来,这一个细节让人们感觉到她只不过是个小女孩,一个普通的农家少女,最后又落得如此惨烈的下场,伤感之余,令人深思之处也是很多。现在这座教堂既是纪念圣女贞德的教堂,也是纪念这位女英雄的民间纪念馆,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建筑以板岩或铜制鳞片做顶,面向大海方向,灰色的屋顶,也像迎风而起的桅帆,轮廓线具有强烈的视觉动感。教堂虽然现代,但是内部有目前保存最好的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第一批彩绘玻璃窗,描绘了早期诺曼底人的生活故事。由于现代建筑支撑结构技术,教堂的彩色玻璃窗占据了墙面大部分,使得教堂有很好的采光。

广场往北有圣帕特里斯教堂,从此往东,紧挨美术博物馆的东边有圣戈达尔教堂,再往东北一点是圣路易教堂。从圣路易教堂往东南就是圣维维安教堂,圣维维安教堂西边是圣旺教堂,圣旺教堂南边是圣马可卢教堂的前庭,再往南就是圣马可卢教堂(Eglise StMaclou)。圣马可卢教堂正在修缮,教堂尖锐的高塔直插云天,是典型的哥特式风格,教堂的正立面有尖弧和复杂雕饰的门拱,是典型的火焰式风格,因此弱化了立面的体积和量感。梦幻般的五边形西立面被雕饰成一曲尖角装饰的对角线所组成的复调音乐,坚固的墙体由此被消解成一片热情活跃的飘雾与闪烁,令人难以察觉地消散在卢昂的晴空中。只有北面侧墙柱上生动的人物雕像,消除了石头的冰冷,栩栩如生的微笑令人难忘。教堂内的玻璃窗瘦长,但是玻璃画构图复杂,以至于画面主次难分;玻璃画虽然线条细密,但是色彩单调,没有寻常的缤纷色彩,因为其间充斥了大量的白色玻璃。从圣马克卢教堂往西一点就又来到圣母大教堂。卢昂圣母大教堂(Cathedrale NotreDame。)是辐射式风格的哥特建筑,它具有一种新的活泼风格,形成了哥特式中晚期的严谨的样式。P28-32

序言

英国史学家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在自传中这样写道:“1764年10月15日,在罗马,当我坐在朱庇神堂遗址上默想的时候,天神庙里赤脚的修道士们正在歌唱晚祷曲,我心里开始萌发撰写这座城市衰落和败亡的念头。”一种激情是爱德华·吉本写出罗马史的动力,而我在凯撒大帝被刺倒下的地方,罗马古寺的旁边,开始了对人类信仰的一种思考。宗教是人类自我设定、自我接受的一种信仰系统。几乎在欧洲的每一个城市,都会有教堂矗立;一个城市的成长.一定曾经伴随教堂的修建和布道;一个乡村,最高处一定是教堂的钟楼和尖塔。

占据着最好地势的教堂可以把钟声传到四面八方。教堂的钟声不仅准时,而且穿过黑暗响起来,让你的心灵得到慰藉。钟声是悠长的,钟声是深沉的,肯定而不含糊,是“夜半钟声到客船”,让旅途上的行者安然入睡。我曾经在欧洲一个乡村的旅舍里住过几天。乡村的宁静仿佛凝固了时间,但是在午夜的时候,乡村里唯一的教堂,总会敲起十二点的钟声,那一声一声的钟声,清晰而明亮,穿透了无边的黑暗,来到我的枕边,惊破了我的睡梦;并且,钟声是那么准时,不差分毫地开始,在该结束处结束,但是余音袅袅,让我在黑暗中清醒。

教堂是综合的艺术史,涵盖了宗教史、建筑史、绘画史、雕刻史、设计史,等等,让细心的游客从中受益,而我是这种受益人之一。在教堂里还可以休息心灵。有一次逛集市,走累了,看到路边有教堂,就走了进去,教堂墙壁刷着鲜艳的乳黄色,鲜亮得不真实。进里面去看,却是深暗而空旷,和街上相比是另一个世界。不规则的室内格局、装修和彩色玻璃镶嵌,完全是现代的风格,显示着教堂的历史不会久长。一位年轻的女信徒正在侧堂的阴暗处默祷,跪着的剪影在模糊的光线里笼罩着神秘和伤感。在无声里,女信徒起身离去,汇入门外明媚的阳光下的人群里,把一份孤独与寂寞带走,留下的是一丝惆怅。我不知道她是谁,没有看到她的面孔,不了解她的生活,不知道她为什么祈祷,转瞬之间已经不见她的身影,眼前流淌着喧嚣的人流。但是,我依然能够感受到那阳光下一颗隐秘寂静的心灵的存在,像不会融化的坚冰。

后记

近一些年能够有机会走访欧洲,浏览各地的教堂、博物馆、美术馆、艺术中心。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眼中所见,自然地化为了文字和图画留在纸面上,不过是记录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并没有想到要把它示之于众。写的东西积少成多,但是大都封存在电脑里。后来终于有了一些余暇,静下心来细细研读,过去的印象浮现脑海,也许,印象就成为略为润饰修改的依据,面目在感觉中逐渐清晰,渐渐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也许,这算得上一个已经成熟的果实,正挂在枝头,等待着自然的掉落。

好了,我现在把它摘了下来,摆在了我的眼前。

我自己常说,读万卷书固然重要,走万里路更有实际的收获。这是感触之言。能够有机会见识世界,使得我和广阔的自然有了一种亲密的接触,而我深知见识世界、贴近自然对我的眼界,对我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对我自身灵魂和思想的丰富都有一种无法想象的意义。观看,并且思考,因观看而快乐,因思考而幸福,这就形成了人生的过程。王羲之在《兰亭序》里写道:“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个“兰亭”在我,就是一个世界。

现在是一个读图的时代。有更多的人出国公干、交流、旅游、留居,图文化的欧洲游记因此在书店里随处可见,现在我却要凑一下热闹,岂不是讨嫌?但是,绘画是我的职业,文字是我的爱好,二者的结合很早就成为我记录心情、见闻、采风的一种手段。对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兴趣,促使我从新的角度就某个专题进行图像和文字的阐释,并且,图像和文字之间的相互映衬或可带来新的意味。我希望自己观看的图像和文字都在突出表现着“我”,否则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在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里,“我”的存在不但合理,而且必要。把“我”存在的不自觉转化为一种高度的自觉,从另一个角度对不同的文化作一番比较与理解,不失为一件有趣味的事。

因此,对于博物馆,对于教堂,对于现代艺术,对于艺术家们,我总是兴趣盎然地阅读它们。我会强调个人的重新阐释和审美观照,无论心情散文、艺术论述、参观笔记,皆是如此。历史与事实的真实对我来说没有意义,因为我从来愿意把历史当作戏剧观看。艰涩深奥的理论对我来说没有意义,对我有意义的是:我怎么看。我关注我观看的真实感受。我希望把这一点鲜明地呈现给读者,我以个体情感的真实、真诚来换取你们的喜欢。因为我知道,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无数次和你们擦肩而过。这一肩之缘,是上天所赐。

得蒙重庆大学出版社的青睐,让这一套书顺利出版。重大出版社的人文气息让我十分倾心,我也想借此感谢重庆大学出版社的崔祝先生、周晓先生、张菱芷小姐。周晓先生第一次到美院相见,即以那纯真感人的微笑让我难忘;崔祝先生博学多识,笔底有风韵,言语多文采,却依旧保持性情本色,广州相晤,大有一见如故之感;张菱芷小姐冰雪聪明,极富才华,显示了非同寻常的干练与认真,为策划、编辑此书花费大量心血。让我铭感于心。或许,这一切冥冥中的定数,皆是一种缘分,也是上天所赐。

在撰写此书的过程中,我的儿子周丹鲤在资料查询和翻译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难以忘怀。最后,我要特别感谢设计师刘钊,是你的设计为此书增添了光彩。

周至禹

2008年3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5: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