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牧回忆录》这本回忆录,有他的亲历亲为,也有他把自己摆进去对党的历史进程中发生的一些曲折和失误的反思。编著以为,它无论作为党的事业发展中一些侧面的剪影,还是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人生历程的记述,都是很珍贵的。过来人、当代人、未来人读一读它,都会从中获益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谷牧回忆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谷牧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谷牧回忆录》这本回忆录,有他的亲历亲为,也有他把自己摆进去对党的历史进程中发生的一些曲折和失误的反思。编著以为,它无论作为党的事业发展中一些侧面的剪影,还是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人生历程的记述,都是很珍贵的。过来人、当代人、未来人读一读它,都会从中获益的。 内容推荐 《谷牧回忆录》作者在本书中翔实地记述了自己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七十多年的奋斗历程,及艰苦奋斗、辛勤工作、勇于牺牲、从普通党员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国内各个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所亲历的重大历史事件、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德,还有对工作中的失误和曲折的反思、总结。此书我社2008年出版第一版,此次为再版。 目录 序 1 从胶东到北平 1.1 走上革命道路 1.2 在文登乡师的峥嵘岁月 1.3 北平左联——我的“大学” 1.4 身陷囹圄的考验 2 五年东北军(兵运)工作 2.1 当了张少帅的“学兵” 2.2 亲历西安事变 2.3 在抗日火线上 2.4 首次面谒周副主席 2.5 到万毅部开辟“阵地” 2.6 争取友军,团结抗日 2.7 同反共降日逆流作斗争 2.8 迎接东北军——一师举义 3 滨海十年 3.1 从“地下”到“地上” 3.2 留田星夜突围 3.3 血洒大青山 3.4 接待少奇同志 3.5 甲子山驱顽 3.6 壮大滨海抗日根据地 3.7 在战斗中迎来抗战胜利 3.8 惜别罗荣桓同志 3.9 又开始了新的战斗 3.10 苦战滨海求解放 3.11 摧毁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3.12 一切为了前方的胜利 3.13 接管新海连 4 在新中国初建的岁月里 4.1 泉城山水展新姿 4.2 党中央关怀济南 4.3 难忘的一次旅行 4.4 再进大上海 4.5 调国务院工作 4.6 “大跃进”的曲折 4.7 致力贯彻“八字方针” 4.8 应当牢记的教训 4.9 大庆经验的启示 4.10 小心翼翼搞“社教” 4.11 建设“三线”争朝夕 4.12 一次没开成的重要会议 5 痛心疾首忆“文革” 5.1 惊疑、困惑和焦虑 5.2 陪少奇同志蹲点 5.3 工交座谈会的较量 5.4 浓雾重重西南行 5.5 英勇的二月抗争 5.6 在被诬陷的困境中 5.7 当兵做工下基层 5.8 周总理让我抓港口建设 5.9 跟随小平同志整顿工业交通 5.10 难撑又难忘的1 976年 6 改革开放年代 6.1 新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新发展 6.2 决策前的酝酿讨论 6.3 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6.4 艰苦的推进 6.5 对外开放的春天 6.6 经济特区发展的新里程 6.7 吸收外商投资工作的法规化 6.8 筹办海南经济特区 6.9 沿海开放的全面展开 6.10 旅游、民航在对外开放中的新发展 6.11 “过来人”的一些体会 7 关于孔子基金会的工作 7.1 邓大姐点将 7.2 孔子基金会创办初期的工作 7.3 对孔子历史地位及其学说的再认识 8 完成保护恭王府等几项周总理交代的任务 后记 试读章节 1·2在文登乡师的峥嵘岁月 高小毕业了,下一步做什么?我还想继续念书。祖父却踌躇不定,因为我念两年高小,家里已经卖了二亩地。当时,高小毕业生当个初小教员还是可以的。但我不甘心,还想上学读书。正值这当口,在文登县新建的山东省立第七乡村师范学校(简称文登乡师)招生。这里我要说说山东办乡村师范学校的一些背景。当时,山东军阀韩复榘受梁漱溟的影响,在山东逐步推行“政、教、养、卫合一”的制度,基层是乡农学校,这种学校不仅是教育机构,而且还为政权服务,并推广一些先进耕作技术,同时还是一支武装,学校里配备有枪支。对这段历史,学术界似乎没有人研究。我个人分析,当时广建师范,除了是为适应民国时期发展新式教育的需要,也是为山东独特的教育体系培育师资。虽然韩复榘未必深刻理解梁漱溟的追求,其主要目的在于推行与蒋介石中央政权有所不同的教育制度,以适应自己军阀政权的需要。但这点不同也为共产党和梁漱溟、陶行知等民主人士革命和民主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机会。后来山东的各个师范出了不少著名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抗战爆发,韩复榘逃跑后,许多乡农学校的师生带着他们的枪支参加了共产党组织的抗日队伍。例如:原北京市市长林乎加,原商业部副部长高修、任泉生,原天津市委组织部部长李研吾等胶东籍的干部多出自乡农学校或师范,当然也包括下文将提到的一批同学。师范不收学费,每月还给五元钱的津贴,除去花四元吃伙食以外,还有些零花钱,于是祖父同意我报考。我一考就中,并且又是名列榜首。 得知被录取后,我找了孙季周。他告诉我文登乡师校长于云亭是济南来的地下党员,要我找他接党的关系。就这样,我于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现在看来手续不完备,很不正规,但在当时这种情况是常有的。 文登乡师,在文登县城东南杨家疃,周围是农村。于校长依照陶行知先生办的晓庄师范的办法来办这所乡师,提出要培养“工农身手、科学头脑、革命精神、健康体魄、艺术情操”的人才,聘请了多位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教师任教。暑期,我们暂在文登县立第一小学二部(文成北宫)上课(利用该小学暑假期间校园空置的机会)。9月新校址完工后,举行了正式的开学典礼。学校教室楼门两侧挂着陶先生的著名对联:“和马牛羊鸡犬豕作朋友,向稻粱黍麦菽稷下功夫”,横批:“到乡村去”。学校内一面大墙上画着纪念九一八事变的东三省的地图,写着仿岳飞字体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餐厅里还张贴着“各尽所能,各取所值”,“不劳动者不得食”。于云亭校长对校园所做的这些布置,营造出一种使我们振奋的气氛。 我到校后不久,学校建立党的秘密支部。当时有党员十多人,大约教师和学生各占一半。选支部书记时,多数人推选于云亭校长担任。于校长说他目标大,容易暴露,建议我当支部书记,他以校长的合法身份掩护党组织的活动。结果我当了党支部书记,记得组织委员是丛烈光,宣传委员是邢礼文。教师党员组成一个党小组,由于校长当组长。为了党支部便于活动,于校长借口我关节炎病情严重,不宜住潮湿的新建的学生大宿舍,专门找了间小屋让我住进去,作为党支部的秘密活动场所。 …… P10-12 序言 我读了谷牧同志的回忆录,万千思绪油然而生,仿佛又回到20世纪的革命岁月之中。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往事仍历历在目。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北,侵人热、察、绥,威逼平津,华北告急,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濒临危亡。千千万万的青年,走出课堂、田庄、工厂,集聚到中国共产党高举的抗日救国的旗帜下,投身于民族解放斗争。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取得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伟大胜利。继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人民解放战争,建立了新中国。随后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展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之后一百余年遭受侵略、欺凌的历史,从此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中国前进的车轮,从此驶人了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国家富强的光明道路。这就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所走的革命的、战斗的、进步的人生之路。 谷牧就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来的一位老同志。如同许多老同志一样,他的革命生涯,是峥嵘多彩的。地下工作、公开工作,他都做过。笔杆子、枪杆子,他都拿过。兵和官,他都当过。党、政、军、群多种岗位,他都上过。他受到过表扬称赞,也曾遭受诬陷打击。他是历尽风浪、久经考验的老革命。 谷牧同志在几十年的奋斗中,经常按照党的事业的需要,进行新的工作领域的开拓。20世纪30年代初,他在胶东地区搞过党的地下联络工作。以后到北平,从事北平“左联”的组织工作,编辑进步刊物,联络进步青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是到友军中做秘密工作,接着又领导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主持一个地区的军政全面工作。人民解放战争中,他组织所在地区人民大力支前,供应山东解放区南线自卫反击作战的后勤需要。解放初期,他努力实践中央要求,对城市解放后如何接管和治理,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经验总结。新中国大规模建设展开后,他被调到经济战线工作,先后在国家经委、建委、计委担任领导职务。他在实践中刻苦学习,向专家虚心求教,老老实实当学生,很下了一番功夫,真个钻了进去,成为高级干部中懂得经济工作的行家,得到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的赞赏。十年动乱中,他先后辅佐周恩来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管理经济。在那极其复杂的斗争中,他不计个人荣辱,殚精竭虑,在重重困难中维护和推动国民经济运行,受到广泛的同情和称道。 1978年至1988年,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头十年中,谷牧同志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又一次承担了开拓新工作领域的任务,在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分管对外开放工作。他立足国内实际,研究国外情况,放眼发展目标,积极而审慎地迈出探索步伐。他精心处理各种复杂的权、责、利关系,把中央的重要决策认真地细化为可行的实施步骤和具体的操作措施。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沿海城市及其相关地区的开放,外资的吸收利用,外贸体制的改革,涉外旅游事业与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以及海关查私监管工作的强化等方面,他都倾注心力,做了大量的规划、组织、检查、督促、协调工作,把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现实。当年从事过这方面工作的同志,至今对他念念不忘,说他是“改革开放新政策的得力的实施指挥员”。 谷牧同志善于学习,富有知识素养。他无论从事政治,还是管理经济,都同时兼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他会写文章,酷爱书法,懂得古字画鉴赏之道。由于与分管的工作有关和兴趣所至,他对于古迹的保护、文物的收藏、孔孟儒学的评估,都尽力所及,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深得这些方面专家学者的尊重。 谷牧同志长我几岁,入党也早。我最早知道他,是在1949年济南解放初期。他担任济南市委书记,中央转发了他总结的接管大城市的成功经验。那时,我在解放不久的沈阳市工作,读了他的文章感到十分亲切。1952年底,我到了北京,在国家计委工作。不久,谷牧同志也到了北京,在国家经委担负领导职务。此后,我们经常在一起开会,工作联系也多了。他在长期从事的经济战线领导工作中,不仅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多有建树,而且尽管经常处于风口浪尖,却游刃有余。对于其中的酸甜苦辣,我也多少有些体会。 总之,在过去七十多年里,谷牧同志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艰苦奋斗、辛勤工作,从普通党员成长为中央负责干部。他经历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的许多事件。这本回忆录,有他的亲历亲为,也有他把自己摆进去对党的历史进程中发生的一些曲折和失误的反思。我以为,它无论作为党的事业发展中一些侧面的剪影,还是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人生历程的记述,都是很珍贵的。过来人、当代人、未来人读一读它,都会从中获益的。故此,在本书付梓之际,我写了这些话,以为祝贺。 后记 我今年94岁,也可以算是个世纪老人了。 从20世纪80年代末离开国务院的岗位到政协工作后,我就开始构思和整理回忆录。90年代初,在出差外地时经常邀已离休的原国务院特区办副主任张戈同志同行,初稿是我口述、张戈协助整理的。后经我多次修改。原国务院特区办主任何椿霖以及建国后担任过我秘书的诸葛士廉、钟志奇、李灏、胡光宝、刘为、赵景贤、蒋明生、孙钢、黄淑和、谢鸿昌、李强、连启华、周建伟、张守德和我的部分子女参加审稿、改稿或协助整理过部分稿件。后期统稿,刘会远、刘燕远与中央文献出版社的编辑同志做了较多工作,张守德给予了协助。长子刘念远参与了最后定稿。 这本回忆录曾以《往事漫忆》为名在小范围内征求意见,并曾在2005年准备出版,不少朋友提出了宝贵意见,宋平同志热情地写了序,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总是希望能够收集更翔实、准确的资料,并对经历过的历史事件有更成熟的反思,所以出版的事拖了下来。但现在毕竟年事已高,已感觉力不从心。经中央文献出版社的盛情邀请及一些老同事、老朋友的劝说,我决定把这个不成熟的回忆录拿出来,一方面对今年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和明年的建国60周年是一个纪念;另一方面也希望读者同我一起总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经历的80多年战斗历程的经验教训。 2008年10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