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繁荣时代(变革前期的乱象1919-1931)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作者 (美)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令人眩晕的时代,这是一段灰色的隐晦、疯狂变幻的历史,时尚、欲望、财富与贪婪,交织着一个伟大国度的未来梦想。

《大繁荣时代》,可以称之为美国的20世纪20年代简史。史虽简,但影响却无比的深远。当1919年美国《时尚》杂志预言“今后的流行趋势可能是裙子越来越短”之后,我们显然看到了个性解放、民主兴起、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以及妇女权益伸张的影子。事实上,这段美国全面繁荣的历史进程可以为我们今天回首审视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化提供某些借鉴。

内容推荐

当1919年的《时尚》杂志预言“今后的流行趋势可能是裙子越来越短”之后,美国,或者说西方世界,就开始摆脱传统,步入现代。此后,令人眼花缭乱的“大繁荣”时代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妇女们学会了走出家庭,在舞厅、酒吧间与陌生的男人调笑;脱去繁琐的传统服装后,裸露的泳装选美比赛就成为时代的新潮:来自遥远中国的体育运动——麻将,也时髦地在美国家庭中哗哗做响;财富则像风筝一样攀升,猛然间,身边竟再也没有不涨价的商品……

任何的禁令与约束都会成为世人所抵制的对象。民主与自由成为社会最强大的向往。娱乐就是一切,享受就是生命。拳击、网球、高尔夫……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热潮。而女人的裙边则向上,向上,再向上,终于令世人大跌眼镜。

经济则空前的繁荣,小汽车成为家庭的必备“电器”,交通拥堵已是家常便饭,分期付款和超前消费已经初露端倪,广告开始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高等教育和出国旅行已是人们的最爱。美国,开始成为全球的银行家和金融霸主,并尝试组织“国联”,主导全球事务。

目录

推荐序

作者序

第01章 序曲:1919年5月

第02章 回归常态

第03章 红色大恐惧

第04章 美国逐渐康复

第05章 习俗与道德的革命

第06章 哈定与丑闻

第07章 柯立芝繁荣

第08章 喧嚣的岁月

第09章 知识分子的反抗

第10章 酒和阿尔·卡彭

第11章 佛罗里达——温馨的家

第12章 大牛市

第13章 大崩盘

第14章 1930—1931:剧震余波

附录:材料来源与致谢

试读章节

1

1918年11月11日的清晨,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坐在白宫的办公室里,在一张普通信纸上用铅笔写下了给全国人民的一份通告,他是这样写的:

我亲爱的同胞们:我欣喜地告诉大家,今天早晨已经签订了停战协定。美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我们是非常幸运的,同时我们也肩负着责任,通过以身作则、善意而冷静的忠告以及物质援助,去帮助建立全球范围内的公正与民主的大环境。

这封通告体现了典型的威尔逊的个人风格。读到这段文字的人,眼前首先出现的是一位清教徒教师的形象,在一个热情洋溢的时代,这位清教徒教师仍然保持着一贯的理智,仿佛在用冷静的语调为学生们布置一天的作业;其次,人们仿佛看到一位道义上的理想主义者,他的理想是全世界实现充满和解的和平,而不是靠武力得到的和平;同时,人们仿佛也看到一位独断的民主主义倡导者,威尔逊总统发誓要把他毕生信奉的制度推行到全世界各个角落。只不过他显然没有意识到,他心目甲最理想的制度,未必适合所有国家。

不过,在美国历史上还有一位总统的风格和威尔逊类似,他就是林肯——也是一位战争时期的总统。相信如果由林肯总统来撰写这份通告,也一定会体现出类似的风格。

也许,威尔逊总统在撰写通告时眼前真的浮现出亚伯拉罕·林肯,但林肯总统最终流芳千古,而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就没这么幸运了。

2

下面让我们来到1918年11月11日,看看这个激动人心的日子是个什么样的吧。

11日凌晨两点多,各大媒体记者家中的电话铃声疯狂地响起,将他们从睡梦中吵醒。原来是政府向他们披露一个重大消息:停战协定已经签署了!

其实早在4天之前,就有一则非官方的消息刊登在媒体上,声称战争双方已经结束对峙状态。消息一传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无论人们是在工作,还是在商场购物,都纷纷冲到大街上,用游行欢呼的方式欢庆战争的胜利。他们用国旗裹在身上,拼命敲打着铃铛,司机也狂按汽车的汽笛,一些情绪激动的人们甚至抓过别人的帽子撕成碎片。如果此时有身穿军装的士兵走过街头,人们会冲上去与他热烈拥抱。那一天简直比最盛大的节日还热闹。狂欢的民众将纽约第五大道堵得水泄不通,城市的每一间窗户都飞扬出撕碎的纸屑,庆祝这一激动时刻。事后,据环卫部门统计,这些纸屑就重达155吨。不过,第二天被证实,这是一条失实的报道,人们空欢喜了一场。

不过,11月11日这一次的消息是千真万确的。美国人民的激情再一次被点燃了。这天凌晨四点半,在美国的数十个城市中,同时响起了震天的警报声、汽笛声和钟声。人们睁着朦胧的睡眼,拉开窗帘,只听报童们在漆黑的大街小巷中高喊:“胜利了,战争结束了!”人们带着半信半疑的心情走出房门,想看个究竟,因为前几天啪假消息已经让他们白白兴奋了一次,他们可不想再被愚弄。

在华盛顿,在政府官员聚居的街区附近,报童稚嫩而清脆的声音回荡在街道上:“战争终于结束啦!这是来自政府的千真万确的消息!”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放低音量,因为他只有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才能让所有人相信,他的消息是可靠的。最后,人们渐渐地接受了这个好消息,也逐渐意识到:一个充满和平与希望的新时代真的到来了,新的一页揭开了!

就这样,仅仅一个上午,战争胜利的消息就传遍全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人们纷纷推开手中的工作,走上街头欢庆。商店也都纷纷停业,一家店铺的老板还别出心裁地挂出了“为庆祝德国皇帝的葬礼而歇业”的牌子。像4天前一样,人们载歌载舞地在街道上游行。年轻漂亮的女孩们大胆地亲吻着街上素不相识的士兵,在拥挤的人群中,汽车像蜗牛一样缓慢地行进。一些司机故意让发动机发生回火,使汽车的排气管喷出火焰并发出爆燃声,这些声音与周围的汽车喇叭声、引擎声掺杂在一起,为喧闹的环境更增添了一丝热闹的气氛。来自纽约州巴纳德学院的800名女大学生在纽约中央公园北边的高地上跳起了优美的蛇舞。在时代广场,人们为了战时运动修建了一座“自由厅”,在11日的早上,甚至有一位女学生站到了“自由厅”的屋顶,面向广场数以万计的人群用悠扬的声音唱起了《上帝赞美诗》。

然而,人们并没有遵循威尔逊总统所倡导的“善意而冷静的态度”,相反,在一切庆祝活动中,美国民众表现出了身为胜利者的骄傲自大与洋洋得意——狂欢的人们冲上街头,将德国皇帝的雕像当众焚烧。在纽约的华尔街,人们用稻草和布条制成德国皇帝的假人,然后用消防用的水龙将其冲个七零八落,在第五大道上,人们用废弃的肥皂盒制成棺材的样子,一边扛着它游街,一边高喊道:“德国皇帝已经成为躺在棺材里的碎片了!”在第七十街的百老汇,一个少年坐在人行道边的台阶上,在纸上画着德国皇帝的肖像,然后分发给路人,路人纷纷将皆像扔在地上狠狠地践踏,用来发泄对战争的愤怒。就这样,一个和平的新时代在喧闹、骚乱、发泄之中拉开了序幕。

但是,尽管战争随着停战协议的签署宣告结束,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却远未结束。当时,美国部队的现役军人仍然有超过350万,其中的200多万人还在欧洲战场服役。因此在美国街头,身穿军装的士兵们随处可见。尽管11月11日美国总统已宣布战争结束,但欧洲战场的远征军仍然不敢有丝毫松懈,他们枕戈待旦提防着德国军队的反攻。美国的普通民众们还和战时一样,以黑面包作为口粮,并在地窖里储藏了大量的白糖和煤炭以备不时之需。为节约电能,美国燃料管理局在战后仍然遵循战时的法令,不允许城市夜间点灯。这一法令直到11月21日才被撤销,百老汇等数十条著名街道也才开始重放光明。

铁路的运营权依然由政府所有,民众若想购买车票必须在铁路管理局统一的售票厅购买;市民们上街买东西都带上了口罩,因为在前不久爆发的一场流行感冒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有统计表明:死于这次流感的美国人甚至远多于死于战争中的美国人。不过目前这场流行感冒已经过去,人们终于可以从死亡的恐慌中稍微解脱了。

随手翻开一份报纸,关于欧洲军队的报道随处可见——德国爆发了革命、威尔逊总统积极斡旋力求和平、联合战争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除此之外,你几乎看不到别的新闻;但人们仍然每天购买报纸,因为那上面刊登最新公布的战争伤亡名单。从缅因州到俄勒冈州,每个家庭都以万分紧张的心情查阅这些名单,看看自己的丈夫、兄弟或儿子的名字是否在上面。

在平常的年份,11月正是美国橄榄球赛季好戏连台的季节。但由于战争刚刚结束,各大学的橄榄球队的人手都不充足,只能由学生军预备队临时拼凑起来,匆忙上阵。即便这样,他们仍然以高涨的热情举办各种义赛,以便筹募战争基金。他们还在报纸上打出广告,有一幅广告的画面是这样的:当时哈佛大学橄榄球队最擅长踢反弹球的查理。布里克利凌空一脚,将球踢过华尔街,直接飞到股票交易所的阳台上,在那里,另一位橄榄球好手——耶鲁大学的杰克·盖茨稳稳将球接住。P20-23

序言

毫无疑问,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是研究美国20世纪前半叶历史中读者最众、且文笔独好的不多的几个史学家之一。就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历史学家而言,这绝对是莫大的成就:与得到众多读者的畅快阅读相此,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令作者心怀感动呢?这大概也正是美国众多大学愿意将这三本著作列为学生指定阅读读物的原因吧。

艾伦一生著述颇多,但其最重要、影响最深远者,则莫过于读者在这儿看到的《美利坚帝国成长三部曲》。他用翔实的资料、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国家从传统步入现代、从偏居美洲一隅上升为具有全球影响力之世界强国的全过程。对中国而言,大约可以从中借鉴良多。

作为本系列的第一部《大繁荣时代》,可以称之为美国的20世纪20年代简史。史虽简,但影响却无比的深远。当1919年美国《时尚》杂志预言“今后的流行趋势可能是裙子越来越短”之后,我们显然看到了个性解放、民主兴起、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以及妇女权益伸张的影子。事实上,这段美国全面繁荣的历史进程可以为我们今天回首审视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化提供某些借鉴。同样是对原有封闭藩篱的打破,同样是社会思想多元化和创新精神的展现,同样是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或许,这会令每个历史参与者感到惶惑甚至不安,仿若原本平静的水面掷入一粒石子,涟漪蔚然,动荡却有趣;或如日暮炊烟的小山村铺进了第一条柏油路,探视村外已是每个人内心按捺不住的骚动。

所以,我们每个阅读这本书的人会猛然发现,原来那些现在已经成为生活必然的组成部分,早已在那时种下了种子,并萌发出小芽:比如,令老年人深恶痛绝的“闪婚”;比如,令国民趋之若鹜的国外旅行;比如,青年人的早恋、中年人的婚外情;比如,让北京、上海等城市人民牢骚抱怨的“交通拥堵”;再比如,泳装选美、高尔夫、网球、拳击……谁能设想,所有这一切竟然都在八九十年前的美国轮番上演过呢?

而本系列的第二部《大衰退时代》,则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充满痛苦和绝望的时代。不知道是否算是巧合?那个时代竟然像梦般的在21世纪的今天开始重演。在那个当头一棒的年代,道琼斯指数暴跌达90%;曾经牛气冲天的大企业的股票纷纷缩水;数以万计的人们顷刻间财富蒸发、穷困潦倒;超过5000万人从此失去工作;数以十万计的企业纷纷破产……我们不知道今天的人们是不是可以从中得到某些启示、某些借鉴?现时代的知名人物,像格林斯潘、恩道尔已经在预言:我们将面临一次百年一遇的大危机,甚至远胜于1920年代那次绝望的萧条。对此,我们只能盼望,希望今次的危机不会似过去那样,只有通过二战般的惨烈才能最终画上句号。

作为本书的第三部《大转型时代》,则跨越历史,给出了美国通过20世纪前半叶的发展和转型,并最终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的全景。我们完全可以说,假如19世纪,令全球中心从东方转向西方(主要是欧洲),那么,20世纪前半叶则实现了世界中心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经过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老欧洲已经日暮寒秋,逐渐地退出了主导全球的舞台,而美国则如新星,冉冉升起。除去主导思想的改变,我们应该更容易看到全球经济实力的消长。经过50年的发展,美国经济从万花筒般的大繁荣时代,经历大衰退时代的痛苦转折,经济发展逐渐平稳上升,社会格局也逐渐趋于稳定。在这50年间,美国人均收入从不足500美元,增加到1600美元;汽车拥有量从13000多辆暴增至4400万辆;地铁建设也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则日渐完成。在社会层次上,民众权利得到基本保证,社会保险已经广泛普及,童工已经被禁止,黑人和妇女也从法律角度得到了公民的全部权利。为底层利益呼吁的社会主义运动也给保守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正是从思想、社会和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变革,为美国的最终崛起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对此,艾伦认为,“美国大发现”的本质就是:如果你把有利的条件带给广大的底层民众,他们就会抓住机遇,并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在这里,我们不能对全书做出更好的描述,亲自阅读肯定比别人的絮絮叨叨能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虽然作者对诸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颇有微词,但我们深信,每个人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即便如泰斗大家,也概莫能外。但假如我们能够超越历史的局限,并能从历史的演进中,找到一些对自己、对自己的国家可以借鉴、可以誓示的东西来,则本书也就达到了它的历史使命。

秦传安

2009年3月

书评(媒体评论)

20世纪前半叶,美国人民怀着致富的梦想,怀着平行和民主的希望,怀着国家崛起、成为超越老欧洲的新兴帝国渴盼,体验了经济过山车般的动荡,以及两次大战烽烟如火的冶炼,草根运动前赴后继,制度改革如箭在弦,竟是一个横跨两个世纪的偌大全球帝国!

——网络评论人 老枪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