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太好了!
人的内心,是一个广阔的世界。
在人的内心世界里,住着两个小人儿,一个叫“太好了”,另一个叫“太糟了”。
叫“太好了”的小人儿,每天在你的心里编织着欢娱的网络,遇到任何事情,他都能微笑着说声“太好了”。他有一种伟大的力量,能把坏事变成好事,能把不利变为有利。靠着这种力量,他能把你带到一个光明的世界,一个充满着无限快乐的世界。
那个叫“太糟了”的小人儿,每天在你的心里编织着痛苦的网络,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都要紧皱着眉头说:“太糟了,糟透了,烦死了!”搞得你对生活失去兴趣和希望。
“太好了”、“太糟了”,哪个是你要选择的朋友?
我想,你一定会大声地告诉我:“当然选‘太好了’!”
你选对啦!
现在就请你和“知心姐姐”一起,走进“太好了”的世界,看看你同龄的伙伴是怎样使用“太好了”这三个字的吧!
面对自己说声“太好了”
有一次,我去浙江娃哈哈小学开展“知心姐姐”咨询活动。学校多功能厅里坐满了孩子,他们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
“谁来提第一个问题?”我注视着面前的孩子们,发现他们大多是队干部,可谁也不敢第一个说话。
“我先说!”坐在门口的一个瘦小的男孩子站了起来,大步走上台来拿过了话筒。
“本来今天老师没选上我,我是自己挤进来的。我有一件苦恼的事,想和‘知心姐姐’说。”
我带头为这个勇敢的孩子鼓起掌来。
“我长得又黑又瘦,有的同学管我叫‘非洲难民’。可我天生就黑,怎么也洗不白……”
场内爆发出一阵笑声,我也笑得前仰后合。会场里热烈的气氛,让我忽然觉得这个小男孩儿挺有人缘。于是,我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他长得黑吗?”
“黑!”
“你们觉得他美吗?”
“美!”
“他美在哪里呢?谁来说说?”
场上有好几位同学举手。
“他是我们班的,他很热心,爱帮助人!”
“他爱劳动,每次打扫卫生他都抢重活干!”
“他很勇敢——”
我一下子被眼前的一切感动了,小男孩儿的眼睛里也放着光。
“你看,”我对男孩儿说,“大家多喜欢你!叫你‘非洲难民’无非是想说明你比他们黑,很特殊。可是大家看的不仅是你的长相,而是通过你的行动看到了你的热情和善良的心!长得黑怎么不好?世界就是由白皮肤、黑皮肤、黄皮肤等肤色的人组成的。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美。如果世界只有一种颜色,反而会很单调。我们中国人的皮肤是什么颜色的?”我接着问大家。
“黄色的!”
“中国人好看吗?”
“好看!”
“非洲人也好看。你们看非洲人,眼睛亮亮的、头发鬈鬈的,他们走在路上,总是挺胸抬头,一笑还露出白白的牙齿。他们之所以那么自信,是因为他们认为黑色很美。”
我讲到这里,“非洲难民”不好意思地笑了。他扬起头,在大家的掌声和笑声中走下了台。
我对孩子们说,对于长相,我们也要有这种“太好了”的心态,要向《晏子使楚》故事里的晏子学习。晏子不以自己个头矮小而自卑,而以自己是大国的使臣而骄傲,所以他能不失国格、人格地完成国家交给他的使命。一个人不怕别人瞧不起,最怕自己瞧不起自己;不怕别人朝你说“太糟了”,最怕自己对自己说“太糟了”。如果你想当个快乐小天使,你就要常常对自己说:“太好了!”
面对他人说声“太好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人群中,当你和沮丧的人在一起时,你一定要把“太好了”这个小人儿带到他身边,给他带去快乐。那么你才叫够朋友呢!
记得有一次,我带《中国中学生报》的小记者到内蒙古大草原参加探险活动。在沼泽地行军时,遇到一条1米多宽的河沟,许多同学都跳了过去。我在河沟边站了好久,心里想:虽然我对同学们说“太好了”,可是如果我掉到河里也够糟糕的,因为我的腰和腿全有病。我就暗暗仔细地观察那些男同学是怎么跳过去的,看明白以后,我就憋足劲儿一跳……嘿!成功啦!没想到,我身后一直跟着一个胆小的女孩子,她也怕掉进水里,不敢跳。看到我都跳过去了,她也放了心。没想到,只听得扑通一声,这女孩掉进了河沟,水一下子没过了她的膝盖。我赶忙伸出手去,把她从河沟里拉了上来。她一边朝上爬,一边说着:“太好了,我终于掉到河里了!”我说:“真是太好了,这回数你最凉快了!”说完,我俩痛快地大笑起来。在追赶队伍的路上,每走一步,她的鞋里都会发出咕唧咕唧的声音,她神气地说:“听,多么美妙的音乐!”我说:“太好了,我们行军有乐队伴奏啦!”一路上,她一点也不觉得沮丧,反而感到轻松愉快。如果这个女孩子的心里被“太糟了”的心态主宰,她一定会想:“为什么别人没掉进河里,偏偏我就掉进去了呢?真是倒霉透了!”这样,她一定会觉得探险活动又苦又累,甚至会哭鼻子、流眼泪的。
等我们赶上队伍,只见探险队员们都齐刷刷地集合在草地上,等着我这个“营长”的检阅。
正在朝队伍走去时,两个小男生慌慌张张地向我跑了过来,说:“不好了,有个同学发烧啦!”
“你俩觉得怎么样?”我关切地问道。
“肚子有点儿疼……”
看到他俩紧张的神情,我口气轻松地说了声:“好,我知道了,你们先回队吧!”
我走到那个“发烧了”却站得笔直的大个子男生跟前,摸摸他的额头——并不太烫。于是,我就站到队伍的前面,夸张地说:“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太好了’的消息!”
同学们睁大了眼睛看着我,等待我发布这个“太好了”的消息……
“我们队伍中终于有人发烧啦!”P1-P4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教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但尤其重要的是要教他们学会做人。从不会做人到会做人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基础阶段就是少年儿童阶段。
少年儿童的“知心蛆姐”卢勤为小朋友们、家长们和老师们献上了一份精美的礼物。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也一定会受到少年儿童工作者和家长们的热情欢迎。
——国家总督学柳斌
鼓励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不要让你的孩子感觉自己永远失败,应该给他适当的鼓励!读卢勤老师这本书,让我深知,做家长应做孩子的引路人,做老师应做孩子的知心者。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鄱应给孩子鼓励,每一次挫折,都应给孩子希望。
——北京一读者
读书会感动。作者写的一个故事,一个细节,一句话会让你感动得热泪盈眶;写书也会感动。读者说的一句话,一个反馈,一个问候,也会让你心热热的,眼酸酸的。
“你好!你是卢勤吧?我认识你,你的书我全买,出一本买一本,我们全家都爱看你的书!”在马路边,在商场里,在飞机场,在火车站,有人群的地方,常常会有人认出我,向我微笑,主动向我打招呼,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几乎说的是同样的话。
遇到这样的场面,作为书的作者,谁都会被感动。
一次,我去甜水园的京客隆买东西,东逛西逛,六神无主,不知买点什么好。忽然一位女售货员走过来,她像发现了新大陆:“哇!你是卢勤吧?我看过你的书!我和女儿都是你的粉丝,你过来,我给你说个事。”我随她走到一个清静的地方。
“我女儿上五年级。一天,她拿回一本书,认真地对我说:‘妈,今天老师给我们留了作业,让我们俩共同看这本书中的一个故事,我看过了,您也看看吧!’我一看正是你写的《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其中第46页折了一个角,我急忙读起来,读着读着我眼泪就流出来了,后来竟大哭起来。书中讲的是一位妈妈,她始终对被列为差生的儿子充满信心,不断地鼓励。最终,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儿子把录取通知书交到妈妈怀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 ‘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就是您一直相信我行!’我明白了,女儿让我读这个故事,是希望我多鼓励她。她在学校很优秀,可我老瞧不上她,觉得她不如别人,女儿很委屈,我知道了教育孩子鼓励比指责重要……”说到这,这位妈妈哭了。
一个月后,北京电视台《悦读会》栏目请我去以“把孩子培养成财富”为主题做节目时,我邀请她们母女俩参加了。当主持人问女儿为什么要让妈妈读这本书时,女儿趴在妈妈肩头哭了。
泪水常常是感动的心河里流淌出的精华。人被理解的时候最容易被感动。聪明的女儿对母亲无端的责怪有意见,但她却没有直接表达,而是用一本书,一个故事为自己说话。效果出奇地好,没有正面冲突,没有直接对吭,而是“借力”达到对话与沟通的目的。
这就是书的魅力,这也是我写书的动力。
其实,我不是作家,我只是一个记者,获得过“韬奋新闻奖”的记者。我在《中国少年报》工作近三十年,是广大孩子与父母让我拿起笔写书的。
作为《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我几乎天天都在与家长和孩子打交道。我了解爸爸妈妈的苦衷,我知道爷爷奶奶的心情,我懂得孩子们的心,我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这些年,我去了全国许多地方,一次又一次登上家教讲台,面对成百上千的满脸焦虑的家长,我强烈地感受到做父母的多么渴望了解孩子,多么渴望家教新知,多么渴望看到好书!同时,我也走进一所又一所学校,面对成千上万的充满困惑的孩子,我同样强烈地感受到孩子们多么需要理解信任,多么需要鼓励肯定,多么渴望与成年人沟通,多么需要有人替他们说话!
正是百姓这火热的渴望,正是广大父母与孩子日益增长的需求,逼着我拿起笔,从1994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书。13年中,我撰写了《写给年轻妈妈》《写给世纪父母》《知心姐姐告诉你——做人与做事》《告诉孩子,你真棒!》《告诉世界,我能行!》《好父母 好孩子》《把孩子培养成财富》等书。其中三本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一本获得“国家图书奖”,还有一本被新闻出版总署推荐为“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
有需求便会有市场。13年来,我撰写的七本书,总发行量超过700万册。有几百万读者做你的后盾,你说你能不感动吗? 可我也有困惑。
这几年大量盗版书、假的文集和精华本出现在市场上。每当签名售书时,我只要发现了盗版书,都会用新书去换回来,因为那些书错字连篇,误入子弟。
一次,一位妈妈拿了一本厚厚的《知心姐姐卢勤家教精华四合一》让我签字,我拒绝了,我告诉她这是一本假书。她请求我说: “你就帮我签个名吧,这本书很方便,我需要。”最后我用了五本正版书,才换下她手中的假书。
从中我看到了,匆忙的父母们需要文集和精华本,于是这套书诞生了。
感谢漓江出版社的同志满足了我的心愿,正式出版了这套精华本;感谢曾经为我这个非作家出版书的各家出版社给予我的帮助;更感谢长期以来信任我、支持我、爱我的读者,没有你们就没有这些书,我爱你们。
卢勤
2008年4月
本书是知心姐姐卢勤献给父母孩子的珍贵礼物——亲子阅读,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本书提出“两代人共同成长”的观念。也就是说学习做人与做事,不仅孩子需要,家长也需要。这本书的每一章节都分两个部分:“给孩子”、“给爸爸妈妈”,是一本孩子和父母一起阅读,进行互动教育的书。
卢勤经过长期实践、思考,对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个案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并且总结出了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应对措施和方法。书中有大量的小故事,突出了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结合,既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有现代教育及国外教育的先进经验,形成了富有时代感和民族特色的现代家庭教育观念。书中有很多至理名言,很多成功教育的经典案例,强烈震撼了亿万父母和孩子的心灵,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喜爱。
《卢勤教育文集》是卢勤几十年关于少年儿童、家长心理研究和家庭教育工作的精华集萃,是培养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家教宝典。
本书是一本孩子和父母一起阅读、进行互动教育的书。书中对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个案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并且总结出了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应对措施和方法。书中有大量的小故事,突出了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结合,既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有现代教育及国外教育的先进经验,形成了富有时代慼和民族特色的现代家庭教育观念。
本书荣获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发行150多万册,是极具影响力的家庭教育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