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修订版)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美)罗伯特·哈格斯特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2000年4月14日,纽约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五”,纳斯达克指数出现重挫,网络股跌幅多在一半以上,几日之间美国股市损失了2亿美元,比尔·盖茨等新经济巨富几乎有半数烟消云散,而沃伦·巴菲特的股票却逆市上扬,一夜之间净赚5.7亿美元。他是如何创造这个神话的?请看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组合。

《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一书是一本务实的投资管理书,被《纽约时报》评为最佳畅销书。本书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巴菲特的投资策略。

内容推荐

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将你的大部分资本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坚持持股,稳中取胜。

那么——

如何找出这些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

究竟多少算做“少数几种”?

“集中”是什么意思?

到底应该持股多久?

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些问题的答案全部在本书中。

目录

前言

第1章 集中投资

第2章 现代金融的先行者们

第3章 巴菲特派的超级投资家们

第4章 一种更好的衡量业绩的方法

第5章 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策略

第6章 证券投资中的数学问题

第7章 投资心理

第8章 市场是一个复杂多变的适应性系统

第9章 创造击球佳绩的球员在哪里

附录A

附录B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我至今仍记得我与沃伦·巴菲特的那次谈话,好像就发生在昨天。这次谈话对我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谈话:首先,它彻底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向;其次,它使一种证券管理的方法得以命名。我的直觉告诉我,这种方法不但科学合理而且长期以来被我们这行所忽视。这种方法就是现在我们称之为集中投资的方法,而且它与人们想象的多数经验丰富的投资者的做法大相径庭。

好莱坞电影已经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陈腐的券商工作的场景:他们疯狂地记笔记,同时用两部电话交谈,眼睛紧盯着不断跳跃着的计算机屏幕,只要股价稍有风吹草动就用力敲击键盘。

沃伦·巴菲特作为一位典范型的集中投资者却与上述疯狂的投资者模式相去甚远。这位被许多人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通常讲话“轻声细语”、“极为务实”,而且更像是“一位长者”。他镇定的仪态出自于天生的自信,他的业绩和成就却颇具传奇色彩,难怪整个投资界对他的所作所为都甚为关注,这绝非偶然。既然沃伦·巴菲特将他的投资策略归纳为“集中投资”,我们不妨了解一下什么是集中投资以及它是如何被操作的。集中投资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想法,然而像很多简单的想法一样,它根植于一套复杂的彼此相关联的概念之上。如果我们将这个想法“举起来迎着光”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它的深度、内涵以及坚实的思想基础,这些都蕴藏于清亮的表面之下。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逐一观察这些彼此相关联的概念。现在,我先向你介绍集中投资的核心概念。本章的目的亦反映出本书的目的:教给你一种投资决策方法以及证券管理的新方法。特此警告:这种新方法很有可能与你以前被告知的投资股市的方法截然不同。它与传统思维方法的距离和沃伦·巴菲特距好莱坞的陈腐形象一样远。

集中投资的精髓可以简要地概括为:

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将你的大部分资本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坚持持股,稳中取胜。

毫无疑问,这段简述立即会在你的脑海中形成各种疑问:

·我如何找出这些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

·究竟多少算做“少数几种”?

·你说的“集中”是什么意思?

·我应该持股多久?

·或许你还保留了最后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对这些问题的全部答案均可在本书的后几章中找到。本章的任务是对集中投资策略进行一番综述并从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一敏感问题开始。

当今的证券管理:二者择其一

就目前的状况,证券管理处在两种竞争战略的拉锯战之中:活跃的证券管理和指数投资。

活跃的证券管理者不停地买卖大量普通股。他们的职责就是使客户满意,这意味着在股市上不断开创新业绩。或许有一天某客户使用最显而易见的衡量标尺问:“我的投资与整个市场的投资相比表现如何?”回答是比一般投资要好,这样他就将钱继续留在基金里。为了体现突出的业绩,活跃的证券管理者努力预测未来6个月里股票的走势,并不断更换其投资组合,希冀能从预测中获利。今天的普通股共同基金(mutuaffund)平均拥有100种以上的股票,周转比率达到80%。

指数投资采取的是购买并持有这样一种策略。它收集并持有各种各样的普通股并创造性地将投资组合设计得贴近标准普尔500(S&P500)这一基准价格指数。

与活跃证券管理相比,指数证券投资的方法相对较新,应用不够普遍。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指数基金战略已完全自成一体并脱颖而出,但是两派的倡导者一直相持不下,并要在最终的投资回报上比个高低。活跃派基金管理者认为,凭着他们高超的选股技巧,他们可以击败任何指数管理者,而指数派的战略家们则有近几年的辉煌历史做他们的后盾。1977~1997年20年的业绩追踪研究表明,能够打败标准普尔500的共同基金的百分比呈急剧下跌趋势,从早期的50%降到近4年的25%。1997年以来情况更糟,到1998年11月,有90%的活跃证券基金的业绩低于市场表现(平均比标准普尔500低14%)。这意味着只有10%的公司的业绩好于平均水平。

活跃证券管理的方式尽管被广泛采纳,但今后却很难超出标准普尔500这一水准基点,原因是他们每年疯狂地买卖上百种股票,在某种程度上,机构资金管理者本身变成了市场的买主和卖主。他们的基本理论是:购买我预计会很快获利的股票,然后出手,管它是什么股呢。这种炒股逻辑的致命弱点在于:鉴于金融市场的复杂环境,正确的预测几乎是不可能的(见第8章对复杂适应机制的描述)。进一步动摇上述理论的基础并使事情复杂化的原因是频繁炒作的内在成本所产生的效果。成本增加只会使投资者的净回报减少。对这些成本因素加以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活跃证券管理机构本身导致了它们的失败。

指数投资由于没有产生同样多的开支,在很多方面要好于活跃管理投资,但即使是最好的指数基金,处于顶峰期的基金,也只能产生大众市场的收益,不多也不少。指数投资者绝对不会比一般市场差,但也不会太好。

对于投资者来说,两派战略的潜在魅力是相同的,即通过多元化战略来尽可能减少风险。通过持有多种分别代表不同的行业和市场不同部门的股票,投资者希望编织一张温暖的保护网,避免出现将钱投在某一失败领域而产生的灾难性结果。在一般时期,人们会这样想:多元化股票中的某些股会下跌,而其他股则上涨,让我们合掌祈求,后者的得会抵消前者的失。活跃派管理者认为,随着投资组合中股票数量的增加,获胜的机会也更大。10个比1个好;100个比10个好。

指数基金从定义上也是支持这种多元化战略的,但条件是它反映出的指数也是多元化的。事实也是如此。传统指数证券基金不断在100种有上升趋势的股票中转换,故也支持多元化。

我们对多元化这个词听得太多也太久以至于我们对它的不可避免的结果——业绩平庸都可以充耳不闻。的确,活跃派和指数派都采取多元化战略,但总体上讲二者都不会产生特别突出的回报。真正聪明的投资者必须问自己下述的一些问题:我是否对平均回报满意?我能否做得更好?P1-4

序言

在写《沃伦·巴菲特之路》一书时,我的目标是列出沃伦·巴菲特使用的选股工具或基本原则,以使读者最终能像巴菲特一样认真分析公司、购买股票。

此书的巨大成功是我们的工作取得成效的有力证明。在发行量超过60万册并被译为12种文字以后,我相信此书经受住了专家、投资者、学术界人士以及企业家的充分检验。到目前为止,来自读者和媒体的反馈是相当热烈而积极的。此书似乎确实起到了帮助人们聪明投资的作用。

正如我在许多场合说过的,《沃伦·巴菲特之路》一书的成功首先是沃伦·巴菲特本人的成功,他的才智和为人使世界上很多人为之倾倒,他的学识和投资纪录使整个投资界着迷,其中也包括我。二者的完美结合使沃伦·巴菲特成为当今投资领域最受欢迎的楷模。

《巴菲特的投资组合》这部新著是《沃伦·巴菲特之路》的姊妹篇,而并非续篇。在这本独特的书中,我不经意地涉及到两项重要的领域:构建与认知,或用简单的话来说是证券管理与知识获取。

我现在比以往更深刻地认识到,取得高于平均的收益绝非仅仅是选股的问题,也是你如何构建你的投资组合的问题。为了成功把握证券投资的航程,你需要在更高的层次上了解价格波动以及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另外,你还需要一种特定的性情。所有这些想法构成了《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一书。

两本书相得益彰:《沃伦·巴菲特之路》提供给你英明选择普通股的工具,而《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则教你如何将这些股票组合起来并为管理它们提供了知识框架。

自从写作《沃伦·巴菲特之路》以来,我所有的投资都按照书中的基本原则去做。的确,我管理的共同基金“莱格·梅森集中信托”(Legg MasonFocusTrust)已成为书中推荐方法的实例。到目前为止,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结果是令人鼓舞的。

在过去的4年里,除了获取投资经验以外,我还有机会学到了其他一些宝贵的课程,在此一并描述。巴菲特认为对数学和概率的基本掌握是十分重要的,投资者也需要了解市场心理。他警告我们依赖市场预测的危险性。然而,他的教导仅局限于单个领域。我们在分析他如何选股时有充足的材料,而巴菲特就概率、心理和预测的公开言谈却很少。

但是,这并不能减少此类知识的重要性,它意味着我必须根据自己的分析和他人的分析来填补空缺。为了这一目的,我靠数学家艾迪‘桑波博士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概率;靠查理·芒格来帮助我理解判断失误心理;靠比尔·米勒来教我关于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科学。

下面是对本书框架的简要介绍。本书基本上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第1章统领全书,对“集中投资”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概括的综述。第2~5章构成第一大部分,它们论述了集中投资的学术背景及统计因素,还探讨了从集中投资家的经验中所应学到的道理。

集中投资仅有学术构架的支持是不够的,我们感兴趣的还有集中投资组合的业绩表现。不幸的是,到目前为止,集中投资组合的历史数据不足以得出任何在统计学上说明问题的结论,好在一项令人兴奋的研究有望改变这种状况。

在过去的两年里,琼·兰姆—坦诺特博士和我就集中投资的理论及程序做了一项研究。我们对3000种集中投资股票在不同持股期进行了深入的观察,然后将这些投资组合的表现与广泛多元化的投资组合的表现相比较。我们所选的多元化投资组合是当今在共同基金和机构账户上占主导地位的。比较的结果以学术文章的形式正式发表,题目为“集中投资:有别于主动管理或被动管理的另一种令人满意的证券投资战略”。我们的研究在本书第4章中用非学术的语言予以概括。

第6—8章是本书的第二大部分。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研究领域:数学、心理学以及新兴的复杂性科学。在此你会发现我从艾迪·桑波、查理·芒格和比尔·米勒那里学到的新概念。有些人可能对我们贸然进入似乎不相干的领域表示奇怪,但我认为没有对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解,任何对集中投资的尝试都将失败。

最后,在第9章我对集中投资的特点进行了综述,并为开始投资并实施集中投资战略的人指明了方向。

罗伯特·哈格斯特朗

1999年2月于宾夕法尼亚州韦恩

后记

相信沃伦·巴菲特的大名对许多中国的股票投资者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许多人对他的了解仅限于其杰出的投资业绩,对他过人的才智和人格魅力却知之甚少,至于他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就更少有人知道了,而《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一书正是对上述问题的解答。

《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一书是一本务实的投资管理书,被《纽约时报》评为最佳畅销书。本书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我衷心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此书不仅能开阔眼界,掌握投资的精髓,还可以亲身实践投资策略,使自己从中受益。

我在此书的翻译过程中,自始至终受到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经管出版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我得到我的同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李平的推荐和帮助,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的家人及好友王建伟、江晓对本书译稿的整理工作也做出了贡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书中的一切精彩论述均归功于作者本人,翻译中的疏忽和遗漏由我负责,望读者指教。

江春

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6: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