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子有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素青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文字淡淡的,徐徐的,不事雕琢,却干干净净;不玩花活,竟让你如痴如醉。亦俗亦雅,满口余香。像是给你叙述往事,或者是在同你交心聊天。看似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竟然兴云致雨,扬葩振藻。仿佛手不停挥,书不尽言,其实大含细入、不蔓不支。语言,结构,思想,才华,见解,认知,敏锐,厚重,深刻,犀利,激情,良知,品味,层次,包括道德与人性等等,这些都蕴涵在作品的内容之中。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A、B、C、D、E五卷,岁月的磨难,生活的坎坷,情感的跌宕,思绪的起伏,插队,高考,早年的苦,心底的痛,英年早逝的哥哥,令人心碎的艰辛,在素青的笔下,都显得纯粹而沉静。就像辽阔的高原,舒缓的草场。天空是那样的湛蓝,云彩是那样的洁白,大山是那样的肃穆,小草是那样的青翠……于是,写作品的人和作品中的人,都会让你感到是那样的洁净,那样的清纯。而恰恰是这种柔和精练的文笔,朴实无华的叙述,轻轻的,缓缓的,聚沙成塔,积水为海,让你感悟真情的沉重,让你陷入情感的涡流。朴实清越,深水静流。

目录

朴实清越,深水静流——读素青作品杂感(代序)

A卷

百味人生

故事恐慌

这个春天

日子有功与岁月无情

人生决战在考场

戏海

都市乡情

期待收获

收支平衡

雨中情

菜市场里看人生

你对自己满意吗?

老大酒事

沉重的节日

走上高原走进雪山走向阳光

B卷

知青轶事

蒸馍——把笼烧着咧!

村居三难

喜娃妈的脚后跟

公社放映队

体验孤独

卖苹果

大饼风波

钱少而好

当年戏言

悲喜乡情

青春寻踪

太平河纪事

C卷

另类快乐

捡煤核儿

藕粉茶

错误

执著

搭档

拾瓦渣——小西河纪事

D卷

生命印记

我的哥哥——快乐童年

老姐

裙子

菁菁趣言

面对一个不是好孩子也不是坏孩子的孩子

十八岁寄言

E卷

光荣与梦想

光荣与梦想

我们的历史使命

选择

我崇拜

美好在呼唤

命运

文学的安顿

后记

给自己一个版本

试读章节

沉重的节日

这是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面对面地坐着两群女人。一群坐小凳,一群坐椅子;一群是灰色的,一群是五彩的;一群双腿并拢双手放在双膝上端坐着,一群前后错落着自由扭动着。显然,这两群人是有高下尊卑的,是不平等的。我是其中的一员,我坐在椅子上,我穿了一件铁红色的大衣,我是中央机关的妇女代表,我的对面,是女子监狱里关押的罪犯,是一群贪污盗窃杀人放火品行不端的犯人。

我的心情复杂,我的表情凝重,我甚至不敢看对面的人,尽管那是俯视的。我害怕自己的目光会有一种侵犯的意味。但是,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那一张张年轻的年老的美丽的并不美丽的面孔背后,是怎样的人生故事。

在一个欢迎仪式结束之后,这种僵局终于打破了,台上和台下的女人获准坐在了一起,是一样高的椅子,大家围坐成一个圆圈,彼此交叉着几乎是挨着。我的感觉好些了,可我还是无法开口。这时,我发现坐在我的左边和我正好是一对的女犯正微笑着看着我,等待着我。我终于找到了一句合适的开场白:“你好漂亮呀,没有30岁吧?”她温和地笑了,声音悦耳:“我40岁。”我们的谈话就这样开始了。下面是她的故事。

她是北京某大学87级经济法专业的毕业生,88年便考下了律师资格,然后和大学同学的丈夫一道出国做生意,一切顺利,很快地拥有了两家公司。这个时候,她的一位大学同班的女同学生意不顺利,向她借钱,一共借了八千美元,因为是同学,没有立字据。这笔钱借了很久,她需要资金时曾几次讨要无果很无奈。突然有一天,女同学请她去,给了她一张信用卡,说是不给你现金了,你用卡吧。她没有多想便拿去用,在用了五千美元之后,她给女同学打电话说,就这样吧,都是同学。可就在这时,她接到了传票,她被女同学告了盗窃罪,盗用信用卡。当她明白过来后,一切都晚了,女同学连取证的工作都已做好了。在老师同学轮番劝说女同学撤诉无果后,她本人表示不上诉,她说我无话可说。漫长的十二年刑期就这样开始了。

在她讲述这件事时,她的表情十分平静,甚至她的声音里还带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我的惊讶难以描述,我不懂经济,也不懂法律,我无法判断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也找不出她欺骗我的理由,我只会说:“真的吗?这是真的吗?”她微笑点头。她说:“1997年香港回归前我32岁时进来,如今已经40岁了,八年的时间平复了我的心境,只是有时会想,当初选择学习法律时,给我一万个设想和可能,也想不到会把自己投进监狱。”她的微笑开始凝固。我小心地问:“你的那个女同学,她为什么?”她说:“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若说起来很微妙,我的美丽、幸福、成功还有财富、善良和轻信也许都是罪。”我无言。停顿了片刻,笑容重又回到她的脸上,她说:“快了,明年的5月,我就可以出去了,我有减刑。明天是三八节,要召开庆祝大会,宣布减刑,每年的三八节都是如此。”她接着说:“你不知道吧,我在这里很受重视,我负责宣传通讯报道,被大家称作白领呢!”

我一边听她讲,一边点头微笑做倾听状,实际上却开始走神,灵魂出窍。我在想:一个人会有多少种人生?人生的路在何时会突然拐弯?人生要计划呢还是根本用不着做什么计划?这时,她小心地指着对面的一位女犯:“看见她了吗?”我连说看见了。我早就看到了对面的这位女犯,确切地说,我更想叫她女士。她气质优雅有如空谷幽兰,白皙的脸庞上架着一副无边眼镜。她没有参加谈话,而是一手托腮在静静地听。我对她充满了好奇,想象不出她是为什么?我身边的她告诉我,那是一位清华的硕士,毕业论文都已通过,还有一个月就走出校门了,却因为法轮功而开始了十二年的牢狱生活。又是一个该死的十二年!又是害人的法轮功!我看着她,想象她平静的表情背后是什么?她什么时候才能迷途知返?她的青春、她的才华、她的美丽,这一切都让我有着太多的疑问、感慨和惋惜。想说什么,张了嘴却又无言。  我身边的她,又指着眼镜她左边一位白发老妇人说,那一位是某部的司长,泄密罪,判无期。再旁边的一位,是某信息中心的财务处长,贪污罪。之后的一位是家庭暴力罪,因不堪忍受丈夫的虐待而把他杀死。她说的每一个字眼都如雷贯耳,都让我无法面对和接受。我的眼光随着她的指点,我的灵魂一次次身心分离。我又在想:究竟有多少种人生?有多少种呢?看似坦途啊,一念之间会成歧路。是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么?这里又是怎样的炼狱,要经历怎样的痛苦的重生呢?

在座谈会之前,先有一个参观。犯人们的监舍是新建不久的楼房,每间屋子4到5人,整个的感觉是宽敞整洁井井有条。然而,在管理有方、井然有序的赞叹下,你还是会发现一点特别,那就是空。空空荡荡的空。架子床上一被一褥一枕,屋子中间小桌上一个茶缸,每人当凳子坐着的是一尺见方的小柜子,里面便是全部的财产了。

在这里,人过着最简单的近乎无产者的生活,高墙把人的欲望降到最低。那些因贪欲而犯罪的人,到这一步也许才能真正明白,钱财是身外之物;也许才能真正懂得,人的一生,属于自己的财富只有知识、健康和快乐。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有几次组织者问我要不要讲点什么,讲几句话。我摇头。我是作为嘉宾来参加某部机关妇工委组织的三八节活动的,这个活动很好,带领大家走出机关,走出高楼大院,走上社会,了解民情,奉献爱心,寻求意义。该部的女职工们用自己捐的钱为干警买了慰问品,为犯人购买了学习、体育用具,这个节日很特殊很有意义很难忘。

同时,也很沉重。

2005年3月10日

P64-66

序言

朴实清越,深水静流

——读素青作品杂感

张 平

以前并不认识素青。

素青是朋友的同学。

朋友很郑重地送来素青的稿子,心里却没怎么当回事。好多天了也没顾上看,要不是朋友催,几乎忘了。

手头送来的稿子很多。这些年经济条件好些了,出书的人越来越多。对作家协会来说,这当然是件可喜的事。有喜自然有忧,有钱就能出书,对真正写书的人来说不见得是个好事,说不定会把那些没钱出书却真正有写作天分的人给埋没了。加上这几年出版社让大大小小的盗版、违规违法的书贩闹得捉襟见肘,连工资也成了问题。于是只能向钱看,只要多多少少能赚点,好不好,行不行,只要大致没什么问题,一古脑地就都出版了。前些日子看了一幅漫画,前头作者还在满脸神圣地挥毫签名售书,后面收破烂的已经满头大汗地把书送往废品收购站。直看得脸红耳热,心口出汗。自己也是个写书的,天知道这种事有多少发生在自个儿身上。贾平凹那么大作家,竟也从旧书摊上买回自己刚刚签名送人的书,更何况别的什么作者。不过想想也是杞人忧天,假如都不出书了,都怕自己的书被人送到废品站,那还会有作家吗?

好作家好作品就在这数也数不清、看也看不完的新书之中。你看不到,顾不过来,发现不了,总会有人能看到,能发现了。只要是好书,迟早会在书堆里被人翻腾出来,口口相传,代代相传,很多很多的经典,不就是这么出来的?再退一步想,假如真的到了人人都想出书的那一天,也许真会是河清海晏、世界大同的好日子。作为一种优雅洁净的爱好,业余写作比起那些在麻将桌上拉不下来的人来说,至少也要强一百倍一千倍。

所以对作者们寄来的稿子,即使看不过来,总也堆放得整整齐齐,一页也不敢丢了,说不定这些稿件里会埋藏着震天动地的惊世之作。

所以也没想到会给素青的书写序。

厚厚的两大册,几十万字。看电视时找了出来,想随手翻翻,然后再给朋友一个交代就算了。

没想到的是,一看就陷了进去。当时正在播放一个煽情的电视节目,把一旁的妻子看得直掉眼泪。阴差阳错,素青作品中有那么一个情节此时竟也看得我两眼湿润。妻子吃惊地像看一个怪物一般看着我,几十年了,她还很少见我在电视机前动隋。

素青的作品真的好看,一看就看进去了,一看就非看完不可。我至今也不知道该怎样给素青的作品归类,肯定不是小说,但也绝不是纪实文学;当然可以说是散文,但从约定俗成,包括专家也认可的要素来讲,又有谁能把这些作品都归纳为传统意义上的散文?或者属于现在那些让人争议不断却又依然故我的大叙事散文、大文化散文?素青作品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如何面对和认知体裁的外在性与附加性。好的作家好的作品,体裁的范畴和界定往往都很模糊,古今中外,可举的范例俯拾即是。对写作者来说,体裁是规范,但也是包袱。这也是许许多多基层作者屡屡陷入的一个致命的陷阱:突然写了一部好作品,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重视,继而便不断地“帮助”、“学习”、“讲授”、“提高”,然而结果往往是,类似的“培训班”结束之日,也就是这个作者消亡之时。懂了太多的规矩,反而什么也不会写了。即使是文科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也一样会犯同样的毛病。也有相反的例子,写了一辈子,什么也没写出来,突然有一天,什么也不管不顾了,反而写出了大作品。素青说眼下正在构思一部大部头的作品,我只能默默地祈祷,千万别把现在的这种写作本色给丢弃了。

还有素青的文字,也让我分外惊奇。淡淡的,徐徐的,不事雕琢,却干干净净;不玩花活,竟让你如痴如醉。亦俗亦雅,满口余香。素青不是搞文字工作的专家,也不曾在作协文联工作。素青的写作是地地道道的业余爱好,繁忙的工作之余,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谋篇布局、咬文嚼字。像是给你叙述往事,或者是在同你交心聊天。看似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竟然兴云致雨,扬葩振藻。仿佛手不停挥,书不尽言,其实大含细入、不蔓不支。如果这些文字出现在某些大家的作品里,说不定会总结出成百上千的风格和特征。面对着素青的文字,让我对“什么样的文字才更接近于文学”这个命题有了更多的联想和思考。这些年,有关文学的争议屡见报端,类似大拙、大美,大俗、大雅的论证连篇累牍。争议归争议,但纯文学和俗文学的壁垒依然泾渭分明,门禁森严。其实纯文学也好,俗文学也好,至少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文字。文学作品的文字其实并没有什么纯俗之分、拙雅之别,打动读者的,首先是文字,流传千古的,也一样是文字。打动读者的,有雅文字,也有俗文字;流传千古的,也一样有雅文字,有俗文字。好看好懂,读者喜欢,那你的文字不管是俗是雅,是拙是朴,都有可能让你的作品或轰动一时,或流传千古。

素青的作品,打动我的地方很多,但最触动我的还是作品的内容。衡量一部作品成败与否的标准,我始终认为首先应该是作品的内容。语言,结构,思想,才华,见解,认知,敏锐,厚重,深刻,犀利,激情,良知,品味,层次,包括道德与人性等等,这些都蕴涵在作品的内容之中。作家的才华,首先看你的选材,看你所要表现的内容。有的人说,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语言;还有人说,什么是小说,小说就是结构。当然有其道理,作品的剪裁与布局至关重要、极其重要,但这种说法肯定还有一个前提,那就一定是在最适当、最饱满、最感人、最丰满、最深刻、最感人的内容选择之后。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但首先应是内容决定形式,或者是,内容决定形式的成功率更高。“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就是看你如何选材取材。我看素青的作品,感觉最强烈的便是这一点。这一点,恰恰是甄别一个作家是否具备写作天分的关键。老作家们常说,某某年轻作者很有悟性,大概说的就是这一点。人人心中有,才会让作品真实感人、产生共鸣;人人笔下无,才会让作品振聋发聩、生动鲜明。我与素青应是同龄人,素青在作品中所表述出来的都是我们相同的经历,相同的年代。正是这些相同的喜怒哀乐,才勾起了我心底深处,埋藏得很深的还未被世俗浸透的情感。看老戏流泪,替古人担忧。共鸣共振,就是文学的力量。即使是刚猛的硬汉,有时候也会显得很脆弱。睹物伤情,英雄落泪,就看是否打动了你,刺痛了你,劫掠了你。其实素青的作品并不悲凉,更不伤感。岁月的磨难,生活的坎坷,情感的跌宕,思绪的起伏,插队,高考,早年的苦,心底的痛,英年早逝的哥哥,令人心碎的艰辛,在素青的笔下,都显得纯粹而沉静。就像辽阔的高原,舒缓的草场。天空是那样的湛蓝,云彩是那样的洁白,大山是那样的肃穆,小草是那样的青翠……于是,写作品的人和作品中的人,都会让你感到是那样的洁净,那样的清纯。而恰恰是这种柔和精练的文笔,朴实无华的叙述,轻轻的,缓缓的,聚沙成塔,积水为海,让你感悟真情的沉重,让你陷入情感的涡流。朴实清越,深水静流。这是作品的大境界,也是作家的大手笔。

我喜欢素青的作品。

愿更多的人能和我一样喜欢素青的作品。

(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协副主席、山西作协主席)

后记

给自己一个版本

这是我给自己攒的故事。

一路走来,就像小时候捡煤核一样,不断地弯腰捡拾。没有金玉,做不成高贵的项链戴在胸前;只有木石,搭一个茅屋安妥心灵。

从盘古开天到如今,有多少生命来过了,又消失了。

我如微尘,怀着感恩的心,庆幸自己赶上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一个渺小生命的心动和着一个伟大时代的节拍,感受了社会巨变,见证了民族腾飞,也为自己攒下一堆的故事。

这些故事,远远近近、大大小小、悲悲喜喜、平平常常、琐琐碎碎,都让我难忘,让我回味,都是命运的礼物,人生的印记。

人说,每个女人都有她收藏岁月的方式,我除了眉梢眼角的皱纹之外,还有手中的秃笔。走过的、做过的、看见的、想到的,歪七扭八薄纸斜行,没有宏大叙事,没有深刻思想,只是想表达,表达自己,纪念自己。

五千年生生不息,创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版本。

五十年岁月如歌,我也给自己书写了一个版本。

对自己不满意,嫌故事不精彩,扭捏着不好意思拿出来,先生说“可以了”,等于拍板。

2005年,因为有缘,我加入了中国五矿集团,走进了一片新天地,新风景、新朋友、新鲜事扑面而来,每一个日子都是新的,每一天都值得期待。

我的心里定定的,接下来的故事会更精彩。

那是一个新的版本,它就藏在未来的日子里,等着我一页一页打开。

感谢张平老师!五百年前我们就是一家。

2007年6月19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4: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