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师道点亮医途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钱海红//鲁映青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秉承“正谊明道”的训令,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师道点亮医途》一书中记录的二十多位教师是上海医学院所有教师群像的一个缩影,他们中有从教几十年如一日的老教师,也有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潜心教学,开拓创新,他们用爱和责任阐释了“教师”两字的内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本书完全从学生的视角,从某些侧面发现心目中的优秀教师,发现他们优秀的教学方法和高尚的师德师风。通过这些或稚嫩、或精熟、或平实、或热情的语言,让广大教师体会“师道”的内涵,在阅读、理解与思考后,感悟自己的为师旅途。

内容推荐

本书以学生的视角、口吻和笔触,记叙了二十余位工作在教学和育人第一线的教师,他们中有知名的医学前辈,也有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他们的共同点是深受学生爱戴,却不论年纪、不论阅历。他们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或平实、或激昂、或浅显、或深邃,但却总是有感而发、自心而始。无论多么朴实或生动的语言,或许都无法描绘一个完整的形象,但只要在只言片字中看到些许感动,直达人心,又何尝不会带来一丝感悟。

目录

1.掩不住的热情

 ——记上海医学院分子遗传研究室马端老师

2.大家风范邻家笑容

 ——记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王吉耀老师

3.一夜春雨来千朵梨花开

 ——记上海医学院诊断学系石虹老师

4.孜孜以求 追求卓越

 ——记上海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孙凤艳老师

5.江海滔滔 建文篇篇

 ——记上海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江建海老师

6.钰壶存冰心浓抹一生人

 ——记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严钰锋老师

7.师道浩然 精神引领

 ——记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张文宏老师

8.桃李未言下自蹊

 ——记上海医学院病理学系张志刚老师

9.春风化雨 春燕衔泥

 ——记上海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李艳老师

10.瑞雨润桃李希冀展芬芳

 ——记上海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李瑞锡老师

11.科研思维的引导者

 ——记上海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沈霖霖老师

12.学问大家 师之楷模

 ——记上海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查锡良老师

13.路·桥

 ——记上海医学院法医学系赵子琴老师

14.钟声雅韵 翠柳明德 平生唯馨

 ——记上海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钟翠平老师

15.医者风范大爱无言

 ——记上海医学院儿科学系桂永浩老师

16.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记上海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系殷莲华老师

17.师心如莲

 ——记上海医学院细胞与遗传学系郭锋老师

18.静求真心自芳 泽桃李细无声

 ——记上海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黄芳老师

19.可·爱

 ——记上海医学院学生工作组辅导员龚惠老师

20.师者本色精进不已

 ——记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储以微老师

21.循循善诱师生佳话

 ——记上海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程训佳老师

22.PBL教学中的管理者精神

 ——记PBL教学群师风采

后记

试读章节

掩不住的热情——记上海医学院分子遗传研究室马端老师

从小学到大学这段求学的日子中间,作为一名普通学子,我遇到过许许多多的老师。而在我的记忆中,这样的老师却为数不多:他们能够在每次讲完课后,自然而然地使同学们产生一种冲动,要为其精彩的讲解而鼓掌。马老师便是其中之一。扎实的专业知识,从容稳重的讲述,条理清晰、收放自如的内容,黑板前的闲庭信步,再辅以潇洒得体的西装,微笑,学生便没有理由不喜欢这样的教授。每周一次两节课,在马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知遭了,生物化学这样一个看似复杂枯燥的学科,其实非常简单而有趣。追随着马老师的思路,有时候我会突然之间有一种彩蝶破茧而出的感觉,获取知识的同时享受惬意,享受惬意的最后,留守做人的道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显然,马老师教给我们的正是精妙的打鱼的方法,因此,在知识的领域,我们不再饥饿,在社会的范畴,我们学会生存。

马老师不同于其他老师的地方就在于,每次讲课结束的时候都会留给我们一句格言以自励,他会用一种演讲甚至如竞选一样激昂的语调,把他精心准备的财富传到我们的脑子里。四次课,四句话;每一次,走出课堂的是同一位风度翩翩的教授,留在教室中的,是香车满溢的大知识、娓娓道来的大道理,连同一片经久的掌声。众口铄金易,众口好评难,面对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教授,我们磨平了棱角,收起了年少轻狂,如同璞玉等待雕琢。

第一堂课:Success is measured by how many balls you can juggle in the air at once!

马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是讲有关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内容,正赶上学校的评估小组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估,有评估老师在后排听课。那是学校领导第一次莅临我们班级的课程,竟然还是枯燥的生化课。

那一天我去得比较早,只看到了坐在后排听课的评估老师。马老师在上课前十分钟的时候走进教室,看到他,我不禁为这位素未谋面的年轻的生化教授捏了一把汗。

早在古希腊的伦理学著作中就有这样的介绍,说世间存在四种学生:第一种,学得快也忘得快一他得失相抵;第二种,学得吃力忘得慢一他失得相抵;第三种,学得快却忘得慢一聪明的学生;第四种,学得慢忘得快一这是命中的不幸。在听到马老师的课之前,其实我一直以为自己大概属于第二种学生,无论如何都和那第三种毫无关系。我从来都是在听课之后还要拿着厚重的课本,苦苦地啃上若干时辰,才隐约能对混沌的知识感觉到一点点透亮。

其实,第一眼看到马老师,就倏地受到了内在的触动,那里散发出一种别样却不另类的教师气质。深棕色的西装搭配衬衫、领带、皮鞋,课本轻巧地夹于臂弯之间,面含微笑,疾步跨上讲台,将手中的半瓶普通矿泉水稳稳地摆在讲桌上。这一系列动作使我想起了写字楼里为了生活而拿着油条、牛奶奔走的城市白领,仿佛在和时间赛跑,每天都是快节奏。

除了他的年轻让包括我在内的学生们感觉不牢靠以外,第一印象还是很好的,我似乎好长时间没有在教室中看到这么潇洒帅气又年轻的教授了。

第一次的经历总归有着多多少少的好奇心或新鲜感,面对一位如此陌生的教授,我特别全神贯注,生千白遗漏了一点点关键信息,因为我有这样的经验或者说是自知之明,以往聆听很多熟悉的老教授的课时,就算如何专注,课后必定要狂啃书本才得些许心安而已。

然而,随着课程的进行,我发现,除了铃声,其他任何事情都难以吸引我的视线,马老师的课精彩如辩论如演讲,我彻底沦陷于他严谨扎实的思路中。一个半小时的课程或许对马老师来说仅仅是杯水之比大海,独木之比森林,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得既像领袖,又有如朋友,令人无法不倾听。

第一节课,更多地在欣赏这个刚刚相识的教授,从容地享受着站在巨人肩膀上面的感觉,在他的引导下,这样不长的时间里面,我数不清地经历过多少次茅塞顿开。确实,一名优秀教授的一句话,可以抵得过课后自己用上一个上午的时间来苦苦渗透。

整堂课的高潮实际上发生在最后一分钟,而当时我们还无法预见,这样的情景还将继续发生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中。

大纲上面所有的内容应该都已经讲完了,时间大概是下课前两分钟,时间拿捏得很准。我以为可以到了收拾书本准备撤退的时间,这个时候,PPT上面赫然出现一张优美的风景画,看样子像是我梦想的九寨沟,背景中有这样一行字,同是英文:

“Success is measured by how many balls you can juggle in the air at once!”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要扮演许许多多的角色,做丰富多彩的事情,成功不可能只在于其中某一个方面。我能想象,这是多么深刻的哲理,于是我记了下来。而接下来我看到的,让我想起了马丁·路德·金的名作I have a dream。在复旦大学的讲堂里,我有幸听到了一次简短的励志演说。

“这次课是我给大家上的第一次课,我对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满意,希望我的表现也能让你们满意。你们都是中国未来最好的医生之一,但是,要做一个好医生,绝对不仅仅是考入一个好的医学院这样简单。我可以这样对你们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很长时间的医生。生物化学仅仅是一种工具,通过我的课,我希望同学们能够获得一定的人生帮助,医学之路并不好走,我祝你们,并深信你们能够成功!”

接下来,是经久的掌声。P2-4

序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之深,业之艰,道之奥,必有师者为其解之、授之、传之,是故师者必贤,而贤者必有师。为师者,一日学,二日教,三日德。无学则无以解惑;无教则无以授业;无德则无以传道。故师者之学也浩浩,师者之教也绵绵,师者之德也汤汤。此三者,同为师之根本,同谓之贤。

医者,拯民于水火之中,治患于衽席之上。医者之学如瀚海无垠,其惑也深,其业也艰,其道也奥。而当世之事,为医日辛,行医日艰。故医者之途,非勤勉而不畅,非贤良而不达。师之于医者,如拂高天之云翳,而见日月之光辉,使医者之途或蜿蜒而前行,或崎岖而不折。虽不免坎坷,不乏荆棘,不见通衢,亦能凭日之明而探,借月之光而索。

故师道者,点亮医途。

大医精诚。上海医学院秉承“正谊明道”之训令,名师名医辈出。为了培养医学道路上的后来者,使他们继承和发扬“为人群服务”和“为人群灭除痛苦”的医道医德,上海医学院的老师们总是严于律己、发奋不懈,以自己深厚的学识、严谨的教学和高尚的师德,为青年学子解除疑惑、传授医道,引领他们在医学这条漫漫长路上不断前行,如同为他们点亮了一盏明灯,使他们在黑暗中探索光明,在求索中思考未来。上海医学院的老师是可爱的,上海医学院的学生是幸福的。而当曾经的学生成为后来的老师,这种可爱和幸福就在生命的繁衍中生生不息。

时间进入2008年,从上海医学院东一楼的轮回中,先师已矣,而后生勃勃。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在这座被繁华和喧嚣包围着的宁静的楼宇里,依然活跃着一大批发扬师德、传授医道的老师。三尺讲台,耕耘不辍,在前行的艰难里,在岁月的更替里,以宽广的胸怀和不灭的激情孕育后来者的力量、智慧和勇气。在教学楼里,在实验室里,目送着新一代医者的前行。

本书以学生的视角、口吻和笔触,记叙了二十余位工作在教学和育人第一线的教师,他们中有知名的医学前辈,也有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他们的共同点是深受学生爱戴,却不论年纪、不论阅历。他们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或平实、或激昂、或浅显、或深邃,但却总是有感而发、自心而始。无论多么朴实或生动的语言,或许都无法描绘一个完整的形象,但只要在只言片字中看到些许感动,直达人心,又何尝不会带来一丝感悟。

医途漫漫,年轻的一辈在从医的路途上或匍匐、或攀援、或奔跑、或跳跃,然而他们总是在向前,因为他们的前方始终有那些先行者在指引,指引他们走过自己曾走过的路。

师道,点亮,医途。是为前言。

主编 钱海红 鲁映青

2008年4月8日 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后记

本书源于集体的灵感与智慧,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学工组、教学办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共同策划的本书,旨在集中展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学生心中的好老师的师德风采,从学生的视角真实记录老师们治学治教的感悟和教书育人的心得。

本书的面世要感谢为本书的出版作出无私奉献的所有的人!

感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年轻学子们历经数月的采写和修改,他们用或华美、或朴实的语言,从自己的视角描绘了他们心目中好老师的群像。学子们为本书所付出的努力要远大于本书稿目前的呈现,由于书稿篇幅所限,还有一些学子的文章没有收录在此,但他们一样为本书稿的出版付出了努力,一并致谢。

感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所有为本书稿采写予以支持和帮助的教师们,他们有的是本书稿采写的对象,在采写过程中予以了积极的配合;有的老师为书稿提供了许多一手的素材;有的老师为书稿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感谢所有老师对本书的关注和帮助。

感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程刚和院长冯晓源对本书出版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党总支书记王凤霞对本书的编辑和出版提供的宝贵支持和建议。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肖英编辑为本书的编辑所付出的辛劳和努力,她的敬业精神令我们由衷地钦佩。

最后感谢本书编委会所有成员的辛勤劳动。

因时间、水平等原因所出现的疏漏和问题,敬请广大读者批评和指正。

编者

2008年4月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