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莫过于追求幸福,然而,幸福为什么这样难,哪里出了问题,到底什么是幸福,我们越来越幸福了吗,幸福是怎样“炼”成的……
幸福是一门新学科!《不幸福的经济学》将回答大家的这些问题,告诉大家关于幸福的12个真相,从而获得一种新的幸福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幸福的经济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英)理查·莱亚德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的一生莫过于追求幸福,然而,幸福为什么这样难,哪里出了问题,到底什么是幸福,我们越来越幸福了吗,幸福是怎样“炼”成的…… 幸福是一门新学科!《不幸福的经济学》将回答大家的这些问题,告诉大家关于幸福的12个真相,从而获得一种新的幸福观。 内容推荐 《不幸福的经济学》的作者理查·莱亚德教授指出影响幸福的“七大因素”:家庭关系、财务状况、工作、社区和朋友、健康、个人自由,以及个人价值观,并揭示我们花了太多时间在与别人比较,而使自己不幸福。 莱亚德认为,幸福无疑是社会唯一值得努力的目标,他对于我们应该采取什么不同的做法才能获得幸福的答案令人耳目一新。 莱亚德结合了经济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社会学,哲学与社会政策的最新研究,产生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同时,他以明晰的科学证据,阐释人类行为的新面貌,不仅为经济学研究开了另一扇窗,也带领我们走向幸福新天地。 目录 前言 幸福是一门新学科 第一部分 幸福为什么这样难 第1章 哪里出了问题 第2章 到底什么是幸福 第3章 我们越来越幸福了吗 第4章 你这么有钱,为什么还不幸福 第5章 到底什么能让我们幸福 第6章 现代文明如何让我们不幸福 第7章 我们可以追求共同的利益吗 第二部分 幸福是怎样“炼”成的 第8章 公民幸福是社会的终极目标吗 第9章 要GDP还是要幸福 第10章 如何改善永无休止的竞争 第11章 我们有能力获得安全感吗 第12章 灵修可以获得幸福吗 第13章 药物有效吗 第14章 关于幸福的12个真相 致谢 试读章节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一个核心的矛盾,那就是,大部分人都想要更多的收入,并且努力追求,然而,尽管西方社会比以前富裕多了,人们却没有变得更幸福。 这不是老掉牙的故事,而是经由众多科学研究证明了的事实。接下来我会告诉你,要测量人的幸福指数有很多好方法。而且有许多证据显示,平均来说,今天人们的幸福程度比不上五十年前。但是同时,人们的平均收入却是当时的两倍以上。这个矛盾在美国、英国、日本都同样适用。 然而,我们的生活难道不比从前舒服太多了吗?确实如此:我们有更多的食物、更多的衣服、更多的车、更大的房子、更多中央空调系统、更多的国外假期、更短的工作日、更好的工作,还有最重要的,更好的健康。然而我们却没有因此而更幸福。尽管政府非常努力,教师、医生、商人也都很努力,但是人类的幸福并未提升。 这个惊人的事实应该可以做为所有改善我们此番宿命的讨论起点,也应该能促使各国政府重新评估施政方针,以及让每一个人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 有件事很清楚:一旦生存所需的收入稳定了,要让人更幸福就不太容易了。如果希望人们更幸福,我们就必须知道产生幸福以及培养幸福的条件是什么,这便是这本书的宗旨了——幸福的原因,以及如何让它发生作用的方式。 倘若我们真的想要更幸福,我们会采取什么不同的做法?目前我们还没有全部的答案,所知的甚至不到一半,但是我们确实握有很多证据,足以重新思考政府的政策,以及个人的人生抉择和人生哲学。 主要的证据来自新近的正向心理学,然而神经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亦均有其贡献。通过集这些学科之大成,使我们产生一种新的视野,去审视不论身为一个社会份子或个人内在心灵的存在,我们要如何活得更好。 哲学 十八世纪启蒙时代边沁的哲学,就是我们现在所要谈的。 如果你经过伦敦大学学院精致的古典廊柱,就会看到边沁被放在入口大厅旁——玻璃柜里端坐着一位身着十八世纪服饰的耆老。这衣服是他的,身体也是他的,除了头是复制的蜡像以外。他之所以出现在此,是因为他启发了这座学院的设立。而且校方也依照他的要求,在必要时,会把他抬进会议室里,以便让他能继续参与学校的会议。 边沁是个害羞且仁慈的人,一生未曾娶妻,把所有的钱都奉献给善行。他也是第一位有慢跑习惯的高级知识分子(或依他所说的,叫做小跑步),直到死前他都维持这个习惯。虽然边沁有些小癖好,但他可以算是启蒙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边沁认为,最好的社会,就是其中的公民最幸福的社会。也因此,最好的政策就是能产生最大幸福的政策。谈到个人行为时,最道德的行为,即是能对所有会受其影响的人带来最大幸福的行为。这就叫做“最大幸福原则”。它基本上是平等主义的,因为每一个人的幸福都要平等计入。基本上它也符合人性,因为它主张根本上最重要的是人的感受,所以这个原则的精神很接近美国独立宣言的开头几段。 这个高贵的理想是过去两百多年来大多数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不过要实际执行却不容易,因为对于幸福的本质和成因,人们仍所知甚少。这个弱点成了质疑此原则的诸多哲学下手之处。十九世纪中期,这些另类哲学经常与宗教上对道德的概念产生连结。不过到了二十世纪,宗教信仰逐渐褪色,结果导致被普遍接受的伦理信仰系统无一续存。值此虚空之中,个人主义便挟其非哲学之姿大摇大摆,一步到位。 此种个人主义充其量只是提供了“自我实现”的理想概念,然而这个福音仍旧失败了,因为它使个人太过忧虑自己能得到些什么,以至于无法增进幸福。如果我们真的想得到幸福,我们就必须对尽一己之力以谋求的共同利益有某种程度的认知。 所以,现在时势不同了,人们大声疾呼共同利益的概念,也就是启蒙时代所提出的理想。启蒙时代将共同利益定义为最大的幸福,要求我们在照顾自己的同时也去照顾别人。它赞扬一种对于他人的共同感受,这种感觉本身会增加我们自己的幸福,并减少与人隔绝的孤立感。P10-12 序言 前言:幸福是一门新学科 我是个经济学家,我爱这门学科,也很得心应手。不过,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在幸福程度上的改变与它的购买力画上等号(或大致而言如此)的学科。我从来不接受这样的观点,过去五十年来的历史也证实并非如此。相反的,新的幸福科学使得建立另类观点成为可能,这是根据证据而非胡乱臆测断言。从这里出发,我们可以发展出一种新的视野,运用正向心理学、经济学、大脑科学、社会学及哲学,发现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政策是妥当的。 时候到了,应该挺身前往天使不敢进入的领域。所以,这本书就是我基于新的证据,提出我们如何能过得更好的新观点的努力成果。随着我们的知识逐渐增长,这本书会需要大幅的修正,不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催生新的视角,使人们的感受可以被摆在第一位。这个改变实在来得太晚。 许多人促成这本书的诞生,他们的慷慨相助使我必须在书末另辟专页来一一道谢。我受到心理学家、精神科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当然也有经济学家的帮助,所有人都对人类的进步怀有共同的渴望。 如果这本书能有任何作为,我希望它能多创造出一些幸福。 理查·莱亚德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伟大的书,不但要用眼读,还要用心读。 ——《观察家》 热切追求幸福者,当读此书。 ——《卫报》 一张具启发性的地图——奠基于严谨的科学研究,为我们指出一个更好、更幸福的人生。 ——《华尔街日报》 自1995年以来,美国人自认“非常幸福”的比例,一直维持在30%,而认为自己“非常不幸福”的人,比例不减反增。《不幸福的经济学》成功解释这其中的矛盾,且提出建议,要增进国民的牵福指数,我们应该怎么做。 ——《经济学人》 莱亚德饱览群书,利用各种学术研究,发现究竟是什么能让我们幸福。拥有更多钱并不是唯一的原因,除非你是贫困饥饿的难民。读完这本书,能让人更幸福,并且这本书也确实会带给你更多的思考。 ——《泰晤士报》 叛离正统,绝对坦率,比99%自称“刺激思考”的书更能激发真正的思想。如果幸福不是一个政治选题,那么政治还有什么用? ——英国著名记者安德鲁·马尔 他这本生动、令人愉快的新书,虽然不会让传统经济学家感到高兴,但他的确会令所有人深思,究竟是什么值得我们活下去。 ——哈佛大学社会学家罗伯特·D·帕特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