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紧扣当前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形势背景,在对国内外历史文化村镇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综合了建筑规划、地理环境、文化遗产、社会学乃至旅游学等多学科的方法,通过社会调查和实证研究,分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概念特征、类型差异及空间分布,研究了名镇(名村)保护的内容和方法,建立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评价体系,以中国第一、二批名镇(名村)为例进行了实证评价;将预警研究引入遗产保护领域,建立了名镇(名村)保护预警系统和预警指标体系,以周庄镇为例探讨了名镇(名村)保护预警的思路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名镇(名村)保护的对策措施、遗产资源普查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序一
序二
1 绪论
1.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
1.2 国外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介绍
1.2.1 国外历史文化遗产(城镇、乡村)保护发展进程
1.2.2 国外历史文化遗产(城镇、乡村)保护与发展的主要研究内容
1.2.3 关于国外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研究的评价
1.3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回顾
1.3.1 历史文化村镇研究和保护实践的发展进程
1.3.2 国内历史文化村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3 关于国内历史文化村镇研究的评价
1.4 历史文化遗产评价及预警研究进展
1.5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框架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1.5.4 研究框架
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概念与理论
2.1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概念
2.1.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含义
2.1.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与历史文化名城
2.1.3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内涵
2.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对象内容
2.2.1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3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学科方法
2.3.1 历史学的方法
2.3.2 地理学的方法
2.3.3 建筑学的方法
2.3.4 社会学的方法
2.3.5 景观生态学的方法
3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分布与类型
3.1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分布
3.1.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格局演化
3.1.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分布类型
3.1.3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分异特点
3.2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类型划分
3.2.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类型划分的方法
3.2.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不同类型的特征
4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评价体系及方法
4.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评价指标影响因子
4.1.1 评价指标影响因子遴选原则
4.1.2 评价指标影响因子基本构成
4.1.3 评价指标影响因子分析检验
4.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评价指标框架构建
4.2.1 评价指标框架构建原则
4.2.2 评价指标框架构建思路
4.2.3 评价指标框架初步形成
4.3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3.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
4.3.2 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
4.3.3 评价指标分值确定
4.4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4.1 具体评分标准确定
4.4.2 保护评价体系建立
4.5 第一、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评价实证研究
5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预警系统及方法
5.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预警系统的构建
5.1.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预警系统的基本概念
5.1.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预警系统构建目的和原则
5.1.3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预警系统的特征
5.1.4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预警系统的功能
5.1.5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预警系统建立的方法
5.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5.2.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5.2.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预警指标的选取
5.2.3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预警指标的选择依据及释义
5.3 周庄镇保护预警的实证研究
5.3.1 周庄镇保护与发展概况
5.3.2 周庄镇保护预警系统指标选取
5.3.3 周庄镇保护预警指标预测
5.3.4 周庄镇保护预警指标权重确定
5.3.5 周庄镇保护预警计算及警限、警区确定
5.3.6 周庄镇保护预警结果分析
5.4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预警与保护评价的联系与区别
6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对策
6.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对策措施
6.1.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存在的问题
6.1.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宏观对策制定
6.1.3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具体措施
6.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遗产资源的普查
6.2.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遗产资源的分类
6.2.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遗产资源普查的方法和步骤
7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内容与方法
7.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特点
7.1.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概念
7.1.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特点
7.1.3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原则
7.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内容
7.2.1 国际公约、宪章关于遗产保护规划的相关规定
7.2.2 我国关于遗产保护规划的相关规定与研究
7.2.3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内容
7.3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方法
7.3.1 基础资料调查
7.3.2 价值特色评价
7.3.3 划定保护范围
7.3.4 整体格局保护
7.3.5 建筑高度控制
7.3.6 保护街巷空间
7.3.7 保护整治建筑
7.3.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7.3.9 综合环境整治
7.3.10 旅游规划
7.4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成果
7.4.1 文本内容
7.4.2 图纸内容
附录一 河北省邢台县英谈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简介
附录二 第一、二、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
附录三 国内外有关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法规、标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
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
四、乡土建筑遗产宪章(1999)
五、关于保护历史性小城镇的决议(1975)
六、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1999)
七、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001)
附录四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