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少年时代自命名“圣人为”,晚年被社会公认为“南海康圣人”。其一生的起伏跌宕,是近代中国时代风云的真实见证。他以锐不可当的改革劲头,使他从一介布衣,成为名垂青史的“公车上书”的发动者,做了光绪皇帝的座上客。他就是19世纪末叶的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
《大家精要》之《康有为》带大家走进康有为的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康有为/大家精要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朱义禄 |
出版社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在少年时代自命名“圣人为”,晚年被社会公认为“南海康圣人”。其一生的起伏跌宕,是近代中国时代风云的真实见证。他以锐不可当的改革劲头,使他从一介布衣,成为名垂青史的“公车上书”的发动者,做了光绪皇帝的座上客。他就是19世纪末叶的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 《大家精要》之《康有为》带大家走进康有为的世界! 内容推荐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少年时代自命名“圣人为”,晚年被社会公认为“南海康圣人”。其一生的起伏跌宕,是近代中国时代风云的真实见证。康有为以锐不可当的改革劲头,使他从一介布衣,成为名垂青史的“公车上书”的发动者,做了光绪皇帝的座上客,是当时向西方学习的标志性人物。这位19世纪末叶的维新运动领袖,对中国由中世纪走向近代化的历程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目录 第1章 东挦西扯苦求索 为儒为吏书香第 洗心绝欲做圣贤 欧风美雨驰而东 穷参中西新学理 第2章 改革意识付言行 妇女解放奏先声 微言大义育英才 全面发展德智体 逆乎常纬之为学 誓将手植万树桂 第3章 激荡神州维新潮 进化论释经世志 全面改铸孔圣人 治安一策知难上 公车上书天下惊 齐头并进促维新 伏阙忧危数上书 第4章 百日维新终流产 光绪皇帝座上客 世界意识惊皇上 除旧布新推新政 苦无良策挽时局 思想文化新潮涌 第5章 浪迹海外誓保皇 九死一生吴淞口 流寓日本频交往 忠君爱国保皇会 一意孤行拒革命 保皇革命分两途 第6章 尽善尽美大同世 社会主义之空想 去苦求乐是人道 天赋人权求解放 大同理想的剖析 第7章 环球之旅察政治 遍尝百草为神农 走向革命对立面 第8章 一代伟人自沦落 虚君共和发奇论 鼓吹孔教之巨子 “丁巳复辟”一文圣 天游化人晚年景 是非功过说纷纭 附 年谱 主要著作 试读章节 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标志是放眼新世界与对封建顽固势力的冲击。洋务派、早期改良派与维新派,不同程度地有学习西方、实行改革和发展资本主义这一着。承担这一任务的主体,不可能来自下层群众。即使如太平天国这样高水平的农民起义,到南京后便热衷于向巩固自身的皇权进军了。这说明社会改革的新见解必然发自中上层一些有识见、有抱负的人。近代中国耸动人心的改革方案,是由康有为这样出生于儒学传统门第、又有向西方文化苦苦探索历程的人提出来的。对这一方案的缔造者康有为早期生涯的了解,是探索他的改革思想与行动前无法跨越的一环。 为儒为吏书香第 康有为的家世,具有“为儒为吏”的特色,是从康世尧(第15代)开始的。康家发迹始于其高祖康文耀。康文耀在家乡讲学,前后有生徒千人,并建起了康氏家庙。继承了家学的康式鹏,是康文耀的幼子。康式鹏有四个儿子,除三子康自修生平未详外,康学修、康道修、康赞修都担任过相当于县一级的小官。康赞修的长子康达初是康有为的父亲。康达初在康有为11岁时就去世了,启蒙教育落到了祖父康赞修的肩上。 康有为八岁起就在祖父身边读书诵经。康赞修是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历任钦州学正,合浦、灵州、连州训导。11岁的康有为,跟祖父住在连州官舍里。康赞修引导康有为阅读儒家经典与历代文学著作,侧重在史学。康有为回忆说,览《纲鉴》得知古今,观《明史》、《东华录》而知掌故,并阅读了《明史》与《三国志》等。由祖父之引导,康有为在儒学、文学、史学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1858年的3月19日,康有为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银塘乡(今名银河乡),南海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南部,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他家的澹如楼和二万卷书楼,是他青少年时代勤奋学习的地方。两座楼,是他叔祖父康国器建造的。康家的兴盛始于康国器。康国器在咸丰初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于清廷,官至广西布政使,升护理巡抚。他是康氏家族中唯一得此显荣者。同治四年(1865),康国器新授福建按察使,衣锦回故里,便筑宗祠、修园林,藏书于澹如楼和二万卷书楼中。康有为在优雅的环境里,读书园中,纵观说部与集部方面的著作。 康有为有书不读完绝不罢休的拗劲。康赞修公事之余,常带他游览连州诸名胜,如宋代理学家张拭的濯缨堂、敬一亭遗址。谈古论今,圣贤之学,先正之风,寺观之祖师、儒学之大贤,以及碑帖诗文中文学名士,皆随时指告。这激发了康有为的希圣之心,开口闭口不离“圣人”。乡亲们因其名叫“有为”,给他起了个“圣人为”的绰号。 1870年康赞修调任省城广州。康有为跟祖父在广州到处寻师访友,遨游士林,博览群书,学问与日俱增。但他对八股文缺少兴趣,引起祖父的责备,只好去学习八股制艺。1877年,祖父去世对他是很大的打击。以至三十多年后,康有为在为其乃祖遗集作序时,感恩的心情跃然纸上,说天天沉浸于古代贤哲之微言大义中,都是康赞修教诲的结果。就康有为祖先的情况看,大多是清廷的地方官吏,更多的人是从事儒学的研究和传播的士人。出身于为儒为吏这样的书香门第的康有为,17岁时看到徐继畲编著的《瀛环志略》。《瀛环志略》于1848年刊行,作者撮录中外有关著作,对各国风土人情、史地沿革及社会变迁均有论述。这是一本与魏源《海国图志》同为中国较早的世界地理志,由此书康有为知道万国之故。康有为从中获得的域外知识是很浅薄的,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正是从粗浅的史地知识开始的。视野开阔后的康有为,常感到的是不满足。他自己说,当时窥书很多,见闻杂博,但东捋西扯,苦无一位良师做向导。对康有为来说,当务之急是寻找一位名师以期取得指导。 洗心绝欲做圣贤 这位老师,就是世人尊称为“九江先生”的经学家朱次琦。朱次琦(1807~1881),广东南海人。咸丰二年(1852)任山西襄陵知县,因病回原籍。自1858年起,在九江礼山草堂执教二十余年,讲学终老。朱次琦是康有为之父康达初的老师,祖父康赞修的好友。光绪二年(1876),19岁的康有为,应乡试不售,又感学业之无成,便拜朱次琦为师。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