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知青终结/邓贤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邓贤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终结’记录的是一批怀着激情跨越国境、支援世界革命的知青们的命运。我愿意称他们是最后的知青,是知青运动的句号。他们的传奇经历和悲怆命运是一代知青的缩影。历史不应有空白,但是云南边疆那些深入到泰国、缅甸一带金三角地区奉献青春和生命的一群,却是陌生的一群,记录他们就是记录鲜为人知的历史足迹……”

内容推荐

这是一段被人们渐渐淡忘的历史:当1989年最后一个知青怀着壮志未酬的心境,带着被战火创伤的肢体回到国内,这场历时20年、国家耗资300个亿的中国知青运动到此就终结了。鲜为人知的是,在知青中曾有这样一批精英,他们怀着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想,奔赴金三角战场,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谱写了一段悲壮的历史。

目录

第一章 高山下的花环

第二章 知青壮歌

第三章 谁主沉浮

第四章 天地英雄

第五章 青春似血

第六章 天上有个太阳

第七章 历史黑洞

第八章 昨夜星辰

第九章 灯火阑珊

第十章 峥嵘岁月

第十一章 铁马金戈

第十二章 地狱晚钟

第十三章 苍山如海

第十四章 灵魂如风

第十五章 同船过渡

第十六章 桃花带血开

第十七章 同船过渡

第十八章 返城风暴

第十九章 天涯萍踪

第二十章 天堂花园

第二十一章 大地之子

第二十二章 魂归何处

第二十三章 安魂曲

第二十四章 走不出的金三角

第二十五章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天,云南边疆一座小县城,一个残疾人悄无声息地死去了。

残疾人走得很偶然,死因为心脏破裂,医生认为这种疾病并不常见,发病率大约为万分之一。残疾人在小城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所以邻居好几天才发现他已经死了。民政局派人来料理后事,出人意料地发现一张银行存折,上面的金额竟然有一万元之多,这笔钱在许多年前平均月收入只有一百元的小城人眼里决不是个小数目。残疾人平时靠替商店守夜和捡破烂维生,他居然积攒起这么大一笔财富来,着实令民政局同志感到惊讶。后来他们又在死者枕头下面找到一只小本子,上面记载许多姓名地址,这些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死者在这些人的名字下面都加注了一些数字。民政局同志把这些分散的数字加起来刚好是一万元。他们猜想死者生前可能欠了别人的钱,或者这些人曾经帮助过残疾人,所以他在死后要把这些人情债了断。

民政局同志按照本子上的地址发出通知。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人很快从全国各地赶来了。他们中间有一些也是残疾人,拄着拐杖或者坐在轮椅上,当然更多都是手脚健全的男人和女人。这些人都是一些衣着朴素的中年人,他们看上去个个庄严肃穆,都把悲痛隐藏在一种钢铁般的表情后面。这些从天南海北赶来送葬的男女人群激发小城居民极大的好奇心,他们纷纷瞪大眼睛打听:这些人是干什么的?他们同残疾人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为一个不起眼的守夜人送葬?难道残疾人生前还有什么重要的秘密不为人所知吗?

下葬那天,人们的好奇心终于达到顶点,他们看见那个默默无闻的死者被换上新军装(没有领章帽徽),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那些远道赶来的人们好像为亲人送葬一样悲痛,送葬队伍络绎不绝。类似这样隆重的葬礼在小城居民的记忆中实不多见,他们记得1976年有过一次,那是为北京的毛主席开追悼会。死者骨灰葬于城外一座荒山上,山上光秃秃没有树,那些外地人就动手在山坡上植下一片小树林。有树林做伴,那座坟墓也就不再寂寞,残疾人当含笑九泉,化作一片浓浓的绿荫与大地同在。

客人们临走前把那一万元捐献给当地希望工程,以救助因贫困失学的孩子。客人留下的惟一心愿是,希望孩子们每年清明节为荒山种下一棵树苗,以告慰死者的在天之灵。

后来当地人在那座残疾人坟前看见一块小小的墓碑,墓碑上铭刻的字迹引起他们很大的兴趣——革命战士***之墓。残疾人原来是个隐名埋姓的英雄,就像从前那些解甲归田的老红军老八路一样,那些人当然都是他的战友,不然他们怎么会那么崇敬他,大老远赶来为他送葬呢?

当地民政部门否认了人们的猜想,他们证实残疾人身份只是一个普通的回城知青,在他的档案材料和简历中并没有任何部队立功受奖证明和伤残军人的退役手续。

2000年我专程来到这座交通不便的边疆小城,我看见山头上那些人工林已经有碗口粗,领路朋友通过一番努力才找到被荒草淹没的石碑。我看见石碑上字迹已经剥落,就像一张陈旧而模糊的老照片。我站在凉风习习的山坡上,目力所及的小城之内有一座树木葱茏的烈士陵园,那是1949年为解放小城而献身的革命烈士栖身之所。我看见更远处的山坡上还有一座规模更加宏大的烈士陵园,那是1979年自卫反击战牺牲烈士的长眠之地,人们纪念他们是因为他们完成为国捐躯的神圣责任。而我面前这座不起眼的土堆里栖息着一颗被人遗忘的灵魂,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是朋友告诉我,每年清明都有小学生上山植树,这项活动已经成为当地一个传统。

我不知道这位默默无闻的残疾人生前为之奋斗的理想在他死后是否得以实现,但是社会进步的任何结果都与他无关,这不能不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我对死者的全部尊敬在于:他以一种庄严的姿态去殉一个神圣的事业,但是却毫无回报。如今他像风一样去远了,留给我们一个残疾人的背影,但是他始终站立着,那是一种精神,就像十字架上那个永远不死的精神一样。

后来我终于得悉死者的部分人生简历。他是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一个下乡知青,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个切·格瓦拉式的理想主义者,一个从金三角战场上归来的游击队战士。

P1-3

序言

这是2008年暮秋的下午,我的家乡成都平原灰蒙蒙的一片,没有风,也没有太阳,四周都很安静。放眼望去,窗户外面那些高楼都隐隐约约,感觉有些不真实,犹如海市蜃楼一般。

我遵嘱为即将出版的《邓贤文集》(八卷本)写一篇文字,也算留下一点心情吧。

将近半年前,我也坐在这个座位上,也是一个灰蒙蒙的下午,没有风,也没有太阳,四周很静,窗户外面的城市和更远处的乡村像一幅若隐若现的水墨画。但是一只黑色的厄运之手猝然撕碎了画卷,一场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发生了!

顷刻之间山崩地裂江河改道,数百万幢房屋轰然倒塌,数以万计的生命灰飞烟灭,数十万人肢体伤残血流成河,一千多万人被迫离家……

这一天我的父亲,一个参加过抗战的八十二岁的中国驻印军老兵,他说什么也不肯离开自家屋子去躲避地震,尽管余震不断楼房还在颤抖。入夜,城市里到处警笛拉响,救护车彻夜穿梭,从电视新闻中得知,全川乃至全国人民已经紧急动员起来抗震救灾。父亲关注灾情,当他看到部队官兵跑步进入灾区的画面时竟然老泪纵横。他对我说,民国三十年(1941年)重庆大轰炸,光是几座隧道内就死了上万人,重庆一片火海,你爷爷断了一条腿……

我忽然感悟到一种穿越时空的生命力量绵延不断地渗透到心中。

古人云:多难兴邦。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来说,苦难既是不幸,又是财富。一百年来,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艰难曲折和战乱毁灭,仅以抗战八年(如果从“九一八”算起则十四年)为例,中国死了三千万人,半壁河山沦陷,几乎所有后方城市都被炸成废墟,但是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屈服,支撑一个古老民族永远挺直坚强脊梁的就是信念。敌人可以烧毁我们的房屋,炸毁我们的城市,甚至屠杀我们的亲人和同胞,但是一个民族的信念不可以被摧毁,战斗意志不可以被泯灭,这就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之根!我的父亲正是因为经历了重庆大轰炸和较场口隧道惨案,两年后他满怀对敌人的仇恨,与许多跟他一样年纪的中学生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抗日前线,从此开始了一代知识分子漫长而曲折的人生跋涉。

父亲与儿子,苦难与现实,战争与和平,死亡与新生,历史以一种往复循环的方式进行着关于生命创造和人文精神传承的永恒话题。父亲的大半生都是在战争、跑警报、动乱和天灾人祸中度过的,直到晚年才迎来改革开放。他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把人生的接力棒传给了儿子。作为父亲的儿子,我用笔记录下了有关父亲的传奇人生和中国远征军浴火重生的故事,于是有了《大国之魂》,我还写下了关于淞沪抗战和南京大屠杀的《日落东方》,关于豫东抗战和黄河大决口的《黄河殇》,关于中国军队征战印缅战场的《同一面战旗下——中国二战老兵回忆录》,关于国民党残军及其华人部落在金三角漂泊的《流浪金三角》,关于一代人大起大落知青生活的《中国知青梦》《天堂之门》《中国知青终结》,关于警示社会人生的《饥饿杀人狂》等等,这些作品如今大都将结集在《邓贤文集》(八卷本)中出版。

后记

二〇〇〇年夏天,人民文学m版社副总编兼《当代》主编高贤均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主持我的《流浪金三角》出版首发仪式,不料秋天传来消息,贤均兄患上不治之症住进医院,据说最多可维持两年生命。

贤均兄是我的良师益友,自一九八九年我写作第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大国之魂》起,贤均多次不辞辛劳专程来到成都看稿子,与我彻夜长谈。此后我的《中国知青梦》《流浪金三角》等等,无一不浸透贤均兄的关注和心血。二〇〇〇年深秋我开始着手《中国知青终结》书稿的采访写作,贤均兄病中托人带口信来,嘱咐我务必争取超越自己,他一定要坚持到再读我的新作。贤均兄的话令我非常感动,这是我与贤均兄的最后约定,我暗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让贤均兄失望。

等到我从东南亚和金三角采访归来已是次年春天,此后几次到京,贤均兄每每都要问起写作进展情况。然而我的写作遭遇到从未有过的困难,几次推翻重来,卜易其稿,数次外出补充采访,比新手写作还要艰难。贤均兄终于等不及了,二〇〇二年夏天,北京传来贤兄均猝然离去的消息,我面对满桌碎稿,一夜无眠。

今年八月是贤均兄一周年忌日,我终于如约捧出这部姗姗来迟的作品,但是贤均兄再也看不到了。贤均兄的离去使得我的文学生命现出一道缺口,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牛命就是这样走向残缺终至消失的。

愿贤均兄永远与文学同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2: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