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沉思录(一个帝王哲学家的人生感悟)/图说经典哲学名著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古罗马)玛克斯·奥勒留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玛克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马可为古罗马帝王,斯多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尽管该书是在戎马倥偬中点点累积而成,却渗透着深刻的平静和宽容。此书是自己与自己的对活,本无意于公开,却因偶然的际遇面世——于是得以睹见其真容的渎者有福了。

在该书中,马可以其忧郁和高贵的笔触向我们倾诉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宇宙、自然与人之本质的沉思。

在他看来,宇宙是一个井然有序的整体,世界中的一切相互联系并共同分享有一个遍及所有事物的神或真理。人作为有理性的存在,其本质就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马可还认为,现实中的许多力量是人力所无法抗拒的,所以我们应该欣然地接纳它们。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学会忍耐和宽容,学会忍受一切。

《沉思录》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之一。它以庄严不屈的精神担负起了做人的重荷,帮助无数阅读它的平凡男女去拥有更好的生活。

目录

译序

卷一

 品质在传承中闪闪发光

 从养父那里学到的

卷二

 命运的拨弄也不脱离自然

 人唯一能被夺走的只有现在

卷三

 灵魂不能随肉体而去

 享受简单愉快的生活

卷四

 不可做没有目标之事

 最长久的美誉也是短暂的

卷五

 按照你的本性去做

 幸运的人懂得制造幸运

卷六

 灵魂先于肉体屈服是一件耻事

 爱你遭遇的环境和事物

 没有人能妨碍你按照本性去生活

卷七

 要本身正直,不要被迫正直

 循正路行事必可得福利

 苦痛不可耻,亦不损及心灵之理性

卷八

 集中注意力于你面前的事物

 甘心情愿地接受阻碍,临机应变转做他事

 要把现实据为己有

卷九

 与持有同样原则的人共居

 对外来的一切不惊不慌

 指责别人时,要先反躬自省

卷十

 不必抱怨,你的想法决定一切事可否忍受

 违法的人,易被激怒的人便是逃亡者

卷十一

 灵魂乃是一个美妙的圆体

 人心中本有一种力量可使生活永久高贵

卷十二

 在绝望中也要训练自己

 一切都只是主见,死也不能带来恐怖

试读章节

命运的拨弄也不脱离自然

1.每日清晨对你自己说:我将要遇到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狂妄无礼的人、欺骗的人、嫉妒的人、孤傲的人。他们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他们不能分辨善与恶。但是我,只因我已了悟那美丽的“善”的性质,那丑陋的“恶”的性质,那和我很接近的行恶者本身的性质——他不仅与我在血统上同一来源,而且具有同样的理性与神圣的本质,所以我既不会受他们任何一个的伤害(因为没人能把我拖累到堕落里去),亦不会对我的同胞发怒而恨他;我们生来是为合作的,如双足、两手、上下眼皮、上下排的牙齿。所以彼此冲突乃是违反自然的,表示反感和厌恶便是冲突。

2.我之所以为我,不过是一堆肉、一口气和一股控制一切的理性。丢开你的书本!不要再被书本所困惑,那是不可以的。要像一个垂死的人一般,轻视那肉体——那不过是一汪子血、几根骨头、神经和血管组成的网架。再看看那一口气,究竟是什么东西——空气而已,还不是固定的一口气,每分钟都要呼出去,再吸进来,剩下来的是理性;要这样想:你是个老年人了,不要再做奴隶,不要再做被各种私欲所牵扯的傀儡,不要再令他怨恨现世的命运,并且恐惧未来的命运。

3.神的安排都是充满了神意的,就是命运的拨弄也不是脱离自然的,也不能脱离由神意支配着的安排与编插。一切都是由神意而来;不过“必然性”以及“整个宇宙的福利”(而你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是有其作用的。整个的自然之所产生的,整个的自然之所进行维系的,对于自然之各个部分亦必有利。但是宇宙之保全则有赖于变化,不仅是元素的变化,且扩及于由元素复合而成的事物之变化。这样的想法对你是很充分足够的了,如果你引为原则来看待。放弃对书本所抱的渴望吧,以便死时了无遗憾,而能从容不迫从心底里感谢天神。

4.要记取,你已经拖延了多么久,神多少次给你宽限,而你并未加以利用。现在可该明白了,你不过是其中一部分的那个宇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东西,你不过是依赖其而获得生存的那个宇宙之主宰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东西,你的时间是有限期的,如果你不用以照耀你的心灵,时间便要逝去——你也要跟着逝去——良机一去不可复回。

5.随时下决心,像一个罗马人、像一个大丈夫似的那样坚定,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小心翼翼,严肃而不虚矫,要怀着慈悲、自由与公道,不可稍存其他的念头。你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你在一生中做每一件事都像是做最后一件事一般,避免一切粗心大意,避免一切违反理性的感情激动,避免一切虚伪、自私,以及对自己一份命运的抱怨。你要知道,为了度过平静的一生——和神一般的一生,一个人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如何的少;只要他遵守这些条件,神对他也不会再多所要求。

6.身外的事烦扰你吗?忙里偷闲去再学习一些好的事物吧,不要再被外物牵惹得团团转。不过要当心别陷入另一错误,终生苦苦追求而漫无目标,每一个冲动甚至每一个念头都茫无指归,那些人也是儿戏无聊的人。

7.如果不管别人心灵里进行着的是什么事,一个人便很难得不快乐;但是如果不密切注意自己心灵的起动,则必定是不快乐的。

8.这一点必须要记住,整个宇宙的性质是什么?我的性质是什么?二者之间有何关系?我是怎样的一个整体中的一个怎样的部分?没有人能妨碍你,令你在“言与行”方面不与自然协调,而你正是那自然的一部分。

9.提欧弗拉斯特斯在作恶行的比较时——就一般通俗的说法,此种比较是可以作的——曾按真正的哲学的精神说,由于欲望而产生的过错比由于愤怒而产生的过错更为可厌。因为激于愤怒的人之违反理性,好像是很苦痛的,不自觉地良心不安;但是由欲望而犯过错的人,被快感所挟持,好像是在做错事之际有一点较为放纵、较为缺乏男子气的样子。他又以哲学家的身份说,很明确的,与快感有关联的过错,比起与苦痛有关联的过错,应受更严厉的谴责;并且,一般而论,一个人先受了委屈,被苦痛所驱使而生愤怒,总还有一点男子气概,至于由欲望而入邪途的人,则是自作孽了。

10.你的每一桩行为、每一句话、每一个念头,都要像是一个立刻就要离开人生的人所发出来的。离开人世,如果是有神,这并不可怕,因为神不会引你人于邪恶。如果根本没有神,或者神不管人间事,那么生存在一个没有神或没有神意的宇宙又有何益呢?不过神的确是有的,并且他们是管人间事的;他们已经赋给人类以力量,令他不致堕人邪恶。即使死后还有邪恶,他们亦已有所准备,使每一个人都不致堕入邪恶。神不使人变恶,怎会使人的生活变恶呢?整个宇宙绝不会因愚昧而生疏忽,并且一旦发觉有何疏失,亦必有力量去防御或纠正之;亦不会因蠢笨无能而造成重大过失,以致令善与恶的报应毫无差别地同样落在好人或坏人的头上。不过死亡与生命,尊荣与耻辱,苦痛与快感,财富与贫穷,的确是无分善恶,是人人所不能免,其本身是既不体面亦不可耻,所以那便无所谓善或恶。

P13-16

序言

自古以来,有操守有修养的哲学家历代都不乏其人,位居至尊、叱咤风云的皇帝也是史不绝书的,但是以一世英主而身兼苫修哲学家者则除了玛克斯·奥勒留外恐怕没有第二人。这位1800年前的旷代奇人于无意中给我们留下了这一部《沉思录》,我们借此可以想见其为人,窥察其内心,从而对于为人处世律已待人之道有所领悟,这部书不能不说是人间至宝之一。与这部书同一类型差可比拟的应推15世纪德国僧侣学者托马斯·坎佩斯Thomas Kempis所著之《效法基督》,但是以文笔之亲切动人和对人影响之深巨而论,后者与前者仍不能同日而语。我们中国的民族性,以笃行实践的孔门哲学为其根基,益以佛学的广博深邃和理学的玄妙超绝,可以说是把宗教与伦理融于一炉。这样的民族性应该使我们容易接受这一部斯多亚派哲学最后一部杰作的启示。译者对于此书夙有偏好,常常觉得这一位古罗马的哲人,虽然和我们隔有18个世纪之久,但开卷辄觉其音容宛在栩栩如生,Renan于1881年所说:“我们人人心中为玛克斯·奥勒留之死而悲戚,好像他是昨天才死一般。”确是大家共有的感想。民国四十七年(公元1958年)受林挺生先生嘱,译此书,耗时逾年始克竣事,平生翻译以此书最为吃力,亦以此书为受益最多。今将付梓,爰将作者生平及有关资料略为叙述,以为读者之参考。

一、玛克斯的生平

玛克斯·奥勒留·安东耐诺斯(Marcous Aurelius Antoninus)于西历公元121年4月(26日,或6日,或21日)生于罗马。他的本来的姓名是Marcus Aurelius Verus,出自贵族家庭,据说是罗马第二任国王Nurma Pompilius(715-672 B.C)之后裔。他的父亲Annius Verus是罗马的显宦,祖父(亦名Annius Verus)曾三度任执政官。玛克斯不幸父母早故,由祖父抚养长大。幼时颖悟过人,深得当时皇帝Hadrian(76-138)之赏识,曾不呼之为Verus而昵称之为Vcrissimus(most truthful)。6岁时获骑士衔,8岁时为古罗马战神祭司。姑母Annia Galeria Patlstina嫁给皇帝Hadrian的义子Titus Antoninus Pius,这一位姑父后即于138年即位为帝。姑父Antoninus无子,便以玛克斯为义子,使改姓名为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这是他改名换姓之由来。

玛克斯15岁时与姑父另一义子Commodus之姊Fabia订婚,至是解除婚约,与姑父母之女Faustina订婚。玛克斯所受的教育不是学校教育,而是分别由私聘教师指导授业。他主要的训练是斯多亚派哲学,所以他自幼即学习着过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习惯于吃苦耐劳,锻练筋骨。他体质夙弱,但勇气过人,狩猎时擒杀野猪无惧色。对于骄奢逸荡之事则避之唯恐若浼。当时罗马最时髦之娱乐为赛车竞技,每逢竞技,朝野轰动,趋之若狂,甚至观众激动,各依好恶演成门户(Factione),因仇恨而厮杀打斗,对于此种放肆过分之行迳玛克斯不以为然,他轻易不现身于竞技场内,有时为环境所迫不能免俗,他往往故意找理由对竞技不加正视,因此而备受讥评。

140年,19岁,擢升为执政官;145年,24岁,结婚;两年后,生一女。护民官之职位,及其他国家荣誉,相继而来。162年,40岁,Antonious Pins卒,玛克斯即帝位。他的第一件措施就是邀他姑父另一义子L.Ceionitls Commodus(后改名为Lucius Aurelius Verus)与他共理国事,虽然这一举措是很受元老院反对的。玛克斯的用意是训练他为将来继承大位的准备。

玛克斯即位后就遭遇到战端四起的威胁。首先是162年战云起自东方。Parthia的Vologesses倡乱,击溃了一整个罗马军团,侵入了叙利亚。Lucius Verus奉命率军征讨,乱虽平而Verus酗酒荒淫大失风度。在北方的边境亦复不靖,Marcomanni或Marchmen,以及Quadi,Satmatians,Catti,Jazyges诸族皆叛。在罗马本境,由于Verus所部自东方带来疾病及洪水泛滥,疫疠饥馑蔓延不休,民穷财尽,局势日非。玛克斯被迫出售私人所藏珠宝,筹款赈灾。此种困窘情形,在玛克斯在位之日,一直继续存在。内忧外患,交相煎迫。Verus卒于169年。玛克斯率军亲征,北部诸族均被制服,其统军有方固足称道,而知人善任亦是他功绩显赫的一大原由。其间战果辉煌,最能彪炳史册的是174年与Ouadi族作战时几濒于危赖雷雨大作使敌人惊散转败为胜之一役,吏称其军队为“Thundering Legion”,云。玛克斯率军深入日耳曼时,东方又起变化,东部诸省总督Avidius Cassius自恃战功,阴萌异志,175年误信玛克斯病死之讯,遂自立为帝。玛克斯甚为痛心,不欲引起内战,表示深愿让位以谢,和平解决。玛克斯尚在人间之消息传到东方,局势突变,叛军将领纷纷倒戈,不出三月Cassius竟被部下剌死。玛克斯亲至东方,叛军献Cassius之头,玛克斯怒,不予接受,并拒见其使者。玛克斯说:“我很遗憾,竟不得饶恕他的机会。”并赦免其遗族不究。宽宏大量,有如是者。行军途中,妻死。176年,凯旋还都。未几又赴日耳曼作战,虽然所向皆克,体力已不能支,180年3月17日逝于多瑙河边之Pannonia省,享年59岁。

作为一个军人,玛克斯是干练的,武功赫赫,可为佐证。作为一个政治家,玛克斯是实际的,他虽然醉心于哲学,并不怀有任何改造世界的雄图,他承袭先人余烈,尽力守成,防止腐化。他也作过蠢事,例如提携Verus共理国事便是一个行不通的办法。他在统治期间权力稍嫌过于集中,其长处是为政力求持平,他用法律保护弱者,改善奴隶生活,蔼然仁者之所用心。在他任内,普建慈善机关,救护灾苦民众深得人民爱戴。论者尝以压迫基督教徒一事短之。迫害耶教之事,确曾数见不鲜,而且显然不是未得玛克斯之默许,如Justin之在罗马,Polycarp之在Smyrna以及各省之若干笃信耶教者,皆壮烈殉教。近人尝喜多方为之开脱,不是说玛克斯误信谗言,便是说玛克斯中心思想实与耶教异曲同工,其实这都是不必要的。在他那时代,他的地位,他压迫异教是正常的态度,不是罪恶,思之似不必更下转语。

二、玛克斯的哲学思想

玛克斯的《沉思录》是古罗马斯多亚派哲学最后一部重要典籍。于此我们有对斯多亚派哲学(Stoicism)的纲要及玛克斯的思想略加阐述之必要。

斯多亚派哲学的始祖是希腊的芝诺(Zeno),他的生卒年月不明,大概是公元前350年至250年之际。他生于塞普洛斯岛,这岛位于东西交通线上,也可说是一个东西文化的接触点。东方的热情,西方的理智,无形中汇集于他一身。他受业于犬儒学派的Crates of Thebes,又复潜心于其他学派的研究。旋于雅典市场的书廊(stoa)上设帐教学,故称为斯多亚派哲学之鼻祖。此派哲学之集大成者为Chrysippus(280-207B.C)。

斯多亚派哲学特别适合于罗马人的性格。罗马人是特别注重实践的,而且性格坚强,崇尚理性。Seneca、Epictetus与玛克斯是此派哲学最杰出的三个人。玛克斯受Epictetus的影响甚大,从这部《沉思录》可以看出来。斯多亚派哲学可以分为三个部门:物理学、逻辑学、伦理学。这一派物理学的内容,简言之,即是唯物主义加上泛神论。与柏拉图之以理性概念为唯一的真实存在的看法正相反,斯多亚派哲学家认为只有物质的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但是在物质的宇宙之中遍存着一股精神力量,此力量以不同的形式而出现,如火,如气,如精神,如灵魂,如理性,如主宰一切的原理皆是。宇宙是神,人民所崇奉的神祗只是神的显示,神话传说全是寓言。人的灵魂也是从神那里放射出来的,而且早晚还要回到那里去。主宰一切的神圣原则即是使一切事物为了全体的利益而合作。人的至善的理想即是有意识地为了共同利益而与天神合作,讲到这一派的逻辑学,又含有两部门,一是辩证法,一是修辞学,二者都是一切思考的工具。玛克斯对于这二者都不感兴趣,犹之对于物理学部门中之气象学不感兴趣一般,他感兴趣的是伦理学方面。据斯多亚派哲学,人生最高理想即是按照宇宙自然之道去生活。所谓“自然”,不是任性放肆之意,而是上面所说的“宇宙自然”。人生中除了美德便无所谓善,除了罪恶之外便无所谓恶。所谓美德,主要有四:一是智慧,所以辨识善恶,二是公道,以便应付分歧,三是勇敢,藉以终止苦痛,四是节制,不为物欲所役。外界之事物,如健康与疾病,财富与贫穷,快乐与苦痛,全是些无关轻重之事,全是些供人发挥美德的场合。凡事有属于吾人能力控制范围之内者,有属于吾人不能加以控制者,例如爱憎之类即属于前者,富贵尊荣即属于后者,总之在可能范围之内须要克制自己。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以对宇宙整体负有义务,应随时不忘自己的本分,致力于整体的利益。有时自杀也是正当的,如果生存下去无法尽到做人的责任。

玛克斯并不曾努力建立哲学体系,所以在《沉思录》里我们也不必寻求一套完整的哲学。他不是在作哲学的探讨,他是在反省,他是在表现一种道德的热诚。他的这部著作不是准备藏诸名山传之后人的,甚至根本没有预备供人阅览。不过这部书的第一卷,却很像有意后加上去的。

斯多亚派哲学最近于宗教。罗马的宗教是简陋的、世俗的,人民有所祈求则陈设牺牲匍匐祷祝,神喜则降福,神怒则祸殃。真正的宗教信仰与热情,应求之于哲学。玛克斯于书中对于生死大事反复叮咛,与佛家所谓“死生事大,命在须臾”之说若合符节。不过玛克斯不信轮回不信往生,不但与佛说殊,亦且与基督教迥异其趣。

三、关于沉思录的版本

这部作品当初如何流传下来的,已不可考。从引证看,可以确知其作者为罗马皇帝玛克斯·奥勒留。稿本可能是他的女婿Pompeianus或他的好友Victorinus所保藏起来的。在历史上可考的最先述及此书的记录见干350年哲学家Themistius的讲演录。此后550年间此书默默无闻,直到900年左右一位署名Suidas编的字典从《沉思录》取用了约30条引录,这才证实原稿尚在人间。同时一位小亚细亚callpadocia地方的主教Arethas提到此书,并且以其抄本送给他的大主教。此后250年又趋沉寂,后君士坦丁的一位学者Tzetzes曾加引录。再过150年(1300年)教会史家Nicephorus Cllistus提到玛克斯“曾给他的儿子留下一部书,充满了世故智慧”。(参看本书卷三第14节)同时君士坦丁一僧人编历代作家选集,内含44段引录沉思录的文字。现在的主要抄本,一是宫廷本(Codex Palatianus),于1558年由Xylandor刊印,钞本已轶;一是教廷本(Codex Vaticanus 1950),这都是完整的,后者仅缺42行。此外尚有数种残缺钞本,没有多大用处。

译本甚多,曾译成拉丁文、英文、法文、意大利文、德文、西班牙文、挪威文、俄文、捷克文、波兰文、波斯文等。在英国一处,17世纪时刊行了26种版本,18世纪时58种。19世纪时82种,20世纪截至1908年已有30种。(参看1908年J.w.Legg.A Bibliography of Marcus Aurelius)英文译本主要的如下:

(一)Meric casaubon译本,刊于1634年。Everyman's Library即后用此译本。这是最初的译本,文笔繁复,近于意译。1900年Q.H.Q.Rouse重编本,附加玛克斯与Fronto信函若干通。

(二)Jeremy collier译本,刊于1701年。近Camelot series采用此译本。文笔嫌过于俗鄙,一般批评均贬多于褒,唯Matthew Arnold为文介绍玛克斯时对此译本颇加誉扬,以为其文笔活泼有力。

(三)James Moor and Thomas Hutcheson合译本,刊于1742年。近于直译,信而不雅。1902年,G.W.Chrystal刊有修订本,颇佳。

(四)Richard Graves译本,刊于1792年,无特长。

(五)George Long译本,刊于1862年,常被誉为“标准译本”,流通最广,在40年间独步一时,文笔近于拙朴,是译者故意模仿玛克斯原文作风所致。

(六)Hastinss Crossby译本,刊于1882年,仅刊第四卷,余稿未刊行。

(七)G.H.Rendall译本,刊于1898年。许多批评家认为是最佳译本,信雅兼备。

(八)John Jackson译本,刊于1906年,牛津大学出版。译笔极佳,惜有大胆窜改处。

(九)C.R.Haines译本,刊于1916年,有希腊原文对照,收入Loeb Classical Library。

以上九种译本,译者手边仅有四种,即一、五、八、九共四种。经参阅后,决定选用Haines的对照本为根据,因为这一译本是比较最忠于原文,插图170最能保持原文的面貌。可能Lons和Jackson译笔较为流畅,但是翻译古典作品还是应以忠实为第一义。Haines自己说:“我情愿犯错,如果算是错,错在过于忠实方面。因为此书之面貌大部分是由于其文笔所造成。”玛克斯的文笔确实是相当朴拙。书中前后重复之处甚多,句法有时奇简,意义有时不甚清晰。此中文译本亦曾妄想努力保持原作风格,但由英文转译,与“含饭哺人”大相径庭,能存几许原作风味,殊不可知,译成重校,不禁汗颜。幸原书价值具在,过去曾感动无数读者,如Frederick the Great,Maximilian of Bavaria,Cap john smith,General Gordon均曾受其影响甚巨。此中文译本如能引起读者兴趣,成为人格修养之借镜,则是我所企望的。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

——温家宝

民国四十七年(公元1958年)受林挺生先生嘱,译此书,耗时逾年始克竣事,平生翻译以此书最为吃力,亦以此书受益最多。

——梁实秋

《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和高贵。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美]费迪曼《一生的读书计划》

玛克斯·奥勒留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字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

——[法]雷朗

玛克斯·奥勒留的《沉思录》是折中主义与宗教的斯多葛主义的里程碑。

——[德]文德尔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