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聊斋志异/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薄松龄
出版社 山西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蒲松龄堪称清代文坛上的一位奇才,他的由四百九十多篇鬼怪故事汇集起来的《聊斋志异》,堪称古典小说中的一部奇书,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在世界文学领域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些情节生动、形象鲜活的鬼怪故事,揭露了封建时代政治的腐败,官绅的凶残,批判了礼教的罪恶,科举的痼疾,喊出了人民群众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强大呼声,表达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坚强信念。

本书共从《聊斋志异》中选了87篇,几乎囊括了各家评论中所列举的优秀作品。注释力求简明,评析突出重点,目的在于引导读者接近原著,体会欣赏。

内容推荐

《聊斋志异》是一朵奇葩,奇就奇在它继承六朝志怪、唐宋传奇的文学传统,将志怪、传奇提升到了一种全新的境界,它不着意追求神灵鬼怪的诡谲异常和仙道幻术的玄妙莫测,而是通过记述狐仙、女鬼、木精、花妖的曲折故事反映世态人情,抒写人生感慨。

《聊斋志异》是一朵奇葩,奇就奇在它远远超越了已往那些大多情节简单、叙述平淡的志怪传奇,具备了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艺术要素,人物形象丰满鲜明,故事情节起伏跌宕。至于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往往着墨不多,妙趣无穷。

《聊斋志异》是一朵奇葩,奇就奇在它驾驭文字的高超技巧。它在简洁凝炼的文言中融入生动活泼的口语词汇和表达方式,用于写景,用于状物,用于交代故事,用于刻画人物,都能自然流畅,恰如其分。这种文字风格很受当时文人喜爱,欣赏者、仿效者不乏其人。

本书共从《聊斋志异》中选了87篇,几乎囊括了各家评论中所列举的优秀作品。注释力求简明,评析突出重点,目的在于引导读者接近原著,体会欣赏。

目录

前言/001

自序(蒲松龄)/001

◎第一卷

考城隍/001

耳中人/002

画壁/003

偷桃/006

种梨/008

劳山道士/009

娇娜/012

妖术/018

叶生/020

王成/024

青凤/029

画皮/034

◎第二卷

陆判/038

婴宁/043

聂小倩/050

侠女/055

莲香/059

阿宝/066

张诚/070

巧娘/075

吴令/080

红玉/081

◎第三卷

连琐/086

老饕/089

连城/092

商三官/095

庚娘/097

雷曹/101

翩翩/104

◎第四卷

促织/108

狐谐/112

姊妹易嫁/115

续黄粱/117

辛十四娘/122

念秧/129

雨钱/135

◎第五卷

鸦头/137

狐梦/141

武孝廉/143

西湖主/146

伍秋月/150

窦氏/153

◎第六卷

马介甫/156

小谢/165

细侯/169

狼/171

考弊司/173

向杲/176

鸽异/177

聂政/180

◎第七卷

梅女/182

小翠/185

金和尚/190

镜听/194

◎第八卷

梦狼/196

司文郎/198

吕无病/203

崔猛/208

诗谳/213

陈锡九/215

◎第九卷

凤仙/220

王子安/224

云萝公主/226

天宫/231

乔女/234

◎第十卷

神女/237

三生/241

席方平/243

素秋/247

贾奉雉/253

胭脂/258

瑞云/264

恒娘/267

葛巾/269

◎第十一卷

黄英/275

书痴/278

王者/281

陈云栖/283

竹青/288

张氏妇/291

香玉/292

王十/296

石清虚/298

◎第十二卷

纫针/301

粉蝶/305

锦瑟/307

公孙夏/311

试读章节

◎第二卷

陆判

陵阳朱尔旦,字小明,性豪放。然素钝,学虽笃,尚未知名。一日,文社众饮。或戏之云:“君有豪名,能深夜负十王殿左廊下判官来,众当醵作筵。”盖陵阳有十王殿,神鬼皆木雕,妆饰如生。东庑有立判,绿面赤须,貌尤狞恶。或夜闻两廊下拷讯声。入者,毛皆森竖。故众以此难朱。朱笑起,径去。居无何,门外大呼曰:“我请髯宗师至矣!”众起。俄负判入,置几上,奉觞酹之三。众睹之,瑟缩不安于坐。仍请负去。朱又把酒灌地,祝曰:“门生狂率不文,大宗师谅不为怪。荒舍匪遥,合乘兴来觅饮,幸勿为畛畦。”乃负之去。

次日,众果招饮。抵暮,半醉而归,兴未阑,挑灯独酌,忽有人搴帘人¨引,视之,则判官也。起曰:“噫,吾殆将死矣!前夕冒渎,今来加斧钣耶?”判启浓髯微笑曰:“非也。昨蒙高义相订,夜偶暇,敬践达人之约。”朱大悦,牵衣促坐,自起涤器燕火。判曰:“天道温和,可以冷饮。”朱如命,置瓶案上,奔告家人治肴果。妻闻大骇,戒勿出。朱不听,立俟治具以出。易盏交酬,始询姓氏。曰:“我陆姓,无名字。”与谈典故,应答如响。问:“知制艺否?”曰:“妍媸亦颇辨之。阴司诵读,与阳世亦略同。”陆豪饮,一举十觥。朱因竞日饮,遂不觉玉山倾颓,伏几醺睡。比醒,则残烛昏黄,鬼客已去。

自是三两日辄一来,情益洽,时抵足卧。朱献窗稿,陆辄红勒之,都言不佳。一夜,朱醉先寝,陆犹自酌。忽醉梦中,脏腹微痛;醒而视之,则陆危坐床前,破腔出肠胃,条条整理。愕曰:“夙无仇怨,何以见杀?”陆笑云:“勿惧,我与君易慧心耳。”从容纳肠已,复合之,末以裹足布束朱腰。作用毕,视榻上亦无血迹。腹问觉少麻木。见陆置肉块几上,问之。曰:“此君心也。作文不快,知君之毛窍塞耳、适在冥问,于千万心中,拣得佳者一枚,为君易之,留此以补缺数。”乃起,掩扉去。天明解视,则创缝已合,有线而赤者存焉。

自是文思大进,过眼不忘。数日,又出文示陆。陆曰:“可矣。但君福薄,不能大显贵,乡、科而已。”问:“何时?”曰:“今岁必魁”未几,科试冠军,秋闱果中魁元。同社中诸生素揶揄之;及见闱墨,相视而惊,细询始知其异。共求朱先容,愿纳交陆。陆诺之。众大设以待之。更初,陆至,赤髯生动,目炯炯如电。众茫乎无色,齿欲相击;渐引去。

朱乃携陆归饮,既醺,朱曰:“湔肠伐胃,受赐已多。尚有一事相烦,不知可否?”陆便请命。朱曰:“山荆,予结发人,下体颇亦不恶,但头面不甚佳。欲烦君刀斧,如何?”陆笑曰:“诺,容徐以图之。”过数日,半夜来叩门。朱急起延入,烛之,见襟裹一物。诘之,曰:“君曩所嘱,向艰物色。适得美人首,敬报君命。”朱拨视,颈血犹湿。陆力促急入,勿惊禽犬。朱虑门户夜扃。陆至,以手推扉,扉自开。引至卧室,见夫人侧身眠。陆以头授朱抱之;自于靴中出白刃如匕首,按夫人项,着力如切腐状,迎刃而解,首落枕畔。急于生怀,取美人首合项上,详审端正,而后按捺。已而移枕塞肩际,命朱瘗首静所,乃去。

朱妻醒,觉颈问微麻,面颊甲错;搓之,得血片,甚骇,呼婢汲盥。婢见面血狼藉,惊绝。濯之,盆水尽赤。举首则面目全非,又骇极。夫人引镜自照,错愕不能自解。朱人告之。因反覆细视,则长眉掩鬓,笑靥承颧,画中人也。解领验之,有红线一周,上下肉色,判然而异。

先是,吴侍御有女甚美,未嫁而丧二夫,故十九犹未醮也。上元游十王殿时,游人甚杂,内有无赖贼窥而艳之,遂阴访居里,乘夜梯入;穴寝门,杀一婢于床下,逼女与淫。女力拒声喊。贼怒而杀之。吴夫人微闻闹声,叫婢往视,见尸骇绝。举家尽起,停尸堂上,置首项侧,一门啼号,纷腾终夜。诘旦启衾,则身在而失其首。遍挞侍女,谓所守不坚,致葬犬腹。侍御告郡。郡严限捕贼,三月而罪人弗得。

渐有以朱家换头之异闻吴公者。吴疑之,遣媪探诸其家;入见夫人,骇走以告吴公。公视女尸故存,惊疑无以自决。猜朱以左道杀女,往诘朱。朱曰:“室人梦易其首,实不解其何故。谓仆杀之,则冤也。”吴不信,讼之。收家人鞠之,一如主言。郡守不能决。朱归,求计于陆。陆曰:“不难,当使伊女自言之。”吴夜梦女曰:“儿为苏溪杨大年所杀,无与朱孝廉。彼不艳其妻,陆判官取儿头与之易之,是儿身死而头生也。愿勿相仇。”醒告夫人,所梦同。乃言于官。问之,果有杨大年;执而械之,遂伏其罪。吴乃诣朱,请见夫人,由此为翁婿。乃以朱妻首合女尸而葬焉。

朱三入礼闱,皆以场规被放。于是灰心仕进。积三十年,一夕,陆告曰:“君寿不永矣。”问其期,对以五日。“能相救否?”:“惟:天所命,人何能私?且自达人观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为乐,死之为悲?”朱以为然。即制衣衾棺椁,既竞,盛服而没。翌日,夫人方扶柩哭,朱忽冉冉自外至。夫人惧。朱曰:“我诚鬼,不异生时。虑尔寡母孤儿,殊恋恋耳。”夫人大恸,涕垂膺。朱依依慰解之。夫人曰:“古有还魂之说,君既有灵,何不再生?”朱曰:“天数不可违也。”问:“在阴司作何务?”曰:“陆判荐我督案务,受有官爵,亦无所苦。”夫人欲再语,朱曰:“陆判与我同来,可设酒馔。”趋而出。夫人依言营备。但闻室中笑语,亮气高声,宛若生前。半夜窥之,窗然已逝。

自是三数日辄一来,时而留宿缱绻,家中事就便经纪。子玮方五岁,来辄提抱;至七八岁,则灯下教读。子亦慧,九岁能文,十五人邑庠,竞不知无父也。从此来渐疏,日月至焉而已。又一夕来,谓夫人曰:“今与卿永诀矣。”问:“何往?”曰:“承帝命为太华卿,行将远赴,事烦途隔,故不能来。”母子持之哭,曰:“勿尔!儿已成立,家计尚可存活,岂有百岁不拆之鸾凤耶!”顾子曰:“好为人,勿堕父业。十年后一相见耳。”径出门去,于是遂绝。

后玮二十五举进士,官行人。奉命祭西岳,道经华阴,忽有舆从羽葆,驰冲卤簿。讶之。审视车中人,其父也。下车哭伏道左。父停舆曰:“官声好,我瞑目矣。”玮伏不起。朱促舆行,火驰不顾。去数步,回望,解佩刀遣人持赠。遥语曰:“佩之则贵。”玮欲追从,见舆马人从,飘忽若风,瞬息不见。痛恨良久。抽刀视之,制极精工,镌字一行,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玮后官至司马。生五子,日沉,日潜,日沏,日浑,日深。一夕,梦父曰:“佩刀宜赠浑也。”从之。浑仕为总宪,有政声。

异史氏曰:“断鹤续凫,矫作者妄;移花接木,创始者奇;而况加凿削于心肝,施刀锥于颈项者哉?陆公者,可谓媸皮裹妍骨矣。明季至今,为岁不远,陵阳陆公犹存乎?尚有灵焉否也?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P38-40

序言

蒲松龄堪称清代文坛上的一位奇才,他的由四百九十多篇鬼怪故事汇集起来的《聊斋志异》,堪称古典小说中的一部奇书,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在世界文学领域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蒲松龄(1640—1715),生于明末清初,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出身书香门第,到他这一代时,家道已经衰落。他学问渊博,才华卓异,在县、府、道考试中,连获第一名,但此后的几十年间,科举屡次落第,到七十一岁高龄才援例得到一个贡生的名衔。除了在江苏宝应县署中做过一年幕宾之外,他一直在乡村里开馆教书,借以维持生计。蒲松龄多才多艺,著作丰硕,除了小说、俗曲,还有文集、诗集、词集以及《省身语录》、《日用俗字》等等。因长期处在社会下层,他能够广泛地接触人民大众,深入地观察社会现实,逐渐形成进步的思想认识。他在大量搜集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创作出这些情节生动、形象鲜活的鬼怪故事,揭露了封建时代政治的腐败,官绅的凶残,批判了礼教的罪恶,科举的痼疾,喊出了人民群众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强大呼声,表达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坚强信念。《聊斋志异》之所以成为古典小说创作领域的一朵奇葩,是有深厚的生活土壤和丰富的思想内涵的。

《聊斋志异》是一朵奇葩,奇就奇在它继承六朝志怪、唐宋传奇的文学传统,将志怪、传奇提升到了一种全新的境界,它不着意追求神灵鬼怪的诡谲异常和仙道幻术的玄妙莫测,而是通过记述狐仙、女鬼、木精、花妖的曲折故事反映世态人情,抒写人生感慨。

《聊斋志异》是一朵奇葩,奇就奇在它远远超越了已往那些大多情节简单、叙述平淡的志怪传奇,具备了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艺术要素,人物形象丰满鲜明,故事情节起伏跌宕。至于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往往着墨不多,妙趣无穷。

《聊斋志异》是一朵奇葩,奇就奇在它驾驭文字的高超技巧。它在简洁凝炼的文言中融入生动活泼的口语词汇和表达方式,用于写景,用于状物,用于交代故事,用于刻画人物,都能自然流畅,恰如其分。这种文字风格很受当时文人喜爱,欣赏者、仿效者不乏其人。

作者长期接受儒学教育,又受到了佛家思想的影响,在《聊斋志异》中则表现为对“明君”、“清官”抱有幻想,极力宣扬因果报应,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

《聊斋志异》版本较多。最早的应属济南朱氏殿春亭抄本,是雍正元年(1723)据蒲松龄原稿本抄录的,但已亡佚。留存世间的是乾隆十六年(1751)历城张希杰据殿春亭本抄录的本子,称铸雪斋抄本。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曾将该书影印出版,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影印本重新标点出版。1981年齐鲁书社出版了二十四卷抄本,这是一个鲜为人知、颇有研究价值的重要抄本。最早刻印的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的青柯亭本,十六卷。张友鹤先生依此辑校而成会校、会注、会评本(简称“三会本”),定为十二卷,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本子。196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我们这次选注选评,基本上依据这个版本,并吸收了其他版本的长处,个别地方略有改动。

本书共从《聊斋志异》中选了87篇,几乎囊括了各家评论中所列举的优秀作品。注释力求简明,评析突出重点,目的在于引导读者接近原著,体会欣赏。因学力所限,经验不足,敬请指教!

陈霞村 卫晨霞 任秉宏

2008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3: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