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厢记/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分类
作者 王实甫
出版社 三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西厢记》真实而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批判了不合理的礼教和婚姻制度,表现了青年一代争取自由爱情和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对后代文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剧中提出的“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思想,简直成了后代青年男女争取自由爱情、幸福生活的一面旗帜。艺术方面,《西厢记》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引人人胜。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热情而不失大家闺秀风范的莺莺,志诚而有点呆头呆脑的张生,聪明而伶俐的红娘,顽固不化的相国夫人。尤其是全剧文词优美,将古典诗词用于人物心理和环境的描写与渲染,开创了“文采派”之先河,在戏曲史上影响深远。

为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元代这部伟大的作品,本书每一折之后有“注释”,每一本之后有“新评”,末附唐·元稹的《莺莺传》、宋·赵令畴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以及“《西厢记》主要版本”、“《西厢记》主要研究著作”和“《西厢记》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出)。

内容推荐

《西厢记》的剧情梗概是:秀才张君瑞上京应试,路过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普救寺,偶遇寄居于寺中的前相国小姐崔莺莺,二人一见钟情,于是冲破礼教的束缚,月夜吟诗,弹琴达意。不料正在此时,贼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掠崔莺莺做压寨夫人。相国夫人被逼无奈,只好当众许诺:谁能退却贼兵,就将莺莺嫁给谁。张君瑞向好友白马将军杜碓求救,围兵被解。可是事件平定之后,相国夫人却悔婚,让崔、张二人以兄妹称呼。崔、张又陷人无限痛苦之中。莺莺的丫环红娘出于义愤,帮他二人传递书简,崔、张终于冲破种种樊篱,私自结合。在事实面前,相国夫人被迫允婚,可又以“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逼迫张君瑞上京赴试。张君瑞不负众望,状元得第,衣锦归来,与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目录

前言/001

王实甫与《西厢记》(代序)(马美信 骆玉明)/001

剧情梗概及主要人物/001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楔子/001

 第一折/002

 第二折/005

 第三折/010

 第四折/013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第一折/017

 楔子/020

 第二折/024

 第三折/026

 第四折/030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楔子/033

 第一折/033

 第二折/036

 第三折/039

 第四折/042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楔子/046

 第一折/046

 第二折/049

 第三折/052

 第四折/054

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困杂剧

 楔子/058

 第一折/058

 第二折/061

 第三拆/063

 第四折/066

附录

 莺莺传/071

 商调蝶恋花鼓子词/076

 西厢记诸宫调/080

 《西厢记》主要版本/144

 《西厢记》主要研究著作/152

 《西厢记》名言警句/152

试读章节

第三折

(净扮郑恒上开,云)自家姓郑名恒,字伯常。先人拜礼部尚书,不幸早丧。后数年,又丧母。先人在时曾定下俺姑娘的女孩儿莺莺为妻…,不想姑夫亡化,莺莺孝服未满,不曾成亲。俺姑娘将着这灵榇,引着莺莺,回博陵下葬,为因路阻,不能得去。数月前写书来唤我同扶柩去,因家中无人,来得迟了。我离京师,来到河中府,打听得孙飞虎欲掳莺莺为妻,得一个张君瑞退了贼兵,俺姑娘许了他。我如今到这里,没这个消息便好去见他;既有这个消息,我便撞将去呵,没意思。这一件事都在红娘身上,我着人去唤他。只说“哥哥从京师来,不敢来见姑娘,着红娘来下处来,有话去对姑娘行说去”。去的人好一会了,不见来。见姑娘和他有话说。

(红上云)郑恒哥哥在下处,不来见夫人,却唤我说话。夫人着我来,看他说甚么。

(见净科)哥哥万福!夫人道哥哥来到呵,怎么不来家里来?(净云)我有甚颜色见姑娘?我唤你来的缘故是怎生?当日姑夫在时,曾许下这门亲事,我今番到这里,姑夫孝已满了,特地央及你去夫人行说知,拣一个吉日成合,了这件事,好和小姐一答里下葬去。不争不成合,一答里路上难厮见。若说得肯呵,我重重的相谢你。(红云)这一节话再也休提,莺莺已与了别人了也。(净云)道不得“一马不跨双鞍”,可怎生父在时曾许了我,父丧之后,母倒悔亲?这个道理那里有!(红云)却非如此说。当日孙飞虎将半万贼兵来时,哥哥你在那里?若不是那生呵,那里得俺一家儿来?今日太平无事,却来争亲,倘被贼人掳去呵,哥哥如何去争?(净云)与了一个富家,也不枉了,却与了这个穷酸饿醋。偏我不如他?我仁者能仁、身里出身的根脚,又是亲上做亲,况兼他父命。(红云)他倒不如你,噤声!

【越调·斗鹌鹑】卖弄你仁者能仁,倚仗你身里出身;至如你官上加官,也不合亲上做亲。又不曾执羔雁邀媒,献币帛问肯。恰洗了尘,便待要过门:枉腌了他金屋银屏,枉污了他锦衾绣稠。

【紫花儿序】枉蠢了他梳云掠月,枉羞了他惜玉怜香,枉村了他碲雨尤云。当日三才始判,两仪初分;乾坤:清者为乾,浊者为坤,人在中间相混。君瑞是君子清贤,郑恒是小人浊民。

(净云)贼来,怎地他一个人退得?都是胡说!(红云)我对你说。

【天净沙】看河桥飞虎将军,叛蒲东掳掠人民,半万贼屯合寺门,手横着霜刃,高叫道“要莺莺做压寨夫人”。

(净云)半万贼,他一个人济甚么事?(红云)贼围之甚迫,夫人慌了,和长老商议,拍手高叫:“两廊不问僧俗,如退得贼兵的,便将莺莺与他为妻。”忽有游客张生,应声而前曰:“我有退兵之策,何不问我?”夫人大喜,就问:“其计何在?”生云:“我有一故人白马将军,现统十万之众,镇守蒲关。我修书一封,着人寄去,必来救我。”不想书至兵来,其困即解。

【小桃红】洛阳才子善属文,火急修书信。白马将军到时分,灭了烟尘。夫人小姐都心顺,只为他“威而不猛”,“言而有信”,因此上“不敢慢于人”。

(净云)我自来未尝闻其名,知他会也不会。你这个小妮子,卖弄他偌多!

(红云)便又骂我!

【金蕉叶】他凭着讲性理《齐论》《鲁论》,作词赋韩文柳文,他识道理为人敬人,俺家里有信行知恩报恩。

【调笑令】你值一分,他值百十分,萤火焉能比月轮?高低远近都休论,我拆白道字辨与你个清浑。(净云)这小妮子省得甚么拆白道字,你拆与我听。(红唱)君瑞是个“肖”字这壁着个“立人”,你是个“木寸”“马户”“尸巾”。  (净云)木寸、马户、尸巾——你道我是个“村驴厢”。我祖代是相国之门,倒不如你个白衣饿夫穷士!做官的只是做官。(红唱)

【秃厮儿】他凭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齑盐日月不嫌贫,治百姓新民、传闻。

【圣药王】这厮乔议论,有向顺。你道是官人只合做官人,信口喷,不本分。你道穷民到老是穷民,却不道“将相出寒门”。

(净云)这桩事都是那长老秃驴弟子孩儿…,我明日慢慢的和他说话。(红唱)

【麻郎儿】他出家儿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横死眼不识好人,招祸口不知分寸。

(净云)这是姑夫的遗留,我拣日牵羊担酒上门去,看姑娘怎么发落我。(红唱)

【幺篇】讪筋,发村,使狠,甚的是软款温存。硬打捱强为眷姻,不睹事强谐秦晋。

(净云)姑娘若不肯,着二三十个伴当,抬上轿子,到下处脱了衣裳,赶将来还你一个婆娘。(红唱)

【络丝娘】你须是郑相国嫡亲的舍人】,须不是孙飞虎家生的莽军。乔嘴脸、腌躯老、死身分,少不得有家难奔。

(净云)兀的那小妮子,眼见得受了招安了也。我也不对你说,明日我要娶,我要娶!(红云)不嫁你,不嫁你!

【收尾】佳人有意郎君俊,我待不喝采其实怎忍。(净云)你喝一声我听。(红笑云)你这般颓嘴脸,只好偷韩寿下风头香,傅何郎左壁厢粉。(下)

(净脱衣科,云)这妮子拟定都和那酸丁演撒,我明日自上门去,见俺姑娘,只做不知。我只道张生赘在卫尚书家,做了女婿。俺姑娘最听是非,他自小又爱我,必有话说。休说别个,只这一套衣服也冲动他。自小京师同住,惯会寻章摘句。姑夫许我成亲,谁敢将言相拒。我若放起刁来,且看莺莺那去?“且将压善欺良意,权作尤云殆雨心。(下)(夫人上,云)夜来郑恒至,不来见我,唤红娘去问亲事。据我的心只是与孩儿是;况兼相国在时,已许下了。我便是违了先夫的言语。做我一个主家的不着,这厮每做下来。拟定只与郑恒,他有言语,怪他不得也。料持下酒者,今日他敢来见我也。(净上,云)来到也,不索报复,自人去见夫人。(拜夫人哭科)(夫人云)孩儿既来到这里,怎么不来见我?(净云)小孩子有甚嘴脸来见姑娘!(夫人云)莺莺为孙飞虎一节,等你不来,无可解危,许张生也。(净云)那个张生?敢便是状元?我在京师看榜来,年纪有二十四五岁,洛阳张珙,夸官游街三日。第二日头答正来到卫尚书家门首¨引,尚书的小姐十八岁也,结着彩楼,在那御街上,只一球正打着他。我也骑着马看,险些打着我。他家粗使梅香十余人,把那张生横拖倒拽人去。他口叫道:“我自有妻,我是崔相国家女婿!”那尚书有权势气象,那里听,只管拖将入去了。这个却才便是他本分,出于无奈。尚书说道:“我女奉圣旨结彩楼,你着崔小姐做次妻。他是先奸后娶的,不应取他。”闹动京师,因此认得他。(夫人怒云)我道这秀才不中抬举,今日果然负了俺家。俺相国之家,世无与人做次妻之理。既然张生奉圣旨娶了妻,孩儿,你拣个吉日良辰,依着姑夫的言语,依旧入来做女婿者。(净云)倘或张生有言语,怎生?(夫人云)放着我哩,明日拣个吉日良辰,你便过门来。(净云)中了我的计策了,准备筵席、茶礼、花红,克日过门者。(同下)(洁上,云)老僧昨日买登科记看来,张生头名状元,授着河中府尹。谁想夫人没主张,又许了郑恒亲事。老夫人不肯去接,我将着肴馔直至十里长亭接官走一遭。(下)(杜将军上,云)奉圣旨,着小官主兵蒲关,提调河中府事,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谁想君瑞兄弟一举及第,正授河中府尹,不曾接得。眼见得在老夫人宅里下,拟定乘此机会成亲。小官牵羊担酒,直至老夫人宅上,一来庆贺状元,二来就主亲,与兄弟成此大事。左右那里?将马来,到河中府走一遭。(下)

P63-66

序言

元杂剧的代表作家,有元曲四大家之说。四大家即“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白朴的代表作是《梧桐雨》,而王实甫的代表作则是《西厢记》。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贾仲明【凌波仙】吊词说他:“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由此可知,他具有丰富的歌场剧院的生活积累,与关汉卿有相似之处。但他的生活年代比关汉卿要晚一些,他的主要活动时期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问(1295—1307)。关于他的作品,《录鬼簿》著录了13种,但除《西厢记》和《丽春堂》外,其余均没有全部流传下来(其《芙蓉亭》杂剧和《贩茶船》杂剧各有一折曲文被收录进《雍熙乐府》)。

王实甫在当时剧坛中,已经很有名气,是才华出众、影响甚远的书会才人。他的代表作《西厢记》自诞生以来就被公认为是出类拔萃的杂剧。这部“才子佳人之书”(金圣叹语),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积极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封建礼教异常严酷,无数青年男女在礼教的束缚下,天各一方,不得结为连理,他们也曾反抗,但大都以悲剧结局。因而才子佳人题材,一直是中国通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存元杂剧中此类题材的作品,除《西厢记》外,尚有《金线池》、《谢天香》、《拜月台》(关汉卿著)、《墙头马上》(白朴著)、《张生煮海》(李好古著)、《曲江池》(石君宝著)、《倩女离魂》、《任梅香》(郑光祖著)等等。稍稍比较一下这些作品,《西厢记》就会脱颖而出。而且《西厢记》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元代王实甫稍后的郑光祖,就有模仿之作《伯梅香》,使《伯梅香》“如一本小《西厢》”。郑光祖以“元曲四大家”之一的身份模仿《西厢记》,足见此剧对他的感染之深,也足见此剧在当时的轰动。

不仅如此,《西厢记》真实而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批判了不合理的礼教和婚姻制度,表现了青年一代争取自由爱情和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对后代文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剧中提出的“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思想,简直成了后代青年男女争取自由爱情、幸福生活的一面旗帜。艺术方面,《西厢记》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引人人胜。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热情而不失大家闺秀风范的莺莺,志诚而有点呆头呆脑的张生,聪明而伶俐的红娘,顽固不化的相国夫人。尤其是全剧文词优美,将古典诗词用于人物心理和环境的描写与渲染,开创了“文采派”之先河,在戏曲史上影响深远。

由于《西厢记》突出的艺术成就,几百年来盛演不衰,杂剧、传奇、地方戏竞相演出。解放后,戏剧家田汉、马少波等先后将它改编为京剧、昆曲,它还被译成日、英、法等国文字,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而王实甫则凭借他的《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尤其是戏剧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次整理《西厢记》,为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元代这部伟大的作品,每一折之后有“注释”,每一本之后有“新评”,末附唐·元稹的《莺莺传》、宋·赵令畴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以及“《西厢记》主要版本”、“《西厢记》主要研究著作”和“《西厢记》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出)。其中“《西厢记》主要版本”摘自寒声先生《<西厢记>古今版本目录辑要》一文(原文载《黄河文化论坛》第十二辑,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版),在此特致谢忱!

由于评注者水平所限,不当及错误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评注者

2008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9: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