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疗通常有三种方式:用茶养生保健治病;以茶入药保健治;以某种或数种营养品、药物代替茶叶养生治病。茶疗中的茶方可以单方也可以是复方;但用茶叶实施茶疗是基本的,也是茶疗普及与发展的重点。本书重点介绍了以茶入药的各种药茶方剂,同时还收录整理介绍了有关茶的命名、分类、茶的功用等知识。在编著此书过程中作者参阅了大量的古今中医药典书籍以及民间验方,并从中精心收集整理出近千副抗病养生美容药茶疗方,可供广大品茶与茶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以达到有病作辅助治疗、病后自我调理;无病作预防、养生及美颜之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茶疗百疾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作者 | 葛飞秀//郁宁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茶疗通常有三种方式:用茶养生保健治病;以茶入药保健治;以某种或数种营养品、药物代替茶叶养生治病。茶疗中的茶方可以单方也可以是复方;但用茶叶实施茶疗是基本的,也是茶疗普及与发展的重点。本书重点介绍了以茶入药的各种药茶方剂,同时还收录整理介绍了有关茶的命名、分类、茶的功用等知识。在编著此书过程中作者参阅了大量的古今中医药典书籍以及民间验方,并从中精心收集整理出近千副抗病养生美容药茶疗方,可供广大品茶与茶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以达到有病作辅助治疗、病后自我调理;无病作预防、养生及美颜之效。 内容推荐 中国对茶的养生保养和医疗作用的研究与应用有着悠久历史。 茶在中国最早是以药物身份出现的,与中医药两者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以其独特的医疗保健作用而引人注目,而后才逐渐成为日常饮料。 《茶疗百疾》一书重点介绍了以茶入药的各种药茶方剂,同时还收录整理介绍了有关茶的命名、分类、茶的功用等知识,在编著此书过程中,作者参阅了大量的古今中医药典书籍以及民间验方,并从中精心收集整理出近千副抗病养生美容药茶疗方,可供广大品茶与茶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闲话茶疗 第一章 茶韵 第一节 茶的起源/4 第二节 茶的简史/7 第三节 茶的功用/13 一、茶的养生治疗作用/13 二、有关茶叶成分的研究/14 三、茶叶的药理学作用/15 四、饮茶的禁忌和茶叶的毒理学研究/18 五、茶在生活中的作用/20 第四节 茶的器具/22 一、陶土茶具/25 二、瓷器茶具/25 三、漆器茶具/26 四、玻璃茶具/27 五、金属茶具/27 六、竹木茶具/27 第五节 茶的冲泡/27 一、名优绿茶的冲泡/28 二、红茶的冲泡/28 三、乌龙茶的冲泡/29 四、花茶的冲泡/30 五、紧压茶的冲泡/31 六、花草茶的冲泡/31 第六节 茶艺/34 一、一般泡法/34 二、传统式泡法/35 三、潮州式泡法/36 四、安溪式泡法/37 五、宜兴式泡法/38 六、诏安式泡法/39 第七节 茶的贮藏/40 第二章 茶方 第一节 常见疾病茶方/50 一、感冒茶方/50 二、咳嗽茶方/52 三、哮喘茶方/54 四、气管炎茶方/56 五、食滞茶方/56 六、便秘茶方/58 七、胃病茶方/59 八、腹泻茶方/59 九、痢疾茶方/60 十、中暑、暑热茶方/61 十一、高血压茶方/63 十二、冠心病茶方/64 十三、高血脂症茶方/65 十四、贫血茶方/65 十五、心悸茶方/66 十六、肝炎茶方/67 十七、止呕茶方/68 十八、呃逆茶方/69 十九、糖尿病茶方/69 二十、肺结核茶方/69 二十一、水肿茶方/70 二十二、癫痫茶方/70 二十三、痹症茶方/71 二十四、尿路感染茶方/7l 二十五、疟疾茶方/72 二十六、嗜睡茶方/72 二十七、解毒茶方/72 二十八、神经衰弱茶方/73 二十九、疮痈茶方/74 三十、痔疮茶方/75 三十一、烫伤烧伤茶方/75 三十二、皮炎茶方/76 三十三、顽癣茶方/77 三十四、治疱疹茶方/77 三十五、眼疾茶方/78 三十六、口腔疾病茶方/79 三十七、咽喉疾茶方/81 三十八、耳疾茶方/81 三十九、鼻疾茶方/82 四十、止血茶方/82 四十一、风湿茶方/84 四十二、壮阳茶方/85 四十三、失眠健忘茶方/86 四十四、戒烟茶方/87 四十五、醒酒茶方/87 四十六、头痛茶方/88 四十七、不育症茶方/88 四十八、癌症茶方/89 四十九、皮肤杂症茶方/90 五十、婴幼儿腹泻茶方/90 五十一、小儿百日咳茶方/91 五十二、小儿痘疹茶方/92 五十三、小儿惊厥茶方/93 五十四、小儿积滞茶方/93 五十五、小儿杂症茶方/94 五十六、妇科杂症茶方/94 五十七、经水不调茶方/95 五十八、产前保养茶方/97 五十九、产后疗疾茶方/98 六十、跌打损伤茶方/99 六十一、毒虫叮咬茶方/99 六十二、退热茶方/100 第二节 清热祛火茶方百剂/101 第三节 养生茶方百剂/115 一、提神解乏/115 二、除脂解腻促进消化/116 三、预防龋齿去除口臭/116 四、利尿排毒/116 五、预防辐射/116 第四节 养颜美容茶方百剂/131 第三章 茶谱 第一节 茶的命名/150 第二节 茶的分类/152 一、绿茶/153 二、红茶/156 三、黑茶/158 四、白茶/160 五、黄茶/162 六、青茶(乌龙茶)/163 七、花草茶/164 第三节 民族茶饮/176 一、汉族的清饮/176 二、傈僳族油盐茶/176 三、纳西族的“龙虎斗”和盐茶/177 四、布朗族的青竹茶/177 五、云南哈尼人的土锅茶/178 六、彝族的罐罐茶/178 七、佤族的烧茶/179 八、德昂族、景颇族的腌茶和砂罐茶/179 九、傣族的竹筒香茶/180 十、基诺族的凉拌茶和煮茶/181 十一、拉祜族的烤茶/181 十二、瑶族、壮族的咸油茶/182 十三、藏族的酥油茶/182 十四、维吾尔族的香茶/183 十五、回族的刮碗子茶/184 十六、蒙古族的成奶茶/185 十七、侗族、瑶族的打油茶/185 十八、土家族的擂茶/186 十九、白族的三道茶/187 二十、怒族的盐巴茶/188 二十一、哈萨克族的奶茶/189 二十二、布朗族的酸茶/189 二十三、苗族的八宝油茶汤/190 试读章节 泡茶要掌握好水温。一般来说,泡茶水温的高低,因茶类而别。绿茶、花茶宜用90~95度开水冲泡,叶子细嫩的明前茶可用80度左右开水冲泡。红茶应用95度左右的开水冲泡。己龙茶要用沸腾的开水冲泡,并将茶具烫热后再泡茶,以逼出香味。茶与水的冲泡比例也要适当。普通红茶、绿茶和花茶为1:80;明前茶为1:50;己龙茶为1:20~30。茶叶的冲泡次数,一般条形绿茶、红茶和花茶可连续冲泡2~3次,己龙茶可连续冲泡4~5次,白茶只能冲泡2次。 茶类不同,冲泡的方法也有所区别: 一、名优绿茶的冲泡 细嫩绿茶的冲泡,要求茶具(茶杯或茶碗)洁净,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壶)、瓷杯或茶碗冲泡。杯、碗内瓷质洁白,便于衬托碧绿的茶汤和茶叶。泡茶的水质要好。通常选用洁净的优质矿泉水,也可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水的酸碱度为中性或微酸性,切勿用碱性水,以免茶汤深暗。煮水初沸即可,这样泡出的茶水鲜爽度较好。沏茶的水温,要求在80℃左右最为适宜,因为优质绿茶的叶绿素在过高的温度下易被破坏变黄,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也会在高温下氧化使茶汤很快变黄,很多芳香物质在高温下也很快挥发散失,使茶汤失去香味。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通常茶与水之比为1:50~1:60(即1克茶叶用水50毫升~60毫升)为宜,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浓淡适中,口感鲜醇。冲泡的手法很有讲究,要求手持水壶往茶杯中注水,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势,使注入的热水冲动茶叶,上下浮动,茶汁也易泡出。另外,在冲泡时常先注入少量热水,使茶叶浸润一下,稍后再注水至离杯沿1厘米~2厘米处即可。若待客,可将泡好茶的茶杯或茶碗,放入茶盘中,捧至客人面前,以手示意,请客人品饮。 二、红茶的冲泡 红茶的饮用方法,归纳起来大体分为清饮法和调饮法两类。清饮法,就是将茶叶放入茶壶中,加沸水冲泡,然后注入茶杯中细品慢饮。好的工夫条红茶一般可冲泡2~3次,而红碎茶只能冲泡1~2次。调饮法,是将茶叶放人茶壶,加沸水冲泡后,倒出茶汤在茶杯中再加奶或糖、柠檬汁、蜂蜜、香槟酒等,根据个人爱好,任意选择调配,风味各异。调饮法用的红茶,多数用红碎茶制的袋泡茶,茶汁浸出速度快,浓度大,也易去茶渣。一般来说,品饮红茶,选用茶具也很重要,以选用咖啡茶具较为适宜。近年来在市面上流行一种台式泡沫红茶,其制法是红茶经冲泡后将茶汤倒人调酒器中,加上蜂蜜等配料,然后上下、左右摇动几十下,再倒入透明玻璃杯中品饮。由于茶汤含有皂素,形成泡沫,在透明杯中层次分明,十分美观,品饮泡沫茶,别有情趣,特别是青年人更为喜爱。泡沫红茶始于台湾,近期传入大陆。 三、乌龙茶的冲泡 乌龙茶的品饮特点是重品香,不重品形,先闻其香后尝其味,因此十分讲究冲泡方法。从茶叶的用量、泡茶的水温、泡茶的时间,到泡饮次数和斟茶方法都有一定的要求。 (1)茶叶的用量:冲泡乌龙茶茶叶的用量比名优茶和大宗花茶红茶、绿茶要多,以装满紫砂壶容积的1/2为宜,约重10克。 (2)泡茶水温:乌龙茶采摘的原料是成熟的茶枝新梢,对水温要求与细嫩的名优茶有所不同。要求水沸立即冲泡,水温为100度。水温高,茶汁浸出率高,茶味浓、香气高,更能品饮出乌龙茶特有的韵味。 (3)冲泡的时间和次数:乌龙茶较耐泡,一般泡饮5~6次,仍然余香犹存。泡的时间要由短到长,第一次冲泡,时间短些,约2分钟,随冲泡次数增加,泡的时间相对延长。使每次茶汤浓度基本一致,便于品饮欣赏。 (4)冲泡和斟饮:冲泡乌龙茶有专门的茶具。广东、福建人喜爱用“烹茶四宝”——潮汕烘炉、玉书、孟臣罐、若深瓯、潮汕烘炉是烧开水用的炭火炉;玉书为烧开水的水壶,一般是扁形的薄瓷壶,约能容水20克;孟臣罐为紫砂壶;若深瓯是微型精制的白色小瓷杯,冲泡前先用开水将茶具(茶壶、茶杯、茶盘)淋洗一遍,以保持茶具洁净,又利于提高茶具本身的温度。当壶中置茶以后,沸水沿壶内壁缓缓冲人,在水漫过茶叶时,便立即将水倒出,称之为“洗茶”,洗去茶叶中的浮尘和泡沫,便于品其真昧。洗茶后即第二次冲入沸水,水量以溢出壶盖沿为宜,盖上壶盖。冲水的方法应由高到低,且在整个泡饮过程中需经常用沸水淋洗壶身,以保持壶内水温,充分泡出茶叶的香味。 斟茶方法也与泡茶一样讲究,传统的方法是用拇、食、中指夹着壶的把手。斟茶时应低行,以防失香散味。茶汤按顺序注入几个小茶杯内,注量不宜过满,以每杯容积的1/2为宜,逐渐加至八成满,使每杯茶汤香味均匀。 四、花茶的冲泡 花茶是融花香、茶味于一体的茶类,花茶的品饮虽重于香气,但高档毛峰花茶其形状仍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品饮高档名优花茶,通常选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茶叶用量与水之比为1:50(即1克茶叶用水50毫升)。宜用85℃左右的沸水冲泡,时间3~5分钟。冲泡次数以2~3次为宜。可透过玻璃杯欣赏茶胚精美别致的造型,如冲泡的是特级茉莉毛峰花茶,可欣赏到毛峰芽叶在杯中徐徐展开,朵朵直立,上下沉浮,栩栩如生的景象,别有情趣。泡好后,先揭盖闻香,鲜灵浓纯,扑鼻而来。再尝其味,花香茶味,令人精神振奋。中、低档花茶,主要是闻香尝味,一般选用洁净的白瓷杯或白瓷茶壶冲泡,水温要求100℃,冲泡5分钟后即可斟饮。北方居家品饮花茶,常采用茶壶共泡分饮法,具有方便、卫生的特点,家人老小团聚,泡上一壶茶,一边品饮,一边拉家常,会给家庭增添温馨气氛。四川人品饮花茶,很有地方特色,常用一套三件头茶具(茶碗、茶托、茶盖)泡茶,边饮品,边摆“龙门阵”,悠然自得。 五、紧压茶的冲泡 紧压茶冲泡至今仍沿用古老的传统方法。我国生产的紧压茶大多为砖茶,较为坚实,加之原料较粗老,所以用开水冲泡难以浸出茶汁。饮用时必须先将砖茶捣碎,在铁锅或铝壶中烹煮,而且有时在烹煮过程中,还要不断搅拌,以使茶汁充分浸出。饮用紧压茶的,多半是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兄弟民族,那里多属高原地区,气压低、水不到100℃就沸腾,如果用冲泡法冲泡砖茶,茶汁便不易浸出,所以紧压茶需用烹煮法才能饮用。由于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风俗不同,紧压茶的调制方法也有所不同。 从各地区少数民族饮茶习俗可以看出,紧压茶的调制方法与众多其他茶的冲泡法至少有三点不同: 一是饮用时先要将紧压茶打碎; 二是不宜冲泡,要用烹煮方法才能使茶汁浸出; 三是烹煮时,大多加上佐料,采用调饮方式饮茶。 P28-31 序言 中国对茶的养生保健和医疗作用的研究与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茶在中国最早是以药物身份出现的,与中医药两者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一开始茶就是以其独特的医疗保健作用而引人注目,而后才逐渐成为日常饮料。特别是我国古代,茶经常被当作药物使用。 药茶即茶剂,是指以含有茶或不含茶的药物经加工而成的制剂,在应用时多采取沸水浸泡取汁服或加水煎汁服,可随时代茶饮而起到治疗作用。在祖国的医药学宝库中,茶,作为单方或复方入药的,颇为常见,有关饮茶与健康的记载也很多。中医理论一般认为:甘者补而苦则泻。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茶,味苦、甘、微寒,无毒”。可知茶叶是兼补、兼泻的良药;微寒,即凉也。具寒凉之性的药物可以清热、解毒。《本草纲目》还有一段记载,解释茶的药理作用:“头目不清,热熏上也。以苦泻其热,则上清矣。且茶体轻浮,采摘之时,芽孽初萌,正得春升之气。味虽苦而气则’薄,乃阴中之阳,可升可降,利头目也。”最早记载药茶方剂的是三国时期的张揖所著的《广雅》:“荆巴间采茶做饼成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赤,……其饮醒酒。”公元1078年,由宋代太医局编成的《和济局方》中也有药茶的专篇介绍,其中的“川芎茶调散”一方可称得上是较早出现的成品药茶。至明清时期,茶疗之风盛行,药茶的内容、应用范围和制作方法等不断被更新和充实,大量行之有效的药茶被广泛应用,如午时茶、天中茶、八仙茶、枸杞茶、五虎茶、慈禧珍珠茶、姜茶、莲花峰茶等等。从近年编撰出版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可以看出,药茶已成为清代宫廷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清宫御医为慈禧和光绪所拟药茶体现了当时的较高水平。据书中记载,慈禧热病咳嗽时曾饮用清热止嗽代茶饮,光绪皇帝曾饮用平胃代茶饮和清肝聪耳代茶饮等。 饮茶不仅能增进营养,还能预防疾病以及对多科疾病进行治疗的效能,而且有良好的延年益寿、抗老强身的作用。通过数千年的各种实践,人们逐步了解到茶具备的27种药用功效:安神除烦、少寐、明目、清头目、下气、消食、醒酒、去腻、清热解毒、止渴生津、祛痰、治痢、疗疮、利水、通便、祛风解表、益气力、固齿、疗肌、减肥、降血脂、降血压、强心、补血、抗衰老、抗癌、抗辐射。 茶在防病和治病方面的作用,也获得了国外医药界的一致肯定。如茶叶对于防治痢疾、肠胃炎、肾炎、肝炎、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癌症、白细胞减少和辐射损伤等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功效。特别是绿茶的抗癌作用,茶叶中的抗癌成分,主要是儿茶素:这种成分,在绿茶中约含15%~20%。此外,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C和E,也具一定的抗癌辅助效用。正是因为这样,茶在国外才有“安全饮料”、“保健饮料”、“健康长寿饮料”等各种各样的赞誉之称。 茶疗的应用通常有三种方式:用茶养生保健治病:以茶入药保健治病:沿用饮茶方式,以某种或数种营养品、药物代替茶叶养生保健治病。茶疗中的茶方可以是单方,也可以是复方;但用茶叶实施茶疗是基本的,也是茶疗普及与发展的重点,因为这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精神,也比较经济。同时,在一般情况下,复方型药茶作用比较全面,疗效也较好。 药茶的传统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冲剂、以药或食物代茶剂等,使用方法多样化。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型式,如以袋泡剂取代传统服法:以科学方法制成胶囊剂或结晶体冲泡剂,提取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制成口服液或片剂等。由于药茶制法简单,服用方便,医治疾病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适用范围几乎遍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五官科、皮肤科、骨伤科和养生美容保健等方面,如淫羊藿茶、还童茶、甜菊茶、决明茶等品种已用于防治心血管病、老年病等。药茶的用方也发展成为调服、和服、顿服、噙服、含漱、滴入、贴敷、擦、涂、熏等。 茶疗,是关于用茶以及相关中草药或食物进行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学问,既保持了茶的特色和作用,又有茶本身所不具备的功效。茶疗融合保健与治疗于一身,包括“防”与“治”两个方面。“防”就是喝茶养生保健;“治”就是用茶(含药茶)治疗疾病,这也具体体现了茶疗的原则:第一,以预防为主,特别要重视自我保健,学会科学喝茶并养成习惯是对疾病最好的预防。第二,兼用多种保健治疗措施,比如经常喝茶、晨练,不吃过甜或过咸的食物,综合起来保健,效果会更好。第三,注意身体防治与心理调节相结合,这也是茶疗最重要的原则。因为人体生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如果人们能够自觉地将喝茶、物理疗法、药物疗法与心理疗法等结合起来,就会很容易保持身心健康。 《茶疗百疾》一书重点介绍了以茶入药的各种药茶方剂,同时还收录整理介绍了有关茶的命名、分类、茶的功用等知识。在编著此书过程中作者参阅了大量的古今中医药典书籍以及民间验方,并从中精心收集整理出近千副抗病养生美容药茶疗方,可供广大品茶与茶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以达到有病作辅助治疗、病后自我调理;无病作预防、养生及美颜之效。书中所提到的各种茶疗方,应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科学、合理、辩证地采用。必要时要遵医嘱使用,以便达到最佳效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