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稳定是当代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大量的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突出矛盾与尖锐问题。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政治稳定对当代中国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构建和谐社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
本书从多个角度对新时期中国政治稳定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改革和发展是实现稳定的基本途径。视角独特,内容新颖,吸收了近几年来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本书从多个角度对新时期中国政治稳定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改革和发展是实现稳定的基本途径:权威和秩序是动态稳定的基本要素,民主机制是实现动态稳定的现实基础:正正当的执政水平是实现动态稳定的决定性要素等问题,同时,还对政治稳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本书视角独特,内容新颖,吸收了近几年来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绪论/1
第一章 中国政治稳定形态的转换——由静态稳定转向动态稳定/80
一、转换的原因——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的确立/80
二、政治稳定方式的转换/91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95
第二章 目前影响中国政治稳定的因素分析/131
一、国内外学者对政治不稳定原因的分析/131
二、影响中国政治稳定的因素分析/138
第三章 改革和发展是实现动态稳定的基本途径/160
一、社会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社会的政治稳定就难以实现/160
二、深化改革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政治长期稳定的必由之路/161
三、政治体制改革是达到新的稳定的必要条件/167
四、发展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政治稳定的重要途径/170
五、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辩证关系/178
第四章 权威和秩序是动态稳定的基本要素/180
一、动态稳定需要权威/180
二、中国近代历史上权威政权的缺失及其对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195
三、权威政治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诸国经济的起飞和发展/198
四、加强和维护中央的权威/203
五、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保障/207
第五章 民主机制是实现动态稳定的现实基础/234
一、民主在实现动态稳定中的作用/234
二、推动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的协调发展/238
第六章 执政党的执政水平是实现动态稳定的决定性要素/247
一、执政党的执政水平是实现动态稳定的决定性要素/247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与苏联的解体/251
三、邓小平改革的成功与中国的繁荣稳定/261
四、中苏两国不同的改革结果及启示/268
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水平/270
第七章 建立新型的政治稳定机制与构建和谐社会/277
一、建立新型的政治稳定机制/277
二、政治稳定与构建和谐社会,/284
主要参考文献/303
后记/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