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海品牌生活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袁念琪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永久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牌手表、红灯牌收音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匮乏时期,它们曾经是上海最著名的“三转一响”,也是品牌概念植入当代中国的最初印记。那些在我们生命中产生过影响的生活品牌,仿。佛具有时空的穿透力,影响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消费观念和经济生活,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哲学,不仅在我们的个性、情趣、爱好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也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成长别史和文化风情。

内容推荐

那时节,几乎每户上海人家里都是备有空啤酒瓶的,少的四五个,多的十来个,因为买啤酒是要以瓶换瓶。有的店是可以押瓶的,付了一角钱的押瓶费,给你一张凭证,敲着店家红图章的黄中显黑的硬板纸牌。纸牌牌的四边,磨得起了毛,目睹了啤酒人生。

对于上海,一个 F1的赛场,网球大师杯赛的主办地?现在有了更为国际化、更为高端的名片。这个城市不再只是玩赛车、网球的毛头小伙子,而是一个功成名就的中年人,身穿西裤在高尔夫球场上,长杆善舞。

……

从童年到中年,一个个熟悉的牌子在我们脑海中浮现。勾起多少往事,翻出多少感慨;尤其是为此书配图拍照,游走上海街头;发现原先熟悉的场景、地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搬迁他处,有的改换门庭,有的是连所在的建筑一同消失,有的则在两年前为另一拙作拍摄配文照片时还亭亭玉立……

影响我们生活的品牌,正是道不尽,写不完。每每新的一天开始,又有新的品牌问世,又有新的影响力在悄然形成。

目录

童年:雪白的墙

套鞋

热水袋

饼干

乳品

冷饮

罐头

汤团

扑克

矛膏

肥皂

抽水马桶

理发店

照相馆

影剧院

公园

少年: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军装

运动服

零食

月饼

粽子

自行车

缝纫机

电扇

热水瓶

乒乓球

样板戏

国产电影

侦探小说

文娱场所

青年: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旗袍

西装

皮夹克

领带

西餐

猪肉

豆制品

方便面

食油

调味品

啤酒

葡萄酒

西瓜

美式快餐

补品

计算机

冰箱

空调

电视机

计算器

微波炉

手表

戒指

家具

超市

快递

中年:我的太阳

服饰街

口罩

本帮菜

八宝粥

大饼油条

忌司

火锅

雪茄

茶馆

浴室

网站

书店

出租车

园林

运动会

顶级赛事

试读章节

套鞋其实是很有财气的。它的一个牌子,就叫作“双钱”。它的一个款式,就被人们称之为“元宝套鞋”,因为型状实在相似一只大元宝,只不过颜色是黑的。当年穿“元宝套鞋”的,基本都是些中老年人。

现在,你在雨天的街上,是极少见到城市人穿着套鞋行走。出现这样的情形,已经不是一两天了。早在六七年前,一个海归的朋友向我打听,上海哪里有卖小孩的套鞋?自家两个宝贝正缺着。

我说,如今雨天穿套鞋的人很少了。

朋友有点诧异,我也生出纳闷:有一年去加拿大,在多伦多在蒙特利尔时,也遇到了几个雨天,街上好像也没见到穿套鞋的。

那天回到家里,一阵翻来找去,哪里还有什么套鞋的踪影。想想自己不穿套鞋,确实已经有好久了。过去,一个人不管是皮鞋还是布鞋,总是各有几双于平时里交替着穿的;而套鞋基本只备一双,不会买几双来翻行头。

我小时候穿的套鞋,记得是双钱牌的。有了套鞋,老盼着老天下雨,要把这辆“水陆两用坦克”开出去。就好比有了杆枪却没有用武之地,心里总不免有点痒痒的;表现出来的,就是脚底板发痒。

可是,在著名电影演员白杨的儿子蒋晓松的记忆里,小时候的套鞋,留下的却是另一番滋味。那是二月的一个雨天,在一个演播厅里;他端着杯百威啤酒,喝上一口,打开了往事之门。

蒋晓松说,一个人脚的尺码乘上7等于身高,可这个公式却不适合他。他的脚,小于这一公式里脚的尺寸,并显得宽一些。他把原因归结于小时候穿的那双套鞋。这双套鞋买时就不显大,不久,一穿就脚趾疼痛。跟妈妈说了几次,妈妈没再买。那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买鞋不仅仅要钞票,还要工业券。但家里的工业券用不了,还送人。妈妈的想法是,现在有多少人还没有鞋穿呢……

他的话里,没有一丝的埋怨,而是充满了对母亲的深情和敬意。儿时的套鞋,他记了整整的五十多个春秋。

中学毕业后上山下乡,我特地买了一双防滑靴。说是靴,实际上就是具有防滑功能的短统套鞋,鞋底的前后掌布满了颗粒样的胶头。因为乡下的路到了雨天是一片泥泞,没有这样的鞋就出不了门。那时候,上海生产的防滑雨靴主要有两个品牌,一个是“坚固”,另一个是“双鹿”。牌子的名字很实在,不花哨;穿在脚上很管用。

下乡后,那防滑套鞋就更显珍贵。有时雨天是自己不出去,但会有人来借,时间一长,穿错和被人顺手牵羊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于是,采取了一个不防小人只防君子的举措,在自己的那双套鞋内衬上,写下了本人姓名每一字的汉语拼音开头字母:YNQ。一笔一画,描得很醒目。

还是在中学毕业前,有一次在同学家里闲聊,不知怎么的就说到了套鞋。我的一个同学说:最好下乡下到一个从未见过套鞋的地方,然后,穿着套鞋站在盛着水的木盆里,然后,再把脚从套鞋里拔出来让老乡摸,干燥得让他胆战心惊,让他服帖得五体投地。这样,套鞋套住的就不是一双脚,而是一颗颗的心。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脚蹬一双高统套鞋,感觉不要太好;就像今天穿双长统皮靴那番神气活现,手里就缺根马鞭,嘴里就少句“我手持钢鞭将你打”的戏文。在农村时,我所在的连队负责整个农场的水管维修,因而仓库里备着几双公用高统套鞋。开始是有借有还,到后来是只见高统套鞋借出去,不见有还进来。

如今穿高统套鞋的,多半是民工,要不就是在集市里做水产生意的。过去的高统套鞋,颜色是乌黑发亮的,散发着幽幽的光。现在多是弄成了暗铁锈红色,像抹了N遍的红药水。

中国人的套鞋打破黑色一统天下的局面,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进入20t~,80_年代,上海街头的套鞋变得斑斓夺目起来,有玫瑰红有米黄有乳白有蟹青;有的鞋面上还粘着星星点点的彩色微粒,闪闪烁烁如宝石。这样的套鞋,当然是很受女孩子的喜欢。

据说,套鞋变身得如此美丽,其创意是出自“文革”后复出的一些老工商业者。印象中,套鞋的品牌叫“步云”,还有一个叫“高美”。这些牌子的名字比起以前的那些套鞋的牌名,显然是要顺耳动听了许多。观念一变,味道就不一样了。

套鞋虽好,但毕竟还有不便之处。上班到室内就要换鞋,因为一来室内多是地板,二来一直穿着是天热闷天冷冻。另外就是,再怎么披红挂彩,总归美不过皮鞋。也就是在漂亮的套鞋出彩了一段日子后,雨中的这道脚上风景就慢慢地淡去,取而代之的是鞋套。取代的原因就是一个,方便。下雨外出,只要把鞋套往鞋上一套就可行动。所以,无论是使用还是携带和保管,都是十分的方便。起先,鞋套还是白色的,没多久也就缤纷了起来。

其实,这个创意是由来已久了。上海原来就生产一种胶套鞋,在雨雪天出行可套在马靴、皮靴上的胶鞋,既可保护靴子,进屋一脱即可。过去主要供应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后来新疆自己生产了。

渐渐的,雨天穿套鞋的少了,穿鞋套的也不多了。当天上飘下雨丝,雨中行的有运动鞋、胶底鞋、皮鞋……

在中国的汉字里,表示鞋的字有不少,皆为古人制作鞋子的材料较多,因而称呼也不同。丝帛做的叫“履”,麻葛做的为“屦”,草做的称“扉”,皮革做的喊“靴”,木板做的唤“屐”。现在见到的中国最早的鞋,就是1 988年出土于甘肃玉门火烧沟的人形彩陶壶;脚上,穿着微微翘头的靴子。套鞋的横空出世,自然是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是经济和科技前进的产物;它的淡出,若要究其原因,看来也能从中略见一斑吧。

对于套鞋,还有人是看出了哲理。说:大人是穿着套鞋还要绕着积水走,孩子却是不穿套鞋也偏要往有水的地方去。P2-4

序言

明眼人不难看出,这本书里四章的名字,都是借助了诗歌:有梁小斌的《雪白的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有马丽华的《我的太阳》。它们给我的成长予以不小的影响,如同书里所写到的那些品牌一样。

有意思的是,这些诗句竟如此恰好和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从上个世纪50年代至今天中国商品发展的轨迹——由物质的匮乏稀有到丰富繁荣,从品牌意识的淡薄苍白到全力争创闻名国内、走向国际的牌子。而这一切,又与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和中年的生活紧紧联系着。

从童年到中年,一个个熟悉的牌子写过来。勾起多少往事,翻出多少感慨;尤其是为此书配图拍照,游走上海街头;发现原先熟悉的场景、地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搬迁他处,有的改换门庭,有的是连所在的建筑一同消失,有的则在两年前为另一拙作拍摄配文照片时还亭亭玉立……

纵然是沧海桑田,可总留下了抹不去的烙印及记忆;它一一融入了我们生命的年轮,化作我们成长的一份养料。虽说记录的是品牌,乃至商品对我个体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影响却是辐射了整整的一代人,并在不断地绵延。

我想,它们之所以有影响,是同每一个与之相应的、它所存在的社会历史阶段有关,也与商品的社会属性有关。我们和这些商品生活在共同的环境之中,息息相依,悠悠相连,品牌所折射的,不仅有我们的成长,而且清晰地映照出社会前进的身影,以及经济、科技和文化进步的侧面。

影响我们生活的品牌,正是道不尽,写不完。每每新的一天开始,又有新的品牌问世,又有新的影响力在悄然形成。

表念琪

2007年12月22日 上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