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编辑家,为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建设作出过卓越贡献。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无法回避的重要现象,胡风的文艺思想和理论在如何继承鲁迅的精神,如何发扬“五四”新文艺的现实主义传统,如何发扬作家主观战斗精神与直面生活、拥抱生活等问题上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遗产。
本部文集展示了纪念胡风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的成果,堪称几代学者对胡风多视角、全方位的研究结晶。纯学术的讨论是对历史的追寻,是对中国知识分子人格尊严的求索,也是对胡风文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的实践的反思。本次会议的发言与论文大多已在近几年各类报刊发表,今天结集出版更具有珍贵的纪念意义和史料价值。
代序
贺辞
致辞
[发言稿]
五十年后回顾“三十万言书”
面对父辈的苦难,我能承诺什么
附录:为诗而受难的意义——“七月派”诗人的理想主义分析
从胡风事件看中国如何从启蒙走向反启蒙
胡风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文学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纪念胡风一百周年诞辰作
胡风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引起的感想
重提胡风思想
从胡风批判到胡风研究
有关胡风的三个理论问题
胡风集团一骨头最硬的中国文学流派
文学与革命:胡风的现代性困境与悲剧
对胡风的基本看法
[专论]
试叩命运之门一关于“三十万言”的回忆与思考
世纪之痛的沉重课题——读鲁贞银的《胡风文学思想及理论研究》
不可逃避的沉重阅读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关于胡风、周扬及左翼文艺运动
从鲁迅到毛泽东——关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革命文艺思潮的变化兼论胡风在变化中的地位
关于胡风反对客观主义的斗争
鲁迅的“主见”与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
通过“胡风事件”对社会主义中国建国时期文化性质的考察——以最近几年的论争为中心而展开
胡风编辑经营策略十的“异端”因素
苦难中的坚守与个人主体性的回归——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胡风集团”冤案被涉及作家的潜在写作
现实主义:置身作为存在样式的开放——“胡风话语”之五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症候——路翎《财主底儿女们》及其他
中流与侧流之间——“胡风在二十世纪中国”研究之一
论“七月派”的发生及其流变
胡风文艺理论的智慧形态
[史料]
胡风生平简明年表
胡风致梅志家书选(1949-1953)
丘东平致胡风的一束信(1937-1940)
《红旗歌》与胡风“七月派”
关于我“阻止舒芜检讨的罪行”
小田岳夫回忆录《文学青春群像》中的胡风
一九五五年查禁“胡风分子”著译作品的两份史料
解读一份文件——以《中央宣传部关于胡风及胡风集团骨干分子的著作和翻译书籍的处理办法的通知》为例
舒芜的两篇“佚文”——纪念胡风诞辰一百周年
代跋一 第二届胡风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
代跋二 第二届胡风研究学术讨论会述评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