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一书其实是为天下弱者而书,为现实生活而著。
老子用最朴素和最精练的语言告诉我们以弱转强,以弱搏强的生存哲学。今天,我们研究老子正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在生活、工作中找到合理的位置,让自己即使站在弱小的一方也不至于卑微沮丧;即使获得成功,也不至于骄傲自满,丧失自我。
正如老子所书:“不知道,不足以成智者;不用道,不足以驰骋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周末读老子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春牧 |
出版社 | 学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老子一书其实是为天下弱者而书,为现实生活而著。 老子用最朴素和最精练的语言告诉我们以弱转强,以弱搏强的生存哲学。今天,我们研究老子正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在生活、工作中找到合理的位置,让自己即使站在弱小的一方也不至于卑微沮丧;即使获得成功,也不至于骄傲自满,丧失自我。 正如老子所书:“不知道,不足以成智者;不用道,不足以驰骋人生。” 内容推荐 《老子》分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上篇为《道》,下篇为《德》,因此也称为《道德经》。全书文字精练,章节不拘一格,重虚无、反仁义、抨礼教、尚自然、赞柔弱。他认为,天地对人最大的仁慈是视所有人都为牲畜,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相同的待遇;大海之所以能够雄霸天下,是因为水全都卑微向下而流,才能汇聚成海;他主张,只有顺应宇宙万物自身的规律,才能安享太平;只有始终保持勤俭自持,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老子与道德——弱者的哲学 老子生平:出世与入世 道可,道非,常道:这个狡猾善变的道 三德不德:“有德”与“有得”哪个更重要 第二章 天地不仁——我辈的刍狗生涯 蝼蚁众生:尊重自然生存里的游戏规则 我是刍狗,人是刍狗:正视自身的社会角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坚持和自控的重要性 第三章 宠辱之间——争与不争 金玉满堂:人生追求的定义 知不知,不知知:认识自身具备的能量 木强则折:强梁者必亡的现实意义 曲则全:受委屈的必要性 守固慈卫:后发制人的好处 第四章 弃智无为——如果你只是一个经理人 为而不持:不居功才能得到赏识 大巧若拙:装傻并不代表愚笨 功成身退:把握进退间的分寸 无欲则刚:欲望越少,弱点越少 第五章 道法自然——相处的态度决定相处的关系 上善若水:往下流不等于卑微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我独昏昏:有时候就睁一眼闭一眼吧 试读章节 孔子问礼的故事,最初记载在《庄子》中。庄子曾多次提到孔子拜访老子,向他问礼的故事。虽然后来的一大批儒家学者对其持怀疑态度,但是,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史记·孔子世家》关于孔子拜访老子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相信,孔子问礼确有其事。但是,次数却没有庄子所说的那么多。 孔子一生坎坷,出生在鲁国的一个贫民家庭,早年既穷困又没地位,二十多岁还在做“吏史”,也就是一个小小的仓库管理员。但是,他的志向非常远大,希望在乱世中成就一番功业,因此勤奋好学,最终被南宫敬叔带在身边。 有一天,南宫敬叔向鲁国的国王建议,能不能让孔子到周朝去学礼仪,回来后也能让鲁王在自己的宫廷里享受天子的待遇。鲁王想了想,觉得建议不错,就给了孔子一辆车子、两匹马、一个书童,要他去雒邑学礼。 据说,老子比孔子大二十多岁,他那时已经是周朝的图书馆馆长了,十分受人尊重。他听说孔子是从鲁国来学礼的,就把他带到图书馆,让孔子自己研习礼教,也拿出很多书给孔子参考。老子自己则暗暗在旁边观察,发现孔子果然是个非常上进的学生,心里十分喜欢,却也有些担心。 临走的时候,老子摆了些酒菜,把孔子请到家中。酒过三巡,老子问孔子:“仲尼啊,你到我这里来学礼,到底学到了什么?” 孔子把自己所学一一告诉了老子。 老子听后,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说道:“仲尼啊,你聪明好学,但是你知不知道,为什么一个聪明又善于思考的人,最后却偏偏没什么好报?为什么有些人有才华、又有见识,但始终郁郁不得志,还常常让自己处在危险之中?” 孔子思考了很久,摇了摇头,作揖询问。 老子拍拍孔子的肩膀,说道:“我李耳一没有钱,二没有权,临走也不知道送你什么东西好,就送你几句话吧!仲尼啊,你要明白,一个聪明的人最后遭到厄运,是因为他喜欢议论人;一个有才华的人最后不得重用,是因为他喜欢揭发别人的短处。一个人在别人手下做事,就应该多为上司着想,就像子女应该多想着父母,自己的事尽量少想一些,这样生活才能顺遂。你懂了吗?” 孔子连连点头。回家后,孔子收了很多弟子,大家也开始知道了孔子这个人。 但孔子显然没有完全理解老子这段话的意思,这个故事虽然是孔子问礼事,但是,老子所说的那些话却不仅仅是礼术,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当一个人很聪明却没有办法成功的时候,就应该仔细考虑一下,为什么有本事却不成功?这绝不仅仅是怀才不遇那么简单,必然还有其他更深层的原因,或许就是犯了老子所说的那些毛病——胡乱发言。 有些事,知道却不一定要说出来,说出来其实并没有多大好处! P7-9 序言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战火、权谋、生死中窥视天道人伦,诠释宇宙奥义,激发出无数思想火花,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的时代。老子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被誉为道家宗师,被追随者们奉为神明,其人其事都被染上了神化色彩。他是神是人已无从考证,留给后人的只有短短五千言的《老子》。 细读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显赫地位,它与儒教并立,构成了中国政治哲学思想史上的两大核心流派。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外修儒道、内修黄老;有多少文人墨客,视儒教为官道,视老子为人道。韩非子写《喻老》、《解老》,让法家脱胎于道;孔子亲到周都问礼老子,三日不语;兵家视《老子》为兵书,极力推崇道家以弱敌强、以奇制胜的用兵之道。《老子》被翻译成数十国文字,成为中外文译本中最多的书籍之一,被外国评论家盛赞为“聪明、渊博、才智”的代表。那么,《老子》究竟是本什么样的书? 《老子》分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上篇为《道》,下篇为《德》,因此也称为《道德经》。全书文字精练,章节不拘一格,重虚无、反仁义、抨礼教、尚自然、赞柔弱。他认为,天地对人最大的仁慈是视所有人都为牲畜,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相同的待遇;大海之所以能够雄霸天下,是因为水全都卑微向下而流,才能汇聚成海;他主张,只有顺应宇宙万物自身的规律,才能安享太平;只有始终保持勤俭自持,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纵观《老子》全书,我们可以知道,除了天道,没有最终的强者。全书始终在告诫我们,强不是福、弱不是祸的道理。他将生命、个体都放在卑微、弱小的地位,将自然、社会描述为一个庞大而无法准确叙述的“道”。在这样一个体系下,他用最朴素和最精练的语言,告诉我们以弱转强、以弱博强的生存法则。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老子》一书其实是为天下弱者而书,是为现实生活而著。 今天,我们研究《老子》,正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在工作生活中找到合理的位置,让自己即使站在弱小的一方,也不至于卑微沮丧;即使获得成功,也不至于骄傲自满,丧失自我。正如老子所书:“不知道,不足以成智者;不用道,不足以驰骋人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