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干杯柏林大街(正在诞生的乌托邦)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作者 简铭甫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十年前的柏林,留着我对这个城市的最美好记忆,也保存着我青春期的最后一点叛逆。正如同《干杯!柏林大街》所记录的,柏林成了我的流浪乡愁,我的青春之歌。

今年适逢柏林围墙倒塌二十周年,柏林似乎再度回到世界的聚光灯下。二十年前倒塌的围墙,带给世界剧烈的改变;美苏冷战结束,欧洲联盟形成。二十年后的今天,改变的风又再度吹起。世界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变得更失衡,更污染,更贪婪。终于,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瞬间席卷了全世界,许多人在一夕之间濒临破产、遭逢失业,数以万计的家庭坐困愁城。

大家终于明白,只要世界秩序失衡,柏林围墙就会继续存在。像是流淌在血液里一般,二十年之后的柏林人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们继续回到布兰登堡大门前,大声替世人高唱:让高墙倒下吧!

内容推荐

铭甫认识了解关心的,甚至比个长居当地却又冷漠疏离的人要透彻,要全面,面对异地文化的认知体会,其实也更凸显出对自身文化身份定位的一种着紧与投入。因此在铭甫的台北的家,我耳闻目睹一向温文优雅的他拍案而起有莫大的忿懑必须宣泄,而我觉得,他以身作则地在不同文化地域的来回走动,就是一种民间的自发的交流沟通,扩阔的已经不仅是小小个体的世界观。

是电影也是现实,柏林上空有一天使守望众生,我们抬头仰望同时积极修为。在年月日早午晚来回往返的途中,终于明白到旅行并不是一味的快乐热闹,当即使吃苦也自然甘愿,就是天使羽翼长成的一天。

目录

推荐序——欧阳应霁

 自讨苦吃的天使

自序

 干杯!柏林大街

 遗忘,再发现

我的栗子大街

 我的柏林,我的栗子大街

 栗子大街86号

 栗子大街上永远的庞克

 栗子大街85号公社

 栗子大街77号公社

 贫民窟美学

 飞跃东柏林1996

 我的栗子大街2006

 东柏林人

 二手衣店

 德国人爱车,柏林人爱老车

 东柏林的荣耀

跳蚤市场,清仓大甩卖!

 柏林旧货及艺术市场

 柏林艺术及乡愁市场

 阿寇那广场

 围墙公园假日跳蚤市场

 波西广场

 莫西兹广场

 美丽山丘市政广场

 菲尔贝林广场

 结语

另类夜柏林

 红厅

 文化艺术中心

 家具工厂

 黑客任务

反骨柏林

 涂鸦

 不要钱商店

 良心酒吧

 杜斯曼书店

 柏林夏日音乐节

 全民有机运动

 重回伊甸园

 我家咖啡

 柏林欧洲同志首都

 未来的乡愁

索引

试读章节

栗子大街86号

故事要从1998那一年说起。那年我把台北的工作辞了,带着一小笔积蓄,二度来到柏林,任性地想完成“住在柏林”的梦想。1996年时的柏林经验,有着相见恨晚的遗憾,回到台湾后,便开始努力工作,接着学德文,一心一意想再回去柏林。

再回到柏林之后,我去了夏洛登堡(Charlottenburg)的一家私人语言学校上课,拿到了六个月的短期签证。不过我并没有立刻回到魂萦梦系的东柏林,反而决定先在陌生的西柏林落脚。

在找房子的过程中,我开始从地图上慢慢认清柏林的轮廓。我注意到柏林其实是一块很平的地,但是在分区命名时,却硬要把几块不怎么平的地叫做山(Berg)。几个城区像是十字山(Kreuzbeerg)、美丽山(Schoenenberg)以及普林兹劳尔山(Prenzlauer betrg)。但事实上,这几座“山”也恰巧是柏林发展最繁荣的城区。十字山是早期移民聚集的社区;美丽山则是传统的中产阶级腹地,普林兹劳尔山则是工人阶级的地盘。

两德统一之后,柏林的最大变化就是城市区块化,而且区块也跟着开始阶级化。譬如住在城中区的人,绝大多数是中产阶级或是雅痞;住在十字山的人,不是土耳其人便是同志;如果住在腓德烈树林,一定是贫苦的学生、外国移民或是庞克;如果住在美丽山,不是富豪便是“小资”。

我一开始先落脚在美丽山的分居公寓里。那是一栋很美的老房子,屋顶起码有四米高,房间里还有壁炉,简直就是梦幻套房!我和屋主共用厨房跟卫浴,但他同时也欢迎我使用客厅和书房。他的客厅与书房有很多英式古董家具,但是每当我请同学来家里做客时,都还是把他们硬塞进我空荡荡的房间里,生十白大家一不小心弄坏房东的古董家具。

美丽山不愧是西柏林的高级住宅区,居民的气质明显不同,而且年纪也偏高。刚搬进来时,我总在下课后,从地铁站故意走上一段长长的路回家,看看这一区的精致小店,如古董家具店、古董瓷器店、舶来品店,以及几家卖进口食品和养生相关的书店,最后停留在土耳其杂货店里,买些新鲜的水果再回家。

我的学校附近也是个古典的住宅区,叫SavignyPlatz。这里就位于前往夏洛登堡的路上,沿途的郊区火车(S-Bahn)桥下有很生动的小餐馆及小书店,弥漫着浓浓的布尔乔亚风情。当时语言学校隔壁还有一家同志专门书店,里面的人都十分友善,出版品也很专业,可以媲美巴黎玛黑区的同志书店。不久前他们才在梅林登(Mehrimdamm)开了一家咖啡馆,就在同志舞厅(Schwuz)隔壁。

就在秋风缓缓吹起,美丽山的落叶缤纷之际,我决定搬到了柏林西北边的威丁区(Wedding)。跟美丽山比起来,威丁区实在乏善可陈,除了住着更多的土耳其人之外……

柏林人总是戏谑地说,土耳其的最大都市不是伊斯坦布尔,而是柏林。于是赶在那年圣诞节之前,我跟柏林的朋友Mkcha商量好,一起搬进了东柏林的栗子大街86号。

在普林兹劳尔山栗子大街86号生活的那四个月,是我在柏林最惬意的一段时光。没住过东柏林,感受不到社会主义的情调,如战火洗礼过的焦黑外墙、吱吱作响的木造楼梯、早晚烧炭火的暖炉,以及排水管外露的卫生间等等。每一个再枝微末节不过的经验,都像是给新兵的震撼教育,但也都叫我如痴如醉。习惯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那种理所当然的舒适之后,再来过过这种俭约克难的日子,真会觉得生活特别甘甜。

刚搬到栗子大街的那天,柏林下着小雪。栗子大街86号,阴沉沉的大门,简陋到几乎不堪使用的楼梯间,还来不及仔细计较屋况,我兴奋的心情早已淹没理智。看着变形的木头地板,斑驳掉漆的天花板,仿佛自己就置身在某个文德斯的电影场景里。我往窗户上呼了口气,然后看着雾花的天井。我告诉自己,这里就是如假包换的“东柏林”。

460元马克房租,我跟Micha一人一半。搬家那天,Micha找了五六个朋友一起帮忙租车及搬运,而我负责打扫、煮饭。煮饭,是为了搬完家后,招待这群任劳任怨的义工朋友。事实上,我的家当只有两个旅行箱,但是Micha则整整搬来两大车的东西,包括了他的冰箱、洗衣机、煤气炉、书柜等等,一大批从东德时代就一直跟着他的家电、家具。

一伙人再去搬第二趟车时,由于室内实在太冷,我才注意到这个房子里没有暖气。不过,客厅一角却有一个极可爱的火炉,一个混凝土外贴着瓷砖的巨大方块,只要每天早晚往里面烧炭火,就可以维持室内的温暖。啊!我像是得到救赎一般地感叹着,为什么我以前老住在中央供暖的房子里?却错失了每天为自己取暖的回甘滋味?

要尝回甘滋味,得付出不小代价。每星期一次,我要去“嬉皮同志之屋”的地客里取煤块,那是一块块方方正正的原子炭。原子炭不好点燃,我便塞进一大堆报纸助燃,常搞得满屋子都是烟。后来我学聪明了,知道去土耳其杂货店要空的水果箱,然后拆成一片片木板来引燃。

栗子大街还有另外项“酷刑”,就是冬天洗澡。老公寓没有自己的浴室,必须到楼梯间的公共浴室去冲澡。好几次我实在鼓不起勇气,便自己在厨房烧一大锅热水,洗洗头、擦擦身体,敷衍了事。不然就是到隔壁的“嬉皮同志之屋”借浴室,痛痛快快地泡个热水澡,然后坐在他们的公共厨房里,喝上一大杯热热的薄荷茶。

我家隔壁一楼就是晨曦咖啡馆(cafe Motgenrot)属于85号公社的集体咖啡馆。另外一边则开了一家面包店、比邻而居的非洲小吃店和亚洲小吃店。

1998年时,栗子大街的商业风气还不鼎盛,店面只有孤零零的几家,但是生意都还过得去,因为街上的居民都很捧场,即便超市就近在咫尺,大家还是会去附近的小商店买东西,或是上上外国移民开设的异国小馆子。那种社区居民之间,不可言喻的紧密连结,总让人觉得特别温暖。

之后的几年,每当我再回到栗子大街,就发现商店和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而且路上的人也跟着热闹杂沓起来。入夜之后,众家店门口悬挂着各式各样的吊灯,更让寂静的大街显得五彩缤纷。现在,如果想在栗子大街上找到一楼的闲置空间,已经比登天还难了。大量的外地人搬进这条街上,再加上年轻人喜欢在这里聚集,逐渐,栗子大街开始脱胎换骨成为另类商业区。

我没有反商情结。如果商业活动可以活化栗子大街逐渐倾颓的面貌,我乐见其成。特别是这里进驻的店面都还堪称小而美,有些更称得上是创意十足,没有同行的恶性竞争,也没有无聊的量贩批发。理发店旁边会有一家咖啡馆,伟士牌专卖店隔壁会是一家流行服饰店,面包店隔壁会是艺术电影院,唱片行隔壁会是一家二手书店。总之,栗子大街上的商业活动之间,有一种宁静的平衡。P21-23

序言

自讨苦吃的天使

下午喝茶时候候顺便去买一张机票,来不及跟身边朋友打个招呼,就飞它十几二十小时到了世界的另一头。今时今日,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并不奇怪也并不稀罕。

有人为了一件衣服、一把椅子、一盏灯、一出舞台剧跑到老远的异地,更多的是为了一盘无花果沙拉、一份肉嫩汁多羊扒、一件巧克力熔岩暖蛋糕,心血来潮马上起行。到了当地也是睡睡醒醒的,让风景在眼前流动经过,勉强有胃13吃、有精神看,也只是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以外绕圈,无心也无力进去。这其实也很正常,毕竟文化差异确有其事,到过一百次意大利的人也未必能够说一句完整的意大利语。

所以说铭甫是自讨苦吃,到了一个地方,掌握了当地语言,交上当地要好朋友,一头栽进真正的生活里,也就是说,不能也不打算做一个不负责任的旅人。

年复年,铭甫还是风尘仆仆地游走于五湖四海,但走马不是为了看花,他开始把别人的家事当认真,也第一时间把这些有血有肉的对答交往,一记录传送,让千万里外的我们在笔记本上读到看到另一个世界另一种文化。无论是在柏林,在巴黎,在北京,风景背后都有暗涌,有危机,有能量,有希望。

铭甫认识了解关心的,甚至比个长居当地却又冷漠疏离的人要透彻,要全面,面对异地文化的认知体会,其实也更凸显出对自身文化身份定位的一种着紧与投入。因此在铭甫的台北的家,我耳闻目睹一向温文优雅的他拍案而起有莫大的忿懑必须宣泄,而我觉得,他以身作则地在不同文化地域的来回走动,就是一种民间的自发的交流沟通,扩阔的已经不仅是小小个体的世界观。

是电影也是现实,柏林上空有一天使守望众生,我们抬头仰望同时积极修为。在年月日早午晚来回往返的途中,终于明白到旅行并不是一味的快乐热闹,当即使吃苦也自然甘愿,就是天使羽翼长成的一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