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丰富的史料,正确的观点,系统全面地叙述了内蒙古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总结了历史的经验,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革命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同时,填补了中国革命史研究的空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内蒙古革命史(新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郝维民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正确的观点,系统全面地叙述了内蒙古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总结了历史的经验,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革命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同时,填补了中国革命史研究的空白。 内容推荐 这本书是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今內蒙古自治区范围內的蒙汉各族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历史。 该书出版十多年来,对于帮助人们了解内蒙古近代历史起了积极作用。 本书已被评为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这是内蒙古大学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迄今所获得的最高奖项;同时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内蒙古首届优秀图书奖、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入选奖等多项奖励。 目录 《内蒙古革命史》著者简介 《内蒙古革命史》插图 新版序言 序言 绪论 一、源远流长的历史 二、內蒙古地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三、內蒙古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第一章 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全国大革命时期(1919.5—1927.7) 第一节 五四运动时期的内蒙古 一、內蒙古青年响应五四运动 二、京绥铁路工人运动及其对內蒙古的影响 三、蒙汉各族青年的反帝爱国运动 第二节 内蒙古革命新时期的开始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民族问题纲领 二、蒙藏学校一一內蒙古革命的摇篮 三、內蒙古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建立 四、革命群众组织与群众工作 五、內蒙古最早的革命刊物——《蒙古农民》 第三节 内蒙古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一、內蒙古地区中国国民党组织的建立 二、中国共产党对內蒙古民族问题的方针 三、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建立 四、內蒙古人民革命党的发展 五、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及其活动 六、冯玉祥及其国民军对内蒙古革命的影响和五原誓师 第四节 内蒙古革命运动的高涨 一、声援响应“五卅”运动 二、“孤魂滩”事件 三、牧民运动的发展及鄂尔多斯风暴 第五节 内蒙古地区大革命运动的失败 一、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和奉系军阀的大屠杀 二、內蒙古人民革命党內右派集团的叛变 第二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 第一节 大革命失败后内蒙古地区的形势 一、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內蒙古的确立 二、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蒙政策”及其由来 三、蒙古封建上层的“自治”“独立”运动 第二节 在艰苦岁月里的内蒙古革命斗争 一、內蒙古革命的形势任务与党的方针政策 二、中共內蒙古特支、特委及其活动 三、中共绥远特支、特委及其活动 四、中共西蒙工委及其活动 五、蒙古族人民对封建势力的反击 六、蒙古民族解放斗争的圣星之火 第三节 内蒙古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一、內蒙古东部地区的沦陷 二、內蒙古东部地区的抗日救亡斗争 三、绥远反帝大同盟及进步思想文化运动 四、从中共归绥中心县委到绥远特委 五、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武装抗日 六、气壮山河的狱中斗争 第四节 内蒙古革命的新高涨 一、长征胜利后中共中央对內蒙古革命的决策 二、开辟伊盟发展绥蒙 三、百灵庙军事暴动及蒙旗保安总队的建立 四、绥远抗战与援绥抗战运动 五、各族各界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第一节 “七七”事变后内蒙古的形势 一、抗战全面爆发和內蒙古西部地区沦陷 二、伪蒙疆政权的建立及日本侵略者在內蒙古西部地区的统治 三、日本帝国主义在內蒙古东部地区殖民统治的强化 四、抗战爆发后的內蒙古西部国民党统治区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内蒙古工作的方针及其领导的抗日活动 一、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二、蒙汉抗日游击队和八路军在归绥等地的抗日活动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伊克昭盟抗日斗争 四、河套地区的抗日活动和革命斗争 第三节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 一、大青山地区的战略地位及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 二、八路军挺进大青山 三、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 第四节 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 一、中共中央对绥远敌占区工作的方针 二、绥远敌占区中共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三、大青山骑兵支队和骑兵游击战争 四、抗日游击政权和抗日游击队 第五节 蒙古民族工作与绥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绥西抗战 一、抗战中的蒙古民族工作 二、绥蒙地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傅作义将军领导的绥西抗战 第六节 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抗日斗争 一、东北抗日联军在呼伦贝尔的抗日活动 二、八路军在热河的抗日斗争 第七节 坚持抗战夺取胜利 一、坚持大青山敌后游击战争 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加强和“伊盟事变”的爆发 三、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恢复与发展 四、內蒙古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四章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内蒙古 一、內蒙古的形势及其战略地位 二、国民党为在內蒙古地区恢复其统治秩序的活动 三、中国共产党为保卫內蒙古解放区的斗争 四、蒙古民族运动的兴起 五、蒙古族青年运动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 一、中共中央对内蒙古工作的方针及全面开展内蒙古工作 二、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成立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內蒙古自.治运动全面展开 四、“四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第三节 内蒙古人民的自卫解放战争 一、绥蒙地区的国共对峙与斗争 二、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的创建 三、国民党军队进攻内蒙古解放区及內蒙古人民的自卫战争 四、伊克昭盟革命斗争的发展 第四节 内蒙古自治运动的伟大胜利 一、自治运动的胜利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对内蒙古自治的基本方针 三、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 四、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的咸立 第五节 伟大的社会变革 一、农业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二、牧业区的民主改革 三、半农半牧区的社会改革 四、经济文化事业的恢复与发展 第六节 内蒙古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內蒙古骑兵在战斗中成长 二、绥蒙解放区的恢复与发展 三、内蒙古地区的剿匪斗争 四、“绥远方式”与绥远和平解放 五、內蒙古全境的解放和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 附录一 大事年表 附录二 参考图书文献资料目录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全国大革命时期(1919.5—1927.7) 五四运动以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姿态成为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四运动的浪潮汹涌澎湃地波及到了祖国北疆的內蒙古草原。蒙汉各族青年学生首先响应五四运动,掀起了反帝爱国斗争,揭开了內蒙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京绥铁路工人运动的兴起,为內蒙古革命注入了新的无产阶级的內容。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对国內民族问题纲领的制定,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內蒙古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一部分,开始了內蒙古革命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共产党首先从北京蒙藏学校开始,开辟内蒙古的革命工作,接着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了党的领导机构,创办革命刊物,宣传反帝反封建革命和民族问题纲领,制定內蒙古革命的指导方针,建立革命群众组织,发展革命统一战线,建立革命武装,领导发动了內蒙古的革命运动。 在全国大革命高潮中,内蒙古的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相继展开,农民运动蓬勃兴起,以牧民运动为中心的蒙古民族的解放斗争空前高涨,內蒙古革命以其突出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为中国革命增添了丰富的內容与绚丽的色彩。 但是,在第一次全国大革命失败以后,作为全国革命一部分的內蒙古革命也遭受挫折而转入低潮。这里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不管怎么、说也是一次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 第一节 五四运动时期的内蒙古 一、内蒙古青年响应五四运动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祖国大地沸腾,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冲击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黑暗统治,涤荡着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在沉静的内蒙古大草原上,也燃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烽火,而且越烧越旺,直至焚毁旧世界,迎来草原的新生。 由于封建主义的压迫,帝国主义的掠夺,内蒙古地区政治闭塞,经济文化落后。五四运动时期,可供青年求知的小学屈指可数,中学寥寥无几,更无大专院校可言。当时,堪称内蒙古政治、文化中心的归绥,也只有两所小学,一所中学,即南高、北高和归绥中学。南高即土默特高等小学校,因其坐落在归绥旧城南端,故称此名。它属土默特旗管辖,是内蒙古地区最早的二所蒙古族学校,其前身启运书院创办于1724年(清雍正二年),1907年改为土默特高等小学堂,1915年又改称土默特高等小学校(现称土默特学校)。该校的学生大都是蒙古族,当时只有200多名学生。北高即归绥高等小学校,今庆凯街小学,因其坐落在归绥旧城北端,与南高相对应,故称北高,属归绥县管辖。归绥中学是内蒙古地区有较长历史的一所中学,其前身古丰书院创办于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903年改称归绥中学堂,1912年又改为归绥中学校,时有四个班200多名学生。这三所学校总共有学生500多名。另外,在包头、赤峰、通辽、喀喇沁右旗也有一些规模很小的小学校。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在北京蒙藏学校读书的内蒙古蒙古族青年荣耀先、巴文俊、王祥等积极参加了北京的反帝爱国运动。事前,蒙藏学校的蒙古族学生荣耀先代表该校参加了北京14所大专院校召开的示威游行准备会议。5月4日,蒙藏学校的学生参加了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示威。他们手执写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字样的多种旗帜、标语,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抵制日货”等口号,游行示威,火烧赵家楼,并举行总罢课,发表通电,号召全国掀起反帝斗争。5月5日,荣耀先代表蒙藏学校参加了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内蒙古青年就这样参加到了五四爱国运动的行列之中。不久,他们中的一些人回到内蒙古传播北京五四运动的消息,在归绥各校学生中宣传鼓动,讲述北京五四运动的实况,五四运动的浪潮波及到了祖国北疆的内蒙古。 当时,呼和浩特各校的学生纷纷举行座谈会,谈论北京的五四运动,议论国家大事,一种新鲜的政治空气在塞外僻静的校院中飘荡,沉闷的校院顿时活跃了起来。当谈到归绥的学生怎么办的时候,他们敏锐而坚定地提出,要响应北京的五四运动,“罢不罢,看北大,北大罢,我们就罢”。这种意见占了上风。于是各学校组织了学生会,领导学生运动。归绥中学在5月中旬举行罢课,南高、北高也紧接着在下旬罢课。学生们经过一番准备之后,冲破学校当局的劝说阻拦,走出校门,奔赴街头,举行游行示威。在被封建旧礼教束缚的近乎窒息的归绥各学校学生,走出罢课、游行示威这一步,是何等的可贵啊!标志着他们迈出了思想解放的第一步。各校学生和部分教师分别组织了十多个小组,分头出动,游街走巷,打着小旗,散发传单,宣传北京五四运动,愤怒揭露巴黎和会的阴谋和北京政府的卖国行径,尤其是逐条揭露与内蒙古的命运休戚相关的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二十一条”,指出了北洋军阀政府卖国的反动本质和日本侵略窥视内蒙古的阴谋,强烈要求废除“二十一条”,号君“抵制日货”、“惩办卖国贼”、“收回权利”等等。爱国学生们的这一举动,在古老的青城飘起了一股温馨的春风,令人耳目一新。当时,昂首眺望赞许者有之,拍手称快者有之,闭目沉思者亦有之在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下,归绥的“绥远总商会”也向全国发出通电,表示支持和拥护学生的爱国行动;就连时任绥远都统的马福祥也不敢轻举妄动,阻挠学生的爱国活动。 当然,归绥学生的爱国运动就声势和规模而言,与北京等大城市不可相提并论,但在内蒙古地区来说,确属首次,而且跟上了全国五四爱国运动反帝斗争的形势。它在内蒙古地区起了启蒙作用,促进了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思想解放。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内蒙古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蒙汉各族青年学生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能够并肩携手,共同反帝反封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以说蒙汉各族人民的共同命运把它们紧紧地联系起来了。 二、京绥铁路工人运动及其对内蒙古的影响 在帝国主义列强疯狂瓜分中国的年代,我国著名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倡导、设计、筹资和具体指挥筑成了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线——京绥铁路。京绥铁路建于1905年4月,全线分京张(张家口)、张绥(归绥)、绥包(包头)三期建成。当年9月24日京张段即建成通车。随即开始展修张绥段,但因筹资困难,时值辛亥革命政权交替,又逢军阀混战,工程时建时停,直至1921年5月1日才修到归绥,9月1日正式通车。在归绥通车典礼大会上又决定向包头展建。于1923年1月修成通车。至此,京绥铁路全线通车,全长886.16公里,设大小车站67个,成为贯穿河北、山西、内蒙古三个省区,沟通祖国内地与西北边疆的第一条交通大动脉。 京绥铁路通车后,年盈利额曾达200万元左右。但是,由于北洋军阀政府的腐朽统治,经营不善,且因贪官污吏把持路权、营私舞弊,又与外国公司勾结,出卖路权,使刚刚建成的国有铁路濒临倒闭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京绥铁路工人的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条件差,没有节假日,而且也比其他铁路工人的工资低,遭受着极其残酷的压迫剥削,苦不堪言。从1921年开始,京绥铁路工人持续不断地举行罢工斗争,到1922年达到了高潮,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人运动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绥铁路工人的第一次罢工斗争,是1921年5月为反对路局当权者违反路章而屡致重大撞车事故而举行的。当时,铁路《行车路签规则》规定,列车交换行车路签,必须由站长与司机直接交换。但是,不少站长玩忽职守,贪图享乐,轻视路章,屡致撞车事故,司机、司炉十有九丧生,甚至含冤承担肇事之责。铁路工人深为愤怒,自动联合起来向京绥铁路局呈文,据实陈情,要求站长严格照章交递路签,保障安全。但路局置之不理。于是,全路机匠工人举行会议,再次呈请局长维护路章,仍被拒绝。在反复以礼请求未果之下,便举行了全路性机匠工人罢工,全部机车停开,迫使路局答应了工人罢工的要求,这次罢工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使铁路工人看到了自己的力量。 京绥铁路在陈世华任局长时期,路政腐败达到极点。他滥用职权,网罗亲信,形成了多达400余人的掌握实权的寄生阶层,而且巧立名目,向帝国主义洋行订购大量不急需的车辆和材料,从中索取巨额回扣,造成路局负债累累。陈世华仅向日本三井洋行就订购了价值2500万元的机车、货车、铁轨、枕木等,按15%索取回扣,共得赃款375万元。为了逃避罪责,他不仅给属下分赃,而且向各方行贿。由于陈世华所为,京绥铁路负债达3600万元,致使屡屡拖欠工人工资。是年12月10曰,全路工人公举各处课课长出面要求会计处长李懋勋发放11月份薪水。李不但不发工资,还恶言辱骂、殴打工人代表,铁路当局又不予理睬。于是,激起了广大铁路员工的极大愤慨。 京绥铁路工人以此为导火线,于12月13日举行了全路机务工人大罢工,并向交通部控告陈世华、李懋勋的祸路罪行,强烈要求严加查处。当时北京《新社会报》以《京绥路完全停顿》为题,报道了这次罢工斗争。与此同时,罢工工人代表团果断地夺回会计权力,推出临时会计,打开金库,发放工资,并严正宣告:京绥铁路是先辈工人艰难缔造,是我中华民族之骄傲,如今濒于崩溃,完全是一二奸贼之祸,所以不驱逐陈世华决不复工。 …… P28-32 序言 《内蒙古革命史》的研究与编写始于1958年,是当时内蒙古党委决定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并成立以内蒙古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吉雅泰为主任的内蒙古革命史编委会,由内蒙古大学教务长史筠任主编、内蒙古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章渍洁任副主编,上述两校历史系师生和内蒙古党校、内蒙古语文历史研究所部分研究人员参加,总计170多人。从而开创了内蒙古革命史研究的先河,也是内蒙古大学蒙古史、内蒙古地区史研究的开端。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而被迫搁置了研究与编写工作。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所,在原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重新组织编写《内蒙古革命史》,又经过近20年的研究,终于完成了这项编写任务。这是三代史学工作者,经过39年艰辛曲折的历程,精心研究的成果,是他们心勤劳动的结晶。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在内蒙古大学成立40周年之时,正式出版发行。 《内蒙古革命史》出版之后,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特别是对内蒙古革命史上诸多问题持有不同见解的历史的亲历者,以及研究工作者,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对于人们了解历史,促进民族内部、民族之间和各方面的团结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学术研究方面,本书以丰富的史料,正确的观点,系统全面地叙述了内蒙古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总结了历史的经验,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革命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同时,填补了中国革命史研究的空白。因此,国家、自治区和社会给予了高度评价。1999年9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时,本书被评为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这是内蒙古大学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迄今所获得的最高奖项;同时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内蒙古首届优秀图书奖、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入选奖等多项奖励。 《内蒙古革命史》的研究与编写,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辨别历史的真伪,把握历史的进程,阐释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的经验,这是第一点,也是导向;其二,动员群体力量,广集群体智慧,历经曲折,奋斗30余载,终获成功,这是一条难得的经验;其三,本书的最终主编郝维民教授有一段深情的理性总结,即通过重大课题研究,带动学术队伍建设,带动资料建设,带动学科建设,是学科发展的重要路径。事实上,内蒙古大学就是从内蒙古革命史的研究与编写开始,逐步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建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资料基地,做出了一批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开拓了一片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的新兴学术领域,这就是三代学人奋斗的见证。这几点对往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或许是可供借鉴的经验。 《内蒙古革命史》出版十多年来,对于帮助人们了解内蒙古近代历史起了积极作用,每逢历史的重大庆祝、纪念活动,不少人总想求索一读,但因市场脱销而不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再次出版《内蒙古革命史》,但不重修,只对重要事件做必要的充实,对有误史实进行订正,对不当的论述略做修正,作为新版印行,以飨读者。 2008年10月 后记 《内蒙古革命史》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项目,郝维民教授是项目负责人、本书的主编,金海为副主编。本书编著者分工:郝维民除设计全书方案,拟定编写指导思想和要求,最后统稿定稿外,执笔撰写了绪论、第1章、第2章第1、2节和第3节第l目、第4节第1、2、3目。甘旭岚执笔撰写了第2章的第3节第2、3、4、5、6目和第4节第4、5目。李鸿执笔撰写了第3章。金海除协助主编工作外,执笔撰写了第4章的第l节第2、3目、第2节第1、2、3目、第3节和第6节第1、2、4、5目。赛航执笔撰写了第4章的第1节第1、4、5目、第2节第4目、第4节、第5节和第6节第3目(著者署名以章节分工为序)。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内蒙古社科规划办公室主任关鹏云亲自主持和组织专家进行了项目鉴定验收。专家组成员有内蒙古师范大学郝志模教授、娜琳高娃教授,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朱风研究员、郭冠连研究员,内蒙古大学特布信教授。蒙古史研究所薄音湖教授、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所白拉都格其副教授对绪论提出了修改意见。内蒙古大学科技处、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所全力支持和组织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工作;该所的宝音朝格图、裴小燕、娜仁托雅、乌云格日勒以及出版社的和平等同志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内蒙古档案馆、内蒙古党委党史研究室、乌兰夫纪念馆、内蒙古博物馆等有关单位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方便。在此,我们一并致以深切的谢意。 著 者 一九九七年六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