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走过的几十年中,他不仅一直都是一个醒目的符号,而且总是在短时间内将这个符号代表的意义演绎到最佳状态:早在1989年,27岁的他依靠4000元的创业资本开始了梦想之旅,才短短4年时间,他带领的巨人集团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他本人也成为那个时代被所有媒体热烈追捧的明星商人;偶像榜里,他的名字赫然紧跟在比尔·盖茨之后;福布斯“大陆富豪排行榜”上,他的名字排在第8位。做保健品,不到3年,他就把脑白金做成了中国最畅销的保健品。在他玩了21年网游,已经是一个骨灰级玩家的时候,他踏上网游道路,在短短3年多的时间内就把自己的巨人网络带到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并且在那里创下了显著的成就——第一个不穿西装上市的人、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公司、在美国发行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
本书就为你讲述这样一位传奇人物的创业历程。
他可以说是中国近30年企业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
早在1989年,27岁的他依靠4000元的创业资本开始了梦想之旅,短短4年时间,他带领的巨人集团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不到三年他就把脑白金做成了中国最畅销的保健品:踏上网游道路后,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ra就把巨人网络带到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就在人们评论他是个商业怪才的时候,对他的道德质疑也不曾停止过说他依靠恶俗的营销手段才得以卖出自己手上的保健品;说他的网游是“灰色行业”“毒害青少年”,还说他利用人性中的贪婪,用免费网游的借口诱惑了一批又一批玩家,以此来获取高额利润……
他,就是江湖商人史玉柱。本书为你全面解读这位传奇人物。
第二节 变数
所谓“否极泰来”,说的是最坏的事情发生后,好的情况就会出现。辩证法告诉我们,有时,好事变成坏事也一样。
就在史玉柱和巨人集团风风火火之际,突然发生技术人员集体出走的变故,这让史玉柱突然醒悟了一阵,他开始明白单靠自己的精神管理已经很难,于是,他采取空降行动,学着放权。
而这边,巨人大厦的楼花出售行动正在火热进行。为了融资,所有做法都并不奇怪,应该是,早在巨人大厦的楼层突然改变成70层的时候,就应该明白这种数字游戏,尤其是和房地产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需要有足够的应急能力。
1.集体出走
1994年,“某某超级多窗口办公系统”惊现市场,无论从技术还是程序方面,这个办公系统都与巨人的M-6405(M-6404)的升级产品一模一样。巨人集团员工发现这一问题立即向史玉柱汇报。追根溯源,发现这一办公系统的技术人员竟是巨人集团原工作人员,一个在前不久刚辞职的软件开发工作者。
镜头回放到史玉柱获得珠海市科技大奖的时刻,那个时候,史玉柱获得了一辆白色奥迪,一套103平方米的住房以及大约63万的现金奖励。可就在史玉柱获奖的几天后,巨人集团开发部的一批技术骨干先后辞职,大多数原因都归结到劳动的“再分配”问题。
但让史玉柱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这些辞职员工,尤其是不少巨人前期研发项目的技术骨干在愤然离去时还夹杂着些许怨恨。就在离职不久,其中一个离职人员将技术擅自转让给了深圳某电脑公司。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人才的流失并不是一件可怕至极的事情,但是,如果在技术行业,专利的流失、同等产品的竞争无疑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威胁。
巨人汉卡的利益正在遭受威胁,面对突如其来的深圳市场,史玉柱不得不被迫降价销售巨人汉卡,损失不计其数。但是,悲剧还在继续,深受计算机软件侵权之害的史玉柱已经有些出离愤怒了。
广东省首宗计算机软件雇员侵权案在史玉柱的万般无奈中被搬上了法庭。巨人集团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这场官司的赢家,但是之前遭受的损失却已成为永久的伤痛,无法弥补。
技术人才的叛逃只是一个方面。公开的资料显示,1994年初,珠海巨人集团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公司西北办事处主任贪污和挪用巨额资金。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无论是哪家企业,利益都是影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技术骨干的保护,对市场的把握以及市场的反侵入都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侵权事件之后,巨人集团加强了企业员工的专利认识。巨人集团以签订保证书的方式来约束员工对技术成果的使用。根据集团的内部规定,员工在巨人集团参与开发研制出的技术与产品,所有权归公司所有,不得侵占、隐瞒和转让他人使用,并且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从事与该项目相同或相关的产品开发。
虽然这种成文的规定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这种自律更多地还是取决于员工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史玉柱甚至还通过给予离职员工相应的奖金的形式来“封口”,比如那位涉及泄露技术机密的原巨人集团技术骨干,史玉柱曾经在他离职前给予了5万元的奖金,却依旧没有让他“免开金口”。
从这些事件中,史玉柱开始发现巨人集团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团队的利益分享机制的有效构建、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以及团队成员的凝聚力成为当时的重要方面。于是,他决定对此进行一个有效的改革。
2.空降行动,精神领袖的烙印
对于巨人来说,史玉柱就是一个绝对的权威,他这样追求也这样执行。早在考虑巨人集团注册资金的时候,史玉柱想到了1.1962亿元这个数字。人们曾据此推测是史玉柱故意为之,因为史玉柱出生于1962年,这是他喜欢的数字,而且,连手机号码的尾数也是1962。
事实上,在巨人集团早期,因为史玉柱一直以来的“独裁”地位,也因为其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和常人不及的执行力,史玉柱一度是巨人集团的精神领袖。早期,对于在企业员工凝聚力还一时无法通过企业文化来实现的时候,这种“精神领袖”的作用无疑是不可低估的。但是,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人员的增加,这种管理方式必然面临一定的瓶颈。
在巨人集团内部发生变动之前,巨人集团的规模已经越来越大,尤其是各地分公司的设立。前一节提及到的分公司负责人贪污和挪用资金事件就属于这一类,而离职的技术人员将M-6405汉卡技术卖给另一家公司则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提醒他,单靠自己的“精神”也许很难团结员工了。
所有这些,让史玉柱下定决心改变管理方式。“我们创业时的管理方式,如果只维持几十人的状态,不会有问题,但是按照现在的管理方式是不可能运作规模很大的公司的。巨人集团正在向大企业卖进,管理上必须首先上一个台阶。为此我们要牺牲公司的一些业务,甚至牺牲一些员工。”
为了摆脱人才流失的难堪局面,史玉柱开始着手他的放权计划。
1994年春节后,史玉柱宣布请北大方正集团总裁楼滨龙出任巨人集团总裁,公司实行总裁负责制。在那场会议上,史玉柱说了一段很是坦诚的话,他说:“我本人有很多缺点,加上是技术出身,没有做过管理,因此犯了不少错误。为了公司进一步的发展,所以请来高人执掌巨人。”
楼滨龙刚一进入巨人集团,史玉柱就尝试在集团内部实行股份制,让各个公司独立核算,成为相对独立的公司。另外,电脑技术方面,史玉柱选择了巨人足球队队长张凯作为发展对象,由其全权接手总工程师一职。
对于企业老总,尤其是独资企业老总来说,放权一直是很有学问的管理之道。人们喜欢将这种行为比喻为放风筝,于是,要“舍得放,敢于放,放而要高,高而线韧,收放自如”。
另一个角度,为了集中目光寻找市场,史玉柱这一放权不可谓不是一个转移注意力、专注于市场的好方法。于是,1994年5月,就在楼滨龙就任巨人集团总裁两个月后,史玉柱自己跑到美国,准备寻找新的商业机会。
P52-55
孤独的符号
孤独,应该是人类存在过程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
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断从来就不缺乏:做个太醒目的符号必然没有太多知己;走在前面的人是孤独的,走在中间的人是快乐的,走在最后的人是痛苦的。
于是,史玉柱注定孤独。
在他走过的几十年中,他不仅一直都是一个醒目的符号,而且总是在短时间内将这个符号代表的意义演绎到最佳状态:早在1989年,27岁的他依靠4000元的创业资本开始了梦想之旅,才短短4年时间,他带领的巨人集团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他本人也成为那个时代被所有媒体热烈追捧的明星商人;偶像榜里,他的名字赫然紧跟在比尔·盖茨之后;福布斯“大陆富豪排行榜”上,他的名字排在第8位。做保健品,不到3年,他就把脑白金做成了中国最畅销的保健品。在他玩了21年网游,已经是一个骨灰级玩家的时候,他踏上网游道路,在短短3年多的时间内就把自己的巨人网络带到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并且在那里创下了显著的成就——第一个不穿西装上市的人、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公司、在美国发行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
就在人们评论他是个商业怪才的时候,另一方面,对他的道德质疑也不曾停止过:说他依靠恶俗的营销手段才得以卖出自己手上的保健品;说他的网游是“灰色行业”,指责其“毒害青少年”,还说他不道德地利用人性中的贪婪,用免费网游的借口诱惑了一批又一批玩家,以此来获取高额利润。
这一切的矛盾都源于他在建造巨人大厦前一个错误的决定,将原本38层的盖楼计划增加到70层。为此,他确定百亿计划,发动过“三大战役”、“秋季战役”和“巨不肥会战”等,却也难以抵挡多元化路线背后膨胀的巨人直接破产。转眼间,这个创业偶像走向了失败,成为一个负2亿资产的“著名的失败者”。那时候,媒体对他进行了集中“摧毁”报道。
“从那以后,就不太在乎别人的批评了。”因为他也知道,一般的人都会认为他坏,会因为他曾经犯下的“著名的错误”对他产生更高的要求。为此,他甚至开自己的玩笑说即使去卖大米,他所卖的大米大概也会有毒。
这就是史玉柱的孤独,在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价值评判体系里,偶尔,为维护一种定义、一个符号的意义而不折不扣地努力。可是,实际上,无论是单个人还是一个群体,其实在内心深处,对于道德的评判总是很难有恒定的标准,因为,面对一个人和他所做的事情,人们往往喜欢把做事的结果、他所做事情的性质简单地和这个人的本质联系起来。
跟大部分人不同的是,《赢在中国》总制片人、主持人王利芬曾经说过:“如果说有人告诉我史玉柱为人不错,我就会认为说这话的人为人不错,其实在我心里,对史玉柱的认可与否,成了我判断人的一个重要因素。”的确,史玉柱为许多词语做了最好的解释,那就是执著、专注、勤勉、坚强、永不放弃以及对事业的热爱等等。即便是在现在功成名就的情形下,他也是凌晨三四点才入睡,每天花15小时听取玩家的意见。这样写着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他在回答某次关于历史感的提问时说的那句:“我在这一代人里的位置未来可以看到,因为史料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