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以“三农”为切入口,全景式反映我国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社会经济全面和谐发展”社会大转型的长篇小说,它所展现的历史与时代画面极其广阔、博大、深邃,叙述的故事既质朴又绚丽,既单纯又繁复,既细微又宏大,既普通又神奇,人物众多而又几乎各个具有时代典型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草莽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不代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以“三农”为切入口,全景式反映我国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社会经济全面和谐发展”社会大转型的长篇小说,它所展现的历史与时代画面极其广阔、博大、深邃,叙述的故事既质朴又绚丽,既单纯又繁复,既细微又宏大,既普通又神奇,人物众多而又几乎各个具有时代典型性。 内容推荐 小说情节设置奇突,出场人物众多。有官场的明争暗斗,有情场的悲欢离合,有文坛的功败垂成,有乡村的艰难生存。若寻一根主线,可说是以地方官员白东明、诗人公孙龟年的曲折生活经历,反映中国社会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变迁与动荡不宁。 目录 引子 丽人泪 第一章 一个喷嚏万里长 第二章 有一只蚂蚁想过河 第三章 缰绳抑或鞭子 第四章 画一座青山当碑铭 第五章 倒挂着的中国 第六章 人有病,天知否? 第七章 小娃子张弓搭箭射着前胸 第八章 草莽突然上心头 第九章 草们和帝王思想 第十章 又有冷月过吾庐 第十一章 远去的背景走近的风 第十二章 哪有长生树只有长青果 第十三章 天上掉下个信天翁 第十四章 只有青天悬明镜 尾声 但书 后记 感谢·感激·感恩 试读章节 丽人泪 龟峁山风景区,两组四条上山下山索道上的缆车,自人夏以来就人满为患,从早晨六点钟到晚上八点钟,几乎就没有空车的时候。 这是二十世纪最后的那年,盛夏酷暑的一天。 上午十点多,整个山上景区就已游人如织。 通往主峰妙极峰的路九曲回环。路面全部用淡红色砂岩硬石铺成。坡度低缓处铺成平坦路面,坡度陡处砌为石阶。但无论平坦路面还是石阶路面,路两旁,或畦植或盆栽,全都种满奇花异卉。人走在上面,真有一种驾彩云而极目六合兮遨游八极之感。但今天,走在这条盘山路上川流不息上上下下的游人,只要是能与此刻一对正在上山的男女游客,或相向碰头照面的,或同向超行回眸的,都会忘却俯首欣赏路旁芬芳扑鼻的招展花枝,都会忘却放眼四顾天章云锦的山光水色。这一对上山男女,吸引了人们的驻足注目,并油然令人们心中生出一问:这是一对夫妻呢,还是一对情人? 此刻,这对游人正紧贴着身子,手臂相挽地向山顶走着。 男子一身笔挺西装革履,梳一头鲜亮油黑梳理整齐而偏左中分的背头。看得出来,尽管是经过着意打扮的,可岁月留痕毕竟又是青春衣装与化妆品,所不能全部掩盖住的。个头体形本来适中,可是由于开始发福而显趋胖,面上颈下,眼角眉梢,涌起的重肌、刻下的纹络和走路时已略显拖沓的步履,都说明他已年过天命,是超五十岁的人了。 而伴行的少妇不仅美丽动人,婀娜动人,衣饰鲜丽也真称得上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看上去顶多二十七八岁样子,甚至还要更小。 当然,令游人们驻足注目的主要还是这位绝色美人。游人们那种忘情而不能自己的神情,令人想起一首著名古诗《陌上桑》中的诗句: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这位当代罗敷美女一只手臂挽着男子,一手执一方玲珑小手机在不停地与人通电话。男子好像已经习惯人们这种或驻足或回眸欣赏自己女伴的事了,始终是一副无动于衷安之若素的样子。 当代罗敷美女最后一个电话,是打给她自称的一位舅舅的。 “舅,我们正往妙极峰走呐,现在你在哪儿呀?哇,你已经在上边等我们了!好,我们马上就到。好的,好的。” 少妇打完电话扣了手机,笑得甜蜜蜜的,贴住男子耳朵说了句什么,男子随即在她的粉嫩脸蛋上亲了一口,两人继续挽着手臂往妙极峰走去。 这时,游人中有人认出了少妇,互相交头接耳起来。 “这不是省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陶陶吗?” 显然还有两位游人是属于更为知情者,话说得肆无忌惮。 “嗨,就是省委陶书记的那位千金吧?” “嗬,可不就是。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早听说书记找了个比自己女儿大也大不了几岁的小老婆,女儿找了个比自己父亲小也小不到哪里的老丈夫,现在看来,果真是名不虚传哟!” “嗨,真是麻球烦哩。要是人家隋炀帝,干脆就娶自己女儿了!” “是呵,她女儿绝对比她那位小老婆要漂亮得多嘛!” 游人毕竟是游人,旷野说话,说是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其实声音大得足可让这对老夫少妇听到。相挽而行的男人也许耳背真没听见,也许是司空见惯不以为然,依然满不在乎地走着。而被人称为陶陶的少妇,却向话语传来的方向,扭头甩过去惊鸿一瞥,那神情如西施之颦,忽闪一种淡淡的愤怒和忧怨,但稍纵即逝,恢复常态。 这位少妇不是别人,确实就是本省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陶陶,也确实就是本省第一把手陶重农书记的女儿陶莹。陶陶是她为自己起的艺名。而那位男子也确实就是陶莹的夫君,也确实是一个已经年过五旬的男人。不过,人们其实并不具体知道他是阿谁,只是笼统听说,陶书记将女儿嫁给了一位与他自己年龄差不多,官位差不多的人为妻。如果人们真的具体知道她的夫君是谁,恐怕比知道她是省委书记女儿本身还要更为吃惊。 陶莹丈夫何许人也?一位全国著名国家控股大企业的董事会主席,也是中国二十世纪最后十多年间,民间传言纷纷的“八旗子弟党”名单中一位著名成员。其人那位老泰山至今硬朗健在,虽已年过耄耋之年,仍然鹤发童颜,耳聪目明。 这龟峁山和山下的龟峁庄是陶莹母亲的家乡。 陶莹外祖父名叫宣憨憨,人称老宣头,已于前年去世。外祖父家现在几乎已成绝户。外祖父只有一对孪生女儿,即陶莹母亲宣素兰和姨妈宣素青。母亲宣素兰因车祸也已死去多年,招倒插门女婿为宣家顶门立户的姨妈宣素青,也在丈夫犯事伏法并寡居多年之后带着儿子宣百顺改嫁了。 在龟峁庄,陶莹目前唯一亲人,就是母亲的堂弟、外祖父唯一的亲侄子,现在担任龟峁山风景区管理局局长的舅舅宣石狗。 陶莹这次携夫君回到龟峁山来,是想了却一桩心愿的:她想把母亲宣素兰和一个名叫公孙龟年的男人合葬在一起。这是一桩埋在她心头多少年的心愿,没对任何人说过,包括这次与她一起来到龟峁庄的丈夫,和她的即将见面的舅舅宣石狗。这次回来,她想亲自押舅舅宣石狗替自己了却这桩心愿。 同时,这次回来,她也想在那个名叫公孙龟年的男人墓前,倾吐几句心语。多年前,她曾对他保证过,她会做主宰自己命运的绝对主人的。但她失败了。 那个名叫公孙龟年的男人的墓地,就在妙极峰顶那片阔大林子的正中央。严格地说,其实那并非一座真正坟墓,只能称之为一座公孙龟年的衣冠冢而已,哪儿谈得上能与人合葬?但是,为那个名叫公孙龟年的男人,选定在龟峁山妙极峰中央,立这样一座衣冠冢,却是当年全体龟峁庄人和一支省委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致意见。 那个名叫公孙龟年的男人,如果现在还活着,比她陶莹身边的丈夫还要大几岁,和她现在担任本省一把手的父亲陶重农同岁。 在这个世界上谁也不知道,她陶莹如此年轻人生中,还曾经有过一个如此巨大的秘密。这个秘密,牵扯着历史脚步的缓慢与沉重,也关联着时代脚步急速中的某种轻浮、某种不慎,抑或是世故。 那还是在陶莹二十岁刚出头,还是一名广播电视大学在校大学生的时候,她曾一度感情冲动,产生过一个强烈愿望,希望一生做这个与父亲同岁男人的情妇,甚至想过,勇敢地公开嫁给这个男人,做这个男人永远的妻子。为此,她甚至曾坚决地要把自己处女的初夜,交给这个男人。P1-3 后记 对于本书创作缘起、写作过程、优劣得失、成败毁誉等等,都不计划再说什么了。一部文学作品的问世,就如神话里所说的那种婴儿,在诞生之后就立即迎风而长,并长大成人一样,无论美丑,它都得去独自生存,独自经见世面了。作者如果还是把它当襁褓中黄毛小儿,对世人说些什么,都是多余的。至少,在此时此刻,在这部作品即将问世的此时此刻,我是这么认为的。 此时此刻,我只想表达一种感谢、感激与感恩之情。这种情绪现在就澎湃在我的心头,如云涌水激。 我一辈子是一名诗人,尽管一直跃跃欲试,想写一部小说,已经很有些年头了,但直到真正写成了这部名为“小说”的东西,我却仍在怀疑,它确实能够叫作小说吗?可有一点又似乎是确定无疑的,除“小说”外,它又是无法归人其它任何文学样式类中的。 姑不论它是个什么东西吧,此时此刻,我只想表达一种感谢、感激与感恩之情,向那些帮助我催生这个东西的人们。 感谢我的挚友、诗人潞潞同志和作家麦天枢同志。1985年在我经历过一场几乎要与生命诀别的非常时期之后,我把住院昏迷状态中做过的一个超现实主义的梦,讲给他们听,是他们最早提议我写一部小说的。而且二十年来,他们也是一直在敦促我进行一次小说创作实践的。作为诗人而写小说,他们是我最早的动员者,他们给我以力量不仅仅是缘于友情,其珍贵性是远远超出友情范畴的。 感谢青年作家、《山西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朱凡同志,如果没有她的及时帮助,把我历时近六年时间写下的二十万字手稿录入电脑,令我能在电脑上继续写作,并且一边写一边能够便捷地在莹屏上调来调去修改,恐怕直到现在,我还在稿纸上艰难地爬格子。 感谢青年作家、评论家、《山西文学》杂志副主编鲁顺民同志,他是这部书稿正式交付出版社之前,仅有的两位读过本书初稿的读者之一。他的那些美好的鼓励,令我信心倍增,他的中肯意见、建议,有不少我已经在对本书的清样校改时汲取。 感谢韩石山、张发、燕治国、钟道新、段崇轩、杨占平、蔡润田、张锐锋、陈为人、孙涛、蒋韵、哲夫等同志,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姊妹般的朋友和同事,他们都是些骄傲的小说大家、评论大家、编辑大家,我写小说,在他们面前只是一个小学生而已。当我战战兢兢与他们说起,想让他们帮我看看稿子时,他们都曾是那般慈悲为怀,欣然应允。后来,虽然没来得及再让他们中一些人费心费力,但他们的“欣然应允”就足以让我感动万分,这是他们对后学者的关爱。 感谢我们山西作协党组和书记处的同事们,前任党组书记刘巩同志,现任党组书记兼书记处第一书记周振义同志,党组副书记兼书记处书记毋小红同志,党组成员兼书记处书记秦溱同志,书记处书记陈玉川、王宁等同志,他们对我创作这部小说的理解与鼓励,是以支持我更多创作时间,并分担了本来应该由我承担的不少工作来体现的。 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七个春秋岁月,他们让我使用了能够使用的几乎全部业余时间,毫无怨言地支持我写作。 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如下一些同志,他们是: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同志。二十多年来,无论是作为领导者,还是作为朋友,他都一直在关心着我的创作、工作与生活情况。特别是在他担任省委领导并分管宣传工作之后,堪称是全省作家的诤友。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著名作家张胜友同志。就是因为有了胜友同志对这部书稿的格外关注,本书方才能够进入出版程序快车道的。 ——原作家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现任作家出版社顾问的王文平同志,以及责任编辑张玉太同志。文平同志是我相识已久的长兄,作为我国屈指可数被誉为泰斗级的大文学编辑家之一,在接到这部书稿后,他几乎是在短得不能再短的时间之内,阅读了全稿,并给以报高评价的。这令忐忑不安等候消息的我,在得到消息之后,几乎高兴得要发狂,而成为“范进中举”的当代版。同时,而能让著名老编辑家张玉太同志做这部书的责任编辑,也是令我深感荣幸的。 最后,我还得十分感谢我的一个好朋友,他就是张平同志。我和张平同志虽相识二十多年,但走到一起工作共事却时间不长,从他2003年年底担任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至今,仅仅一年半多时间而已。在整个2004年,张平同志几乎每隔十天半月,就要过问一下这部作品的写作进展情况;而当全书脱稿之后,他又是这部书稿的第一位读者和肯定者;后来,为了本书的出版,他又为我联系了好几家全国有名的大出版社。这些,都令我深感过意不去。张平同志是我们省作协的主席,同时还兼有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诸多重要社会职务,各种各样的活动很多,而且仅有的那点剩余时间,还要搞他自己的创作,但他能这样关注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创作及出版,确实令我感动。可以毫不讳言地说,没有张平同志,恐怕到现在,这部书肯定还在遥遥无期的孕育或者待产之中,更不要说,能够以如此之短时间如此之快速度面世了。 行文此处,突然想到一句话,说这部书,是一部由作者一人执笔,却是由众多亲朋好友帮着用功使劲的书,是毫不夸张的。在此,我还要向所有的曾经鼓励、帮助、支持过我创作这部作品,却没有被本文提及到的人们,也表示我同样的最诚挚的谢忱!同时也借此机会,向一切曾以各种方式,令我谱就花甲人生“自我”的人们,表示我的深深谢忱。是你们令我的人生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的。尽管有道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我自信,花甲老翁的我,终于当上了专业“坐家”的我,将会永远铭记,并且也不会辜负时代和人们对我的恩宠的。趁满目青山夕照明,我还会为自己,当然主观上也想为时代和人们,制造那么两部能当枕头之用的书的。 2005-05-2l,草成于太原; 2005-09-15,改定于太原。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这部作品进入出版编辑程序之后,又得到中国作家协会的强力支持,作品被荣幸列入“中国作协2006年度重点作品扶持计划”,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同志和牛玉秋同志仔细审读了校对稿,除给了肯定性的评价外,也指出了作品不少不足之处。另外,其间,我也请著名作家,同时也是我的乡党和朋友钮宇大同志和越瑜同志阅读了它,他们也给了我极大鼓励,也指出了作品不少毛病。我和这部书的责任编辑,老编辑张玉太同志,参照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我们自己的理解,对作品进行了一些必要的修改。但有的地方可能还是问题。一部大型文学作品在成型之后,除非是进行重写,有些大毛病,恐怕是小修小补无济于事的。在此,我依然要对中国作协,以及雷达、牛玉秋和赵瑜等同志,表示我的深深谢意! 2006-11-08,补记于太原。 书评(媒体评论) 我相信这部长篇小说肯定会有众多读者被感动,作品所显示的文学人格力量是强大的。什么叫文学的历史良知与时代良心?读者不妨去结识一下作品的主人公,那位名叫公孙龟年的诗人,听听他那令人肝肠寸断的人生回答。同时我还要说的是,这部小说作者也是一位诗人。诗人写小说,并且是第一次执笔写小说,就成这等气象,一个“草”字何等了得!它拷问的是什么?令人深思,令人警省。 ——著名作家 张平 小说试图在个人记忆的基础上,努力建构一种正义、公信、客观化与心灵化互相平衡的“个人史观”,因此,不虚美,不隐恶,既质疑“正史”的可信性,往往在关键处进行“别解”,显出某些历史过程的虚伪与丑恶,也力图摒弃“野史”的道听途说和隐私花边之类的铺张。努力从某一角度还原历史人物与事件的真相,更对“新历史主义”的随心所欲进行抵制,显示对历史的负责态度和承担意识。这部作品不失为厚重、直面历史与现实、具有独立思考和表现勇气的佳作。 ——著名评论家 雷达 小说在思想内容上有所创新,基本上摆脱了社会小说概念化、模式化的框框,对人物的社会性和复杂性有比较深入的开掘。其思想深度大大超出了此前的官场小说、反腐小说、问题小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著名评论家 牛玉秋 因内容涉及政界、军界、文化及农村等各领域,每一处的挖掘就较难,但文化人的品格写得非常到位。这肯定是作品成功的一大因素。现在小说,虽然众多,写好人物的却不多。这部作品的努力是足以得到回报的。 ——著名编辑家 文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