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格林童话全集(上中下纪念版插图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雅科泼·格林//威廉·格林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根据一九〇七年《格林童话》的纪念版全集翻译而成,最大限度保留原著语言风格,总揽二百一十则传世故事。该豪华版本所有插图一体采用,参考使用十九世纪相关艺术杰作,使本书插图达到六百三十幅,国内绝无仅有。

二〇〇五年六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承认《格林童话》为世界文化遗产。《格林童话》已被译成一百六十多种语言,是除《圣经》外印刷量最大的出版物。

内容推荐

《格林童话》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时代留给历史的一部重要作品,是格林兄弟为人类留下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雅科泼·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以其辛勤的劳动,向世界提供了一部巨大的文学著作《格林童话》,它为多少读者的成长和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令无数读者解读不尽,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是啊,这就是文学的力量,是文学对人类的启发。可见,文学不仅是社会的缩影,它还是一面社会的明镜。

目录

格林童话全集:上

 前言

 青蛙王子和铁亨利

 猫和老鼠交朋友

 玛利亚的孩子

 外出学习害怕的故事

 狼和七只小羊

 忠诚的约翰尼斯

 一桩好买卖

 奇特的云游人

 十二个兄弟

 一群无赖

 小弟弟和小姐姐

 色拉菜

 森林里的三个小男人

 三个纺纱的女人

 亨塞尔和格莱特

 三片蛇叶

 白蛇

 麦秆、煤块和豆子

 渔夫和他的妻子

 勇敢的小裁缝

 灰姑娘

 谜

 小老鼠、小鸟和香肠的故事

 荷勒太太

 七只乌鸦

 小红帽

 布莱梅的乐师

 会唱歌的骨头

 魔鬼和三根金发的故事

 虱子和跳蚤的故事

 没有手的姑娘

 聪明的汉斯

 三种语言

 聪明的埃尔塞

 天堂里的裁缝

 小桌子、金驴和掉出口袋的棍棒

 小矮人

 狐狸女士的婚礼

 小精灵

 强盗未婚夫

 科尔泼斯先生

 教父先生

 特鲁特太太

 死神教父

 大拇指漫游记

 菲切尔的鸟

 杏树

 老苏丹

 六只天鹅

 刺玫瑰

 鸟剂儿

 鸫胡子国王

 白雪公主

 背包、帽子和小号角

 龙泼斯蒂尔星

 心上人罗兰

 金鸟

 狗和麻雀

格林童话全集:中

 弗里特和卡特利斯星

 两兄弟

 比尔勒

 蜜蜂王后

 三根羽毛

 金鹅

 大野人

 兔子的新娘

 十二猎人

 骗子和他的师父

 约琳特和约琳格尔

 三个幸运儿

 六个伙伴闯荡世界

 狼和人

 狼和狐狸

 狐狸和母狼

 狐狸和猫

 丁香花

 聪明的格蕾特

 爷爷和孙子

 女妖

 小母鸡之死

 欢乐兄弟

 赌徒汉斯

 幸运的汉斯

 汉斯娶亲

 金娃娃

 狐狸和鹅

 穷人和富人

 蹦跳唱歌的云雀

 牧鹅姑娘

 年轻的巨人

 小精灵

 金山国王

 乌鸦

 聪明的农家女儿

 农夫希尔勃兰特

 三只小鸟

 生命之水

 万能医生

 杯中的精灵

 魔鬼的龌龊兄弟

 熊皮伙计

 山雀和狗熊

 甜粥

 聪明人

 小蛇的故事

 贫穷的磨坊伙计和小猫

 两个漫游的人

 汉斯,我的刺猬

 小寿衣

 荆棘丛中的犹太人

 训练有素的猎人

 天堂里的连枷

 国王的两个孩子

 聪明的小裁缝

 明晃晃的太阳将会揭发

 蓝灯

 固执的孩子

 三个军医

 七个施瓦本人

 三个手艺人

 毫无畏惧的王子

格林童话全集:下

 草驴

 树林里的老太太

 兄弟三人

 魔鬼和他的祖母

 忠诚和不忠诚的弗伦南

 铁炉

 懒惰的纺纱女

 四个内行的兄弟

 一只眼、两只眼、三只眼

 美丽的卡特琳娜和劈·啪·波尔特里

 狐狸和马

 跳舞穿破的鞋子

 六个仆人

 白新娘和黑新娘

 铁汉斯

 三个黑公主

 克诺伊斯特和他的三个儿子

 勃拉克尔的姑娘

 一路家常

 小羊和小鱼

 希默里山

 去旅行

 小毛驴

 忘恩负义的儿子

 萝卜

 烈火焚身的小青年

 上帝和魔鬼的动物

 鸡驮梁

 老乞婆

 三个懒惰的人

 十二个懒惰的长工

 小牧童

 星星塔勒

 移作他用的赫勒

 挑选新娘

 扔掉的麻线

 麻雀和它的四个孩子

 极乐王国的童话

 底特马尔斯的谎言

 谜语童话

 白雪白和玫瑰红

 聪明的长工

 玻璃棺材

 懒惰的海茵茨

 鸟儿格莱夫

 强壮的汉斯

 天堂里的农民

 瘦瘦的莉塞

 树林小屋

 同甘共苦

 篱笆国王

 鲽鱼

 鸬鹚鸟和戴胜鸟

 猫头鹰

 月亮

 生命的时间

 死神的使者

 锥匠师傅

 井旁的牧鹅姑娘

 夏娃的孩子不平等

 池塘里的女妖

 小侏儒的礼物

 巨人和裁缝

 钉子

 坟墓里的穷孩子

 真正的新娘

 兔子和刺猬

 纺锤、梭子和针

 农民和魔鬼

 餐桌上的面包屑

 小海兔

 神偷

 鼓手

 麦穗

 坟丘

 林克兰克老人

 水晶弹子

 玛莲姑娘

 水牛皮靴

 金钥匙

 儿童传说的故事

 树林里的圣人约瑟夫

 十二使徒

 玫瑰花

 贫穷和谦恭直通天堂

 上帝的食物

 三根绿树枝

 圣母小酒杯

 老太太

 天堂的婚礼

 榛树枝

后记

试读章节

从前,在诅咒和祝福还十分灵验的年代里,有一位国王。他的几个女儿个个儿长得齐整漂亮,尤其是小女儿,连见识那么广的太阳每次照耀着她脸庞的时候,都会赞叹不已。国王居住的宫殿附近有一片茂密、深厚的大树林。树林里有一棵古老的菩提树,树下是一口水井。每当白天烈日炎炎的时候,小女儿便喜欢走出去,来到树林里,然后靠着凉爽的井栏坐下。有时,她觉得百无聊赖,便会掏出一粒金弹子,把弹子朝空中掷出去,然后又用双手把它接住。金弹子是姑娘最心爱的玩具。

一天,事情真不凑巧,国王的女儿把金弹子朝空中扔了出去,后来却没有掉在她的小手里,而是落在旁边的泥地上,金弹子往前滚动着掉入井中去了。国王的女儿眼巴巴地看着弹子消失不见了。水井很深,一眼望不到底,姑娘悲伤地哭了起来。她的哭声越来越大,根本无法止住,她也无法安慰自己。

姑娘正在哭泣,忽然听到有人对她大声喊叫,说:“公主,你如此痛哭,连石头也会对你表示惋惜、同情。你怎么啦?”

听到声音,姑娘四面看了一下。她看到一只青蛙,青蛙脑袋透出水面,又大又丑。

“哦,原来是你,玩水的老朋友,”姑娘回答,“我的金弹子掉到井里去了,我因为惋惜我的金弹子,所以哭泣不已。”

“哦,别哭了,”青蛙说,“我也许能想个办法。可是,如果我把你的金弹子重新捞上来,你该用什么对我表示感谢呢?”

“你愿意要什么呀,亲爱的青蛙?”公主说,“我有衣服、珍珠、宝石,我还有一顶戴在头上的金冠。”

青蛙回答:“你的衣服、珍珠、宝石,还有你的金冠,这些东西我全都不喜欢。可是,你如果愿意爱上我,让我伴随你,成为你的玩伴,让我挨近你,坐在你的餐桌旁,端你的小金碟用膳,拿你的小杯子喝水,在你的小床上睡觉,你如果答应,我愿意沉到井下去,把金弹子给你重新捞上来。”

“哦,”公主回答,“如果你把我的金弹子重新捞上来,我愿意答应你的任何要求。”

姑娘嘴上说着,心里却在想:“这个头脑简单的青蛙在胡说什么呀,它只能跟同类们坐在水里,呱呱地叫个不停。它是完全不能跟人做伴的。”

青蛙听她答应后连忙把头低下去,潜入水中。不一会儿,它重新浮了一上来,口中衔着金弹子,把它抛在草地上。

公主看到了美丽的玩具,心中十分高兴。她把金弹子捡起来,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等—下,等—下,”青蛙喊了起来,“请带上我吧,我不能像你一般走动。”

可是,青蛙只能看着姑娘的背影呱呱地大声叫唤,其他却无能为力,也无济于事。

姑娘没有听到任何叫喊,急急忙忙回家去了。不一会儿,她已经忘掉了那只可怜的青蛙。青蛙只得重新回到自己的水井下去。

第二天,公主和国王以及宫廷侍臣一起坐在餐桌旁,他们端着碗盆正在用膳,只听外面传来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声音,声音顺着大理石的台阶一直传了上来。当声音越来越近的时候,他们又听到有人敲门,而且还大声喊着:‘公主,哦,国王的小女儿,请给我开门。”

姑娘急忙走过去,她想看一下,门外究竟是谁。当她把大门拉开时,看到地上坐着一只青蛙。姑娘吃了一惊,连忙把大门关上,立刻坐回自己的餐桌前,心里十分害怕。

国王也许看出了她的心在激烈地跳动,便开口问道:“我的孩子,是什么把你吓得这般模样,难道门外站着一个巨人,他来抓你吗?”

“哦,不是的,”姑娘回答,“它不是巨人,而是一只丑陋的青蛙。”

“青蛙能对你怎么样啊?”

“哦,亲爱的父亲,我昨天坐在井栏边上玩,我的金弹子滚到井里去了。我哭得很悲伤,所以青蛙帮助我,把金弹子重新捞了上来。可是,它还有许多要求,我也答应了'还答应让它伴随我。不过,我没想到它能够从水里钻出来。它现在就在门外,想进来找我。”

这时候,只听到外面响起第二阵敲门声,而且传来了呼喊:

“年轻的公主,国王的女儿,

请你给我把门儿开开,

你难道全部忘记,

昨天曾经对我讲过了什么,

就在那口凉爽的井旁?

国王的女儿,年轻的公主,

请你给我把门儿开开。”

国王听了说道:“你作出了承诺,便应该信守诺言。去吧,给它开门。”

公主走上前去拉开大门,青蛙腾地跳了进来,然后跟着公主的脚步,一直来到她的座椅旁。青蛙坐了下来,喊着:“请把我抱到你的身旁。”公主犹豫着,直到国王又下了命令。

青蛙先来到椅子上,它又要爬上桌子。直到坐上桌子后,它才说道:“请把你的小金碟推到我的面前,让我们一起用膳吧。”

公主虽然依着它,可是并不心甘情愿。青蛙独自吃得津津有味,而公主却几乎让每口饭都噎在喉咙里,难以吞咽。

最后,青蛙说道:“我吃饱了,累了,现在请把我抱进你的小房间里去吧。把你的小床整理好,我希望躺下睡觉了。”

国王的女儿开始哭了起来。她害怕这只冰凉的青蛙,根本不敢碰到它。现在,青蛙却要睡在她的小床上。

国王十分生气,说:“在你孤立无援的时候,如果有谁帮助过你,那么你现在就不能蔑视它。”

公主无奈,只得伸出两根手指夹住了青蛙,把它抓起来,放在屋子的角落里。可是当她躺在床上的时候,青蛙却爬了过来,说:“我累了,我要像你一样好好地睡上一觉。把我抱起来,否则我便告诉你的父亲。”

公主听了勃然大怒,把它抓起来,然后使尽力气朝墙壁扔了过去:“你这下便能安静了,你个讨厌的青蛙。”

可是,当它摔倒在地时,已经不再是一只青蛙,而是变成了王子,一双眼睛又美丽又和善。

按照父亲的旨意,青蛙王子成了公主亲密的朋友和丈夫。王子告诉公主,他曾经被一个凶恶的妖怪诅咒魔变了,除了公主以外,谁也无法把他从井里解救出来。明天,他们可以一起回到他自己的王国去。然后,他们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当太阳唤醒了他们时,一辆由八匹白马拉动的马车来到门前,马头上装饰着白色的驼鸟羽毛,脖子上套着黄金锁链,车后站着年轻国王的仆人,他就是忠诚的亨利。P19-23

序言

关于格林兄弟和《格林童话》

一八一二年,时值中国大清朝嘉庆年问,德国的雅科泼·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两人发表了《儿童和家庭童话》,即广泛流传于世的《格林童话》。后来,《格林童话》一版再版,不断地获得补充和完善。一八五七年,德阳出版了由格林兄弟亲自组织的最后一版童话集。从此以后,《格林童话》奠定了自身的基本框架和基础,而且一路凯歌,到一八九〇年时便已经发行了二十三个版本。欧洲的许多画家争相为它插图配画。迄今为止,近二百年来,这一美好的传统从未间断和停歇,其中有名的画家层出不穷,如奥托·乌勃罗特(Otto Ubbelohde,1867-1922),推奥多·荷塞曼(Theodor Hosemann,1807-1875),包括现年五十八岁的维也纳女画家里斯贝特·茨魏格尔(Lisbeth Zwerget),她为格林童话和其他儿童故事作画,多次荣获重大的国际奖项。二〇〇五年六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承认德国的《格林童话》为世界文化遗产,还称赞这部童话集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中划时代的汇编作品。此外,它的原版作品还被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记忆”的项目之中。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以其独特的人民意旨和民间情感,为自己的工作赢得了一份荣誉和尊重。

不难看出,《格林童话》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时代留给历史的一部重要作品,是格林兄弟为人类留下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德围浪漫主义文学时代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尊重历史,尊重前人的劳动和创造。浪漫主义文学认为人类在自身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都有重大的作为和贡献,他们创造了后人难以达到、甚至难以理解的完美和成就。因此,如何评价人类的昨天,如何看待历史的遗留,社会理论上出现了重大的发展和变化。于是,一些曾经遭受冷淡和漠视的基本概念,例如民族和它们的自身文化,例如语言和作为语言最高尚的表现形式,即文学和诗歌,都受到了全新的重视和研究,它们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涉及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时代时,人们普遍地会想到那些充满了无限想象和情感的诗文。其实,诗文的浪漫主义仅仅是浪漫主义文学时代中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而且还不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浪漫主义更多的却是侧重于为德意志民族以及其他民族的文化财产和遗产敞开道路,并且努力阐述其中浑厚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时代背景。约翰·戈特弗里特·赫尔德尔(Johann Gottfried Herder,1744-1803)甚至特别强调,荷马,一位来自民间的歌手,应该远远高于罗马的宫廷诗人维吉尔。其实,宫廷诗人只是时代政治的装饰品,是缺乏生命力的艺术花瓶。

时代精神所强调的“民族心灵”牵动着格林兄弟的思想,促使他们不辞劳累并且认真负责地整理和收集流传在民间和保留在民族生活中的些微珍藏。他们在探索德意志民族往事时,发现那里并不是笼罩在迷信网络下“黑暗的中世纪”,而且古代的人们也并没有承受着无法澄清的欲望和骚动。相反,那里充满着许许多多粗糙的、原始的思想和宝藏。那里是一片广阔的天地,驰骋着自由的想象。

一、格林兄弟和他们的学术生涯

雅科泼·格林和威廉·格林生活在十八世纪晚期到十九世纪的中期,兄弟两人几乎同岁同龄,其中兄长雅科泼·格林生于一七八五年一月四日,而弟弟威廉·格林生于一七八六年二月二十四日。他们出生在德国的中部城市玛瑙,生活的踪迹遍布德国中部的格亭根、卡塞尔、玛瑙等城市。今天,格林兄弟安安静静地长眠在柏林玛太教堂公墓,受世人敬仰。

格林兄弟的生活岁月经历了欧洲文坛群星灿烂的辉煌时代:德国的哥德、海涅、施托姆,还有马克思和恩格斯,丹麦的安徒生,法国的雨果、巴尔扎克、缪塞、司汤达,俄国的果戈理、莱蒙托夫、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匈牙利的民族诗人裴多菲,英国的拜伦、狄更斯、萨克雷,意大利的曼佐尼,等等,等等,这些文学巨匠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们的优秀杰作刻画了人类与时代抗争的命运,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奇珍异宝。一批优秀人物的出现显示了人类的智慧和勤劳,表现了人类的探索和追求。

格林兄弟为人正直,曾在格亭根大学出任教授,由于抗议国王违背诺言,被双双免除了教职。后来,他们整理德语语法,编写德语语言史,出版大部的《德语字典》,促使自己成为德语语言深入研究的创始人,而且还为日耳曼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格林兄弟搜集、整理中古时期以来的德国民间传说和童话的结晶以及成果便是《德围传说》和《儿童和家庭童话》两部文学巨作。

《儿童和家庭童话》,即《格林童话》,可能是世界上除马丁·路德的《圣经》译本外印刷量最大的出版物。其中有些童话,如《白雪公主》、《睡美人》、《灰姑娘》、《小红帽》等等,脍炙人口,成为德国和世界文学中的精品杰作和艺术瑰宝。

二、《格林童话》和它的艺术特色

一八五七年,由格林兄弟亲自组织的最后一版《格林童话》出版了,从这时起,这部作品通常便以二百则童话外加十个儿童故事构成全书的主要内容。后来的版本虽然很多,其中的差别常常见诸于不同的《前言》或者《后记》,从而把《格林童话》一次又_次提高到崭新的历史时期。

纵观《格林童话》中的二百~十则故事,格林兄弟不惜使用巨大的节章和篇幅为读者塑造了一个繁杂纷纭的离奇社会。这个社会的组成成分中有国王、王后、官员,有一般的劳动人民。他们操持着裁缝、猎人、士兵、手工匠、磨坊主等等的手艺和职业,另外还有许多勇敢的王子,美丽的公主。此外,书中还有一群或善或恶的地精灵、小侏儒。他们有时候帮助人,有时候祸害人,甚至能够把人送上天堂或者送入地狱。当然,主管天堂的还有仁慈的上帝和他的天堂门卫圣彼得。毫无疑问,除了寻常的人类,活动在那个社会空问的还有一批妖魔鬼怪和动物,如熊、驴、狗、公鸡、兔子、刺猬等等。他们统一操持着人类的语言,而且分上下辈分、高矮大小。他们按照面貌有丑陋漂亮之分,按财富又有贫穷富裕的区别。

不过,在童话社会里,人与人的社会地位和等级虽然十分严格和明确,例如国王、元帅、官员、农民、铁匠等等,人群又划分成这一个和那一个王国,可是王国制度中却并不存在着明显和猖狂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因此,童话王国中社会成员间的关系并不剑拔弩张,相反,那里却是十分的简单、和谐。

童话世界里主要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大多体现在社会成员间追求财富、追求理想、追求感情和追求自身发展等方面,而且从中引起了许多激烈的战斗,出现不少刀光剑影的浴血场面。其中有人与人的搏斗,人与兽的搏斗,兽与兽的搏斗,也有人与精灵、与妖怪的打斗,打斗之狠,难以言表。有时候甚至需要把某个善良的人架在铁砧上,然后挥舞铁锤把他打得粉身碎骨,痛苦不堪。有时使用木棍打击时,打到激烈之处,甚至打得木棍冒出里面的树汁来。可见《格林章话》的想象丰富,形容生动。当然,艺术夸张的表达极大地满足了读者们好奇的愿望。

文学作品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它们有时候揭露社会,有时候教育社会,有时候娱乐社会。《格林童话》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并非为了揭露社会的不平和黑暗,因此,它也用不着寻求“声声泪,字字血”的表达方式和效果。它是以语言和情节为道具,在艺术想象的娱乐中向社会传输教育的。它教育孩—子和讲故事的爷爷奶奶以及父亲母亲们,倡导他们坚持正义,摈弃邪恶;坚持真实,摈弃虚假;坚持善良,摈弃残暴。《格林童话》除了歌颂正义、平等外,还歌颂了勤劳、勇敢,故事中的男男女女纷纷追求政治清明的社会和清白做人的生活。从这一点上观察,《格林童话》又是一部面向全社会道德教育的启蒙教材。

在探讨《格林童话》的艺术特点前,很有必要重新界定—下被中文译成“童话”的德语单词Das Marchen的确切含义。德语《杜登·综合词典》解释Das Marchen为:“民间流传的故事,故事中往往由超自然的力量和形象介入平常人的生活,通常在故事结束时奖励善良,惩罚恶毒。”这类短小的故事充满了民间的丰富想象,没有确切的时间和地点的联系,故事中的任何活动都可以不受自然法则的影响。于是,各种奇迹都可以凭空而来,浮跃纸上。

《格林童话》的艺术手法多姿多彩,我们不妨首先分析—下童话中的男女主角:男主角常常在无意之中踏上自己的冒险旅途。他跨过湍急的河流,翮过巍峨的七座火山,穿过茂密的树林,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等他到达旅途的终极时,伟大的爱情、豪华的婚礼、国王的权杖郜急不可耐地召唤着他,等待着这位新型的丰人。

而女主角的社会层次显然低矮一档。她操持着粗劣的活计,如同“灰姑娘”一样,是命运活动中的被动成分,始终等待着命运的解放。

当然,童话中的男主角也常常是一个贫穷的伙计。他洗也不洗便和衣躺在炉灶旁,脸上沾满了煤灰。他身旁唯一的财产可能只是一只动物、一根棍子或者一个口袋。故事的发展让它们露出超自然的本领,从向帮助主人从不合理的霸主那里夺回自己的一片乐土,从死亡的灰烬中重新飞出一只金凤凰。

其次,读者不难发现,茂密的树林几乎就是童话的丛生之地和演绎之乡。树林是一片神奇的地方,谁也不知道那里发生过什么。它有时候是恐怖的代名词,有时候又是温馨的摇篮。

其实,不仅在童话世界,即使在中世纪的骑士诗歌中,树林也常常是男女主角幽会和成长的地方。他们先要离开家门,跨进这座风水宝地,然后才能遇上神奇的草木、智慧的动物或者超人般的生灵,从中学会魔幻的法术和非同寻常的本领,然后一步步剖析人生的秘密,打开宫殿的大门。

茂密的树林覆盖着辽阔的大地。不久前,那里也许还是人类先祖的历史故乡。在童话故事中,它象征着另外一重世界。因此,树林不断地激励和召唤着年轻人,使他们纷纷迁入这片天地,前去寻找生活的秘密,探询人类历史的根源。

树林里险象环生,到处潜伏着恐怖和袭击。于是,茂密的树林还是人类和魔鬼较量智慧的战场。幽暗的树丛,飒飒的风声,犹如一阵阵紧锣密鼓,从而迎来了童话中的男女英雄和为了烘托他们因此设置的妖魔鬼怪。

童话中的男主角在穿越浓浓密密的大树林时通常还会遇到一位心爱的姑娘。姑娘给他带来幸福,有时甚至给他送上一顶国王的桂冠。当然,童话在结束时还不会忘掉交待一句:“如果他们没有死掉,那么直到今天还仍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此外,《格林童话》中充满着精彩绝伦的自然生灵,它们完全是自然界中诸般形象的客观存在。有时候,它们就是以其基本元素命名的,如“小土人”、“火精灵”、“女水妖”,等等。有时候,它们又是一批聪明的动物。这类童话居民无论叫鱼、叫熊、叫猴子、叫雄鹰,全都具有人的禀陛,会思考,会语言,会搬弄是非,会拔刀相助。它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将一部童话涂抹得五颜六色,令人叫绝。

自然生灵在童话中左右衬托,相得益彰。没有它们的活动和帮助,童话故事往往难以形成一个圆满的结局。生灵们会在困难的时候送来“生命之草”。它们会法术,能够把人变得年轻,能够给老人延长寿命。它们懂医道,可以把受难的主角送入另一个王国。这些生灵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摘星捞月,样样精通。它们驾驶着思想的魔车上下盘旋,左右逢源,是童话故事中的功臣巧匠,显示了童话艺术的巨大魅力。

必须指出,神奇的魔幻宝贝也是童话故事中不可或缺的道具。《格林童话》中的主角在其浪迹天涯的生活世界里一定会遇上许多奇异的生灵。他们和主人建立一个共同的联盟,起劲地帮助主人争夺王位,娶得妻室。这批奇异的生灵显示了巨大无比的魔力。他们所向披靡,莫名其妙的身手令任何敌手都胆战心惊。

生灵们常常将一些非同寻常的防身用物交给童话主角,而主角一旦有了这些宝贝在身,顿时变得力大无穷,一切障碍和折磨都不在乎。这类魔幻宝贝的性能超出人们的任何想象,例如隐身帽,谁戴上帽子,谁就能在大庭广众之下隐住身子。又如开饭的小桌子,只要对它打一一声招呼,哪怕在荒山野岭之中也顿时会出现一张餐桌,上面摆好了丰盛的宴席。

人们借助童话发挥了丰富的想象。他们从铁匠手中获得一把战胜一切妖孽的宝剑,接受森林老人指点迷津,踏入魔幻神奇的异域。他们可以从任意一位牧民手上得到一匹神马,海阔天空,任其消遥。这些魔幻宝贝成了主角人物后来取得成功和胜利的前提和条件。而童话中能够获得价值连城的“魔幻宝贝”的英雄正是善于和具有其他生活方式的人物交往的代表。他们为此才能掌握“圣人’或“异人’的本领,直达胜利彼岸。

魔幻宝贝以及在战场上相互斗宝的意识具有广泛的文学影响。在中国的一些古典小说里,如《封神榜》、《西游记》、《水浒传》等等,寻宝、识宝、斗宝的意识和题材几乎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们的确是全人类共同的思想财富。

反复出现报恩的动物也是《格林童话》中的艺术特色。人类起源于动物,人类和动物之间存在着先天性的联系。在欧洲,一直到中世纪,人类跟周围生灵的关系要比今天密切得多,和谐得多。知恩善报的动物们使用种种奇特的方式完善或修补了人类生活的道德和伦理。这类内容无疑会构成童话故事中的重大题材,它们起着良好的社会启发和教育的作用。

如同狮子一样,熊也是《格林章话》中反复出现的强大动物。一股人总是以为熊是北方世界的兽王,象征着力量和粗野,服务于高尚的目的。

欧洲人还常常认为大熊具有骑士气质。它宽恕弱者,看到对手放弃抵抗时便不会伤害他的生命,所以还标志莆慷慨大方。它使人们棚信,强者的力量应该表现在埘弱者,对孤立无援者的保护,促使和帮助他们得以自我发展。因此,人们看到,善良的民间意识把对社会的迫切愿望和心情化成一则又一则充满艰难险阻而又艳丽无比的童话。大熊,寄托着人类社会对正义的呼唤和希望。

《格林童话》中还描绘了一批粗野汉子,他们往往是施教巫术的人。他们居住在丛山峻岭或者茂密的树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有时候,他们是一些神秘的隐士或者山林精怪。

施教巫术的人野生野长,有时半裸着身体,有时裹着一张兽皮。这些山野人物力量无穷,慷慨仗义。为了救助一个善者,他们纵然冒千难万险也在所不辞,为了惩罚一个恶者,他们即使上天入地,也要赢得胜利。

他们之中不少人掌握传说中的离奇知识,变化腾挪,任意使用,一部飘拂的发须犹如狮子的鬃毛。其实,童话中的山林之人,不管他们是巫术师还是炼丹士,也不管他们在树林里遇上王子或者公主,他们其实都是后人的意识与前人的传统“狭路相逢”时完成的造物,而那些古怪的童话形象只不过充当了“历史回转”的载体和桥梁。

《格林童话》中的艺术常客还有一批树林女人。公主和王子会在盘根错节的神秘树林里遇上一个可怕的女人。树林女人魔法无边。她摇着一辆纺车或者守护着生命之草,眨巴着—双红眼睛,尖尖的鼻子打起了弯钩。这位可怕的女人本身就是危险的标志。

童话中的男女角色在树林女人帮助或者指引下通过多回考验,他们努力寻找解决任何问题的宝贝或钥匙,以便能在后来的冒险生涯中一帆风顺,直达理想的港湾。因此,遇到树林女人,实际上便已经接近自然的核心秘密,真正地显示了古老的民间意识。  《格林童话》还常常摆设一座充满危险的房间。例如男女主角在树林中迷了路,他们遇上一个善良或者凶恶的老婆婆,然后被带进一座魔幻的宫殿。老婆婆引领他们在宫殿里到处走上一圈,告诉他们除了角落处的一问小房子以外,他们什么地方都可以去。男女主角抵制不住自己的好奇,终于寻得一个机会,趁着老婆婆不在家的时候,闯进小房子,从此遭遇了命运突变的厄运。那是一座充满危险的房间。

这类题材实际上是《圣经》中伊甸园的翻版,充满危险的小房间无疑就是那些不准采食的辨识善恶的智果。

然而童话中的男女主角决计不是命运的奴隶。他们奋起抗争,不屈不挠。凭着他们的良心和知识,他们通过了一场场考验,以其有力的双手,逐步改变了生活的环境,最后实现了幸福的突变:一座阴暗的地狱,一问茅草房,一堆废墟,转瞬之间变成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一条毒蛇蓦地变成一位绝色女子。童话中的英雄们苦尽甘来,在故事中摸索的双方终于携起双手,从此步入崭新的生活乐园。

在《格林童话》中,白雪公主被藏匿在七重大山后面的七个侏儒中间。不难看出,童话中的七和七重山是一个反复出现的内容。而且,故事中还常常出现由七个人组成的团体。他们挖掘矿石,遭受磨难。他们挥汗如雨,加工着人类的幸福,探索着人生的哲理。因此,七重山显然成了“千难万险”的代名词。

最后,还应该强调一点,国王的女儿往往是《格林童话》中的英雄在其冒险旅程结尾时所能遇上的姑娘。她几乎成了太阳、月亮或者金星,浑身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所有的人都为她的神采而倾倒,追婚求婚的人纷至沓来。她出现的时候带来一片光明,好像白天来到黑夜一样。后来,国王的女儿选中了一个种花的园丁或者狩猎的青年,开始了他们幸福的历程。因此,国王的女儿顿时成了一切美好感情的结晶和标志。

其实,这桩桩款款的艺术铺垫不仅是《格林童话》中的艺术特色,也是欧洲许多地区童话所共有的排场和内容。它真是应了中国人的一句古来之言:“—方水土养—方人。”

雅科泼·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以其辛勤的劳动,向世界提供了一部巨大的文学著作《格林童话》,它为多少读者的成长和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令无数读者解读不尽,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是啊,这就是文学的力量,是文学对人类的启发。可见,文学不仅是社会的缩影,它还是一面社会的明镜。

翻译了《格林童话》,思考良多,写下了这番话,是为前言。

曹乃云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一日

后记

翻译由雅科泼·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编汇的《儿童和家庭童话》,即广泛流传于世的《格林童话》,是我心存多年的愿望。这一愿望得以实现,我是非常感激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和社长张秋林先生的。我和张秋林先生在沪上匆忙一别,承蒙先生慧眼识珠,听取并支持在新的世纪里翻译本书的建议,才使拙译得以顺利地付梓问世。

总的来说,《格林童话》拥有阅读量大、翻译版本多和插图丰富的三大特点,让读者称道,令世人难忘。

格林兄弟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时代骄子。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崇尚自由的人文主义,崇尚社会民主和对世界的不断开拓。伟大的时代精神激发了人们对原始、天然和质朴的反思以及追忆,他们颂扬中世纪时期德国的农民风尚和当时生动活泼的社会精神面貌。

《格林童话》自从一八一二年在德国首版发行以来,一路凯歌,在两位兄弟生前就在德国发行了十七版,至今被译成世界上一百六十多种语言。我们中国接受《格林童话》也构成了一部愉快的历史。一九一五年,时谐先生译的《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出版,时至今日,《格林童话》陆陆续续被翻译了大概五六十个版本,其中多数为选译本,也有一些版本是从德语以外的语言中转译过来的,全是好意,把一部《格林童话》装点得无限美好,宛如春天的花园,灿烂辉煌,营养了我们国家无数读者。而且,我们还高兴地看到,格林(Grimm)在德语中原来是个姓氏,可是,我们的许多父母亲却十分亲切地把它拿过来,作为自己儿子或女儿的名字。另外,很多商家也把格林用来装点自己的铺名,更显示出格林兄弟受我们中国人民尊重和爱戴的程度。

忠诚、坦率、求真、务实、勤劳、勇敢、正义、善良几乎组成了《格林童话》中永恒的主题。这是时代的呼声,也是民众的愿望,而且还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它就是《格林童话》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的灵魂和价值。

《格林童话》自从首版在德国发行以来,德国和欧洲许多名家都曾经为它插图作画。本部译文是根据一九〇七年格林童话的纪念版全集翻译而成的。那是一个豪华的版本,附有当年奥托·乌勃罗特(Otto Ubbelohde)的插图,另外还参考了一八一九年的版本插图,都是十九世纪一些精湛的艺术杰作。其实,迄今为止,近二百年来,为《格林童话》作画的艺术活动从来就没有间断过。现年五十八岁的维也纳童话插图女画家里斯贝特·茨魏尔格(Lisbeth Zwerger)在二〇〇七年还发表了格林童话的插图新作。获得许多奖项的艺术新秀里斯贝特·茨魏尔格在作画时并没有完全着眼于孩子,“我的插图适合任何年龄段的读者”。她为恢复和扩大童话作品的读者范围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曾得到奥地利友人Christine Binder女士的帮助,感谢她还给我提供了一八一九年的格林童话版本和其中大量精致的插图,而且使我进一步理解到,在德语世界的广阔天地里,多少孩子,无论他们叫大卫(David),叫威廉(William),叫琳达(Linda),还是叫许许多多漂亮的名字,《格林童话》始终都是伴随他们一起成长和生活的良师益友。

我还要感谢我的老朋友龚斌教授。他为我这回蹬浑水,翻译《格林童话》,着手一项艰苦的文字劳动给予许多的支持和同情,经常在下午四点钟左右打来电话,把我从翻译的桌椅旁拉到青翠碧绿的长风公园。多少个傍晚,我们顺着中江路往南,然后折转云岭东路,再回到大渡河路,顶着月色或者幽暗的灯光,一路散步,口无遮拦地评论着千百年来已有定论或者未有定论的历史风云、骚人墨客、激扬文字,算是为一天的劳动享受一回奢侈的休息,又为第二天的伏案辛苦寻找一点精神的慰藉。啊,难忘。

我想,这部《格林童话》的译本一定也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丰富我们多少大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我们多少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的精神生活,即便成绩斐然的文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实业家,甚至政治家也会受益匪浅,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了解德国,增加自己创作和创业的灵感和思想。

祝愿《格林童话》在中国的文艺园地里寻觅到更多的读者和朋友。

曹乃云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