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六小龄童品西游(附光盘上全新版)
分类
作者 六小龄童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自明代以来,流传400多年久盛不衰,影响遍及全世界,在中国妇孺皆知。

六小龄童用了17年去演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角色,对《西游记》这部传世之作有着深刻的感情和领悟。《六小龄童品西游》面世后市场反响非常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厚爱。此次再版,对第1版做出了修订,加入了大量作者珍藏的图片资料,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为读者展现了《西游记》这一传统文化瑰宝的风采,让西游文化,猴王精神得以发扬光大,不断传承下去。

内容推荐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在中国妇孺皆知。饰演该角色17年的六小龄童,对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部传世之作有着深刻的感情和领悟。

本书对《六小龄童品西游》(第1版)内容进行了修订,增加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大量剧照和六小龄童的照片,以《西游记》原著章回为脉络,以孙悟空的发展变化——猴的生物性、神的传奇性、人的社会性、佛的神圣性为主线,对原著逐章品读。其间除品读原著故事及人物以外,还融入了六小龄童拍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过程中对原著章节的感悟和理解。

本书旨在通过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艺术形象的开拓,展现原著中隐含的对我们当代人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哲理与人生智慧的启发价值。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第1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

  积沉在中国文化深处的石头精神

  不甘于做一只普通的猴子,才会有那成功的一跃

  关注想要的还是关注惧怕的

  如果你真的是一匹千里马,就不要消极地等待

  伯乐的赏识

  漂洋过海苦学艺

  人类现代科技文明的“预言家”

  离别恩师闯天下

第2章 天宫地震——大圣闹天宫

  铸就孙悟空的英雄传奇

  天宫外交官——太白金星

  可爱的孩童英雄——哪吒

  不讨好的托塔天王——李靖

  大圣广结朋友

  究其闹天宫的原因

  悟空眼中的最高权贵——玉帝老儿

  初遇天宫中的高手——二郎神

  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和我的近视眼

  五行山下的艰辛

  五百年后的省悟

第3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

  历史上的玄奘

  西行求法

  九死一生的取经路

  小说中的唐僧

  戴着“僧帽”的儒士

  佛教常识之敲木鱼、数念珠

  佛教常识之舍利子

  细品唐僧与孙悟空的关系

第4章 取经队伍的建立

  佛界第一相才高手——观音菩萨

  恩威并重——菩萨的领导艺术

  中国式约束——紧箍咒

  团队的力量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第5章 坠入佛门的花和尚——猪八戒

  作为食与色象征的猪八戒

  猪八戒的私房钱

  孙悟空眼中的呆子

  八戒的农民之慧

  细品猪八戒和孙悟空的关系

  猪八戒在取经过程中的进步

第6章 以和为贵的沙僧和通人性的白龙马

  君子为人之道——和而不同

  通人性的白龙马——小白龙

第7章 细品八十一难经典章回

  观音院斗宝失袈裟

  五庄观偷吃人参果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火云洞菩萨收红孩儿

  车迟国斗法除三妖

  女儿国唐三藏奇遇

  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麒麟山巧盗紫金铃

  雷音寺如来赐真经

第8章 回昧取经路

  妖怪为什么要吃唐僧肉

  妖怪分类

  妖怪行为分析

  神和魔的象征

  吴承恩何以钟情于猴王

试读章节

孙悟空、西游记、吴承恩,三个耳熟能详的名词,可是有谁能说清楚这三者之间是谁成就了谁呢?就如人们在争论鸡生蛋与蛋生鸡的问题,说不清道不明。但是孙悟空这个集猴、人、神于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确实给我们的记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纵观孙悟空的一生,我们可以感受到猴的生物性、神的传奇性、人的社会性和佛的神圣性。我们可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而第一阶段就是动物阶段,即大闹天宫之前其为猴的阶段。在访师学道途中,他穿上人的衣服,“在市窿中,学人礼,学人话”,便是他由动物向人的过渡。

积沉在中国文化深处的石头精神

第一回中“石猴出世”一节,作者满怀欢喜和憧憬,语意欢腾、激越,对新生命的诞生极力赞美。首先是对石猴诞生的时空背景特意做了精细的描绘。石猴诞生在东胜神州傲来国的“十洲祖脉,三岛之来龙”的名山——花果山。作者感叹其“真个好山”!并且特意咏词一首,心醉神驰地加以描绘:“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丹崖上,彩凤双鸣;峭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那仙石是什么样呢?仙石的位置是正当顶,“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上有九窍八孔”,“四周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作者极力用赞颂的笔墨表现了即将出世的新生命的伟大、圣洁。他的出生更是不同凡响:“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孕育仙胞,一日进裂,产一石卵,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府”。这种对孙悟空诞生的礼赞,正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生命起源、人类起源的一种伟大的哲学思考。而且在以后“大闹天宫”的一连串情节中,揭示了天地造物、孕育人类生命的同时,也赋予了人类酷爱自由的原始本性。

《西游记》的主人公孙悟空来自花果山上的一块灵石;无独有偶,另外一部又名石头记的《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也是顽石的化身。早在创世神话所依托的上古时代就产生了灵石崇拜的文化因素,开辟鸿蒙之际,女娲以石补天成功。这只是一种巧合,还是包含了我们民族对石头的独特见解呢?石头这一意象逐渐由物理上的坚实、厚重人格化为力量、责任和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象征。不妨把这种以石头意象为符号表征的内在品质称为“石头精神”。孙悟空形象正是对石头精神辩证的诗意诠释,比如他自称“齐天大圣”,对“众孩儿”百般庇护,也彰显出“棒打天下不平事”的英雄气概。而当花果山受到了强势压力时,他就奋起维护“齐天大圣”这面象征花果山的大旗。这种对头衔的维护也仍然是出于一种本能式的反抗,就像弹簧受到压力反弹一样。

由力量和责任延伸出的石头精神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无与伦比的创造性。正如开天辟地之时女娲用石头堵住风寒而造就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一样,巍峨的大山就是早期人类的生存依托之所。山是江河的源头所在,充满着神秘的生机和创造性。“靠山吃山”的古话正是最生动的诠释。《西游记》中初期的孙悟空改造世界的动机是显著的,有时甚至具有一定的破坏性,这包含了他对既定的社会秩序的颠覆和挑战。我的话先暂时说到这里,其实孙悟空想改造这个世界的强烈动机也为他后来不能融入这个世界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序言

《西游记》其实是一部童话。童话是传播想象力的工具。《西游记》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先人有足够强大的想象力。遗憾的是,如今我们中国人的想象力日渐式微,这要“归功”于应试教育。知识是船,想象力是水。没有水,再大的船也寸步难行。从这个角度说,《西游记》对国人,是一副能够振兴想象力的灵丹妙药。有了想象力,我们就能进行创造性劳动,而创造性劳动是富强的基础。

在国人中,和《西游记》距离最近的应该非六小龄童莫属。自从饰演孙悟空后,六小龄童就和《西游记》结下了不解之缘。2006年我曾经参观过吴承恩故居,那里竟然有六小龄童的展室,由此可见六小龄童和《西游记》的关系之深。孙悟空表面看最大的特点是神勇和忠心耿耿;实际上,孙悟空是中国想象力的化身,他的魅力在于其变幻无穷。六小龄童之所以将孙悟空演得出神入化,在于他对《西游记》的准确把握和对其想象力的深度共鸣。应该说,六小龄童多年来饰演孙悟空不单是一项艺术活动,他是在将《西游记》的无穷想象力传播给大众。

现在,六小龄童不满足于用形体诠释《西游记》了,他要把他对《西游记》的理解和心得告诉大家。六小龄童在拥有众多观众的同时,还要拥有读者。对于《西游记》这本书,六小龄童最有发言权,否则他不可能将孙悟空演得惟妙惟肖。于是我们看到了六小龄童撰写的这本《六小龄童品西游》。

看《六小龄童品西游》是一种享受。其乐趣就在于,我们能和孙悟空一起读一回《西游记》。

郑渊洁

写于北京皮皮鲁城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5: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