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表露应该从行动上来,而不是从语言上来
你是在做一件生意,对生意本身要热爱,对赚钱要热爱,但是对你做的事情本身更要热爱。
选手简介
李安,38岁,来自山东青岛。30岁生日之际辞职创办青岛保税区达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从事硅胶的出口工作,经过7年的艰苦努力,业务从零发展到年出口额超过500万美元。现任青岛达安国贸经理。
选手项目陈述
我今天带来的项目是打造新一代猫砂的中国第一品牌,掀起一场猫砂产品的改革风暴。据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统计,目前中国人养的猫是1亿只,单一的猫砂产品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300个亿。饲养宠物一方面给人们的业余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另一方面它也对人的健康有一些潜在的危害,比方说猫的排泄物,它会有很多的细菌或者异味。我们的猫砂具有环保、灭菌、高吸收性、方便易打理的优点。宠物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做成中国猫砂的第一品牌。
现场回放
俞敏洪:我是第一次作为《赢在中国》评委坐在这儿,原来都是在下面看。非常高兴来到这儿,3 6强往前走就会分出第一、第二名,但是在我个人感觉,这个世界并不一定赢在第一、第二名,有时输的人常常能够做出更大的事情来,赢得荣誉的人也不见得能够做出事情来,所以希望大家输得坦然、赢得痛快。
俞敏洪:你刚才说的1亿只猫,包不包含农村的猫?
李安:应该是包含的。
俞敏洪:由于农村人口占多数,那么农村猫的数量也占多数,一半猫去掉了。农村猫肯定不会用你的猫砂,因为自然沙子太多了。刚才你说了你的产品出口到很多国家,我没有听你谈到世界上宠物猫的总量有多少?你有这个统计数据吗?比如俄罗斯,你知道有多少猫吗?
李安:对每一个国家来讲,统计口径不太一样。有的在家里养,有的是野外猫。像您讲到的,农村人口暂时对养猫的物质条件不太讲究,在世界范围内也一样。现在我们出口的绝大多数是发达的,或者二线发达国家,但是我们已经认识到很多二线国家,宠物的市场在逐步扩大。目前世界上发达一点国家的情况是,差不多有15亿到2 0亿只猫。
俞敏洪:你现在销售总量国内国外加起来5000万,对不对?。
李安:对。
俞敏洪:这里面大概利润有多少?李安:毛利率差不多占20%到30%。
俞敏洪:这算是利润相当高的行业。按照你这个计算方法,意味着你已经有了上千万的毛利润。按照你的利润计算的话,你来吸引熊晓鸽投资,你就已经亏了。你知道向他要多少钱吗?根据你的利润,你认为现在这个公司值多少钱?
李安:这个看我的企业要做多大,企业做大的时候,我还要让熊总多掏一点钱。
俞敏洪:其实不是看你的企业做多大,是看你对他有多大信心,并且说服他,让他把上亿美元投到你那儿,而且只占10%的股份。
李安:我们企业发展是翻番的速度,这个市场我们是非常看好的。
俞敏洪:既然翻番的速度,除了你以外一定有人想做这个事情。刚才你讲到,这应该没有专利权,因此一定会有人来做,你用什么方法独占鳌头?
李安:我们技术研发力量非常雄厚。现在我们第二代猫砂已经出来了,第三代正在研究中。我们去年开始试图把第二代猫砂先放到意大利。现在的猫砂已经不仅仅可以吸臭味,还会发出淡淡清香,让你的房间更好闻。第三代猫砂可以让猫小便之后,通过猫砂来发现猫是否健康,最近是否有病。所以我们不断加大科研开发的力度,别人永远跟在我们后面跑,所以我们不担心这个问题。
俞敏洪:你对任何动物都有天然的喜欢吗?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李安:我喜欢狗,因为我属狗,但是这个狗不是家养的狗,而是猎犬。
俞敏洪:为什么不做狗砂呢?
李安:狗的习性不用这个。
俞敏洪:我养过狗,它也是在家到处乱撒尿拉屎。
李安:从我们研究来看,生物界有多样性,狗不喜欢在家里上厕所,喜欢出去溜达上厕所,只有猫定点,所以我们抓住了动物的特性。
俞敏洪:除了狗以外的动物,你有没有一种真心的热爱,想要拥抱动物的感觉?
李安:有。
俞敏洪:除了狗以外哪种动物?
李安:我喜欢牛和马。P2-5
这个一手打造了新东方品牌的中国人被称为“偶像级的”,就像小熊维尼或米奇之于迪士尼。
——《时代》周刊
“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位人物”之一。
——《亚洲周刊》
他,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从北大辞职的普通老师。
他,一个令人尊敬的知名人士,当他走在哈佛、耶鲁等大学校园时,每三个中国留学生中至少会有两人认出他。
他,创造了中国外语培训市场的奇迹,借以“福特生产线”的模式,做大了中国外语培训市场。
他,开创了中国民办外语教学发展的新机制,并使他的企业成功在海外上市,从而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
他,正在谋划创办一所私立大学,并努力使之成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
只要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有过留学梦并为之做过努力的人,几乎都知道他:俞敏洪,还有他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有人说新东方是一根魔棒,经它指点,出国求学之路便是一条坦途。因此,新东方的教材一直是学生们趋之若骜、争相拜读的“圣经”,而俞敏洪本人,也一直是学生们追棒的“偶像”。作为出版社的编辑,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出版一册关于新东方的书,却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有时,机缘总是悄然而至。
2007年,俞敏洪成为《赢在中国》第三赛季36强晋级12强的砰委。此前,我社在央视该项目组主创人员的支持、帮助下,策划并出版了《赢在中国》系列图书,其中关于评委及选手的,如《马云点评创业》、《冠军之门》、《就这样创业))等图书,深受读者欢迎,社会反响很大。这本《俞敏洪创业人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按续推出的。
俞敏洪和马云是在同一个时期开始创业,起点和最初的阅历基本相同,他们同样参加了三次高考,都曾是英语老师,都懂坚持,都是经过不懈努力而最终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灵魂人物。尽管有众多相似之处,但他们的性格却各具风采,《马云点评创业》和《俞敏洪创业人生》两本书的点评内容同样精彩!
“赢要赢得痛快,输也要输得坦然,创业的成功才是最重要的。”作为第一次担任36进12评委的俞敏洪,一上场朴素、凝练的24个字,就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在随后的比赛中,为了激励创业者,俞敏洪发表了简短的演讲:要像树一样成长,要有水的精神,不断地积累,最终奔腾人海。俞敏洪以富含人生哲理的精妙语言征服了创业者和观众的心。在他简单朴素而又凸现睿智的点评言辞中,蕴藏着关于人生成功的智慧和生命的哲理。
无疑,俞敏洪是一个成功的老师,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更是一个富有激情的演说家和励志导师。过去,在新东方的课堂里,他的演讲激励了数百万中国学生出国寻找自己的梦想;今天,在《赢在中国》的舞台上,他的精彩创业点评也必将激发更多创业青年点燃创业激情。“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这句CCTV《赢在中国》栏目的主题词在俞敏洪身上得到了恰当的诠释。
编辑出版本书首先要感谢《赢在中国》栏目创办人、总制片人王利芬老师一如既往的支持帮助。正是她和她的团队,为众多青年人带来一场励志热潮;正是她广泛地将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和广大创业者集合在一起,使《赢在中国》成为一场空前的创业盛宴,成为对创业者心灵历炼的大熔炉。还要感谢《赢在中国》项目组的各位同仁,以及特邀撰稿、装帧设计人周李立、倪霞、刘肖……正是他们共同的努力才使本书越来越走向我们所期待的完善。
不要做永远被人遗忘践踏的草,而要做一棵参天大树,既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又是挺立的栋梁之才。这是俞敏洪赠与广大创业者的励志之言,也是我们的出版初衷。
编辑组
于北京右安门外玉林里7号 2008年4月
序言:成事的过程就是生命升华的过程
《赢在中国》第三赛季36强晋级12强现场精彩点评
第1场 自信的表露应该从行动上来,而不是从语言上来
第2场 在激情背后增加宽容度和提高个人沟通的能力
第3场 真正的大气不是表面上显得大气
第4场 心理承受能力决定你未来能做多大的事情
第5场 世界上的大事都是急事慢做的
第6场 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
第7场 激情是源自于内心的一种动力
第8场 人最重要的特质之一就是举重若轻
第9场 做生意是旷达和精细的结合
第10场 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
为《我们》授业解惑
授业:成功人生,从第一份工作开始——俞敏洪在CCTV《我们》栏目中的演讲
解惑:俞敏洪直面职场新鲜人十八问——俞敏洪在CCTV《我们》栏目现场回答观众提问
俞敏洪: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现实人生教案
启航:
“俞”韵悠然
俞老师的人生教案
让强大的内心支撑一切
倾心投入相信未来
行路:
一个梦想
一个有价值的梦想
为一个有价值的梦想去勇敢经历
为一个有价值的梦想去勇敢经历、充分体验
为一个有价值的梦想去勇敢经历、充分体验、寻求升华
永恒:
无尽的路途
我心永恒
编后
老实说,俞敏洪的创业故事是我做《赢在中国》的情感引爆点。
在做《赢在中国》之前,我曾看过一个关于他的电视片,说的是他在创办新东方初期,一个十分炎热的夏天,他每天上十节课。由于上课条件简陋,没有空调,教室里奇热难熬。学生是一边不停地擦汗一边上课,由于持续十多天的高温,俞敏洪担心学生会中暑,就拿一些冰块让学生们用毛巾包起来放在额头上降温。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十多天,他非常着急,一天下午,天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他冲出教室嘴里喊着“我的学生有救了!”然后在院子里号啕大哭。
这一幕让我伤心不已,泪流满面。俞敏洪流的是辛酸的泪,我是为辛酸流泪。这就是为什么《在路上》这首歌有一句“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这样的歌词。
俞敏洪曾是北大的老师,但由于在外兼职做英语培训被北大处分,而且是在北大广播中公布。这一情节现在听上去似乎非常地不值一提,但是在十几年前,那是一种很大的羞辱。那时恰好我在北大读博士,我住的二十五楼和他住的教工宿舍很近,当时并不认识他,但这种地理位置上的近距离似乎带给我一种心理上的接近,我能真切地体会他离开北大时那种难以言传的委屈感。北大代表着体制、代表着主流对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认可,当然也代表着对俞敏洪的认可。那个处分之后,俞敏洪离开了北大,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因为只有在这条路上他还能自我证明,能找回自尊。
从此,北大后面的民房成为了他创业的起点。那里破旧的胡同和他出生的农村在贫穷这一点上毫无二致。这对于他这样一个敏感而细腻的人来说其心境可想而知。在北大就读四年毕业留校当上大学教师又辞职后,他的人生似乎又倒回到了十几年前。这一点比起中国历史上那些受尽挫折历尽沧桑的人来说不值一提。但是,有的时候,我们自己的痛苦不会因为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大的或者更值得的痛苦而让我们心中的痛变得微不足道,我们内心的每一次痛苦相对别人来说在我们心中都是那样的真切,那样的可感知。俞敏洪是一个极敏感的人,即使在今天,他的神经中有许多是外向主导型,也就是说任何来自外界对他的褒贬都会在他的内心引起涟漪,只是他有超出常人的能力来消化它并让自己处在一种平衡状态。
在北大,农村来的孩子俞敏洪是自卑的。四年的北大生活并没有减缓这种自卑感。而北大的处分似乎将原先所谓主流的光鲜的人生道路划上了句号。自卑也好,伤痛也好,都需要化解,都需要转化,否则他的也会变成一个自卑的人,一个带着伤痛的人,一个充满着委屈的人或者对社会和他人充满敌意的人。但俞敏洪显然不是,而俞敏洪的经历是最有可能成为上述几种人的。这里的关键点就在于转化,转化之后我们看到今天的俞敏洪是一个自信乐观充满着人道精神的人,是一个有着生命激情并且通过他的事业表达传递这种激情的人,是一个敢掀开自己心底的任何一个角落的人,一个坦诚的人。
我所说的转化就是去掉自卑的壳,就是化解心中的伤痛。而这个过程就发生在他创办新东方并将新东方带到今天这个规模的过程。由于要成事,已有的自卑、痛苦和后来所遇到更艰难的困境都在为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远离他了,淡了,消失了。而这个过程让他不断升华出更多的关于生命的感悟,感悟之后也就更加豁达。
能升华的生命才会谱写出华丽的乐章。这个过程让我想起了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故事,在监狱生活了二十七年的曼德拉出狱后就任南非总统,在总统就职仪式上,他将在监狱中看守自己的典狱长请到就职仪式的贵宾席上。他说,如果他不能坦然地面对他生命中在狱中的二十七年,他将终身生活在由自己构造的心灵监狱中。这个故事我记得对一些好朋友和一些亲近的人讲过,他们每一个人听后都非常感动,有的若有所思,有的为之动容,有的还向其他朋友转述。然而,在他们面对自己的心灵困境时,在他们处事的过程中,这种给自己构筑心灵监狱的事情常常会发生,只是构筑的牢固程度不同而已。为什么?因为懂得一件事的道理和身体力行做出来是完全两码事。就字面而言,没有人不赞同并钦佩曼德拉的举动,然而化作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却是那样的艰难,原因就是我们是否经历了人生的困境,是否经历了一件并不容易实现但是必须实现的人生’目标这一过程。
这是我做《赢在中国》的体悟,也是用自己涉世肤浅的经历所理解的俞敏洪。最后,我引印度著名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的一句话结束本文:
整个世界都埋藏在你的心底,如果你知道如何观看和认识的话,那扇门就在你的面前,而钥匙就在你手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给你钥匙或为你打开那扇门,除了你自己之外。
2008年4月
本书揭示了俞洪敏的新东方成功之路——从小小培训班到英语教学巨无霸,从单一培训的小作坊到教学、咨询、研究的经济联合体,从跟着感觉走的家庭企业到建立理性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新东方改革历程是一次次伴随着汗水和泪水的凤凰涅槃、由死向生的飞跃!
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与央视“赢在中国”栏目联手打造的“赢在中国”系列丛书近来在图书市场不断暴出热门消息,继《马云点评创业》一书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狂销40万册以后,又一具有超高市场预期的图书《俞敏洪创业人生》闪亮登陆书市。本书的核心人物,即被誉为中国留学教父的俞洪敏老师。他从农民的儿子到北大教师,再从一校之长到精神偶像,并入选《亚洲周刊》“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位人物”、《中国青年》“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0位人物”。
《俞敏洪创业人生》一书揭示了俞洪敏的新东方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