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概况/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杨忠武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主要内容包括:各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以及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本书为其中一册,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统一组织修订的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之一。全面、系统、准确地介绍了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反映自治县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巨大变化和巨大成就。

内容推荐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是在各有关地区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由各自治地方分别编写的。其编写目的是为了介绍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情况,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内容包括:各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以及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本书介绍了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全面反映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是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的一张名片。

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势地貌

三、山脉河流

四、气 候

五、土 壤

 第二节 物产资源

一、水利资源

二、生物资源

三、矿产资源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一、人 口

二、民 族

 第四节 行政区划

 第五节 名胜古迹

一、它克岩画

二、大佛殿

三、白 塔

四、世界第一高桥

五、古龙洞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第三节 土地改革

一、清匪反霸与减租减息

二、土地改革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节 改革开放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二、对国有企业的改革

三、对内开放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 自治地方的建立

 第二节 自治机关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二、人民政府

 第三节 法制建设

一、民族立法

二、普法工作

三、执法与监督

 第四节 民族关系

一、政治上的平等关系日益巩固

二、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日益紧密

三、文化上的交流日益密切

四、涌现了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典型

 第五节 人民生活

一、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人民生活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民生活

第四章 农业

 第一节 农业

一、概述

二、传统农作物的创新与发展

三、名特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创新

四、热带花卉的开发利用

 第二节 林业

一、林种

二、植树造林

三、森林保护

四、划定自留山——责任山

五、林产品

 第三节 畜牧业

一、养猪业

二、养牛业

三、马、骡

四、山、绵羊养殖

五、家禽饲养

六、畜禽疫病

 第四节 渔业

一、原生鱼种

二、原生鱼种改良与普及推广

三、名特优鱼种的引进开发利用

四、稻田养鱼扶贫示范工程

五、民营渔业企业

六、鱼类疫病及其防控

七、历年渔业总产量及总产值

 第五节 水利

一、蓄水工程

二、引水工程

三、提水工程

四、生产、生活用水工程

五、水利科技

第五章 工业

 第一节 能源生产

一、水电的开发利用

二、沼气开发利用

三、煤矿开发利用

 第二节 工业企业

一、历史概况

二、工矿企业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 特色工业

一、元江镍矿

二、元江化工厂

三、云南元江金珂集团糖业有限公司

四、高水头电站开发利用

第六章 交通通信

 第一节 公路

一、公路

二、桥梁

 第二节 水路

一、水路

二、渡口

 第三节 邮政电信

一、邮政电信业务的发端与历史概况

二、邮政电信事业的发展与现状

第七章 财政金融

 第一节 财政

一、财政收入

二、财政支出

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节 税收

一、农业税

二、工商税

 第三节 金融

一、货币管理

二、银行存贷

 第四节 保险

一、保险机构

二、保险业务及经营状况

第八章 贸易

 第一节 国内贸易

 第二节 对外贸易

 第三节 民族贸易

第九章 旅游

 第一节 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景点

 第三节 旅游服务与设施

 第四节 旅游经济

第十章 对外开放

 第一节 招商引资

 第二节 对外交流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协作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第一节 教育

一、幼儿教育

二、小学教育

三、普通中学教育

四、职业技术教育

五、业余教育

 第二节 科学技术

一、科技调查研究

二、科技普及与应用

 第三节 文化艺术

 第四节 广播影视

一、广播

二、电视

三、电影

 第五节 体育

一、群众体育

二、学校体育

三、体育竞赛

 第六节 医疗卫生

一、卫生

二、防疫

三、医疗

四、妇幼保健

 第七节 民族医药

一、哈尼族医药

二、彝族医药

三、傣族医药

四、其他少数民族医药

 第八节 社会保障

一、劳动保障

二、就业服务

三、医疗保险

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五、困难职工救助

六、职工医疗互助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第一节 县城建设

一、市政设施建设

二、公用事业

三、住房建设

 第二节 小集镇建设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一、当前环境状况

二、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后记

修订后记

试读章节

(三)傣族

傣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西双版纳州的傣泐方言相近,本县各支系之间,语言基本相通,语音无明显差异。如元江傣族称男人为“滚宰”、女人“滚引”、老人“滚涛”、吃饭“金毫”,新平县和西双版纳州的傣语同样是“滚宰”、“滚引”、“滚涛”、“金毫”。元江县的傣族历史上无文字。

傣族服饰因支系而异。傣泐支男女均喜镶金齿或银齿。女人佩戴金耳坠、银手镯和镂花戒指。上穿自织自染的青色或淡蓝色无领左大襟半长衣,布面多织有几何图案相扣的暗花,并用米汤浆固以泛光泽,宽松硕大。下长摆及大腿中部,袖长过肘,宽达1市尺许,袖口和襟边饰以白底起草绿色或青蓝色相配的图纹,下穿蓝色长管裤。头饰却将全部长发扭圆盘结于顶,发髻上插着4枚形如羹匙的银簪为装饰,用一条青布“包头”缠于发髻下部做“内包头”,又以一条青布或花毛巾将“内包头”围住。男子上穿有领对襟短衣,下穿宽裆长裤,头缠青布“包头”。傣仲、傣得女子喜欢染成黑齿,视黑齿为美。傣得、傣雅戴银制大耳环、手镯。傣仲、傣涨戴小耳环、手镯、戒指。上衣有两种,即贴身短褂和无纽扣外衣,短褂多用蓝色土布或粉红色、草绿色绸子做成,长及腹胸交接处,短褂前下摆处钉着一排晶莹闪耀的细银泡,外罩一件只可遮盖胸部的蓝色或粉红色无领无纽短衣。外衣襟边和摆边以红、黄、绿、白为饰,袖细长及腕,并以数道彩色布料饰于下截。下穿宽大的青土布筒裙三条,分为内筒裙、二筒裙和外筒裙,其中,二筒裙边用红、黄、绿、蓝、白各色丝线精心刺绣,色彩斑斓,鲜艳夺目。手艺灵巧的妇女,在一种色中,还要点缀上其他色的精细图案,如古方格、花、草等。以一条自织的美艳多色的彩带绕腰数周,既可系裙,又可束腰,“花腰”即由此而得名。穿时呈横斜状,左方略高,右方略低,下腿着青布绑腿。发式比较复杂,傣仲、傣涨先将秀美的头发梳滑扭圆,用头绳扎起来,接着在头顶放上假发盘,将扭圆的头发从假发盘孔内穿出,再用穿针从侧面插进去,把假发固定稳,在假发上罩一块青色或蓝色的发巾,并拴好发巾带,然后将一条约3指宽,l米长的包头围在假发下,直垂两耳。把五颜六色的彩带塞人脑后包头缝隙处,围上包头箍,最后围上缀有流苏的发巾(流苏须偏在左面)。两耳戴上比铜钱大的银耳环,十分潇洒、俊俏。傣雅和傣得不安假发,将长发扭成团,用头带扎稳,包两块包头巾,戴大银耳环。傣雅、傣得女子逢喜日、节日离家出门,喜戴一顶边缘上翘的特制篾帽,称“各”。傣仲、傣涨女子打伞不戴帽。她们共同的特点是腰间系着一个色彩浓艳、精巧别致的腰箩,称“秧杆”,属女子的特殊装饰物,女子常用它来比美。自1950年后,女青年身着时髦的服饰,喜擦胭脂抹粉。

元江县傣族的婚姻习俗,先由男方到女方家提亲,傣家将此举称“喝喜酒”。去时,请两男两女做媒人,带上1只鸡、1只鸭、1盒饭、1对银手镯。到了女方家,若女儿和父母均同意,便收下男方家送来的礼品。婚宴一般要分作两天进行,第一天,男方家宰杀好并洗干净的猪、鸡、鸭各一对,蔬菜两挑,米酒两挑;拿着新娘所需的银饰和服装,请伴郎4至6人,伴娘2人,原说亲的两男两女媒人及厨师等前往女方家送礼及参加婚宴。宴毕,女方家才搬出嫁妆,为新娘送行。

新娘到了男方家门口,长者们要用红、绿线做成的线圈让新娘、新郎套3次,以示让夫妻从此后团圆恩爱。随即,媒人将两个饭团交叉着给新郎、新娘,摸一下后示意吃下连心饭了。最后由长者拿来一截着火的木柴,留在门坎上,让新郎、新娘一起踩下后用水浇灭,以示一切不吉利的事已毁于门外。新娘进入新房,伴娘陪伴过夜。虽是新婚之夜,新郎新娘不得同房。第二天,由新郎及伴郎将岳父母及亲戚请到男方家来认亲。新娘在夫家住3至5天后就回娘家居住,直到有了孩子,夫家才去将新娘接回来长住。

元江的傣族还有“上门”的习俗。“上门”的男子,要跟女方同姓,妻之弟妹称其为哥,同享女方村中男性的一切权利,不受歧视。但生下男孩却要恢复原父姓。在女方家生活几年后,女方弟妹均已成人,是否延续下去或带着妻子回自家可以听便,女方父母不会有任何非难。

傣族分性别按排列取名。男性排列是:岩(老大)、季(老二)、昌(老三)、赛(老四)、约(老五)等;女性排列是:月(老大)、依(老二)、安(老三)、艾(老四)、廖(老五)等。男女名后边的字,一般则是根据其父母对儿女所要表示的意思而取。如:男性“岩”后边的“罕”字,傣语为“金子”,其父母的意思是对自己的老大要像金子般爱惜。女性“月”后面的“香”字,傣语为“珍珠”,其意为父母的掌上明珠。男性“季”后面的“温”字,傣语为“甜”,希望生活过得如糖似蜜、幸福美满。女性“依”后面的字“广丽”,傣语为“好”,希望康泰无灾。傣家人认为,按傣家取的名字称呼,才显得更亲切、庄重,所以,傣家人只要提到其名,便知是男是女,排行第几。

丧葬实行传统的木棺土葬。出丧,需经舅父择定吉日良辰。出丧时,亲友披戴白色孝布,拜于门外。死者的长子还需手持一把大刀垂首跪拜。灵柩从跪拜的众亲友头上缓缓抬过,—亲友们一字成行地相送至选定的坟山上。安葬地是用丢鸡蛋来选择的,鸡蛋破裂在哪里,就在哪里安葬。凡凶死、暴病死、孕妇死、难产死、水肿死的,则通行火葬。出丧前一天,将死者焚烧于大火中,第二天捧骨灰入棺,举行同上的葬礼。

傣族的主要节日有“过年”和“花街节”。

过年春节,是元江县傣族最欢乐、最热闹的节日,他们的很多活动都是为迎接安康、吉祥而举行的。大年初一凌晨,寨子里哪家的公鸡先叫,那家人就得先去挑水。凡挑水者都要放鞭炮,表示欢欢喜喜地迎接新的一年。挑水的人都是男性,要在黎明前将一天用的水挑够,表示对妇女的关怀。大年初一这天,不兴串门请客,不能吵嘴,不能说污言秽语和不吉利的话,不能有越轨的行为。据说,只有这样,在新的一年里生产、生活才会顺利。初二或初四这两天,出嫁到异乡的傣家青年妇女,要请着丈夫、耍着狮子、挑着麻脆粑粑及美味佳肴去给父母拜年,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过年时间一般是6天,在初六那天,各村寨都要举行隆重的辞旧迎新活动,傣语“温嫩”。“温嫩”要在早上举行庄严的仪式,参加仪式的人们各人将手中事先准备好的一把谷子撒向四方,表示新的一年里,要用勤劳的双手辛勤耕耘,迎来五谷丰登。接着,鸣枪队高举火药枪,一起对空连续鸣放,鞭炮声、锥鼓声相应而响,一派喜气洋洋的欢乐情景。仪式毕,主持者当众宣布午饭摆“团圆宴”,全村寨合欢会餐。以此相互祝福,增强全村寨人的团结和睦。

花街节是元江县傣族的独特节日,也是傣族男女青年爱情生活中的一种风俗。“花街节”一年过两次,一次是正月初七的热水塘花街,一次是五月初七的大水平花街(据说这个日子的花街,古时曾先后在玉台寺山麓黑石头山、者戛梁子、漫林等举行,1926年后才改设在元江大水平)。2003年起改在世界第一高桥旅游风景区举行。两次花街均是傣族男女青年聚会对歌择偶的良日,为择得心爱的情侣,男女对歌有时会持续几小时。对歌中,不论男女,跟别人对歌时要将自己的面孔用一块漂亮的花毛巾蒙起来,人们称其为“蒙面的情歌”。现代,姑娘们还进行选美比赛、泼水、表演歌舞。节日里,附近的汉、彝、哈尼等族人民也前来同欢同乐,享受节日的甘美与快乐。

傣族信奉“龙神”,常举行祭龙仪式,这与原始农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认为“龙神”是管山管水的大神,每年正月间,各村必杀猪宰牛来祭祀它,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祭“龙神”时女子不得参加。有些傣族村寨建有土地庙,庙中立塑像,认为“土地神”能消灾除难,专管人畜平安,须定期祭祀它。新中国成立前,傣族地区有宗教职业者,男性称“波勐”,女性称“咪勐”,代人占卜治病,组织“打扫寨子”等活动。1921年后,也有少数傣族人信仰基督教。近50多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傣族地区文化科学知识日渐普及,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龙神的信奉渐趋消失。

P16-20

序言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是20世纪80年代编辑出版的。该《丛书》的问世,对于增进各方面对民族自治地方以及各民族的了解,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

《丛书》问世以来,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各方面情况有了新的变化,为了总结民族自治地方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民委决定修订、再版《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并将其列为国家民委重点科研项目之一。

本次修订,在基本保持原貌,统一体例、版本,增加新内容的总原则下,以补为主,重点补充改革开放以来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对新成立的自治地方进行补写。修订和补写的概况计有自治区概况5本、自治州概况30本、自治县(旗)概况120本。修订后的《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将更全面系统地反映当地历史、地理、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展示山川风貌、物产资源、建设成就和发展前景。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的修订工作,得到有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对关心、支持修订工作的各级领导、有关部门、专家学者以及所有热心参与此项工作的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总修订编辑委员会

2007年8月

后记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概况》作为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县情资料书,由国家民委及云南省民委统一部署修订,于2006年1月组成了以县长杨忠武为组长,以副县长吉寿海及县民宗局局长白友光为副组长,由县人大民族宗教工作委员会、民宗局、史志办、民政局、建设局、环保局、统计局、档案局、农业局、畜牧局、水利局、经委、交通局、文化局、教育局、旅游局、商务局、科技局、体育局、卫生局、广播电视局、人事劳动局、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等33个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共同参与的编写领导班子,并相应地配置了编辑人员10余名进行编写。从着手制定实施方案到下发相关部门,并按照《概况》体例要求搜集资料到修编成为上报书稿,历时一年多,数易其稿。本书的数据引用截止时间为2004年年底。

修编《概况》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重视、支持,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广泛地动员组织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各界人士相互配合、协作。在此,向各族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此外,由于编者知识和水平有限,加之,一些部门的档案散失,少部分章节的资料不全,以致在文字的表述和运用等方面不尽合理,其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尚希读者赐教并予以斧正。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

2007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8: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