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在一条街上,有些商铺热热闹闹、顾客盈门,但在不远的地方,另一家店铺却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同在一个地址,一家商铺由于经营不善而关门,可换了一个老板,改变一下门庭,却又搞得风生水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自然会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说经营种类、经营方式、营销策略等,都可能直接影响到一个商铺的经营成败。但有时候我们却发现,有些商铺的成败并不能用这些去解释,它的兴盛或衰败,似乎是由冥冥中的某些不可知的因素决定的。
这些冥冥中的,似乎不可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看了本书,你或许就会豁然开朗了。
本书主要以中国商都广州为背景,用图解的方式,对商铺的风水进行清晰地讲解。从几个较大的中心区商圈的风水背景,到一街一地的商业风水,再到一店一铺的风水分析,层层剖析,力求扼要简明。本书采纳古代风水学中的科学成分,再结合现代的科学知识,用浅白通俗的文字,配以精心选择和实地拍摄的图片,详细分解了各种形煞的影响和化解的方法,向普通读者讲述风水学——特别是商铺风水学的知识,可以说是一本各界朋友经商开店必读的风水实用手册。
01 风水的哲学源头
几乎所有的风水专著,第一章都会讲到概念或起源、体系或要素等。这往往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地方,而且对许多着重应用的读者来说,也不是必需的。
如果你想要大概了解一下风水的基本知识,更深入地探究后面的内容,那么,从头看起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如果你只想简单了解商铺风水的应用,对经商和开店有一个参考,那么本章节也可以直接略过,从第二章直接看起。
风水,又称山水、堪舆、青乌等,是中国专门研究人居环境的一门学科,是中国文化历史中一种独特的环境艺术思想。
“风水”一词,最早始见于《葬书》:“葬者,乘生气也。经日: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葬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系统论述风水理论的书籍,有人说《葬书》是晋朝时期的风水学家郭璞所写,但又有人说这本书直到宋代才成书。但不管怎么说,风水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传播,都是比较早的事了。
实际上,中国人的“风水”观念并非从晋代才产生的,而是更早。可以这么说,自从我们的先祖有思维能力以来,便懂得如何选择理想的环境以获得生存与发展。早期的考古发掘表明,原始时期的初民对居住区、祭祀区与墓葬区等就存在着强烈的选择意识。原始人类的狩猎时期,人们就已经知道选择避风向阳的洞穴作住所,以利于保温、防潮。
中华大地处于北半球,太阳基本上都偏南,所以,我们的先人们在选择居住地时,都遵循 个共同原则,即坐北面南,背山近水,或有壕沟环绕,聚落以内,祭祀区位在哪里,墓葬区位在哪里,公共房屋在哪里,粮仓在哪里,都有合理的设计和布局。这从考古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中得到了印证。这就是原始社会时期的风水。
而距今6000多年前的河南濮阳酉水坡仰韶文化墓葬中白勺“青龙白虎图”,很明显地告诉世人,那时候,人们就已有较为成熟的“左青龙右白虎”的古代风水的概念。
先秦的时候,就有相宅(即勘察宅地)的活动。《尚书·召诏序》云:“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这是相生人的居所。也有相死人墓地的。先秦的贤君盘庚、周公在相地实践中都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先秦相宅后来发展成一种术数,并没有什么禁忌,没有那么多迷信色彩。
到了汉代,风水学家把相宅发展成为一种术数,方位、上坟等都有各种禁忌,墓上还装饰有避邪用的石人、石兽、镇墓文等。易学卦理的流行,也使风水学得到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化发展。“堪舆”一词最早出自汉淮南王刘标《淮南子》一书。汉代许慎日:“堪,天道;舆,地道也。”天道是指天文,地道是指地理。《易系辞传》:“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故堪舆即洞察研究宇宙天地山川与日月星辰,斗转星移交汇变化现象之意。因此,风水学也叫“堪舆”术。“堪舆”也就是风水的最古老、最正宗的名词。这一时期,相地、相宅、相墓主要是存士大夫、达官贵族等上层阶级流行传开,而身处下层的广大百姓却无缘问及,风水只作为皇家术为宦官阶层服务。
秦汉时期是风水的萌芽白勺时期,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批有关风水的专著,如《堪舆金匮》、《宫宅地形》、《周公卜宅经》、《图宅术》、《大衍元基》、《葬历》等等。这表明,秦汉时期风水术已经完成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形成过程。
风水成为一种系统的思想体系大致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管辂、郭璞等一代风水宗师开始逐步完善过去有关风水的理念,并将其上升为一种理论。晋代郭璞的《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生气行平地中,发而生平万物。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这 段既是对生气论的总结,又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风水”这一特定的名词,郭璞也冈为《葬书》而被尊为风水的鼻祖。《葬书》还提出了一整套的风水的理论:以阴阳为根本,生气论为核心,藏风得水为条件,其目标是获得一个理想的生态环境。郭璞还认为“祖父子孙同气,彼安则此安,彼危则此危”,这也使得后世阴宅(即墓葬)风水得以兴盛。总之,《葬书》是风水理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为风水以后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管氏地理指蒙》也是占代风水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它就是托名于管辂而作的。
唐朝以前,风水术一直被禁锢于皇室深宫,鲜为民间所知。唐末,风水大师杨筠松、卜则巍从皇宫流落到江西,并开始开班授徒,其后世弟子逐渐形成了“形势宗”的风水派别。
到了宋代,风水得到理学家的鼓励和理学大师程颐、朱熹的倡导,陈抟、邵康节、蔡元定等著名易学家也对风水进行了阐释和认定,一些风水著作相继出版,使风水为士人所接受,从而出现了以江西形法派和福建理法派为主体的风水学理论体系。宋徽宗相信风水,他原本无子,有一位术士告诉他,将京师西北隅地势加高数倍,就可得子。于是宋徽宗命人照做,果然得子,因此更信风水。又命人择宝地筑“上清宝篆宫”。结果劳民伤财,国库空虚,以至政权衰败。宋代的风水大师特别多,赖文俊、陈抟、徐仁旺、吴景鸾、傅伯通、蔡元定等都很有名。
到了明清,皇家修建陵墓都要求助于民间风水大师。明代的时候,风水被划分成三个流派,即形法(峦头)派、向法(理气)派、日法(择时)派,实际上它们也只是各有侧重,以及具体方法各有不同罢了。
P3-7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在一条街上,有些商铺热热闹闹、顾客盈门,但在不远的地方,另一家店铺却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同在一个地址,一家商铺由于经营不善而关门,可换了一个老板,改变一下门庭,却又搞得风生水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自然会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说经营种类、经营方式、营销策略等,都可能直接影响到一个商铺的经营成败。但有时候我们却发现,有些商铺的成败并不能用这些去解释,它的兴盛或衰败,似乎是由冥冥中的某些不可知的因素决定的。
这些冥冥中的,似乎不可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看了下面这段话,你或许就会豁然开朗了——
平时,每当我们见到一家商店红红火火时,就会脱口而出地赞道:“哇,这家商店的风水真好!”而当我们看到一家商店很冷清时,又会下意识地皱着眉头说:“唉,这家商店的风水真差!”
不错,那些冥冥中的,似乎不可知的因素就是风水。
确实,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风水,往往在很多时候,在很多地方决定了商铺的成败兴衰。
曾几何时,风水被当作封建的垃圾扔到角落里去了。原因当然有很多,但在这里我们不必去细细追究。我着重想要说的是:随着思想进一步的解放,人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了近两千年的、以我们传统文化为其核心精髓的风水学,其实包含着很多科学的成分。特别是近年来,风水学逐渐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应用,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这门古代居住环境学对我们其实还是很有用的。于是,人们又自觉地拾起这个曾经被丢弃的学说,将之应用到和谐人居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建设之中。古老的风水学,在今天已经得到了重生和复兴。
随着这股复兴的热风,很多人热切地想去学习风水学,用于指导、选择好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特别是一些想自己创业、开店的朋友,更热切地学习有关的风水知识,以便更准确地选择一个好的地头。
但这谈何容易呢?!
首先,经过长时期的彻底清扫,现在能找到的合适的风水学书籍并不多,适合年轻人看的风水书更是少之又少;其次,风水学以我国古代很多门类的知识为基础,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的原因,其传承者们也有意无意地把它发展成了一门晦涩难懂的学科;第三,现代风水学实际上结合了很多门现代科学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环境艺术学,没有一定学科素养的人学起来可能比较吃力。
有鉴于此,笔者一直致力于想用通俗的方式去论述现代风水学,为更多的普通读者找到一个学习风水学的捷径。笔者是学地球物理出身的,曾在地质队工作多年,遍游祖国山河,为学习风水学奠定了一定的现代地理、地质学的根基。长期以来,结合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现代知识,潜心研习易学和堪舆,对风水学的原理、脉络有了透彻的认识,得出很多独到的见解,所有这些,也渴望能与广大的读者分享。
近年来,笔者又投身于营销学和中小企业兴衰的研究,对商业心理学及营销心理学涉猎较深,我发现,如果将现代商业管理科学与祖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用于风水与商业经营的全新研究,会获得一个全新的视野,而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还为数很少。在本书中,经商与风水的关系,是我们要谈论的重点,笔者近年来的研究经验,部将在本书里得到体现。
书里没有太多地照搬古籍,而是采用“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吸纳古代风水学中的科学成分,再结合现代的科学知识,用浅显通俗的文字,配以精心选择和实地拍摄的图片,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向普通读者讲述风水学——特别是商铺风水学的知识,期望它能为普及风水学知识,为那些有志开店创业的人们,起到参考和自我把关的作用。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作者将由衷地感到欣慰。
黄儒经居士
2008年2月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本书终于完成了。
中国的风水理论延续了两千多年,在这之前,它主要用于为人们选择阴宅提供指导,至多也就在城乡选址、宅第建设方面发挥一些指导作用,像本书这样的结合一店一街的具体实际、配图解说,将风水理论用于商铺选择的尝试,在风水学发展史上,不说是绝无仅有,也是比较少见的。我真心希望这样的苦衷读者能体会到,更希望这本书真像它所预期的那样,能在读者朋友们选择商铺、改造商铺、装修商铺过程中,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本书完成写作之后,我曾将它给一位经营海鲜酒家的老板朋友看,原本是想征求他的意见的,没想到出现了意料之外的结果——
他的海鲜酒家是一家大型的饭店,开在一条饭店林立的旺街上,可让他苦恼的是,在附近的大小饭店几乎每天都爆满的情况下,他的酒家却上座率不足。他没有心思给我的书提意见,却急切地叫我从风水的角度对他的酒家进行“诊断”。我自然是没法拒绝。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发现,他的酒家开在一栋宾馆和写字楼合一的大厦的一二层,酒家的大门就开在大厦的大门处,所以,大厦大门里的玄关处还有电梯口、消防楼梯口,还有酒家本身的引上二楼的一条弯曲楼梯等,从早到晚,进进出出的人总是很多,可真正进酒家吃饭的却不多。我认为,这样的布局容易出现乱流,不利于酒家客人气聚集。而且,这样的门进布局必然使海鲜池安排在酒家最好的中心位置上,使这一块宝贵之地没能得到更合理的使用;而二楼上楼梯和一楼内门实际上形成了酒家的两个不同入口,使生客形成二选一的选择问题,容易产生犹豫,这样的心理积淀使客源容易流失,客观上还增加了酒家经营的成本和难度。
于是,我就建议他将酒家的大门改设在大厦的一侧,不再与大厦大门同一,而二楼楼梯也相应改设在新大门里面。这样,统一了入口,消除了乱流,聚集了人气,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布局可以充分地利用新大门旁边设立整齐明亮的海鲜池,一半设在外面的海鲜池也起到了很好的广告作用。这样的改造过后,果然顾客大增。这位老板过去本不了解风水,也不相信风水,但现在他已经很信服了。
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风水是超越于经营管理之上的更有用的东西,要说的只是,风水在很多时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真的是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的。确实,很多时候你不能用科学去解释风水,但假如你能川页应风水,不破坏风水,却能使你、你的商铺、你的居所、你的家人能力与环境更和谐,使你和你的家人得到更好的发展。
生活中类似的俐子应该还会有很多的。有些人无意中选择到了风水不好的地头,又不知道怎么去改造它,于困局中苦苦地经营,事倍而功半。
商铺是这样,住宅、工厂、办公室何尝不是这样呢?有鉴于此,笔者目前正在酝酿,将准备了几年的《图解实用家居、办公室风水》努力地写作出来,在不久的将来,作为本套书的第二本,也是本套书中更值得期待的重头,会很快与读者朋友见面的。我期望它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为广大的读者朋友提供更多、更大的帮助。
学海无涯!像风水这样高深的知识更是学而无尽。书虽然推出了,但作者依然在诚惶诚恐。在期望它有助于您的同时,更期望您不吝指教。让我们一同学习,共同提高,愿以开放的心态与天下人广交朋友。
黄儒经居士
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