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别强调的是:我,是自己的主人,也就是经营的主体。我要对自己行主人之事,尽主人之责,也就是经营之道,这便构成了本书的主要内容。每一个人终究是独立的个体。对自己拥有“主权”,是经营自己的基础。本书从经营心灵、经营事业、经营家庭三方面介绍了如何经营自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经营自己/金蜜蜂创智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刘广迎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特别强调的是:我,是自己的主人,也就是经营的主体。我要对自己行主人之事,尽主人之责,也就是经营之道,这便构成了本书的主要内容。每一个人终究是独立的个体。对自己拥有“主权”,是经营自己的基础。本书从经营心灵、经营事业、经营家庭三方面介绍了如何经营自己。 内容推荐 该如何经营自己呢?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安放自己的灵魂。其次,如何开发自己的潜能,尽可能多地创造和获取财富(既包括物质财富,也包括精神财富)。再次,如何尽可能地提高生命的质量。本书从经营心灵、经营事业、经营家庭三方面介绍了如何经营自己。 目录 引 言 1 经营心灵 9 自我的人生结构 11 自我需要动力 17 “身动力”的开发 20 “心动力”的开发(一) 24 “心动力”的开发(二) 27 “心动力”的开发(三) 31 “灵动力”的开发 35 “三大动力”的融合 39 人生充满矛盾 41 人是欲望的囚徒 41 人有利己的自然属性 43 人是大自然的宠儿 45 人能够完全利他吗? 47 自我追求快乐 49 自我以何为快乐 53 调节自我的欲望 59 淡定的人生态度 61 让欲望变成清晰的目的 63 培育“快乐成本观” 65 懂得知足与知不足 67 知道“不够”与“不能” 70 再谈“自我超越”之快乐 74 经营事业 79 我是一个“公司” 81 “我”的经营目的 85 “我”的视野 88 “我”的机遇 92 “我”的目标 96 “我”的主营业务 99 “我”可以立志做大官吗? 103 “我”可以立志发大财吗? 106 “我”可以立志做大学者吗? 111 “我”可以立志“修理地球”吗? 116 “我”可以立志做一个自由人吗? 122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 126 “我”的主要职能 129 “我”的经营战略 135 “我”的经营策略 138 “我”的绩效管理 142 “我”的观念更新 146 以诚信为本 147 崇尚自由竞争 149 冒险才能赢 151 以“向下拉平”为耻 152 做尘世中的君子 154 “我”的品牌建设 159 “我”的可持续发展 162 经营家庭 167 给家庭做个透视 169 揭开爱情的“面纱” 173 婚姻是现实的生活 178 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 181 性与婚姻的道德约束 185 恋爱需要“教练” 188 婚约是爱情的“麻醉剂” 191 爱情需要“保鲜” 193 婚姻需要“经营” 196 重提“门当户对” 199 尊重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203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06 让生活充满爱 209 家和万事兴 212 后记 217 试读章节 “身动力”的开发 只要是个活人,就离不开“身动力”。反过来说,没有“身动力”的,就肯定不是活人。 人的身体十分复杂,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存在能和人身体的能力相提并论。充足的“身动力”,不仅是事业发展的前提,而且,开发身体潜能本身就是一项事业(如竞技体育、武术、杂技、舞蹈等事业)。所以,人要对自我负起责任,先要对“身动力”的开发与管理负起责任,这就需要转变观念,学习和掌握一些“身动力”开发与利用的方法和技巧。 健康的体魄是人生动力的基本来源。人的肢体运动、思维运动都需要身体力量的支持。人要保持身体的力量,相对比较容易一些。 首先是科学合理的营养。人主要通过“吃”来获得“能源”支撑,因此,每一个人的确需要提高对“吃”的问题的认识,只亲自吃是很不够的,还要亲自研究吃什么、如何吃的重大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餐饮业的发展将由目前以色香味为主向以饮食结构的科学合理与色香味并重转变)。汽车要加油,锅炉要添煤,人要吃饭。油品不同,影响车的性能;煤质不同,影响锅炉的运行;人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吃的东西不卫生,同样影响到人的生命力。“病从口人”,包含了吃的方式和吃的内容两个方面。这个道理不见得人人都懂或者懂了也挡不住美食的诱惑。不是吗?你看,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一边大把吃药、一边尽情吃喝的群体也大大增加了。 反过来想,人是不是可以“吃出健美”呢?道理同样是显而易见的。锅炉用煤,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煤种不对就会影响锅炉的寿命及效率。可以说,越是精密的机器对能源供应的标准要求越高。人的身体比锅炉精密多了,对“燃料”的要求则更高出许多。科学的饮食,有益于人的健康,有助于长寿,有利于保持青春。“吃”是最好的医生,也是最好的美容师。健壮的身体可以为人的生命提供物质力量,身体健美则还可以转化成为精神力量。怎样才能“吃”的科学合理?这是一门大学问。个人没有必要弄通弄懂,将来是会通过社会化服务来解决的。当下,个人可以作一些简单的了解。中国有着中医养生的传统,过去有《黄帝内经》等传世名作,如今关于饮食文化、茶文化的书在全国各大书店琳琅满目。作为非饮食行业的人士,从中选个一两本,走马观花地看一看,略知一二,在生活中有所遵循,还是必要的和可能的。 其次是合理的运动。现在晨练群体绝大多数是老年人,中年人有一小部分,青年人约等于零。失去之后才知道珍惜,人往往犯这样的简单错误。生命在于运动。人的肌体和机械动力设备有着相似的特点,你长时间不动,就会锈蚀、老化、腐烂。发电机停止运行后,不能让转子静止,否则会导致发电机转子大轴弯曲。人要保持好“身动力”,就一定要有合理的运动。生活在城市中的“上班族”,往往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运动的条件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把运动的时间固定在每天早上,会更可行一些。年青人大部分有睡懒觉的习惯。其实运动一个小时比多睡一个小时的意义要大了许多倍。至于运动项目的选择,可因条件、因兴趣而定。不管什么运动,贵在持之以恒。 再次是身体潜能的开发。眼睛是用来观察事物的,可偏偏有人可以用来吹汽球;用脚走路很正常,可有人可以用脚来写字。在竞技体育领域,前人不断被超越,记录不断被打破。由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竞技体育运动飞速发展,再加上体育职业化的推波助澜,使对人体潜能的开发与使用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可以说,每一项辉煌体育成就的背后,无不有着先进技术和科学手段的支撑。如何让这些技术和手段惠及大众,是政府需要考虑的一项战略问题。对于个人来说,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如宇宙一般,蕴含着丰富的能量,需要我们用心呵护、科学开采、有效利用。我们不可安于做一个体育看客,不可满足于健康这样一个基本条件的实现。我们不一定要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但我们完全应该学习借鉴他们的一些方法和手段,来开发和利用好自己的“身动力”。体育,决不仅仅是为了健康、健壮与健美,而是对身体潜能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一条重要管道。做一个真正的体育爱好者,其实就是爱护和开发好自我的“一次能源”。 再者是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你要生活就必然消耗你的“身动力”,所以生活方式也是你的“能源”利用方式与消费方式。这里说生活要有规律,一个方面是指工作上要适度。既不要使自己的身体长期“超负荷”,也不要让自己的身体“空载运行”。正如开车一样,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经济运行。听朋友讲,某主流电视台对主持人的使用方式是“把男人当牲口使,把女人当男人使”。如果真的如此,这种对人的“身动力”的掠夺式开发利用是很值得商榷的。另一个方面是指生活上不要过度放纵自己。老百姓教训调皮的孩子时有句俗话:“狗欢无好天。”意思是嬉戏过了头会出意外。人的“身动力”不完全与锅炉一样,煤粉进入高温的炉膛,瞬间燃烧释放出能量。人类“身动力”的供应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对“身动力”的使用也要有个度的概念,即使是再好的享乐,也不可忘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你更好地享受生活的本钱!子曰:“过犹不及。”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必须注意,过度与不及均足以败坏德性……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岁月如流,逝者如斯。珍惜身体的能量吧,让她为成就一个更好的自我提供更充足的“身动力”!P20-23 序言 于丹火了,火得异乎寻常。用这样一种方式去宣讲《论语》竟让人名利双收,在此之前也许没有人会想到。这让一些专家很是不平,进而用多种方式指出于丹教授在学术上的种种不足,甚至有的专家不愿同于丹一起出席同一个学术交流活动。或许这些专家的目的是崇高的,但总让人感觉他们就是要说明自己比于丹更“论语”。也许有的专家确实很“论语”,可他们的学术价值不被市场认可的原因在哪里呢?其实,在于丹教授身上就可以获得很多启示:于丹不仅关注《论语》是什么,而且关注当今大众需要什么,还关注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让大众的潜在需要变成现实的需要。用企业的话说,就是于丹教授重视产品质量,也重视客户需求,懂得经营之道。 这个道理可以用一道公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天才+勤奋+机遇=成功”,这是大家熟知的一道形象化的公式,那么,如果在这个等式左边再添加一个“经营”,则既会使“勤奋”事半功倍,又会使“机遇”光顾的概率大大增加。这个“经营”应该是乘数,其大小取决于个人自我经营的能力,或者说取决于经营自己的能力。何谓“经营自己”呢?就是借鉴社会管理和企业经营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对自我发展做系统的谋划,对自身的各种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开发,使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自然、自身的肉体与灵魂交融和谐,从而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这是中国老百姓朴素的经营意识。吃得好一点,饭量大一点,穿得好一点,衣服多一点,并不必然导致家庭财政困难,但如果谋划不好,家庭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家庭是如此,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如此。有人说,中国人不会工作,也不会生活。通俗地说,经营自己就是让自己工作好、生活好。 这本书特别强调的是:我,是自己的主人,也就是经营的主体。我要对自己行主人之事,尽主人之责,也就是经营之道,这便构成了本书的主要内容。 亲爱的朋友,也许你会说:自己的脑袋在自个肩膀上扛着,怎么还会由别人当家做主了呢?除非他是一个白痴。且慢!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看一看,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更愿意替他人当家做主,又有多少人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由他人来替自己当家做主呢?不是吗!如果你是一个孩子,父母替你当家做主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你顺从,父母则高兴愉悦;你反抗,父母则伤心失望。有的时候,他们只是主观上认为自己是对的,“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怎么可以不听我的话呢”;有的时候他们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反而忘掉了自己的初衷(现在,所谓80后孩子的情况有所变化,不再如以前的孩子们那么听话了,但却又出现了有“意见”无“定见”,只要权益不要责任的问题,让家长们头痛不已)。同样的事情可不仅仅局限在家庭范围之内,如果你是一个雇员,老板替你当家做主就是天经地义的;如果你是一个下级,上级替你当家做主就是天经地义的;如果你不幸有了一点思考,那么结果只能是这样的:要么你失去灵魂,要么你的灵魂失去主人。更为不幸的是,替你做主的许多人都是满怀爱心的、替你负责的。“都是为你好,怎么不知好歹呢?”当你偶尔试图收回自己做主的权利时,他们这样说,很失望,也很委屈。而你自己也会有一些愧疚和不安从心中生出来。 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大多数人受到的是始终如一的“听话”教育。听家长的话,是好孩子;听老师的话,是好学生;听领导的话,是好员工。我们太缺乏独立思考意识的培育,许许多多的人丧失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力而不自知,任由他人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早已变得习以为常,似乎生活本应如此。“听话”本应是听取别人讲话之意。认真地广泛地听听别人的看法,这是好的习惯、好的修养。问题出在我们把听话的内涵延伸为顺从,把不假思索地接受长者、领导的意见,上升为判断人的道德标准。然而,事实是:谁也没有自己对自己最了解,谁也不可能比自己对自己更负责任。在我们被复制成为“顺民”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失去个性、失去发现、失去思想的代价。“听话”是让别人特别舒心的行为,却不是对自己、对事业完全负责的表现。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亚先生”是个好学生,却不是一个“听话”的学生。他通过自我的独立思考,建立了与自己的老师柏拉图完全不同的哲学体系,成为西方文化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面对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竞争的世界,我们太需要自我意识的觉醒。有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才算得上一个真正的人。我们要认识到,我就是我,过去不曾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我们要从灵魂深处发出呐喊:“我要做自己的主人,我不替他人做主,我也决不允许别人替我做主!”谁的意志也不能强加于我,谁的思考也不能替代我的思考。 每一个人终究是独立的个体。对自己拥有“主权”,是经营自己的基础。 那么,该如何经营自己呢?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安放自己的灵魂。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们当下的生活,我们追求的东西,真是内心深处所渴望的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也许更多的时候不过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罢了。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人活着以什么为幸福?以什么为快乐?这是人生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最不容易解决好的问题。然而,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却常常被轻视或忽略。以至忙忙碌碌大半生,却越来越迷惘。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流传一句话:“穷得什么都没有了,光剩下钱了!”就是对灵魂丢失的一个群体的生动形象的概括。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经常性的思考,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修正思考的结果。谁在某一阶段把这个问题解决的相对好,谁的才智和勤奋就能够同获得的幸福快乐成正比,谁的付出就能同人生价值成正比,谁就有可能在与同龄人的“人生长跑比赛”中取得阶段性领先。谁能做到身体的茂长、心智的开发和心灵的提升协调互动,谁就有可能获得内心的充实,实现心灵的和谐,获得恒久的快乐。 其次,如何开发自己的潜能,尽可能多地创造和获取财富(既包括物质财富,也包括精神财富)。在过程公平的前提下,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越多,说明他对社会的贡献越大,受到的尊重也应该更多。当然,如果你愿意把自己的创造奉献给社会,则体现了一种更高尚的人生追求,也正是因为如此才突显创造者的崇高。人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都是如此的。但假若在来与去的过程中始终是赤条条的,岂不是成了社会的寄生虫?所以,一个人要研究如何开发运用自己的各种资源,更富效率地去创造财富,并使得创造的成果合理地“惠及”自身,形成自激励、正反馈,从而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要探明一个人心智的潜能究竟有多大,尚属于天方夜谭,即使这个人是一个傻瓜。我们有理由认为,人的心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你愿意努力,并且有一定的方法,“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会创造出来”。 再次,如何尽可能地提高生命的质量。人都希望长寿,但绝大多数人也不是单单为活着而活着,而是希望同时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生命延续到极致。这就有平衡、取舍和协调统一的艺术。健康地活着,是必须的;有滋有味地活着,活的对他人有所帮助,对社会有所贡献,才是自己的幸福,亲人的自豪,社会的福音,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和充分的。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有了市场经济,有了物权制度,才有了经营自己的可能性。完善的市场经济意味着自由、平等、公平和公正。它不认权力,不查祖宗三代,只认你自身的价值。市场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使得人尽其才有了实现的可能。只要你有本事,得方法,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市场配置财富,使得“按劳取酬”,准确地说是劳动的价值有了实现的可能,只要你肯付出,有效率,就会得到应有的回报。总之,真正的市场经济会使你的才能和勤奋与你的获得基本保持一致成为一种常态,而不再是某个组织或某个开明人士给你带来的意外惊喜和感激涕零。《物权法》确定了个人财产的合法性,这从制度上保证了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剥夺你合法财产的权利,意味着“穷有理”的逻辑在法理上不再成立,合法致富的人无需再遮遮掩掩地享受自己财富。我们无需苛求人人达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思想境界,但我们可以尝试着做一个利己利人的人。一部《物权法》看似保护的是个人的财产,实则保护的是一个国家每一个公民劳动的动力和创造的热情,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我们的幸运还体现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中国步人了改革开放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多的人不再单单是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劳动工具,不再仅仅是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下某一个流水线上的“螺丝钉”。创意创造财富,个人的知识、智慧、技能、经验等所决定的创造力,在市场竞争中愈来愈显示出其决定性力量,形成了与传统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相抗衡的智力资本。智力资本所有者可以和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所有者一样共同拥有公司的权益。“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也成为话语权和分配权的凭借。在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一手老茧”的人正渴望拥有更多的知识,也好把自己演变成“臭老九”,“臭老九”日益成为人人想拥有的“香饽饽”;“造原子弹的比不上卖茶叶蛋的”的时代已经成为尘封的历史。老话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现在“兵”都已是秀才,秀才才是好“兵”,秀才在角斗场上也不再是弱者的代名词。 我们走进新时代,我们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朋友,仅有心情豪迈还是不够的呀!我们需要把激情转变成为踏实有效的创业行动,我们需要由心情的豪迈升华到心灵的超越。经营自己吧,给自己当好董事长,当好总经理,当好灵魂的工程师!从这一刻开始,给自己下一张任命书,并宣誓就职吧! 是时候过自己想过的日子啦! 这是一个“喻于利”的时代,现实的利益总是把崇高的精神冲撞得难以立足。人们已经意识到,与环境的污染相比,人性的污染更为严重,也更为可怕;与解决贫困相比,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更加复杂,也更加困难。和谐社会需要“绿色GDP”,更需要“绿色人性”:幸福生活需要财富的充裕,更需要精神的富足。 许多人在随波逐流的同时,不断企图让精神站稳脚跟。可后来却发现,几番努力不过是使自己的灵魂多打了几个踉跄。人们禁不住自问:世俗的道路能不能与高雅的大道相交?追求个人利益所激发的动力能不能创造出人性的光辉? 人作为生物性的存在,必然有利益的诉求,这主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因为市场能够较好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激发人的创造能力;市场也能够比较公平公正地分配财富。一个人要在市场当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尊重和有效开发人性原欲的强大动力,并经营好自己的智慧、知识、技能、经验、劳动等“产品”。古语讲: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经营自己,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从操作层面说。就需要“取势、明道、优术”。 人作为文化性的存在,需要获得人所意味着的“做人”的资格,这主要在“情”场当中来实现。因为“做人”的资格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确立的。所以,人需要亲情、友情和爱情,或者说,人需要扩大认同。一个人得到认同的等级越高、范围越大,满足与幸福感也就越强。财富、权力,甚至事业的成功与辉煌,并不一定让人生活幸福。我们不能指望等到财富多多或权力多大以后,再关注自己的生活幸福,而应该经常想一想,相对于“幸福生活”这个目标.我们是不是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坚持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市场上实现利益的最优化,在“情”场中实现个人形象的最优化,既成就事业,又成就品格,进而实现生活幸福。“金蜜蜂”创智系列丛书,试图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些思路和操作方法。由于作者眼界、知识、认识能力的局限,书中的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我是满怀感恩之心、回报之心,尝试“金蜜蜂”系列丛书写作的。在此,我衷心感谢我的老师、领导、同事、家人和朋友们。是他们给予我关爱、培育、教导、支持、帮助和鼓励,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感谢刘清鑫、王西胜、舒旭辉等好朋友,他们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感谢中国经济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们,他们为本书的编辑和出版发行付出了智慧与劳动,没有他们,就没有本书的面世。 刘广迎 2008年2月28日 后记 这是一个“喻于利”的时代,现实的利益总是把崇高的精神冲撞得难以立足。人们已经意识到,与环境的污染相比,人性的污染更为严重,也更为可怕;与解决贫困相比,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更加复杂,也更加困难。和谐社会需要“绿色GDP”,更需要“绿色人性”:幸福生活需要财富的充裕,更需要精神的富足。 许多人在随波逐流的同时,不断企图让精神站稳脚跟。可后来却发现,几番努力不过是使自己的灵魂多打了几个踉跄。人们禁不住自问:世俗的道路能不能与高雅的大道相交?追求个人利益所激发的动力能不能创造出人性的光辉? 人作为生物性的存在,必然有利益的诉求,这主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因为市场能够较好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激发人的创造能力;市场也能够比较公平公正地分配财富。一个人要在市场当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尊重和有效开发人性原欲的强大动力,并经营好自己的智慧、知识、技能、经验、劳动等“产品”。古语讲: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经营自己,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从操作层面说。就需要“取势、明道、优术”。 人作为文化性的存在,需要获得人所意味着的“做人”的资格,这主要在“情”场当中来实现。因为“做人”的资格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确立的。所以,人需要亲情、友情和爱情,或者说,人需要扩大认同。一个人得到认同的等级越高、范围越大,满足与幸福感也就越强。财富、权力,甚至事业的成功与辉煌,并不一定让人生活幸福。我们不能指望等到财富多多或权力多大以后,再关注自己的生活幸福,而应该经常想一想,相对于“幸福生活”这个目标.我们是不是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坚持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市场上实现利益的最优化,在“情”场中实现个人形象的最优化,既成就事业,又成就品格,进而实现生活幸福。“金蜜蜂”创智系列丛书,试图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些思路和操作方法。由于作者眼界、知识、认识能力的局限,书中的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我是满怀感恩之心、回报之心,尝试“金蜜蜂”系列丛书写作的。在此,我衷心感谢我的老师、领导、同事、家人和朋友们。是他们给予我关爱、培育、教导、支持、帮助和鼓励,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感谢刘清鑫、王西胜、舒旭辉等好朋友,他们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感谢中国经济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们,他们为本书的编辑和出版发行付出了智慧与劳动,没有他们,就没有本书的面世。 刘广迎 2008年2月2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