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行是我国国学大师,人称“杂家”。19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出版散文集多本。本书为张中行的散文集,主要收录了他的多篇散文,有《直言》、《青龙湾》、《银闸人物》、《结尾的高风》等佳作。这些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派,行文流畅,文笔精妙,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水平与艺术素养。读来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张中行散文(名家散文典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中行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中行是我国国学大师,人称“杂家”。19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出版散文集多本。本书为张中行的散文集,主要收录了他的多篇散文,有《直言》、《青龙湾》、《银闸人物》、《结尾的高风》等佳作。这些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派,行文流畅,文笔精妙,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水平与艺术素养。读来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内容推荐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国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本书为张中行的散文集,主要收录了他的多篇散文,有《我与读书》、《才女·小说·实境》、《犊车驴背》、《幻境和实境》、《鱼引来的胡思乱想》、《猪年说猪》、《老温德》、《拭泪送孙玄常》、《柳如是》等。 目录 我与读书 不合时宜 心声偶录 自欺而不欺人 临渊而不羡鱼 关于信佛 知惭愧 刚直与明哲 梦的杂想 才女·小说·实境 晨光 剥啄声 笑 案头清供 留退笔 代步 犊车驴背 起火老店 城 桥 户外的树 书 窗 灯 镜 幻境和实境 机遇 失落 鱼引来的胡思乱想 直言 螳螂 蟋蟀 猪年说猪 牛年说牛 伊滨访古 香冢 青龙湾 药王庙 梁漱溟 刘半农 俞平伯 老温德 诗人南星 张守义 银闸人物 王门汲碎 结尾的高风 拭泪送孙玄常 小胖子 丁建华 柳如是 《张中行小品》自序 《写真集》自序 《留梦集》自序 《说梦草》自序 《负暄琐话》小引 残书的首册 旧迹发微 能想想也好 求转败为胜 聚讼礼赞 此处禁止小便 出入防盗门有感 一瓶人头马的烦恼 选编后记 试读章节 自欺而不欺人 不知道应该说是得天独厚还是得天独薄,用旁观者清的眼看,我比老而死的大众像是多活了几岁,于是不断有好事者或贪得者来问养生之道。我说我不会养生,并举一些行事以证并非谦逊或撒谎。可举之事很多,这里只说两件。一是饮食,在享受与懒散二者不可得兼的时候,我必是迁就后者而牺牲前者。比如间或有人惜老怜贫,送来贵重茶叶,我照例是不喝,不是因为反对陆羽的雅兴,是因为没有喝白水省事。又比如在单位过单身日子,估计晚饭不会有人招待,午饭就由食堂多买一些,晚上吃剩的一半,凉的,有人看见,说有违养生之道,我总是答:“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再说一件,防病,单位有善政,定期送来体检表,我总是不参加。还有不参加的高论,是:身上没什么不舒服,即无病:去检查,推想必不免的,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出于医生之口,就成为有病,所谓自寻苦恼,何必!说到这里,问者表示理解,但未满足,而是退一步,收回“养”字,问“生之道”,因为我还活着,而且像是活得有滋有味的。对于这样的一问,我一贯是答曰:“自欺而不欺人。”显然,话太简略,不能不加点解释。 先说自欺,有哲理的和闲情的两方面的意义。先说哲理的。上面提到自寻苦恼,这哲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和一些想法就是自寻苦恼寻来的。这说来话长,只好化繁为简。还是未出学房时期,也可能由于天命,忽然身在土地之上,而心跳过《三皇五帝考》和“雨打梨花深闭门”之类,想到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怎么样生活才好的大问题。求解答,不能不读,不能不思,于是读而思,思而读,也可以说是下一种海,在水里扑腾了若干年。所得呢,是不能证明人生有什么意义。但还活着,并舍不得死,总当有个说法吧?这说法,效颦,引经据典,是《中庸》的开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古人高明,说天命之谓性是叙述事实,而不问这样的事实有什么意义;然后重点是讲生活之道,不过是率性,举例以明之,是性规定愿意活着,就争取能活,性规定烤鸭比糟糠好吃,就争取有烤鸭吃。当然,地上人不只一个,活,吃烤鸭,还要具备许多条件。这诸多问题,我想过,并斗胆,把一得之愚写成一本小书,名《顺生论》。顺生者,顺本性活下去,而不问这样活下去有什么意义是也。用事例说,我也涂抹些不三不四的,到报刊上变成铅字,觉得有意思;有时以某种机缘,与友人甚至佳人共席,目相对,杯相碰,然后一饮而下,也觉得有意思;等等。究竟有什么意思?得天独厚的人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自然就想不到问;并未想到,这“有意思”就稳固如磐石,正是岂不羡煞人也。至于我,是装作没有这样的问题,而享受这摇摇欲坠的“有意思”。我也有“有意思”,但它是建基于“自欺”之上的。此即所谓“难得胡涂”,我自信我经常能够胡涂,即凭借自欺而活得有意思。这自欺是哲理性质的。 自欺还有闲情的。这是指清朝词人项莲生所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的为无益之事。无益有益,这“益”指常识所谓名利。用旧说,修桥补路,所得为名;不刺绣文而倚市门,所得为利。为无益之事则不然,如晨起散步时所见,湖畔林中,不少人提笼架鸟,就既不能得名,又不能得利,这是闲情,可是能自得其乐。我没有精力养鸟;也没有胆量养鸟,因为用鸟的被囚禁以换取己身的乐趣,我不忍。于是我为的无益之事就只能是,用佛家的话说,诸无情。这可以高,如古名人的书画,可以低,如最近由平谷县丫髻山拾来的猪肝色带青花的石块,等等都是。太多,只好举一斑以概全豹。这一斑还要限于有“文”为证的,记得提到过姚鼐的书札,曹贞秀的小楷,金星歙砚,“炉行者”闲章,葫芦,老玉米,打油诗。这些都是玩物,其下文不是“丧志”吗?我的想法不然。原因之一是我无志,也就不会丧。原因之二,我有时闭门面壁,也不免有杜老“今雨不来”的愁苦,这时候,譬如看到壁上有闺秀小楷,案头有金星歙砚,于是,哪怕只是一瞬间,觉得世间还有兴致甚至温暖,至少热闹,所得也就值得大书特书了。近年来,我用这种办法,常常能够使心境的无所归变为像是有所归,也是因为我注视或抚摸的时候,只容受“有意思”而不问是否真有意思。这也是自欺,闲情性质的。 以下说题目的后一半,不欺人。欺,现时风行的办法是造假,由假药假酒直到假证件假情况,无所不有。我不造这类假,是因为不想。也不会。那就说会的。会的也不少,如小的,会挤公共汽车,中的,会念子日诗云,大的,会积字成篇。显然,这三种之中,只有积字成篇容易欺人。就说这一种,千头万绪,也化繁为简,总括为两点。一是不扯名人,尤其女名人的裤角,如写某某名人“索隐”,某某畅销书“续编”之类,以期速得并多得一些名利。二是执笔,不写己之所不信。何以不说“必写己之所信”?因为信要表现为思路的活动,而思路有如野马,是很容易跑到礼俗和教条所规定的范围之外的。世故告诉我们,这不合适,或不合算。所以,为了上面打高分的活得有意思,己之所信往外拿,就不得不挑挑拣拣。办法很简单,是估计会惹麻烦的不写;万不得已,也要旁敲侧击,张冠李戴。这样写出来的一些,其价值就微乎其微了吧?但有一点还聊可以自慰,是全部是老实话,并未欺人。 以上解释完,还应该说两句结尾的话。语云,盗亦有道,君问生之道,我不能说没有,但也只是这既不冠冕又不堂皇的自欺而不欺人而已。P18-20 后记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印了几本某某的散文,是半年以前了,也想收我一本。我由八十年代前期起,才有胆量拿笔,写些不三不四的。十几年来,积少成多,有些围绕一个专题写,成为书本:还有些零篇,大多发表于报刊,也曾集为书本。书本之中,颇有些是杂凑性质,由某书本抽一些论说,由某书本抽一些记叙,等等,合为一本,赐以嘉名,印成,到长街叫卖,我称之为选本。选本非一,从选者之所好,各有所重,竟还没有一种牌号为“散文”的。如是,天外飞来机会,由我自己选编一本,得标名为散文,依广告学兼广告术之理,我就可以挤入“散文作家”之林了吧?吾从众,见利忘义,于是点头,决定赶紧编。可惜是“冯唐易老”,又杂务多,直到一九九九年二月,后门送走老虎,前门迎来小兔,才移寓郑州,由友人协助,动手选而后编。 显然,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要哪些,不要哪些。这就要有个原则,或说标准,以便决定去取。又是显然,名为散文,如果散文的意义有定,问题必迎刃而解,那就是,散文收,非散文不收。遗憾的是,散文没有确定的意义。可以宽到本土的,与韵文对,即凡不是韵文的都是散文。这样,史部如《汉书》,子部如《齐民要术》,就都成为散文。见诸实行还会更宽,如近年有些古散文选本收《赤壁赋》,那就散文的对面又缩小,成为只是诗词了。总之是一笔胡涂账,想请它帮忙却帮不上。那就换为看看外来的,窄了,窄到只是文学作品的一支(另三支为诗歌、小说、戏剧),即散而没有文学味的都不能算。这种清净山林式的定义引来一个问题,不是理论的,是实际的,分量却更重,比如说,鲁迅的杂感之类,现当代有作家头衔的诸位笔下或电脑上的大量作品,文学味不多甚至没有的,就都没有立足之地了吗?事实是不只有立足之地,而且是矮凳、高椅直到软沙发俱全,化为指实说,是把所作集为书本,标名为散文,为杂文,为随笔,为小品,为闲话,为书话,等等,都可以入书店,上书摊,窥伺读者的钱包。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找来的原则有宽有窄,选编不能俟河之清,怎么办?想走禅门的路,先参后悟:参是吸收已有的,悟是莫衷一是的时候不避自作主张。行的原则定。说做就做,先由反面说不收的。首先开除出去的是打油诗词,因为押韵就不能称为散。其次开除出去的是围绕着专题写的,因为成系统,就整而不(零)散。再开除,土生土长的“散”的原则不成了,改为用外来的。可是,何谓文学味?似乎可以或不得不用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法,说多少要带点“情”和“美”的成分。迷离恍惚,却未尝不可有刀之用,于是举起一砍,写时正襟危坐,心如止水,纯粹介绍知识,或发议论,或记事,以及应制、准应制的,就不得不割爱了。 还能剩下什么呢?情和美的成分,兼照顾一些坐矮凳、坐高椅等的实际,所收范围总会比法国蒙田、英国兰姆等人的作品广得多吧?改为由正面说,我闭门造车,认为选用,可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主旨写情意,偏重情的,情宜深,可不隐。 (2)主旨写情意,偏重意的,意可偏,不宜滞。 (3)表达或行文,最好如林间散步,行所无事,或与老友话开天旧事,无拘束。 (4)读者侧身高卧看,求消愁,或不够,求击节,更不够,能够不打瞌睡、间或破颜一笑就好。 这样定了原则,如建筑有了图纸,以下就可以动手选。 选是由多中取少,这多还可以分作两堆:一堆大,其中拥挤的个体成篇早,都入了书本;一堆小,其中散坐的个体成篇晚,尚未入书本。选时一视同仁,不管先来后到。选的程序却想分为先后:先是多考虑资格,凡可以称为散又自己有些偏爱的都收;后是多考虑出版社要求的字数,损有余而补不足。先后两步走完,发现篇什多而书本地位少,于是不得不又举起刀,砍去虽偏爱而可以割爱的,计去了三分之一,报数,一二三四,竟仍是在八十篇以上(出版者注:此次重印,减去若干篇)。然后是编,即排次序。以类聚是个初步的原则,如谈人的,谈地的,谈书的,性之所近,就放在一起。这样大致分成几类,排队,总要有个先后。最好也有个原则,可惜是未能找到至少自己认为合情合理的。不得已,想以情意的亲疏为序,如是,《心声偶录》之类就排在前边,《聚讼礼赞》之类就排在后边了。 至此,选和编完事,可以顺流而下,高唱“大吉”了吧?不幸是心里总有个阴影,是这样一本杂凑,读者掏钱包,请之入他或她的高斋,值得吗?也许竟是不值得!但生米已成熟饭,又有什么办法?还是自求多福,暂抛开阴影,改为说:“货虽劣,却不伪,结个缘吧。” 张中行 一九九九年三月七日于郑州司家庄寓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