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改革开放三十年(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1978-2008)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是一个光辉的标志,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本书以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重大事件为视角,应用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一幅幅改革开放的全景画面,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三十年祖国的沧桑巨变,体味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从而雄辩地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求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本书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而著,内容严谨而翔实,文笔细腻而生动,是一部了解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最佳读物,也是一部供各地开展坚持改革开放教育活动的权威教材。

内容推荐

30年,弹指一挥间。30年,沧桑巨变。肇端于公元一九七八年的中国改革开放,犹如长江之水,滚滚东流,不可阻挡,不查抗拒。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回首30年,历史走出了一条清晰的轨迹,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中;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本书以改革开放30年中的重大事件为视角,运用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改革开放的全景画面,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感受中国人民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去高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俱往矣,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迈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目录

第一章 伟大转折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思想冰封的解冻

改革开放的酝酿

改革元年的标志

第二章 石破天惊 农村改革之船艰难起航

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农民的伟大创举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第三章 国门渐开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蛇口,对外开放从这里启动

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实验场

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

第四章 格局初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改革向城市进军

浓墨重彩的一笔

万紫千红才是春

第五章 东方风来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

思想的交锋

在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第六章 硕果累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化为一篇精彩的大文章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第七章 世纪号角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新世纪奠基

辉煌新篇章

中国战略发展

第八章 征帆启航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

科学发展谱新篇

一切发展为了人民

伟大的旗帜

附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事记

试读章节

蛇口,对外开放从这里启动

1982年初,郑艳萍和100多位年龄相仿的姑娘从韶关坐上火车,到广州后转汽车来到荒凉的蛇口,成为蛇口第一代打工妹。她说:“尽管来之前想像了一千次,但还是没想到蛇口竟会是这样一个地方。”

当年的蛇口究竟是什么模样?她回忆说:“到处是工地,四处黄土飞扬,随时能听到远处炸山填海的隆隆炮声。看不见马路,也看不见树阴,更看不见鲜花。”对来自城市的郑艳萍们来说,这里不就是农村吗?

25年过去了,这位昔日的打工妹已经获得法律硕士学位,还是蛇口工业区工会女工部长。忆往昔,郑艳萍无限感慨,“难忘当年打工的日子,难忘那些姐妹,她们现在都在哪里?很想有个25年后的聚会!”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从总体上说,我国仍然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而恰恰是在这个时期,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国丧失了大好的发展机会,使我国的发展水平同世界的差距拉大了。随着形势的发展,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开始确立,至此以后,中国逐步走向了世界。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经济建设上一直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在外交上把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都列入“帝、修、反”之列,并与他们进行“不调和”的斗争,从而渐渐使中国在世界上孤立起来。

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改革初期,党中央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首先是经济建设的需要,是引进先进的经验、先进的科技和资金的需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必须改革,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也要改变。否则,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很难迅速发展起来,更谈不上赶超发达国家。

因此,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途径和保障。关于这一点,邓小平曾明确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1980年6月,邓小平在一次接见外宾时,第一次以“对外开放”作为我国对外经济政策公之于世。他说:“我国在国际上实行开放的政策,加强国际往来,特别注意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技术包括吸收国外资金来帮助我们发展。”

1981年11月召开的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邓小平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

1982年12月,对外开放政策被正式写入我国宪法。

其实,早在1978年7月,国务院召开关于经济建设的务虚会时,就充分讨论了对外经济合作的问题,并在几个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一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资本主义有很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资本主义比较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

三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于他们政治和经济的考虑也想和我们进行经济合作,他们需要投资的市场和产品销售的市场;

四是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许多国际上流行的做法,包括补偿贸易、合作生产、吸收国外投资等,我们都可以研究采用。

当年9月,邓小平在一次会议上指出,经过几年的努力,有了今天这样的、比过去好得多的条件,使我们能够吸收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吸收他们的资金。

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经过认真讨论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的重大决策。这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由此确定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揭开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序幕。

但对外开放从何处启动?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选择得好,将顺利地打开国门,坚定人们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勇气,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选择得不好,将会引起人们对开放政策的疑虑,直接影响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因此,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十分慎重地考虑这个突破口问题。

对外开放的正式启动,还是从蛇口开始的。

1979年1月6日,广东省、交通部联合向李先念副总理并国务院报送《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中国招商局是李鸿章于1872年建立的。1950年1月15日,招商局香港分公司的13条轮船起义回到祖国的怀抱,从此成为交通部驻香港的代表机构,历任交通部长都兼任香港招商局董事长。李先念收到报告后立即和谷牧副总理作了认真研究,决定请交通部长彭德清、香港招商局副董事长袁庚前来当面研究商议。

大年初四这天,袁庚和彭德清随同谷牧一起走进中南海李先念办公室。袁庚胸有成竹地谈了自己的想法,并表示要把香港的有利条件,如资金、技术和国内土地、劳动力结合起来。李先念插话说:“对,现在就是要把香港和内陆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外资来搞建设。不仅广东要这样搞,福建、上海等地都可以考虑这样搞。”袁庚说:“我们想先行一步,要求在蛇口划出块地段,作为招商局的工业用地。”李先念仔细审视着宝安县地图,指着深圳西南角的蛇口说:“就给你这个半岛吧!”他接着说:“你要赚外汇,要向国家缴税;要和海关、财政、银行研究个特殊政策,不然他们是要管的。”

2月2日,谷牧召集相关部委负责人召开特别会议,商讨香港招商局在蛇口办厂的问题。谷牧强调,根据邓小平的意见,广东、福建可以更开放一些,并宣读了李先念的批示。袁庚明确表示:“这个工业区的建设不用财政部一分钱,只要求财政部免税10~15年,以后全部交给国家。”会议经过充分讨论议定:划出20公顷土地给交通部试验一下;给蛇口工业区特殊政策;在纳税问题上按照香港的办法。在国内划一块地方,由驻港企业按照香港方式经营,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

根据经中央审定的“立足港澳、背靠国内、面向海外、多种经营、买卖结合、工商结合”24字经营方针,招商局在深圳南头半岛的蛇口创办工业区。1979年7月,面积2.14平方公里的蛇口工业区开工建设。蛇口人第一次按照国际惯例引进外商和外资,最先打破国营制度的大锅饭,实行全新的社会经济管理体制。蛇口工业区在全国改革开放的棋盘上先行一步,国门从这里打开。

在蛇口工业区微波山下,一块上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已经矗立了廿几载。这句著名的口号,是1982年矗立在蛇口的,其“版权”属于被誉为中国“改革试管”的蛇口工业区的创建人袁庚。这句口号由于被邓小平多次提起,传遍了大江南北。

说起这句口号还有些由来。

1979年8月,蛇口工业区600米长的顺岸码头工程动工。动工之初,采取内地惯用的平均主义奖励办法,工人积极性不高,每人每天只运泥20~30车,工程进展缓慢。为加快工程进度,承建商从10月份起开始实行奖励制度,即完成定额者每车奖励2分钱,超过定额者每车奖励4分钱。这样一来,工人生产情绪高涨,劳动效率明显提高,每人日平均运泥80~90车,最多的每天运泥达130多车。由于实行这一奖励制度后,提前一个月完成了任务,为国家多创造的价值达130万元,而工人们拿的奖金还不及产值的2%。但是,这一既受工人拥护又使国家获益的奖励制度,却被上级有关部门勒令停止,理由是“滥发奖金”。工人的积极性顿时受挫,工程进度明显缓慢下来。这时,一份“关于蛇口码头延误工程”的内参送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案头。4分钱惊动了中南海。当时的中央领导看了之后,作了批示,说发奖金的办法可行。至此,蛇口又恢复了定额超产奖励,并在此后的华益铝厂、华美钢厂、南海石油基地等项目实行,使这些工程都比原计划提前竣工,“蛇口效率”成为外商来投资的一个先决条件。

投资者用物质利益促进了建设进度,而建设进度换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袁庚和管委会一班人决定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以此进一步激发人们开发建设蛇口的热情。于是,1982年初,“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第一次出现在蛇口人的面前。

蛇口工业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也走出了平安保险、招商银行、中集集团、南海油脂等闻名海外的大型企业。蛇口工业区不仅仅是深圳的一个工业区,它还是全国改革开放浓墨重彩的起笔。

就在中央决定让招商局在蛇口办工业区的同时,广东省委面对由经济发展差距引发的问题,也在考虑如何利用广东的特殊条件,让广东发展得更快一些。不久,第一批经济特区开始出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P37-4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0: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