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005-2006年度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获奖作品选(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敏毅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2005~2006年度获奖作品选》集纳了“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2005和2006年度对外广播节目评选的部分优秀广播作品,共计121篇。这是我国从事国际广播工作者心血与汗水的结晶,也是对我国国际广播工作者在对外报道中努力探索、勇于创新所做工作的展示。

内容推荐

组织对全国优秀广播节目的评选并将获奖作品编辑出版,是国际广播学会重要的工作之一。从“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评选工作的启动伊始,承办这一工作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就高度重视评选程序、评选标准的规范,重视评奖工作的严格、统一管理,重视加强专家评委会阵容的遴选,以确保这一奖项评选的权威性与公正性。

本书集纳了“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2005和2006年度对外广播节目评选的部分优秀广播作品,共计121篇。

目录

(上)

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2005年度获奖作品一等奖

优秀栏目

《文化大观》

 简评

《中国时事》

 简评

《听众信箱》

 简评

《龙行天下》

 简评

《中国少数民族》

 简评

《中非彩虹》

 简评

创新节目

广播剧《选择》

 简评

优秀特别节目

白杨树讲述的故事

 简评

聚焦中韩贸易

 简评

太空奇遇话神州

 简评

优秀系列节目

胜利的回忆

 简评

为了永久的和平

 简评

中国人的网络生活

 简评

优秀新闻

“神六”系列报道

 简评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 《反分裂国家法》顺利通过

 简评

新闻连续报道:朝核第四轮第二阶段会谈

 简评

以色列单边行动计划系列录音报道

 简评

优秀评论

中国亚太问题专家谈首届东亚峰会

 简评

优秀专题报道

好大一棵树

 简评

为了同一片蓝天

 简评

中国宗教领袖介绍中国宗教状况共话构建和谐社会

 简评

快乐才是家

 简评

为师之道

 简评

城市飘流记

 简评

中国文化节受到美国各界人士的欢迎

 简评

我台俄语听众心系“神六”

 简评

草原卫士

 简评

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

 简评

患难见真情

 简评

一群学习汉语的保加利亚孩子

 简评

优秀文艺节目

烟花三月下江南·西湖听雨

 简评

优秀合作节目专题

大碗敲出美妙音符

 简评

超化吹歌寂寞吟唱

 简评

陶行知故里的平民学校

 简评

杭州湖滨街道的四大“银行”

 简评

一位中国妈妈的故事

 简评

北京老人的空竹情节

 简评

法兰西友人的苗乡情

 简评

农民王淑荣一封来信的奇妙作用

 简评

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2006年度获奖作品

优秀栏目

《九州方圆》

 简评

《空中导游》

 简评

《中非彩虹》

 简评

《客家天地》

 简评

创新节目

中国与东盟系列特别节目

 简评

胡锦涛主席出访肯尼亚

 简评

优秀特别节目

一等奖

超越国界的故事

 简评

难忘的记忆

 简评

二等奖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五周年特别节目

 简评

与德国同庆世界杯

 简评

万象调频台广播特别节目

 简评

(下)

优秀系列节目

一等奖

战胜艾滋让我们共同努力

 简评

走近人口较少民族系列

 简评

“中印友好年”系列节目

 简评

二等奖

《华文教育在海外》

 简评

中巴建交55周年系列节目

 简评

“反盗版百日行动”系列报道

 简评

中非论坛北京峰会系列报道

 简评

优秀新闻

一等奖

录音新闻:温家宝驳斥所谓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论调

 简评

新闻性系列报道:“多哈连线”

 简评

中国穆斯林启程赴麦加朝觐

 简评

电波传友谊声音架彩虹

 简评

二等奖

中国与印度重启边贸通道

 简评

35分钟生死救助

 简评

萨达姆被执行绞刑

 简评

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通过《主席声明》

 简评

两岸同胞汇聚曲阜共同参加“祭孔大典”

 简评

中国修改法律规定明年起将死刑核准权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

 简评

第十五届亚运会系列节目:“来自多哈的报道”

 简评

优秀评论

一等奖空缺

一等奖

工业遗产必须得到保护

 简评

宽容不能没有原则

 简评

优秀专题报道

一等奖

京味儿茶馆演绎京味儿文化

 简评

山里的娃娃

 简评

嘎查达乔玉芳和她的牧民们

 简评

为了他们的嘱托

 简评

相隔万里路浓浓中非情

 简评

“《嘻唰唰》抄袭事件”引发中国音乐界对版权保护的思考

 简评

你好北京!你好首尔!

 简评

重生——日本战犯重返抚顺战犯管理所

 简评

中日乒乓国手50年重聚首

 简评

你好,爱因斯坦!

 简评

用生命歌唱的人们

 简评

探访唐山地震孤儿

 简评

二等奖

北京人的“沐浴”生活

 简评

CRI——我的中国亲人

 简评

中意环保合作的典范

 简评

在一起

 简评

留存一段记忆,铭记一份友谊

 简评

金门同胞的厦门生活

 简评

绿叶对根的情意

 简评

国际核不扩散体制面临严峻挑战

 简评

博客——穿越黎以战火的沟通桥梁

 简评

共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简评

电波牵手山里娃

 简评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博士的中国之行

 简评

感知中国南非行

 简评

在艰难中前行的阿富汗和平重建进程

 简评

中德携手共建和谐世界

 简评

县城里的“奥运中国行”

 简评

北大校园内旧房拆迁引发文物保护之争

 简评

尼泊尔医生家庭的中国情

 简评

优秀文艺节目

一等奖

巴楚古音——兴山民歌

 简评

二等奖

一样的原生态艺术

 简评

《理发师》

 简评

优秀论文

一等奖

探索绩效管理谋求科学发展

 简评

二等奖

架起绚丽多彩的空中彩虹

 简评

国际台做好人岛宣传的一点思考

 简评

优秀合作节目

一等奖

一位音乐教授和他的民工合唱团

 简评

一位少年感动了一座城市

 简评

自发守护长城二十年的普通农民张鹤珊

 简评

日本侨民的“感激之旅”

 简评

瑞典人寻访安徽探源古茶

 简评

从四条腿到四个轱辘

 简评

二等奖

海归村官章文琼

 简评

“百岁”熊猫“巴斯”的传奇故事

 简评

走上国际讲坛的农家女

 简评

晋南大地春意浓

 简评

“中国爱心老人”姜达敖的故事

 简评

情满“天路”

 简评

爱心门铃引出的故事

 简评

说英语、教英语的农民李双芳

 简评

宋承儒与长海号子

 简评

附录

 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2005年度优秀对外广播节目评选委员会名单

 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2005年度优秀对外广播节目评选获奖作品目录

 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2006年度优秀对外广播节目评选委员会名单

 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2006年度优秀对外广播节目评选获奖作品目录

 国际台节目获亚广联(43届)“对外广播节目奖”

 国际台节目获亚广联(44届)“对外广播节目奖”

 国际台五件作品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

 国际台四件作品获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

 国际台张晖同志获第八届长江韬奋奖

 国际台有五件作品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人大新闻奖

 国际台有三件作品获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人大新闻奖

 国际台三件作品获2006年度全国政协好新闻奖

 国际台一件作品获2007年度全国政协好新闻奖

 国际台三件作品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2005、2006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奖

 国际台两人获2007年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

 国际台一件作品获第四届全国法院新闻“金天平奖”

 国际台四件作品获首都女记协第十一届(2007)好新闻奖

 国际台一名记者获2007年全国“扫黄打非”先进个人

 国际台两件作品获第八届中医药好新闻奖

 国际台两件作品获2007年度“五一新闻奖”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听众信箱》开始曲)

(出男主持人英德拉南德声音,以下简称英德拉)

亲爱的听众朋友,周末好!又到了《听众信箱》节目时间了。和往常一样,在今天的《听众信箱》节目里,国际台僧伽罗语部主任王晓东先生以及卡萨帕和我一起来到这里,与大家一起共度这40分钟的美好时光,我是英德拉南德,现在僧语部主任王晓东先生与我将就一些听众朋友关心的、重要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王先生,这一段时间以来,每天我都看到有大量的听众寄来有关《中国的宝岛——台湾》知识竞赛答卷。《中国的宝岛——台湾》知识竞赛活动上周已经正式结束了,怎么样,今年的特等奖是否已产生?

(王晓东声音出)

啊,还没有。我在前几次节目中多次说过,参与此次竞赛活动的斯里兰卡听众也是有机会获得特等奖的。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对斯里兰卡听众的积极参与是非常感动和感谢的。

(出英德拉声)

我看到你手中有许多很特殊的答卷。它们和一般的答卷有很大的不同。

(王晓东声音出)

一般答卷是指听众或听众俱乐部根据我们寄出的答卷填写答案后通过邮寄的方式寄来的,这些占我们收到的答卷的绝大部分。有些是听众复印了我们寄出的答卷并填写好答案寄来的,还有的是听众在收听我们节目的过程中,手写的答卷。在这里我特别要说的是,有不少听众寄来的答卷非常精美。许多听众在收听完知识竞赛系列节目后,又收集大量有关台湾宝岛的资料和图片,精心制作了答卷,其中,有制作成CD光盘的答卷,也有制作成精美图书的答卷。在此,我谨向参与答题并寄来答卷的所有斯里兰卡听众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出英德拉声)

王先生,在过去的几期节目中我们都提到要为广大的斯里兰卡听众制作收听证。今天你能就这个问题再次说明一下吗?

(王晓东声音出)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向设立在科伦坡的全斯听众协会电邮了500多家听众协会的名单。全斯听众协会将会及时与各地区听协联系,获取包括听众协会成员照片、姓名等制作收听证所必需的信息。我们将尽早启动制作听众收听证的工作。

(出英德拉声)

另外,最近一段时间那马扬迪、阿吉德、普累马拉特那、萨米特拉克马里以及佩雷拉等斯里兰卡各地的许多听众,花了许多邮费,为我们寄来知识竞赛答卷。王先生,我想,他们其实没必要付邮资,完全可以使用商业回函信封的。是吧?

(王晓东声音出)

是呀。对此我当然是得多说几句的。当初我们启用商业回函免费信封就是为了减轻广大听众朋友的经济负担。听众使用我们提供的信封后,在邮寄给我们信件时是不需要再付邮资的。我们也希望听众能尽量使用这种商业回函信封。需要信封的听众可以来信或通过电子邮件来索取。

(出英德拉声)

谢谢王晓东主任对听众关心的几个问题所作的详尽解答。

(出《听众信箱》片花曲)

(出英德拉声)

现在我们将为听众朋友们选播几封来信。这是一封英文信。是我们忠实的听众比优马里写来的。她在来信中列举事实,说明了中国僧语广播节目取得进步的原因。在来信中,她认为僧语部王晓东主任为中国僧语广播节目、为斯里兰卡听众倾注的热情和付出的辛劳是中国僧语广播取得成功的最大原因。在来信中,她说,自己作为斯里兰卡众多学生中的一员,从中国的僧语广播节目中学到了大量的知识。为此,非常感谢中国僧语广播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另外,她在来信中特别指出,收听中国的僧语广播节目,已经成为自己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都会按时收听来自中国的僧语广播节目。她也呼吁所有斯里兰卡在校就读的学生都来收听中国的僧语广播。

还有一封信是来自斯里兰卡偏远地区安巴尔的听众协会主席巴尔素里亚写来的。在来信中,巴尔素里亚特别感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僧语广播为斯里兰卡广大在校学生及时了解中国、了解世界所付出的努力和作出的贡献。他说,特别是对于身处偏远地区的斯里兰卡广大农村学生来说,中国僧语广播已经成为了他们感知世界的最有效、最及时的窗口和途径。

经常给我们来信并寄来大量收听感受的听众卢帕辛格先生在来信中说,很高兴能够经常在《听众信箱》节目中听到自己所在地区听众的收听感受和创作的作品。他在来信中说,中国僧语广播节目中的《中国烹调》节目非常有实用价值,许多听众听完《中国烹调》节目后都照着节目中教的方法自己试着做中国菜。他特别建议将播出的《中国烹调》节目的菜谱登载到僧语报纸《友谊桥》上。

由于僧语部主任王晓东先生的重视和亲历亲为,僧语报纸《友谊桥》现在是越办越精彩,内容也越来越引人入胜。我想,听众的需求一定能够得到满足的。说到僧语报《友谊桥》,我还想多说几句。我知道,明后天新的一期僧语报《友谊桥》就能与听众见面了。在这一期报纸上,听众朋友们将看到中国僧语广播与斯里兰卡听众协会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国国庆56周年征文比赛》的部分获奖征文。今年我台知识竞赛特等奖获得者之一,我们的听众南德西里先生有幸来中国出席颁奖仪式并进行了为时一周的参观游览活动。回到斯里兰卡后,南德西里先生将自己在中国的感受和参观游览的情况写成了一本书,内容详实而有趣。王先生决定分几次将南德西里先生寄来的《中国行纪实》在僧语报纸上刊登以飨听众。本期僧语报纸选登了南德西里先生所写的这本书的部分内容。我相信,本期僧语报纸《友谊桥》的内容将更加引人人胜。希望你们能喜欢。也别忘了及时将你们的读后感写下寄来,与我们一起分享。

现在我们进入《俱乐部之声》时段。

(出《俱乐部之声》开始曲片花)P25-28

序言

《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2005~2006年度获奖作品选》出版了。它集纳了“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2005和2006年度对外广播节目评选的部分优秀广播作品,共计121篇。这是我国从事国际广播工作者心血与汗水的结晶,也是对我国国际广播工作者在对外报道中努力探索、勇于创新所做工作的展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的前身为“中国彩虹奖”。2005年,经过对全国各类评奖工作进行大范围整顿,“中国彩虹奖”取消,代之以设立“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以便全面准确地检阅我国对外广播报道业务的成果和业绩,及时总结、推广优秀节目及其成功经验,进而促进改革,倡导创新,提高我国对外广播队伍的专业水平,鼓励多出人才,多出精品。

“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下设“年度优秀对外广播节目奖”、“年度优秀在线广播节目奖”、“年度优秀海外落地节目奖”、“年度优秀对内广播节目奖”、“年度广播技术奖”以及“综合类奖”等奖项。参加评选的作品中,除有国际台工作人员自己采编制作的节目外,还有所有地方台与国际台合作的节目,这使该奖项成为全国对外广播工作者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平台,为推动国际广播大外宣格局的构建与完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事实告诉我们,注重对外广播节目评奖工作对于加强对外宣传十分必要。首先,我对外广播节目数量近年来成倍增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不仅正在打造英语环球广播、华语环球广播和多语种环球广播,而且节目的海外调频或中波落地、在线广播、对内广播、多媒体和新媒体等业务也在迅速发展;同时,随着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各地方台的对外广播宣传得到有效加强,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对外广播节目。因此,为增强我对外广播节目的国际影响力,十分需要对节目的导向质量,内容与形式予以正确引导。其次,在中央有关领导部门与国家广电总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我国对外宣传的主力军——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各地方台合作的大外宣格局已逐步形成并日趋成熟,因此全国对外广播工作者越来越需要通过评选优秀节目来加强合作与交流,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创新内容与形式,促使大量具有贴近性、针对性、可听性和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出现,提高我国对外宣传的整体水平。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台一贯重视“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的评选工作,重视以党的对外宣传方针引导节目的评选,不断提升我对外广播节目的质量与水平。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一宗旨正在得到实现。我们衷心地希望,我国对外广播将为营造客观友善、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树立我国良好形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发挥更大作用!

编者

2008年6月

后记

组织对我台乃至全国优秀广播节目的评选并将获奖作品编辑出版,是国际广播学会重要的工作之一。从“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评选工作的启动伊始,承办这一工作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就高度重视评选程序、评选标准的规范,重视评奖工作的严格、统一管理,重视加强专家评委会阵容的遴选,以确保这一奖项评选的权威性与公正性。

这里要感谢马为公、孔令保、邹福兴、骆东泉、何劲草、孙建和、白日升、柴均、关锐、李培春、李支援、庞亮、于晓莉、关来顺、黎惠娟等同志对作品的简评。

本书的编辑过程中,关来顺、黎惠娟同志参与了大量编辑工作,温飚同志也对本书的修订、校正提供了帮助,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时间紧迫以及我们的水平有限,其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志们不吝指教。

编者

2008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