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唯识宗通史(上下)/宗教研究系列/凤凰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杨维中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宋代以来,天台、华严、禅宗等都有数部自己宗派的传承史传世,而唯识宗却始终未曾有叙述自己祖师和宗派发展史的著作问世。本著在遵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以历史来说明宗教而不是以宗教来说明历史的方法论原则的前提下,更多地吸收了古代史传的写法,以人物传记的叙述方法,力图全方位地“刻画”出构成唯识宗形成背景的地论师、摄论师以及唯识宗僧人生活、弘法以及修行的“事件”的总图景。

内容推荐

唯识宗为唐代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创立,又称法相唯识宗、法相宗、慈恩宗等。其理论渊源是印度的瑜伽行派,所依经典有“六经十一论”之说,基本命题是“万法唯识”、“唯识无境”。唯识宗以系统深刻的思想、细密的逻辑分析以及切实可行的修证方法著作。本书分七章,系统考察中国唯识宗的兴起、发展和衰微的历程,展现唯识宗由“学派”到“宗派”再到“唯识学”的历史演变过程,并揭示唯识宗与中国思想文化的关系。

本书结构合理,材料丰富,论证细密,富有创新性学术成果,是一部很好的学术论著。

目录

作者的话

导言1

第一章 地论学派与唯识学的传播15

 第一节 《十地经论》的翻译15

一、 菩提流支与唯识经典的翻译16

二、 勒那摩提与唯识经典的翻译25

三、 佛陀扇多与唯识经典的翻译30

四、 《十地经论》、《宝性论》的翻译32

 第二节 《十地经论》的思想39

一、 十地修行诸相40

二、 “六相”44

三、 “六善决定”47

四、 一切三界,唯心转故49

 第三节 南北两道的形成50

一、 道宠行历50

二、 慧光行历53

三、 两道的所指58

 第四节 地论师北道的传承与转向64

一、 道宠弟子概观64

二、 僧休及门下弟子65

三、 志念及门下弟子69

 第五节 地论师南道的传承71

一、 僧达、僧范、昙遵72

二、 慧顺、安廪、道慎79

三、 法上及其门下82

四、 道凭及其门下86

五、 昙衍及其门下88

 第六节 隋代地论三大师及其学派发展的盛景91

一、 僧猛92

二、 净影慧远及其门下弟子95

1. 净影慧远行历95

2. 净影慧远的著述105

3. 慧远清化寺时期的弟子智徽和玄鉴106

4. 入长安十弟子等107

5. 慧远法孙灵润及其弟子117

三、 灵裕及其门下弟子123

1. 灵裕行历124

2. 灵裕的贡献134

3. 道昂、灵智138

4. 渊与至相寺地论师139

5. 慧休147

四、 地论学派的兴盛153

1. 地论北道传承及其转向154

2. 南道的兴盛以及宗派化的努力155

五、 不明师承的地论师举例160

1. 明芬与那连提耶舍160

2. 僧粲及僧凤161

3. 昙藏、明诞163

4. 慧觉、智达164

5. 静藏165

6. 道杰165

 第七节 地论学派的思想168

一、 佛性当现168

二、 心识说175

三、 六相圆融181

四、 判教说187

1. 菩提流支判教说187

2. 慧光等师判教说188

3. 净影慧远判教说190

第二章 摄论学派及《大乘起信论》的传播196

 第一节 真谛对唯识经典的传译196

一、 真谛的生平及其译经活动197

1. 真谛所学及来华经过197

2. 富春译场199

3. 重归建业设译场202

4. 颠沛流离遇萧勃202

5. 由豫章 至晋安设译场204

6. 至梁安郡设置译场207

7. 复返广州设译场212

二、 真谛翻译的经论以及著述214

1. 真谛翻译经论以及著述总数214

2. 《佛性论》217

3. 《遗教经论》220

4. 《决定藏论》、《无相思尘论》、《解论》223

5. 《无相论》224

6. 苏公望补充的八种226

三、 《大乘起信论》的翻译228

1. 隋唐经录关于《起信论》译者的记载考辨229

2. 《大乘起信论?序》的真伪236

3. 转引《四论玄义》之说质疑244

四、 真谛译籍、注疏编年248

 第二节 《摄大乘论》的思想249

一、 《摄大乘论》汉译本及其结构249

二、 心识说253

三、 三性说255

四、 唯识观行258

五、 唯识果262

 第三节 真谛弟子与摄论学派的形成264

一、 智恺、曹毗265

二、 法泰、智敫、道尼271

三、 智文、僧宗、法准、僧忍273

四、 慧旷、警韶、智休、慧偘、明勇277

 第四节 隋代唐初《摄论》的传播与学派兴盛281

一、 昙迁及其弟子282

1. 昙迁行历及其贡献282

2. 静凝、明驭289

3. 道哲、道英290

4. 玄琬293

二、 道尼与《摄论》北传295

1. 智光295

2. 道岳296

三、 法泰弟子靖嵩及其传承300

1. 靖嵩行历及其贡献301

2. 智凝及其弟子304

3. 法护311

4. 道基314

5. 道因317

四、 曹毗一系传承322

1. 法侃及其弟子道抚322

2. 僧荣及其弟子慧琎326

五、 法准弟子净愿及其传承328

1. 净愿328

2. 净愿弟子道洪330

六、 传承不明的摄论师举例332

1. 道奘及其弟子道宗333

2. 慧海334

3. 法常334

4. 静琳336

5. 道愻、道谦、普明338

6. 志超339

 第五节 摄论学派的思想340

一、 阿黎耶识与阿摩罗识341

二、 三性释348

三、 两重唯识观351

四、 唯识思想的融合举要356

五、 判教360

1. 三法轮360

2. 四教及渐、顿二教363

3. 二藏四宗366

第三章 玄奘西行及其翻译活动369

 第一节 玄奘早期行历370

一、 玄奘三藏的籍贯370

二、 玄奘三藏的生卒年考辨372

三、 玄奘出家的因缘380

四、 玄奘法师的早期行历383

五、 玄奘在国内的师承388

1. 景法师、严法师、空法师388

2. 道基、宝暹、震法师390

3. 道深、慧休392

4. 长安四师393

 第二节 玄奘西行的历程396

一、 玄奘西行的动机396

二、 玄奘西行首年考辩400

1. 西行的时机402

2. 叶护可汗404

3. 李大亮407

4. 西行行程的推算409

三、 西行西域411

四、 进入印度413

五、 学有所成416

六、 踏上归程420

 第三节 玄奘归国后的译经活动423

一、 玄奘归国及译场的组织423

1. 归国弘福寺设立译场423

2. 慈恩寺译场427

3. 西明寺译场433

4. 玉华寺译场434

5. 玄奘圆寂434

二、 玄奘的翻译成就及其译学思想437

三、 玄奘翻译经论编年441

第四章 唯识宗的“宗经”、“宗论”及其主要内容449

 第一节 “宗经”、“宗论”概述449

一、 六经450

二、 弥勒诸论452

1. 《大乘庄严经论颂》453

2. 《辩中边论颂》455

3.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颂》456

三、 无著诸论459

1. 《杂集论》460

2. 《显扬圣教论》463

四、 世亲诸论467

1. 《大乘百法明门论》468

2. 《唯识二十论》470

3. 《佛性论》471

 第二节 《解深密经》476

一、 《解深密经》的汉译本及其结构477

二、 胜义谛477

三、 八识说479

四、 三性与三无性481

五、 观行、十地及佛果482

 第三节 《瑜伽师地论》485

一、 《瑜伽师地论》的翻译及中土注疏485

二、 《瑜伽师地论》论题含义及其结构488

三、 《本地分》十七地490

1. 境摄九地491

2. 行摄六地493

3. 果摄二地495

四、 “摄抉择分”等四分的内容497

五、 阿赖耶识500

六、 三性504

 第四节 《成唯识论》513

一、 《唯识三十颂》与《成唯识论》的汉译513

二、 《成唯识论》的宗旨516

三、 《唯识三十颂》的内容517

1. 唯识相517

2. 唯识性519

3. 唯识位519

四、 《成唯识论》的结构及基本内容520

第五章 唯识宗的创立523

 第一节 玄奘与唯识宗的创立523

一、 玄奘的政治影响524

二、 玄奘的师承及其创造535

三、 玄奘的著述539

1. 《会宗论》539

2. 《制恶见论》542

3. 《三身论》549

四、 《大唐西域记》550

五、 玄奘与佛道争论553

六、 玄奘与新旧译之争558

 第二节 窥基与唯识宗的创立565

一、 窥基生平事迹565

1. 窥基出家因缘566

2. 入玄奘译场570

3. 独立弘教立宗573

二、 窥基的著述579

三、 窥基的其他弟子582

1. 利贞582

2. 遁伦584

3. 神楷587

四、 窥基佛学思想提要590

1. 四重二谛590

2. 五种唯识595

3. 唯识境行果596

 第三节 奘门弟子及其贡献600

一、 嘉尚、普光、法宝601

二、 神泰、行友、道卓606

1. 蒲州栖岩寺、普救寺及诸高僧606

2. 道卓608

3. 神泰608

4. 行友610

三、 辩机、宗哲614

四、 慧立、彦悰621

五、 新罗神昉、顺璟624

 第四节 唯识宗师的弥勒信仰及净土思想630

一、 玄奘三藏的弥勒信仰631

二、 弥勒信仰与瑜伽师633

三、 窥基的弥勒信仰及其思想636

 第五节 奘门三大论辩642

一、 佛性论辩642

二、 与吕才的论辩649

三、 奘门弟子及助译僧与道教的论辩655

1. 显庆三年四月的论辩655

2. 显庆三年六月的论辩659

3. 显庆三年冬十一月的论辩661

4. 龙朔三年的论辩666

第六章 唯识宗基本教义671

 第一节 五位百法671

一、 心法672

二、 心所有法673

三、 色法679

四、 心不相应行法680

五、 无为法682

六、 法相与唯识683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686

一、 八识686

二、 “三能变”689

三、 “四分”及“三类境”699

四、 “唯识无境”及“唯识九难”704

 第三节 种子说712

一、 “种姓”与“种子”713

二、 佛性与“无漏种子”718

三、 “识体”、“理体”与“一分无性”723

 第四节 转依论725

一、 “三性”与“三无性”726

二、 三性与五法731

三、 转依与四智735

四、 四缘具足738

五、 五重唯识观741

六、 五位744

1. 资粮位745

2. 加行位748

3. 通达位750

4. 修习位752

5.究竟位754

 第五节 判教756

一、 三时教757

二、 渐、顿二教761

三、 “自主”、“异宗”及其八宗判教765

第七章 唯识宗的兴盛及其传承769

 第一节 圆测与西明“别派”769

一、 圆测的生平事迹770

二、 圆测著述775

三、 圆测与窥基776

 第二节 三祖慧沼及其传承779

一、 慧沼法师行历779

二、 慧沼的著述784

三、 慧沼对唯识宗佛性思想的维护786

四、 慧沼的弟子790

 第三节 四祖智周以及义忠对唯识宗的贡献791

一、 智周行历791

二、 智周的著述793

三、 智周的弟子794

四、 义忠796

 第四节 安国寺唯识传承798

一、 大安国寺798

二、 利涉法师800

三、 素法师804

四、 信法师805

五、 义林师徒806

 第五节 唐末之前不明师承的唯识师809

一、 德感、浮丘809

二、 道氤809

三、 无染812

四、 昙旷、法成、洪辩、乘恩813

 第六节 唐末五代的唯识师821

一、 彦晖、智佺、归屿822

二、 可止826

三、 息尘、巨岷、继伦828

四、 贞辩、恒超、智江832

五、 令、从隐、梦江835

六、 无作、鸿楚、虚受、宗季837

 第七节 永明延寿与唯识宗的终结841

一、 永明延寿的行历842

二、 “一心”说与阿赖耶识844

三、 永明延寿对于唯识古今学的融合853

四、 永明延寿的性相融通论855

结语:唯识宗的消亡及唯识学的传承861

附录

 一、人名索引

 二、名词索引

试读章节

慈恩寺在长安佛寺中具有特殊性。唐贞观十年(636)六月,太宗文德皇后崩,十一月葬于昭陵。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在春宫,以其母文德皇后早弃万方,一心“思报昊天,追崇福业”。六月,使中大夫守右庶子高季辅宣令说:“寡人不造,咎谴所锺。年在未识,慈颜弃背。终身之忧,贯心滋甚。风树之切,刻骨冥深。每以龙忌在辰,岁时兴感。空怀陟屺之望,益疚寒泉之心。既而笙歌遂远,瞻奉无隶。徒思昊天之报,罔寄乌鸟之情。窃以觉道洪慈,实资冥福。冀申孺慕,是用皈依。宜令所司,于京城内旧废寺,妙选一所,奉为文德圣皇后,即营僧寺。寺成之日,当别度僧。仍令挟带林泉,务尽形胜,仰规忉利之果,副此罔极之怀。”根据此令,有司于是仔细普查京城各处形胜,并最后决定在宫城南晋昌里面对曲江池的“净觉故伽蓝”旧址营建新寺。寺址既定,工役随兴。经过一番“瞻星揆地”的测量定位工作,最后制定了“像天阙,仿给园(祗树给孤独园之略)”的建造方案。整个工程,“穷班孪巧艺,尽衡霍良木”,“文石、梓桂、橡樟、并榈充其材,珠玉、丹青、赭垩、金翠备其饰”。按照设计,寺院建成之后将是“重楼复殿,云阁洞房”,总共有十余院1897间,“床褥器物,备皆盈满”。至当年十月,太子李治又下令说:大慈恩寺工程“渐向毕功,轮奂将成”,但僧徒尚缺,奉太宗皇帝敕旨,度僧三百,别请五十名大德“同奉神居,降临行道”,同时正式赐新寺寺名为“大慈恩寺”,并增建“翻经院”。很快,翻经院宣告落成,“虹梁藻井,丹青云气,琼础铜沓,金环华铺,并加殊丽”。随后,太子李治又令玄奘法师自弘福寺移就大慈恩寺翻经院继续从事佛典翻译,充上座,纲维寺任。

贞观二十二年(648)十二月,太宗皇帝为玄奘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入寺升座仪式。《慈恩传》卷七对此做了详细的记载描述:

又敕太常卿江夏王道宗将九部乐,万年令宋行质、长安令裴方

彦各率县内音声及诸寺幢帐,并使豫极庄严。己巳旦,集安福门街,

迎像送僧入大慈恩寺。至是陈列于通衢,其锦彩轩槛、鱼龙幢戏,凡

千五百余乘,帐盖五百余事。先是,内出绣画等像二百余躯、金银像

两躯、金缕绫罗幡五百口,宿于弘福寺,并法师西国所将经像佛舍利

等,爰自弘福引出,安置于帐座及诸车上,处中而进。又于像前两边

各严大车,车上竖长竿悬幡,幡后即有狮子神王等为前引仪。又庄

宝车五十乘,坐诸大德;次京城僧众执持香花,呗赞随后;次文武百

官,各将侍卫部列陪从;太常九部乐挟两边,二县音声继其后。而幢

幡钟鼓訇磕缤纷,眩曰浮空,震曜都邑,望之极目,不知其前后。皇

太子遣率尉迟绍宗、副率王文训领东宫千余人充手力,敕遣御史大

夫李乾祜为大使,与武侯相知检校。帝将皇太子、后宫等,于安福门

楼手执香炉,目而送之,甚悦。衢路观者数亿万人。经像至寺门,敕

赵公、英公、中书褚令执香炉引入安置殿内,奏九部乐、《破阵舞》及

诸戏于庭前,讫而还。此后不数天,太子李治又在仗卫的扈从、百僚的陪同下到大慈恩寺礼佛,会见五十大德,讲述其造寺之原由,不禁鸣噎感伤,史称其“蒸蒸之情,亦今之舜也”。侍臣及僧共睹此景,无不为之哽噎。会罢大德,太子遂登东阁,宣布大赦令等。李治继而巡历廊宇,至玄奘法师房,亲制五言诗一首帖于户:“停轩观福殿,游目眺皇畿。法轮含日转,花盖接云飞。翠烟香绮阁,丹霞光宝衣。幡虹遥合彩,空外迥分辉。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

太宗又给玄奘新度弟子一十五人,使其跟随玄奘至慈恩寺。从此月开始,玄奘就在大慈恩寺从事翻译活动。

贞观二十三年(649)四月,太宗驾幸翠微宫,皇太子及玄奘法师并奉命陪从。翠微宫位于今西安长安区沣峪滦镇南浅山上的黄峪填充村,是唐太宗李世民避暑养病的离宫。始建于唐代初年,唐贞观十年废,贞观二十一年重修,名日翠微宫。唐太宗一行至翠微宫后,太宗与玄奘谈玄论道,玄奘为其言说因果报应及西域先圣遗芳故迹。帝深信纳,数攘袂---叹日:“朕共师相逢晚,不得广兴佛事。”五月二十六日,太宗崩于含风殿。“时秘不言,还京发丧,殡太极殿。其日,皇太子即皇帝位于梓宫之侧。”时为六月初一,太子即位,是为高宗。八月二十八日,葬太宗于昭陵,与长孙皇后合葬。第二年改元“永徽”。从这一叙述中可知,玄奘在太宗驾崩时在场。它应该是参与办理完毕太宗丧事之后方才离开皇宫,重新开始翻译工作。

根据《慈恩传》卷七记载,太宗驾崩,高宗即位后,“法师还慈恩寺。自此之后,专务翻译,无弃寸阴。每日自立程课。若昼日有事不充,必兼夜以续之,过乙之后,方乃停笔。摄经已,复礼佛行道,至三更暂眠,五更复起,读诵梵本,朱点次第,拟明旦所翻。每日斋讫,黄昏二时,讲新经论。及诸州听学僧等,恒来决疑请义。既知上座之任僧事,复来谘禀。复有内使遣营功德,前后造一切经十部,夹芝宝装像二百余躯,亦令取法师进止。日夕已去,寺内弟子百余人,咸请教诫,盈廊溢庑,皆酬答处分。无遗漏者。虽众务辐凑,而神气绰然,无所拥滞,犹与诸德说西方圣贤立义诸部异端。及少年在此,周游讲肆之事,高论剧谈,竟无疲怠。其精敏强力,过人若斯。复数有诸王卿相来过礼忏,逢迎诱导,并皆发心,莫不舍其骄华.肃敬称叹”。

P428-430

序言

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凤凰文库的出版宗旨是:忠实记载当代国内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为推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总结、珍贵的价值理念、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资源。

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人类文化的高端和前沿,放眼世界,具有全球胸怀和国际视野。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不同文化的)中撞与交融,是不同思想的激荡与扬弃,是不同文明的竞争和共存。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看,交融、扬弃、共存是大趋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在坚持自我特质的同时,向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吸取异质文化的养分,从而与时俱进,发展壮大。文库将积极采撷当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建设,面向全国,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气派。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背后是国民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文明的培育,是先进文化的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中华民族必将展示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经验,形成新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文库将展现中国现代化的新实践和新总结,成为中国学术界、思想界和理论界创新平台。

凤凰文库的基本特征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中心,立足传播新知识,介绍新思潮,树立新观念,建设新学科,着力出版当代国内外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以及文学艺术的精品力作,同时也注重推出以新的形式、新的观念呈现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优秀作品,从而把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并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转型。

凤凰文库努力实现知识学术传播和思想理论创新的融合,以若干主题系列的形式呈现,并且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构。它将围绕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中国化、政治学、哲学、宗教、人文与社会、海外中国研究、外国现当代文学等领域设计规划主题系列,并不断在内容上加以充实;同时,文库还将围绕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科学文化领域的新问题、新动向,分批设计规划出新的主题系列,增强文库思想的活力和学术的丰富性。

从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这样一个大视角出发,从中国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的独特性出发,中国已经并将更加鲜明地表现自己特有的实践、经验和路径,形成独特的学术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这是我们出版凤凰文库的信心之所在。因此,我们相信,在全国学术界、思想界、理论界的支持和参与下,在广大读者的帮助和关心下,凤凰文库一定会成为深为社会各界欢迎的大型丛书,在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实现凤凰出版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凤凰文库出版委员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