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洪涛先生是甘肃成县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央党校法学研究生。曾任甘肃省康县县长、中共陇南地委副书记、甘南州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省政府秘书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已出版《郝洪涛诗词集》、《文史散论》、《洪涛行吟集》、《诗词札记》、《法院工作散论》、《甘肃历史人物》(主编)等作品。
本书收录笔者十多年来出国考察的散文92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域外散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郝洪涛 |
出版社 | 甘肃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郝洪涛先生是甘肃成县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央党校法学研究生。曾任甘肃省康县县长、中共陇南地委副书记、甘南州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省政府秘书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已出版《郝洪涛诗词集》、《文史散论》、《洪涛行吟集》、《诗词札记》、《法院工作散论》、《甘肃历史人物》(主编)等作品。 本书收录笔者十多年来出国考察的散文92篇。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笔者十多年来出国考察的散文92篇,并配照片140幅,题名《域外散记》,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公安、司法、旅游。有作者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所悟。主要反映:公务活动,有考察、座谈、参加会议、听专家讲课、签订合同项目等;游览名胜古迹,有旅游胜地、名山大川、寺庙、教堂、宫殿、以及现代建筑;参观博物馆、植物园、公园;记述名人,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记述重大历史事件,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目录 美国纪行 “美国西大门”旧金山 蓝天碧海中的“世界大都会”纽约 “合众国的摇篮”费城 美国首都华盛顿 沙漠上的“赌城”拉斯维加斯 “天使之城”洛杉矶 “太平洋上的珍珠”夏威夷 日本纪行 初访日本纪略 再访日本纪略 海参崴纪行 海参崴纪行 欧洲与西非纪行 多彩的巴黎 西非散记 古老的罗马 亚洲非洲四国纪行 努力开拓中东和非洲市场 开罗一日 埃及的第二大城市亚历山大 亚穆苏克罗 维多利亚大瀑布 欧洲纪行 瑞士印象 瑞士首都伯尔尼 瑞士的“经济之都”苏黎世 瑞士的旅游胜地卢塞恩 初登阿尔卑斯山 莱茵河畔的小镇 国际名城日内瓦 再次参观凡尔赛宫 雨中参观水都威尼斯 艺术之都佛罗伦萨 再到罗马 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 俄罗斯最大的城市莫斯科 在奔萨州考察 澳洲和东南亚纪行 澳大利亚印象 全球反独促统大会 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悉尼 幽静的堪培拉 迷人的“黄金海岸” 天堂农庄 海滨山城惠灵顿 新西兰最大的港口城市奥克兰 地热公园罗托鲁瓦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 历史古城马六甲 城市岛国新加坡 南美洲纪行 南美州考察纪略 神奇的亚马孙河 林海河汊中的城市玛瑙斯 碧海青山的里约热内卢 造型奇特的巴西利亚 壮观的伊瓜苏大瀑布 南美洲第一大城市圣保罗 美丽的铜都圣地亚哥 利马的黄金博物馆 欧洲纪行 奇妙的伦敦 与布莱克尼博士座谈司法问题 子夜的凯旋门 银装素裹的赫尔辛基 瓦萨沉船博物馆 维格兰雕塑公园 丹麦美人鱼 在巴登小镇过新年 从维也纳到杜塞尔多夫 访问杜塞尔多夫州法院 加拿大与韩国纪行 加拿大的初步印象 “东方之门”温哥华 布查特花园 加拿大国家电视塔 尼亚加拉大瀑布 访问联邦最高法院 “美洲瑰宝”魁北克 安德莱和圣约瑟夫大教堂 韩国初步印象 抗日志士安重根 “梦幻乐园”济州岛 现代化的港口城市金山 南亚纪行(一) 印度的初步印象 访问新德里蒂斯·哈扎克里法院 简朴的甘地陵 奢华的泰姬陵 “粉红色之城”斋普尔 斯里兰卡初步印象 参观佛牙寺 参观皇室植物园 参观达布拉石窟庙 参观西格尼亚狮子岩 度假岛屿拉兰里岛 南亚纪行(二) 尼泊尔初步印象 与尼泊尔最高法院座谈 “亚洲瑞士”博卡拉 孟加拉国掠影 曼谷琐记 “东方夏威夷”芭提雅 后记 试读章节 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也是闻名全球的大都会。 纽约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哈德逊河口,由曼哈顿岛、长岛、斯塔腾岛及其附近大陆的土地组成。市区面积953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人。市区分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皇后及里卓蒙5个行政区。周围有60多个卫星城镇,形成一个庞大的城市群,称为大纽约。 我们自旧金山乘飞机向东飞行9小时,抵达纽约。在纽约,主要考察了曼哈顿。 曼哈顿是纽约最繁华的地区。它是一个长24公里、宽4公里的狭长岛屿,有人口160万。我们除了考察公路交通管理外,还参观了一些景点。 中国城。曼哈顿是一个移民城市,有意大利人、德国人、中国人、日本人,有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其中华人有50万,故有中国城。中国城即“唐人街”。“唐人街”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一条街,而是一个区域。在这里,看到的是中式牌坊、中式街道、中式店铺、中文招牌,听到的是亲切的乡音。使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这里有孔子大厦、孔子广场、孔子铜像。孔子双手合于胸前,上身微微前倾,显然,这是按“孔子行教图”雕塑的。 百老汇大道。大道长达29公里,蜿蜒曲折,贯穿整个岛屿。这里是世界著名的娱乐中心,集中了形形色色的夜总会、酒吧、剧院、舞厅,灯红酒绿,光怪陆离,有“不夜之街”之称。大道与第42街相交之处,汇集了几十家戏院、剧场,是美国戏剧业的发祥之地。 自由岛。我们乘船去自由岛瞻仰自由女神像。1886年,法国为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塑造此像赠送给美国。自由女神像是纽约的标志,也是美国的象征。她矗立在自由岛,面对大西洋,象征着美国人民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像高46米、底座高47米,全部高度为93米,是世界最大的铜像之一。女神头上戴着皇冠,右手高举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捧着美国独立宣言,身体微微前倾,神态端庄,亲切自然。雕像内部装有电梯,也有168级螺旋状的楼梯,游人可登上顶部。女神像头部内是一间观光厅,可容纳40人,皇冠上的25颗珍珠,实际上是25扇窗户。自由岛很小,主要建筑就是自由女神像,还有草坪、花园。 华尔街。华尔街是美国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人们把它视为美国垄断资本的代称和象征。街道长约半公里、宽仅11米。街道两旁耸立着许多摩天大厦。漫步街头,如陷深谷,望天是“一线天”。美国lO家大银行中有6家的总部设在这里,还有一些垄断财团的保险公司、工业公司、运输公司、股票交易所也集中于此。每天有40万人在这条街工作。街上有一座巨牛铜像,体形健壮,很有气势,过往行人为了有“财气”,都要用手摸一下。 世界贸易中心。位于曼哈顿岛的最南部,由1971年建成的两座对称的方柱形大厦组成。大厦地下6层、地上110层,距地面411米,边长63.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厦。大厦外围有密置的钢柱,墙面是铝板和玻璃窗,使用面积82万平方米。大厦内有198部电梯,3万只门把手。在南楼的107层有嘹望台。这两座巨楼里,驻有800多家贸易机构,50多家商店,6家饭店和许多公司食堂。在这里上班的职工有65000人,仅清洁工就有800多人。此外,每天还要接待8万多来访者和游客,因此,号称“世界之窗”。我们进入南楼,乘电梯到97层,再乘电缆梯到楼顶,市区全貌尽收眼底,尤其是自由女神像格外突出;帝国大厦成了它的小弟弟。 联合国总部。位于曼哈顿岛东河西岸,占地7.2公顷。总部由联合国大会大厦、联合国三个理事会会议大厦、秘书处大厦、图书馆和花园组成。大会大厦和议会大厦只有三四层楼高,而秘书处大厦高达39层,为立盒式建筑。我们重点参观了大会大厦门厅、有2000个座位的会议厅,会议大厦,花园。在门厅,看到了最早的5个成员国签名簿上董必武、宋子文等人的签字。在会议大厦,欣赏了比利时赠送的巨幅挂毯,中国赠送的象牙雕刻。在公园,观赏了雕塑“破碎的地球”、“反战争标志”、中国于1995年赠送的“世纪宝鼎”。 洛克菲勒中心。位于第48至51街及第五、第六大道之间,是全世界最大的私有工商企业及娱乐业中心。中心由小约翰·洛克菲勒投资,于1931年建成。中心有21座建筑物,各自独立,但设有地下通道贯通。中心尤以广播电视公司和剧院著名。其间,有一座花岗岩砌成的教堂,据说是美国东部最大的教堂。我们进去参观,觉得建筑精巧,壁画精美,宽敞明亮,安静得出奇。 时报广场。这里是纽约的广告中心。是由曼哈顿第42街、第7大道及百老汇3条大马路交接而成的三角地带。1904年《纽约时报》在此修建报社大厦,故名。广场上,《纽约时报》巨大的电子.滚动新闻屏幕上不停地播出最新消息。无论发生什么大事,纽约市民都会群集于此。P6-8 序言 已有的介绍域外景观风情的图书不少。我读了郝洪涛新著的《域外散记》,觉得这是一本独具特色的散文集。 本书的产生就有些奇特。作者不是常驻国外干工作的。几次有机会出国,都有公务在身,而不是专程去采写游记什么的。《域外散记》是他利用不多的几次出国的工余时间写成的。每次出国,他除了写考察、开会的总结报告外,还有散文笔法写出考察、开会中的观感。公干之余,他顺便游览了当地一些观光景区。每次游览,他都不是单纯溜达,而是就地取材写散文。他总是抓紧时机悉心观看、探究,不时作现场记录,还尽可能多收集一些相关背景素材。然后利用奔波间隙和其他工余时间构思谋篇,精心加工成文。作者如此勤奋,见缝插针,惜时如金,仅仅利用几趟出国的工余时间便能写出一本域外题材的书来,的确难能可贵,令人称奇。他写出的书并非浮光掠影的急就章,而是可读性强、耐人寻味的佳作,这就更加令人称奇了。 《域外散记》的显著特色,是作者写到每一处景区,都不是单纯记述所见景观风貌,而是注意开掘景区中所蕴含的“他山之石”,有感而发。读者看后,能受到启迪,可资借鉴。 人类面向自然界创造物质文明,到今天已是硕果遍全球。同时,人类又面临全球性生态与环境危机,急切呼唤要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尽快改善、恢复被自己破坏了的自然生态环境。17世纪以来,欧美国家通过产业革命,推广机器生产,走工业化道路,最先高速发展生产力,创造了发达的工业文明。与此同时,也最先大吃破坏自然生态环境酿成的苦果。后来他们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又最先医治传统工业文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注重生态效益,讲求可持续发展。郝洪涛在加拿大占地55英亩的布查特花园里看到的正是昔日欧美传统工业文明转变成现代生态文明的一个缩影。这里原先是一个废弃的采矿场,植被惨遭破坏。从1904年起,一对企业家夫妇下决心在这里修建私家花园,医治传统工业文明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创伤,恢复植被,美化自然。经过百年发展,原先的废弃采矿场变成了花木争奇斗艳、千姿百态的植物园和佳景竞秀、宛若仙境的园林。每年有逾百万游客前来参观。这样医治采矿业创伤,不仅有巨大的旅游经济效益,而且有不可估量的生态、环境效益。 郝洪涛在这里看到的既是警示,也是示范。当今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的高速增长阶段。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成就几乎与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并存。好些采矿区,不仅污染水源,而且毁坏了农田、森林、草原和自然景观。有的掏空了居民住宅区的地层,导致房屋塌陷。这些工业化的负面效应一再提醒我们,必须刻不容缓地以洋为鉴,坚决不再走欧美国家对自然生态环境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坚持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使建设和谐社会具备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郝洪涛正是怀着强烈的生态文明意识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紧迫感,才在书中对布查特花园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业绩大书一笔,并且表达了“应大力倡导”的心声。 郝洪涛两次去日本,最深的印象之一,是“到处是赏心悦目、令人陶醉的绿色”。日本的森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6.8%,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见此情景,他的脑海中不时涌现出我国古诗名句:“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芳草碧连天”,“一路野花开似雪,但闻香气不知名”。借用这些古诗句作今天日本山青水秀景象的写照最为恰当。 日本自近代明治维新走工业化道路以来,也陷入过严重的生态和环境危机困境。后来他们反思、猛醒,树立起了较强的生态观念和环境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效益高,加上其他因素,使日本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 郝洪涛在日本受到了深刻的绿色启示,深深感到甘肃省乃至我们全国都应借鉴日本的绿色,痛下决心,做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值得深思的是,作者引用的几句古诗,正是古代诗人对当时我国山青水秀景象的真实描绘。如今,这番景象有不少已经严重走样,甚至面目全非了。只能苦吟“光山行不尽,污水去何长”了。 我国的旅游业正处在大发展期,为游客创造文明的旅游环境,至关重要。我们许多旅游胜地尚有种种不文明的现象存在,急需改进。郝洪涛对此深有体会。他游览域外旅游胜地,总是自觉地作中外旅游环境文明水平比较,探寻人家的长处,供我们借鉴,取长补短。不仅在发达国家探寻,而且在发展中国家探寻。他参观亚洲发展中国家斯里兰卡的皇家植物园,心旷神怡间,触景生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对比效应。他写道:“这里没有摆摊设点的;没有自恃身份特殊,驾车入园的;没有自以为高贵,在公园遛狗的;没有自以为浪漫,在草坪上猜拳喝酒的;没有霸占一块地方,强拉客人照相的;没有吵闹的、喧哗的、撒野的;没有疯子,没有醉鬼;没有砸坏的路灯,没有毁坏的栅栏、管道;没有垃圾,没有纸屑。处处干净整齐、处处清新宜人。这归功于管理,也归功于人的素质。” 人们在异国游览参观烈士纪念馆,由于生疏等原因,大都只是粗略地瞧瞧,不大在意。郝洪涛参观汉城的安重根纪念馆,心神却格外关注。他将安重根的事迹和参观中的现场感受详尽地写了出来,奉献给读者。他为何如此关注并着意宣传一位异国烈士呢?主要是安重根的事迹又一次触动了令他刻骨铭心的一段近代史实。 安重根在哈尔滨刺杀的日本军国主义“核心人物”伊藤博文不仅是日本侵朝头领,而且是日本侵华头领,为中朝两个民族的共同敌酋。 1894年7月,日本的侵略扩张野心空前大发作。为了进一步侵略朝鲜并入侵中国,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清王朝一味妥协投降,派李鸿章充当议和全权大臣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从此之后,日本进一步控制了朝鲜,并且侵占了中国的台湾省等领土。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带来的空前严重浩劫,中朝两国人民义愤填膺,奋起反抗。尤其是我国台湾人民,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民族统一,发出抗日檄文,“万众一心,誓死共守”,长期与日寇血战。 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从甲午战争中看透了清王朝的腐朽卖国本质,断然放弃了用和平改良方式救亡图存、自强抗战的主张,走上了武装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道路。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正是中朝两个民族同仇敌忾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壮举。 郝洪涛之所以礼赞抗日志士安重根,是因为安重根的业绩不仅具有重要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如今,中朝两个民族只有牢记历史,坚决反对复活日本军国主义,才能维护东亚和世界和平。 熟悉伊藤博文侵朝侵华罪行的读者看了《抗日志士安重根》,会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产生共鸣;不大熟悉的会以伊藤博文之死为线索,了解一番相关史实,也会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产生共鸣。 上述情况表明,《域外散记》属于作者借观光取经探宝之作,篇篇都传递着作者在域外的所得所感。作者长期从事党政领导工怍,历任县长、地委副书记、州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省政府秘书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以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十届中共甘肃省委委员。这些经历,使他养成了对自己的工作、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在出国观光中也表现出了一种较强的功利意识。总要多吸收些提高自身素质的养料,多获取些有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经验和教训。并且,利用工余时间争分夺秒地把自己的域外收获写出来,奉献给读者。 郝洪涛受过高等教育,业余写出来的诗文作品出版了不少。从《域外散记》可以看出,他的文笔洗炼,表现力强。 以此序导读。 郭永文 2008年1月lO日于北京 (郭永文同志为中央文献出版社原总编辑) 后记 本书收录笔者十多年来出国考察的散文92篇,并配照片140幅,题名《域外散记》。 在书稿交付出版之际,兹作如下几点说明: 一、写作过程。我在每次出国前,都要花一月左右的时间阅读相关的背景资料,包括所去国家的国家概况、自然地理、历史、经济和人民生活、名胜古迹、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司法制度等,逐一阅读,并摘要记录。这些资料,有图书,有报刊,也有网上下载的文章。在出国考察中,坚持每天写日记,当天日记当天写完,不过夜。有的是现场记的,如画家的速写与素描。有的是在飞机上、火车上、汽车上、轮船上颠簸之中写成的。有的是在候机大厅的连椅上、人声嘈杂的餐桌上记下的。更多的是在夜深人静的宾馆里,不顾旅途劳累写下的。考察归来后,抽时间将日记整理成文。大部分是利用节假日整理的。整理中,以日记作基本素材,进行文字加工,遇含糊之处,再找资料核对。整理出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数次修改。2006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时,集中修改过一次。2008年春节期间,又全部校阅一遍。这样,整理与修改的时间,要大大超过考察的时间。这就是简单的写作过程。犹如杜甫所云:“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也算是“十年磨一剑”(贾岛《剑客行》)吧! 二、主要内容。本书内容比较庞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公安、司法、旅游。有作者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所悟。主要反映:公务活动,有考察、座谈、参加会议、听专家讲课、签订合同项目等;游览名胜古迹,有旅游胜地、名山大川、寺庙、教堂、宫殿、以及现代建筑;参观博物馆、植物园、公园;记述名人,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记述重大历史事件,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这些内容,多是互相穿插的,记述与所感也是浑然一体的。文章的写法,随心所欲,没有固定的格式,没有统一的体裁,亦无主题与中心。故日“散记”。只求内容充实,笔墨简练,有一定的资料性与可读性。“但写真情并实境,任他埋没与流传。”(明·都穆《学诗诗》)。 三、如何认识与面对当今世界。出国考察,虽然去的国家不多,但开阔了眼界;虽然走马观花,但印象深刻;虽然所见有限,但引发无穷思考。近读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深受启发和教育。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是我们必须把握的基本指导思想。否则出国考察,就会得出片面的、错误的结论,动摇自己的立场和信心。 本书在编印中,王国先、王烨同志先后整理、打印了全部书稿,翟荣生同志翻拍了全部照片,中央文献出版社原总编辑郭永文同志撰写了序言,中央美院王同仁教授题写了书名,西狭颂文化促进会帮助出版发行,在此一并致谢。 郝洪涛 2008年2月15日于兰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