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总结了2005年版《国际贸易学》教材的经验与不足,在导论中强调了国际贸易学科的基础介绍,即从几个总量角度出发,对当前世界经济的概况作了介绍,并对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国际经济学常识和研究方法也作了介绍。另外,本教材重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等有关理论的介绍,帮助同学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研究分析有关国际贸易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对外贸易领域的新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导论,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等。
国际贸易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具有各自经济利益的不同关税区,即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通过研究这些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贸易利益的产生和分配,揭示这种交换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本书是上海财经大学市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学”的主教材,新版总结了2005年版《国际贸易学》教材的经验与不足,在导论中强调了国际贸易学科的基础介绍,即从几个总量角度出发,对当前世界经济的概况作了介绍,并对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国际经济学常识和研究方法也作了介绍。另外,本教材重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等有关理论的介绍,帮助同学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研究分析有关国际贸易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对外贸易领域的新发展。
本教材的具体内容包括:导论,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贸易政策经济效应,国际资本移动与跨国公司,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服务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及其面临的挑战,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
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的有关国际贸易的教材与著述,使本教材更加适合我国本科生的教学需要。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当代世界经济概况
第二节 国际贸易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分类及有关概念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的国际贸易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与对外贸易
第三节 国际分工
第四节 世界市场
第五节 国际价值和国际价格
第六节 当代国际贸易条件与国际不等价交换问题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第三节 国际交易方程式
第四节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及现代的理论分析
第四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 马歇尔的提供曲线
第二节 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
第三节 里昂惕夫之谜
第四节 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的扩展
第五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理论背景: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动
第四节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
附录:对行业内贸易与发达国家间贸易的又一解释:贸易引力模型
第六章 贸易保护理论
第一节 重商主义
第二节 幼稚产业保护贸易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贸易乘数理论
第四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
第五节 其他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
第七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节 贸易政策概述
第二节 关税
第三节 非关税壁垒措施
第四节 管理和鼓励出口措施
第八章 贸易政策经济效应
第一节 贸易政策效应分析工具及主要指标
第二节 关税的经济效应
第三节 非关税壁垒措施的经济效应
第四节 鼓励出口措施的效应分析
第九章 国际资本移动与跨国公司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资本移动的背景、现状与特点
第二节 国际资本移动的主要形式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定义、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跨国公司理论演变
第五节 国际直接投资政策
第十章 世界贸易组织
第一节 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框架与组织结构
第四节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以来的活动及其面临的新议题
第五节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第十一章 国际服务贸易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第二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领域
第三节 《服务贸易总协定》与服务业开放
第十二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组织形式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第十三章 经济全球化及其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与特点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引发的争议
第十四章 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
第一节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的对外贸易
第二节 改革开放时期(1978~)的对外贸易
第三节 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下对外贸易的理论与实践
第四节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外贸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