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爱因斯坦助手之一的物理教授汉斯·克莱曼,因为死守着爱因斯坦最后研究的秘密而惨遭杀害。
临终之前,他将两个德文字与一串数字,交给情同父子的忘年之交大卫·斯威夫。
大卫只知道这些讯息连结到爱因斯坦的“终极理论”
一个可能为科技与人类带来长足进步,或制造毁灭性武器的理论
但世人皆知,这个理论尚未完成。在不明所以之下,大卫就被美国国防部、联邦调查局、俄国佣兵追逐胁迫,想要夺取他身上的讯息。
当大卫身边的人一一遭受无情的迫害,他知道自己必须倾全力追寻,发掘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身后所留下的惊人秘密!
一宗残忍的凶杀案,一串没有联结意义的数字,一组隐藏已久的秘密研究资料牵扯出撼动宇宙、摇晃文明的惊人奥秘--爱因斯坦至死不说,怀抱以终得秘密,竟是五十多年后影响世界兴败的解答?!他耳语道:“统一场论。博士先生最……最后的遗赠……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你要保证它的……安全,决不能让他……他们得到它。曾是爱因斯坦助手之一的物理教授汉斯?克莱曼,因为死守着爱因斯坦最后研究的秘密而惨遭杀害。临终之前,他将两个德文字与一串数字,交给情同父子的忘年之交大卫?史威夫。大卫只知道这些讯息连结到爱因斯坦的“终极理论”——一个可能为科技与人类带来长足进步,或制造毁灭性武器的理论——但世人皆知,这个理论尚未完成。在不明所以之下,大卫就被美国国防部、联邦调查局、俄国佣兵追逐胁迫,想要夺取他身上的讯息。
当大卫身边的人一一遭受无情的迫害,他知道自己必须倾全力追寻,发掘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身后所留下的惊人秘密!
运用E = mc2理论,人类成功地制造出了原子弹……那么,有了创世纪的秘诀,我们又会干些什么?
本书将真实的科学、历史、政治与爱情故事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把事实、虚构与摄人心魄的情节巧妙嫁接,故事跌宕起伏,令人手不释卷,直至爆炸性的结局!
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汉斯·瓦尔特·克莱曼,即将淹死在自己的浴缸里了,陌生人正用一双长而粗壮的手臂,把他的双肩死死的按在陶瓷浴缸的缸底。
虽然水深不过30厘米,但是汉斯却无法挣脱那双手抬起头来。他用手抓扯陌生人的手,企图摆脱他的控制,但是这个人却是一个邪恶而又年轻力壮的畜生,而汉斯已经76岁,还患有关节炎和心脏病。汉斯的 双脚徒然地踢打着浴缸的外壁,慌乱地挥动着双臂,把浴缸中的温水搅得到处都是。他无法看清楚攻击者的脸,以为它在水面之上不停地晃动,模糊不清。这个畜生肯定是通过公寓外墙上的防火梯爬上来的,然后从开着的窗户钻进了屋里,当他发现汉斯正在洗澡后,便直接闯进了浴室。
汉斯一边挣扎,一边感到胸膛中的压力越来越大,正从胸骨后的中心部位迅速地扩散到整个胸腔。这是一种负压,从四面八方由外向里挤,无情地压缩着他的肺。仅仅几秒钟的时间,压迫感就扩展到了颈部,灼热、哽噎、僵硬,汉斯不得不张开了嘴。浴缸里的温水呛进了汉斯的喉咙,他在极度恐惧中扭曲着身躯,像一头垂死的野兽开始了临死前的最后抽搐。不,不,不!不久,他的身体一动不动地躺在了浴缸上,大脑中的视觉影像渐渐消失,只看见脸上方几厘米处的水面上,一颗颗落下的水滴溅起一圈圈涟漪。这使他想起了“傅立叶级数”①,多么美妙啊!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就此结束,远远没有。现在,汉斯又脸朝下躺在了冰凉的瓷砖地板上,渐渐恢复了知觉,灌进肚里的水也开始咳了出来。他感到眼睛疼痛、胃部痉挛,每次呼吸都是痛苦的喘息。确切地说,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比走向死亡更加痛苦不堪。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后背受到了重重的一击,正好打在两片肩胛骨之间的背心处。有人愉快地对他说:“该醒醒了!”
陌生人抓住汉斯的胳膊肘把他仰面朝天地翻过来,使他的后脑又重重地撞在了湿淋淋的地砖上。汉斯急促地喘息着,睁开眼睛往上看,袭击他的人正跪在浴缸边的防滑踏脚垫上,身材高大,体重至少在200斤以上。他身着黑色T恤衫,肩膀上发达的肌肉从衣服下凸起,下身穿着迷彩裤,裤脚塞在一双黑色皮靴里。脑袋已经秃顶,脸颊上布满胡楂,下巴上留着一道灰色的疤痕;同他硕大的身躯比起来,整个脑袋小得不成比例。汉斯估计,这个人很可能是一个瘾君子,杀掉我之后就会翻箱倒柜地搜寻值钱的东西。到那个时候,这个蠢货就会发现,我他妈连一分钱也没有!
这个恶棍咧着薄薄的嘴唇,微笑道:“现在,我们来谈谈,好吗?你要是愿意,可以叫我西蒙。”
他的口音很特别,汉斯一时难以判断他到底是什么地方的人。他长着一双棕色的小眼睛,鹰钩鼻子,灰色的皮肤就像一堵饱经风霜的墙砖。丑陋的五官并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可能是西班牙人,也可能是俄国人或者土耳其人,反正任何国家的人都有可能。汉斯想问“你想要什么”,但是一张口却又哽噎住了。
西蒙的脸上露出开心的表情:“是啊,是啊,对此我很抱歉,但是,我必须向你表明我不是闹着玩儿的。干事情最好是开门见山,对吗?”
奇怪的是,汉斯现在并不害怕了。他已经接受了现实,等待着陌生人杀死自己。而这个人厚颜无耻的表现反倒让他感到不安:自己赤身裸体的躺在地板上,而他却一直在笑!很显然,接下来他会命令他说出自己银行卡的密码。同样的事情曾经发生在汉斯邻居的身上,一位82岁的老妇人在自己的公寓里遭到袭击,在无情的殴打下不得不说出了她银行卡的密码。别做梦了,汉斯可不害怕——他愤怒了!一阵咳嗽后,汉斯终于吐干净了肚里的水,用胳膊肘支撑起上身道:“你这个无赖,这一回你找错人了。我没有钱,甚至连银行卡也没有。”
“我不要你的钱,克莱曼教授,我感兴趣的是物理学而不是钱。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您应该对这门科学非常熟悉?”
一时间,汉斯变得更加愤怒了。这个蠢货想拿我开心吗?他还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吗?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又发觉了一个更加让他担忧的问题:这个人怎么会知道他的名字?又怎么知道他是一个物理学家?
西蒙看来已经猜到了汉斯的心思,对他道:“教授,这没什么奇怪的。别看我长得丑,我可不是一无所知的笨蛋。虽然我的学位不高,但是我学得很快。”
汉斯这才意识到,眼前的人并不是什么瘾君子。他问:“那么你是谁?跑到我这里开什么?”
他笑得更开心了,回答说:“您就当它是一个研究项目吧,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绝密的课题。我得承认,这个课题里的有些方程式不太好懂,但是你看,我有一些朋友,他们却可以讲得头头是道。”
“你的朋友?你说的‘朋友’都是谁?”
“这个嘛,可能是我用词不当,大概用‘客户’这个词更为准切一些。我有一些知识非常渊博而且相当富有的客户,是他们雇了我到您这儿来拿一些信息。”
“你胡扯些什么?你是什么间谍吗?”
西蒙咯咯地笑起来:“不,不,不,没有那么邪乎,我只是一个个体承包商。好了,这个话题我们就说到这儿。”
汉斯的大脑迅速思考起来,这个恶棍肯定是一个间谍,否则就可能是一个恐怖分子,他属于哪个阵营还不清楚——伊朗?朝鲜?还是基地组织?不过这无关紧要,反正他们需要的都是同样的东西。但是汉斯想不明白的是,在这么多可以选择的目标中,这些混蛋为什么偏偏选中了他。他和同时代的大多数核物理学家一样,在上世纪的50至60年代曾经为国防部做过一些高度机密的工作,但是他的专长在于放射性研究,从来没有涉足过炸弹的设计或制造;他的职业生涯几乎全部倾注在了非军事理论的研究领域。于是汉斯说:“不管你的客户是什么人,我都爱莫能助。他们找错物理学家了。”
西蒙摇摇头道:“不,我想没错。”
“你认为我可以给你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浓缩铀的?我对此一无所知!更别说什么核弹头的设计了。我的研究领域是粒子物理学,而不是核子工程。我的所有研究论文在因特网上都可以查到,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陌生人耸耸肩,不为所动。他说:“你不要慌忙地乱下结论,我才不关心什么核弹头,也不关心你那些狗屁论文。我感兴趣的并不是你的成果,而是别人的。”
“那你跑到我的公寓里来做什么?弄错地址啦?”
西蒙的脸色阴沉下来,他一掌把汉斯推倒在地板上并且俯身向前,把整个身体的重量通过手掌压在了他的胸膛上。接着道:“巧了,这个人你正好认识。还记得50年前你在普林斯顿大学的那位教授吗?就是那位来自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犹太人,那位写出了著名的《狭义相对论》的人。你肯定没有忘记他吧?”
在这个恶棍强有力的压迫下,汉斯感到呼吸很困难。他想:上帝啊,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西蒙把身体进一步前倾,脸也凑到了汉斯面前,鼻孔中的黑毛在汉斯眼前清晰可见。他又说:“克莱曼教授,当年他很欣赏你的才华,认为你是他的助手当中最有前途的科学家。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你们一直十分密切地合作共事,对吗?”
西蒙用力往下压,汉斯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脊椎骨生生地顶在了冰冷而坚硬的地砖上,即使他愿意回答这个问题,事实上也已经无能为力了。
“没错,他相当欣赏你。不过更重要的是,他信任你。那几年,他所研究的一切问题几乎都要同你商量,甚至包括他的统一场论。”
就在这个时候,咔嚓一声,汉斯的一根肋骨被压断了,正是在左肋外侧承受压力最大的地方。剧烈的疼痛像一把尖刀直刺入汉斯的胸膛,他本能地张开嘴尖叫,但因为无法吸入足够的空气而无法叫出声来。哦,上帝,我的上帝啊!就在这一瞬间,他理性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他害怕了,恐惧了!因为他终于知道了陌生人索要的是什么,也清楚地知道了最终他将不得不乖乖地就范。
……
P1-5
当《终极理论》的写作已经到一半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部小说对我自己是多么的完美。作为《科学美国人》的一名编辑,我的工作就是把诸如弦论、额外维度和平行宇宙等深奥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出来。2004年,我在编辑爱因斯坦特刊中的一篇文章的时候,对这位伟大科学家长期寻找一个统一理论的经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直到1955年去世时为止,他一直在努力地追寻,试图用一组方程式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融为一体,把关于星球和银河系的物理学同亚原子领域的定律结合在一起。但是,他希望找到一个公式化的统一理论的努力都失败了。当我通过阅读了解到爱因斯坦一生中这个部分的故事时,我禁不住开始幻想:如果当初爱因斯坦获得了成功,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这样一个统一理论的发现必将成为科学史上最为伟大的成就之一,但是同时,它也可能带来一些我们并不希望得到的后果。爱因斯坦本人十分清楚地知道,他的相对论客观上为原子弹的发明奠定了基础。那么,如果他知道统一理论将为发明和制造更为可怕的武器铺平道路时,他还会发表这个新的理论吗?也许,他会把它作为一个永久的秘密深深地隐藏起来?
其实,我对爱因斯坦着迷是从大学时期开始的,那时我还是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学专业的一个学生,我的导师正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约翰·理查德·戈特三世,就是《在爱因斯坦的时空旅行》一书的作者。在我准备大学毕业论文的时候,戈特教授建议我研究相对论中的一个问题——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在“平面国”里的运用。所谓“平面国”是一个只有二维空间的宇宙模型,就像一张无比宽大的纸。我在一个笔记本上潦潦草草地写满了研究得出的一大堆方程式,然后把这个解交给了戈特博士。看完以后,博士给了我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所能给予的最高的评价:“这个解确实不同凡响!”于是,我们共同写出了一篇题为“(2+1)维度时空中的广义相对论”的研究论文。1984年,一个名为《广义相对论与引力》的科学期刊发表了这篇论文。
然而,当论文发表的时候,我已经决定不做物理学家而要做一个诗人,于是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写作硕士学位。两年后,我意识到写诗根本无法维持我的生计,所以又当上了一名新闻记者。我先后为宾夕法尼亚州、新罕布什尔州和阿拉巴马州的许多报纸工作过,后来回到纽约,开始为《财富》、《大众机械》和美国有线新闻网写文章。1998年,在兜了这么一大圈之后我最终落脚在《科学美国人》杂志。我惊讶地看到,自从我离开天文学和物理学以后,这些领域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我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我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情况:我和戈特教授共同完成的那篇晦涩的论文,竟然已经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仍在努力寻找统一理论的物理学家们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在过去的将近20年里,这篇论文先后被不同的物理学期刊引用过至少100次。事实证明,理论物理学家们之所以热衷于用二维模型检验他们自己的猜想,正是因为它所涉及的数学运算方式要简单得多。
于是,这篇文章最终成为我创作《终极理论》的灵感。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卫·斯威夫特和他的导师克莱曼教授共同写作的那篇研究论文,也就自然而然地谈论起二维空间中的相对论来。大卫同我一样,曾经是一个物理专业的学生,现在也靠撰写大众科普文章谋生,只不过他是一个教授而我是一个杂志编辑。再说,同我相比,他不仅要勇敢得多而且也要英俊得多。
关于小说中涉及的科学原理和诸多高技术玩意儿,我尽量确保它们的真实性。例如,“高地人”机器人汽车,确实是卡耐基一梅隆大学的机器人学研究院研制的成果;“龙行者”监视器,不仅也是机器人学研究院开发的,而且还被美国海军陆战队带到伊拉克进行过测试;第十章中出现的虚拟战场模拟器同“虚拟球”十分相似,在参观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时候,我自己曾经亲身进去体验过;还有关于惰性中微子可以抄捷径在额外维度中穿行的想法,也是一个真实的科学猜想,而且有人已经建议用它来解释2007年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所报告的一些不同寻常的试验结果。
我从动笔之初就想好了,要让故事的高潮发生在费米实验室里。为此,我特地安排自己到那里参观,巡视了万亿电子伏特正负质子对撞机和那一条6.4公里长的环形隧道,就是在这个隧道里质子和反质子被不断地加速,最后以接近光速的高速彼此撞击在一起。那次参观最精彩的内容就是安全须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向我详细地解释了我们进入隧道后可能碰到的各种各样的危险,比如杂散质子对撞遗留的放射性危害,或从超导磁铁中蒸发出来的氦气造成窒息的可能性。我一边记录一边想:“这些可都是绝好的素材!不用我写,它们本身就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话虽如此,但是最终还是有赖于许多人的帮助我才得以完成这部小说。《科学美国人》杂志社的同事们给了我莫大的支持。我的写作小组的全体成员——里克·艾森伯格、约翰娜·费德勒、史蒂夫·戈德斯通、大卫·金、梅丽莎·诺克斯和伊娃·梅克勒,向我提出了弥足珍贵的批评和鼓励(特别是里克,他阅读过初稿的每一页,而且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弥补了原稿的不足)。我也非常幸运地得到了“作者之家”的丹·拉扎尔作我的超级代理人,得到了出版商炉边试金石公司杰出的苏雷·赫尔南德斯作这部书的编辑。不过,我最感谢的还是我的家庭:我的父母培养了我对科学的挚爱,而我的妻子丽萨,在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早就不抱任何希望之后很久,仍然锲而不舍地支持我去实现成为一名小说家的梦想。这本书,就是献给她的。
哇!爱因斯坦肯定会喜欢这本书。这是一部了不起的惊险小说,政治与科学交融,趣味无穷而又真实可信。他曾经梦寐以求发现一个能够解释全部自然之力的统一理论,现在,这部书让他的梦想成为鲜活的现实。
——《纽约时报》畅销书《爱因斯坦》作者:瓦尔特·艾萨克森
《终极理论》是一部惊人之作!真实的人物和科学,巧妙而具有爆炸性的命题,以及惊险刺激的情节,共同成就了这一部具有扎实科学根基的最佳惊险小说,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没有见到这样的作品了。《终极理论》确实无与伦比。如果我是迈克尔·克赖顿,我会打包走人,到塔希提岛上找个僻静的地方过退休的日子。(迈克尔·克赖顿,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影视导演和编剧,作品包括《终极奇兵》、《龙卷风》、《侏罗纪公园》等。——译注)
——《纽约时报》畅销书《亵渎》和《恐龙谷》作者:道格拉斯·普雷斯顿
《终极理论》具备我喜欢的小说所应有的全部特点:惊心动魄的紧张气氛,令人惊奇的曲折故事和引人入胜的科学知识。马克·阿尔珀特让物理学变得如此惊险迷人,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纽约时报》畅销书《尸骨花园》作者:苔丝·格里森
阿尔珀特具有一种罕见的才能,把尖端科技、紧密的节奏和惊心动魄的动作结合在一起。这部处女作令人难忘。
——《纽约时报》畅销书《凤凰战车》作者:凯尔·米尔斯
科学的潜力始终令我着迷,尤其是物理学那些挑战经典定律、让人琢磨不定的理论。多亏了这部美妙的小说,我得以重温一段往日的激情,享受到充满意外曲折而惊险的旅程。
——《纽约时报》畅销书《秘密晚餐》作者:哈维尔·塞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