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昨夜闲潭梦落花(唐诗中被尘封的佳句)
分类
作者 江湖夜雨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2007热销书系“漫漫古典情”再出力作!“唐朝梦中人”解禁《全唐诗》,打造唐诗“新”阵营!王绩、郭震、李峤、刘希夷、东方虬……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记忆、迷醉与聊侃,领略被埋没的唐代才子的诗歌盛宴!

内容推荐

“相思想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秋到任他林落叶,春来从你树开花”……《全唐诗》中尘封着多少绝世佳句。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我们需要新奇鲜活的诗情唤醒诗歌的味蕾。

王绩、郭震、李峤、刘希夷、东方虬……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记忆、迷醉与聊侃,领略被埋没的唐代才子的诗歌盛宴。

目录

自序/1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1

唐诗辉煌乐章的序曲

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5

意味深长的讽喻之作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8

千里共婵娟的愿望也会落空

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10

薄命才子刘希夷的悲吟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13

让人悚然而惊的警句

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16

唐代的“计划生育”宣传诗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19

诗僧寒山的绝妙好诗

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22

飘逸磊落的盛唐风味

拾樵供岁火,帖牖作春书/27

田间新韭般清新的好诗

燕觅巢窠处,蜂来造蜜房/29

晶莹透彻的天然之趣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31

静谧之极的咏雪佳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33

千古至今绝妙地狱变相

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36

周伯通般的唐代老头儿

太阳偏不及,非是未倾心/39

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仁义岂有常,肝胆反为贼/41

为利益插朋友两刀

罗袖洒赤血,英声凌紫霞/43

白刃报私仇的侠女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46

诗仙的羁旅情怀

未若不相知,中心万仞何由款/48

最远的距离是人心

千日废台还挂镜,数年尘面再新妆/50

春情融融的欢喜诗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52

百忧俱集的老杜

庭前时有东风人,杨柳千条尽向西/55

细腻新颖的眷怨诗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60

美女诗人李季兰的妙句

春烟间草色,春鸟隔花声/62

句句皆春的奇诗

却是梅花无世态,隔墙分送一枝春/65

冷语讽世的好诗

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68

被屡屡“抄袭”的好句

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71

雁塔胜迹题名句

美人开池北堂下,拾得宝钗金未化/74

既有得钗,必有失钗

风吹昨夜泪,一片枕前冰/77

心何冷,泪如冰

早被蛾眉累此身,空悲弱质柔如水/80

战争中,女人无法走开

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84

人生何时可得闲?

铁佛闻皱眉,石人战摇腿/86

韩文公令人发噱的打趣之作

朝为耕种人,暮作刀枪鬼/90

战乱中的悲惨血泪

门外红尘人自走,瓮头清酒我初开/95

诗豪刘禹锡的昂扬之作

半夜忽然风更起,明朝不复上南楼/98

无可奈何花落去

疏钟皓月晓,晚景丹霞异/101

趣味盎然的人名诗

今交非古交,贫语闻皆轻/106

峭风梳骨中的苦语

力尽不得休杵声,杵声未尽人皆死/109

古今皆有“过劳死”

日月黏髭须,云山锁肺肠/111

怪涎诗翁的奇句

飞香走红满天春,花龙盘盘上紫云/114

魂丽华艳的李贺诗

等闲弄水浮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117

让崔莺莺心动神摇的诗句

我不非尔,尔无我非/120

求同存异的哲理诗

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122

自古红颜多薄命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127

白居易的乐天闲适之作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130

藤涛集中的压卷之作

惆怅后时孤剑冷,寂寥无寐一灯残/132

落魄书生同此一叹

别我已为泉下土,思君犹似掌中珠/135

茜纱窗下,公子情深:黄土垅中,辫何薄命

思君若孤灯,一夜一心死/138

修道中人的闺情诗

人行中路月生海,鹤语上方星满天/141

张佑气象不凡的好句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146

清继拗螨的小杜七德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149

相思深入骨的李义山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154

花间体中的清新之作

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156

才女鱼玄机的愁闷之情

晴寺野寻同去好,古碑苔字细书匀/159

妙趣横生的回文诗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165

百姓易欺,好人难做

天地沸一镬,竟自烹妖孽/167

四海滔滔的来世悲叹

家家只是栽桃李,独自无根到处生/169

托物写人的咏柳诗

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172

罗隐心中的期望

怀里不知金钿落,暗中唯觉绣衣香/175

香奁集中的艳诗

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178

夜雨秋灯下的无限愁怀

有国有家皆是梦,为龙为虎亦成空/180

乱世争雄的生动写照

后记/182

试读章节

卷806-1 【诗三百三首】(其一)寒山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间。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寒山也是唐代非常有名的一位诗僧,但是我们对他的来历一无所知,资料中也没有任何记载。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据说寒山当年在国清寺中只是负责烧火,似乎比《天龙八部》中那个神奇的扫地僧地位还低,扫地僧起码还是负责“图书馆”的。寒山似乎只是“火工头陀”。但历来真正的有道高人,往往都是“避山唯恐未山深”,离红尘俗世越远越好,身份也是越低贱越平庸越好,有个叫韩康的隐士以卖药为生,他的药言无二价,后来有了名气,一个女子因他不肯还价而认出他,他于是远走他乡,再也不在此地卖药了。

寒山也是如此,当时有一个叫闾丘胤的官儿(台州刺史),患头疼病,百治不愈,结果被一个叫丰干的和尚治好了。闲谈中,丰干告知他国清寺里有寒山、拾得二僧,并透露,寒山是文殊菩萨化身,拾得是普贤菩萨化身。闾丘胤于是专门去拜访,但寒山一见有官来了,就和拾得携手走出寺门,奔归山岩深处。闾丘胤做了两套僧衣,还有许多礼物,派人送到山上。寒山一见,就喝道:“贼,贼!”转身退入山洞,当下山洞闭合成绝壁,再也追寻不着。闾丘胤搜寻他俩无获,只发现山后竹、木、石壁上到处都写有不少诗篇,于是抄得寒山写的诗三百余首,又抄得拾得写的偈语数十首,编集成一卷。

关于寒山拾得二人,传说多多,后来他俩竟又变为和合二仙,主宰男女婚姻。传统风俗画里,有两个童子模样的,一人执荷花,一人捧盒子,据说就是寒山、拾得二人。清代雍正十一年(公元一七三三年),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现在北京有个快餐叫“和合谷”,不知是不是也让他们二位做形象代言人。

这些都是传说而已,不过关于寒山的身世,也确实十分神秘难解。他的生卒年就闹不清楚,有说他是初唐人的,有说他是中唐人的,也有人说晚唐的,还好,没有跑到唐朝外面去。有人还觉得诗集中寒山的风格并不统一,怀疑不是一个人写的。对于这些问题,江湖夜雨的看法与众不同,我觉得寒山既然是遁世高人,很有可能从初唐活到晚唐。至于诗风中有的像初唐,有的像中唐,风格很不一样,那也很好理解了,一个人活上几百年,思想能没有变化吗?别说上百年,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年轻时说的话写的文章,也会和现在大不相同,易安居士暮年“在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情怀,和少时“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态不也是判若两人吗?

上面说过,现存的寒山诗是抄自他随手写在山壁竹石之上的,所以好多诗也不知道是何题目。《全唐诗》中收集的寒山诗三百多首,堆在一块儿,统称为《诗三百三首》,这些诗风格不尽一致。我们选这首最能代表寒山本色的诗来看一下。

寒山的诗,根本不用那些晦涩艰深的典故来充门面,他的诗明白如话,如同白居易的诗能让老太太都懂一样,只要能通文识字,就不会看不懂。本篇这首诗亦是如此,所以就不用多解释了,正所谓“是真佛只道家常”。

当然,“真佛”所道的家常,绝不仅仅是张家长李家短,蒜贵还是葱贵,“真佛”是将深刻的道理融入浅显的事例中来讲。寒山的诗也有此特点,像“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字面虽浅近,但深味其意,却发现似在隐喻着不少深邃哲理。“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也是如此,为什么不说“残月下寒山”?圆月,在佛门道门中都有其喻意,吕祖曾说“有人问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日月轮”,佛门中更是常用来指圆觉光明。所以这首诗乍读但觉仅获冷清之感,但最后这句“圆月上寒山”,如果真正领悟后,却会感受到诗人清明在躬,智慧朗照,一派大彻大悟后畅达自如的心境。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体会到,寒山的诗和王维、孟浩然的诗都不尽相同,王维、孟浩然虽也不乏清逸之作,但王维的诗里面总多一份空寂之感,充满了怅惘和迷茫,孟浩然的诗虽然恬淡,但骨子里还是有俗世中人的炽热肝肠,像什么“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之类的。而寒山的诗,却冷清澄澈到了极处,真使人心骨俱冷,体气欲仙。

寒山此类的好句还有:“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无风萝自动,不雾竹长昏”“秋到任他林落叶,春来从你树开花”等等,都是空灵神逸的上品,不可不读。

P19-21

序言

百多年前,茫茫沙漠旁的莫高窟内,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石室,里面珍藏着数以万计的经卷,手稿、文书、织绣。这些珍宝震撼了整个世界,从此世界上多了一门学问——“敦煌学”。

二十年前,法门寺地官的白玉石板被揭开,一大批大唐年间封存的稀世珍宝重现于世间,这些“穷天上之庄严,极人间之焕丽”的珍贵文物,让人们目瞪口呆,心驰神迷……

江湖夜雨一直很喜欢看《周末鉴宝》《国宝档案》等节目,也曾在琉璃厂、潘家园这样的古玩市场中徘徊。然而,这些价钱不菲的古董,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可以去尽兴收藏玩赏的。

古往今来的人们,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了雄伟壮观的城池、美仑美奂的宫室、巧夺天工的珍玩……而我觉得,最值得让我们一唱三叹的,并非是这些冷冰冰的死物,而是古人的思想中的精华,艺苑中的奇葩。

对于大唐,江湖夜雨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痴爱,那似乎是暗藏在心中的昔日回忆。于是,我重新走进《全唐诗》。《围炉诗话》中曾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这一部《全唐诗》,就是大唐三百年间无数不世出的才子才女们用灵心慧性酿成的一坛千年陈酿。

走进《全唐诗》,走进一个美不胜收的诗歌宝库,这里有多如恒河之沙的传世瑰宝。江湖夜雨越看越不禁感慨,竟有如此多的好诗妙句沉在其中,犹如一颗颗明珠沉睡在泥沙里,不为人知。又如三千后宫佳丽,得见龙颜的竟然只是那寥寥数人,有多少绝色佳人空老宫中!

常见的唐诗选本,如《唐诗三百首》《千字诗》之类的诗集,编者当然不会如贪收贿赂的毛延寿一般满腹私心,但是从浩如烟海的《全唐诗》中只选出来几百首诗,也未免太过狭隘了。而且,由于时代不同,标准不同,审美风格也不同,有很多好诗就沉睡在积满尘土的《全唐诗》中,无缘和大家见面。

比如《唐诗三百首》,在旧时带有教科书的色彩,“颂圣”的应制诗自然要有,不然读书人“金殿对策”时如何应付?律诗绝句等近体诗也选得比较多,因为这是科考时要用的诗体,必须熟悉才行。所以李贺的诗就一首不选。但现在这个“高考指挥棒”早已作废,我们就不必拘泥于此了。又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的很多选本(如《唐诗鉴赏词典》),则会将一些所谓“思想消极”的闲适诗排斥在外。

当年的诗中圣手,李杜元白之属,大唐三百年间的状元才子们,他们写每一首诗的时候,虽不能说百分之百都是呕血之作,但多半也是殚精竭虑,有感而发的。这其间固然有高下之分,但也有这样情况:因为选本的关系,一些句子被选入《唐诗三百首》等书之后,从此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另一些句子其实说起来也并不逊色多少,却默默无闻,似有长门之恨。正所谓:“一般窑怎烧出两般货,砖儿这等厚,瓦儿这等薄”,如果诗句有知,也会有此感叹吧。

清人赵翼有诗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又有诗笑后人陈陈相因,人云亦云:“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其实,并非是李杜诗篇不再新鲜,而是人们反复说来讲去的总是其中那么一小部分。陈寅恪先生曾有“四不讲”之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江湖夜雨虽不敢和大师比肩,但也想遵循一下陈先生所提倡的精神。所以,这里从《全唐诗》中专门摘出《唐诗三百首》《唐诗鉴赏词典》《千家诗》等常见选本中没有选录的佳作来和大家分享。

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中说我的前生曾在大唐盛世中生活过,所以翻开《全唐诗》,我的心中往往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感觉:平和、安稳、充实、甜蜜,如同在和自己痴爱的人相拥。也许,对唐诗的钟爱是我前生的因缘,将唐诗讲述给大家是我今生的使命。

固然,时间的洪流会让很多昔日的珍宝褪色,然而,这一篇篇好诗,依然闪耀千年前凝固的辉光,静静地望着她们,如同仰望天空中的皎皎明月,渺渺天河,心里也慢慢装满那晶莹出尘的玉壶之冰。正所谓“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霏漠漠,淡涓涓,春融冶,秋鲜妍。触即碎,潭下月;拭不灭,玉上烟。”这就是唐诗在我心中的印象,她像汲取了日精月华的仙苑琼花一样凝聚了人们最美好的情感。拂去诗卷上的封尘,我们依然能梳理还原出那如梦幻一般绚烂美丽的唐代记忆。这些久埋于故纸堆中的好诗句,会依旧鲜活,拨动我们的心弦。

后记

这部书稿,是江湖夜雨在2007年的炎炎暑日里开始写的,有道是“人皆苦炎热,吾爱夏日长”,其实我也害怕炎热,之所以喜欢夏日,却是因为暑日里放暑假,可以闲下来比较安心地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去年,江湖夜雨的书一连出了好多本,心中也自欢喜,不过距自己心中的期望还是有一些差距。于是也曾一度浮躁不安起来,也想着追逐一下市场中的热点,吸引一下大众的眼球,捕捉一些时髦的题材,好让自己也能像烟花一样绽放在空中,绚烂一番。

然而,当心境渐渐重新沉下来时,发现自己最钟爱的还是唐诗,是唐代的美丽和繁华。美轮美奂的画楼朱阁早毁于兵火,旷世难逢的才子美人也埋入黄土,所幸的是,在我们今天,依然还能看到如许之多的唐诗。

人生中总是有种种无奈,时光总是在指缝间悄悄地溜走,七彩迷离的幻想最终变成暗蓝色的忧郁,醉生梦死中醒来的清晨却是一片荒芜的空白,总有这样一个时刻,我们脆弱、焦躁、倦怠、失落。而我每当这样的时候,总是喜欢静静地捧起厚厚的《全唐诗》,这里沉淀着千年前的喜怒哀乐,读着读着,心境慢慢静如止水,朗如皎月。仿佛已回到那个遥远的诗意年代,沉浸在芬芳甜美的前生回忆中。

从《全唐诗》中大海捞针一般地选诗,然后自己查证、注释、评析,这一切工作,都没有前人的成果可以参照借用,是件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远不如借用别人现有的成果“REMARK”一下就出炉高效地多。而且,从诸多前辈层层筛选过的唐诗中想再选出诸如“春眠不觉晓”“床前明月光”这样的佳作,难度也是非常大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然而,对唐诗的爱恋让我还是要做下去,这毕竟是为唐诗做了一点事情,我相信这是有价值的。世上的事情,有的像片刻就会消失的沙雕城堡,有的像经久不灭的石窟造像,我还是想做一点类似后者的事情,虽然前者容易得多。

在此,转录郁达夫先生的《读唐诗偶成》一诗,以抒我此刻心情:

生年十八九,亦作时世装。而今英气尽,谦抑让人强。

但觉幽居乐,千里来穷乡。读书适我性,野径自回翔。

日与山水亲,渐与世相忘。古人如可及,巢许共行藏。

何必“兰花为供,甘露为饮,橄榄为肴,蛤蜊为羹,百合为荠,鹦鹉为婢,白鹤为奴,桐柏为薪,薏苡为米”,但得香茗一盏,读太白之飘逸、子美之沉郁、摩诘之清雅、梦得之豪放、长吉之瑰丽、飞卿之绮艳、义山之迷离,亦平生之至乐。

江湖夜雨

2008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