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让你不怕吃苦
巴柏有一个悲惨的童年,10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由于父亲是个长途汽车司机,经常不在家,也无法提供巴柏正常的生活所需,因此,巴柏自从母亲过世之后,就必须学会洗衣做饭,并照顾自己。
然而,老天爷并没有特别关照他。当他17岁时,父亲在工作中不幸因车祸丧生。从此巴柏再也没有亲人,也没有人能够依靠了。
只是,噩梦还没有结束,在巴柏走出悲伤,开始独立养活自己之时,却在一次工程事故中,失去了左腿。
然而,一连串意外与不幸,反而让巴柏养成了坚强的性格,他独立面对随之而来的生活不便,也学会了使用拐杖,即使不小心跌倒。他也不愿请求人们伸手帮忙。
最后,他将所有的积蓄算了算,正好足够开一个养殖场。
但老天爷似乎真的存心与他过不去,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将他的最后一丝希望都夺走了!
可是当巴柏冷静下来后,他想到有许多人的生命都被洪水夺走了,而我至少还顽强地活着,我经历了这么多不幸的事,已经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害怕。总有一天我会靠着自己的力量,创造自己的幸福!
拥有会使人欢悦的正面力量的人,一定能够累积出坚强的生命力。处在苦难中不要害怕,只要调整心态,勇于迎接挑战,而且又能凭借实力来抗击任何的逆境,加之勤动脑,运用智慧去积极地解决问题,相信任何的困境都将成为你成功的一个机遇。
《山海经》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精卫填海”,《列子》中也有一个寓言“愚公移山”。这两个故事都揭示了同一个道理:想干成一件事,必须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勇于吃苦。吃苦的过程,就是综合能力素质积累、提高的过程。英国剑桥大学贝弗里奇教授曾说过:“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来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的兴奋剂。”
有这样一个故事:
南宋年间,在蒙古大漠上,有位王公有大量的马匹和羊群,他觉得一个牧童不够用,于是他又找来两个穷人家的孩子。让一个相对瘦弱的孩子放羊,而让强壮一点的孩子牧马。
强壮的孩子却觉得牧马显然要比放羊艰难得多,因为马的食量太大。牧马需要跑很远的路,而且马的性子又暴烈,所以,等主人离开后,强壮的孩子就逼迫瘦弱的孩子去牧马,而自己去放羊。瘦孩子打不过强壮的孩子,所以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
回家后,瘦孩子满腹委屈地把事情倾诉给母亲。但母亲安慰他说:“孩子,你不要为吃苦而抱怨,因为你不会无缘无故吃苦的,有的人因为前世享了太多的福,所以今生要受苦作为补偿;而有的人却是在为今后的幸福在付出,你可能从此要比同伴多吃一些苦。可是,这一切都会得到补偿的。”
虽然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但是听到如今的受苦是为了以后的幸福,他便大受鼓舞,干劲十足了。他每天牧马要跑近百里的路,为了看好马群,他也曾经被马踩伤过,从马背上摔下过,被暴雨淋湿过,而且还常常饿肚子,但是,他却再也没有为自己的工作烦恼过。
就在瘦孩子辛辛苦苦牧马的时候,强壮的孩子却只需要将羊群赶到离住处不远的地方,就可以躲在草地上晒晒太阳,或者睡大觉。
艰苦的牧马生活使得瘦孩子一天天健壮起来,他的马术也日渐提升,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终于,因为在马背上的矫健身手主人发现了牧马的孩子。于是把他招为了自己的助手,再后来,他投身军旅,成为远近闻名的纵马驰骋的将军,瘦孩子以前吃的苦终于换来了回报。而他放羊的同伴,到死都只是一个为主子做事的羊倌。那个瘦孩子名字就叫做豁阿歹,后被成吉思汗赐名哲别(蒙古语“梅箭镞”之意)。
星云法师说得好:“吃苦就是吃补,苦药就是补药。”只有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面对困难的信心。只有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能培养起钢铁般的意志。也只有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能累积正能量。累积的正能量越多,就越会坚强的去面对苦难。
每一次的吃苦都是为了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更加向上。世上没有白吃的苦,你今天吃的每一份苦,就是为自己未来的成功和辉煌积攒了一份可能、胜算和希望。今天的苦是为了未来更加幸福。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