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是我国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文字像是生活里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的,他的作品既写出了饥饿对人肉体的吞噬,也展示了它对人灵魂的蚕食。本书围绕着张炜小说创作的两个基本思想结构模式进行,即传统农业文明与畸形工业文明的二元对立、传统文明与后现代思想之间和谐统一,前者蕴涵了张炜小说在思想情感、审美意识等方面的矛盾性,后者则寓意着张炜小说创作发展的某种趋向。
世纪更替的脚步总是那样急促而沉重,沿着应然不变的时间轨道,我们已经不自觉地与21世纪相拥了五个年头。处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蝉蜕般的世纪转型,中国当代文学也在这个百年变换的漩涡中艰难地发展着。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年代,人文知识分子和文学难以逃脱“边缘化”的历史遭际。但面对道德滑坡、价值失范的社会现实,一向关心国计民生的中国文学,无疑应该负起拯救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论文选取了具有“殉道精神”、成果显著的小说家——张炜作为研究的对象。
张炜是新时期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小说创作思想丰富深邃,关涉新时期文学和当代文化发展中诸多前沿课题,几部重要的当代文学史都给予他高度的评价。当下对张炜小说创作的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对于张炜小说创作思想的整体性、内在逻辑结构、文化意义、创作的潜在困境等方面研究尤显不足。本书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从思想史、文化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运用社会历史分析、文化批评、心理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张炜小说的创作思路和思想价值进行新的梳理和探索。本书把张炜的小说作为一个具有完整发展过程和内在逻辑的思想整体,将其放在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历史、思想、文化的语境中,从思想的形成到内涵的扩展,从主题的纵向演变到外在文化的横向比较,从其先天的优越创作条件到无法回避的心理障碍,进行宏观把握与具体研究。
内容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节 张炜小说研究现状述评及前瞻
第二节 对张炜小说创作再研究的构想
第三节 对张炜文学创作观的考察与剖析
第一章 多元融合与自由超越——张炜小说创作的思想资源
第一节 人世情怀与仁爱思想——儒家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天人合一与自为自在——道家思想的渗透
第三节 启蒙观念与理性精神——对鲁迅的推崇
第四节 道德理想与苦难意识——俄国文学的浸染
第五节 浓郁的乡土情结与自由奔放的情怀——民间文化的熏陶
第二章 迷恋与突围——道德理想主义和“乌托邦”思想的构筑
第一节 “道德至上”与文化守成主义的形成
第二节 “乌托邦”思想的张扬与沉落
第三节 激进理想与世纪之梦——理性批判精神的期待
第三章 固守与背弃——张炜小说对于农业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态度
第一节 工具理性的“物化”本质与对农业文明保守性的解构
第二节 “城市”与“乡村”二元对立中的“绝望的回归”
第三节 “和谐”——后现代思想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应
第四章 人本主义思想的凸显——张炜小说的哲学精神
第一节 “自由”——人生存的理由和目的
第二节 “个体关怀”——对人存在价值的考察与确认
第三节 “在”与“是”——对人与世界“存在”的哲性描述
第五章 “去蔽”与“敞亮”——张炜心理世界探寻
第一节 童年记忆对张炜小说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集体主义精神与理想主义情愫的形成——张炜小说创作的知青情结
第三节 沉潜或飞升——张炜小说创作的心理障碍
结语
附录一 张炜研究资料目录
附录二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