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一事无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具体怎么去做,却又往往用“没有好的机会”或“心有余而力不足”来为自己的努力方法不对而开脱。其实,只要用少许的时间学习,积极借鉴成功的经验,了解某些简单的人生法则,你便会受益一生,轻松地达成各种目标。本书是对奥里森·马登成功学理念和人生智慧的系统整理和生动阐释,它是一部能够引导你踏上快乐和幸福人生之旅、推动你开启智慧和奋斗之门的心理励志通俗读物,它将帮助你在迷茫中找到有意义的人生方向,激发你的生活热情,拓展你的生活空间,使你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更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更坚定、更从容地步入杰出者的行列。
奥里森·马登(1850-1924年),美国《成功》杂志的创办人。为了探求人生的真谛,研究成功的秘密,他遍访同时代的无数名人,总结成功规律,撰写了包括《伟大的励志书》、《一生的资本》、《思考与成功》、《成功的品质》等在内的大量鼓舞人心的著作,宣传“任何一个普通之人都可以变得非凡伟大”的信条。他所提供的成功学原理,曾在美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并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也成就了许多成功人物。他因此被公认为美国成功学的奠基人和最伟大的成功励志大师。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莱称赞说:“马登的书,对所有高尚和具有远大抱负的年轻读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世界上最伟大的12堂人生课——奥里森·马登的成功学笔记》一书,是对奥里森·马登成功学理念和人生智慧箴言的系统整理和生动阐释。它将会指导你,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一课 保持学习的热情,用知识去改变命运
第一节 要利用好青春的大好时光储备知识
第二节 人类思想所发掘的一切都在书籍的世界里等待我们
第三节 务必严格选择你想获取的知识
第四节 注意知识种类的丰富性与结构的合理性
第五节 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第六节 在工作或娱乐之余,不忘读书充实自己
第七节 聪明人不是具有广博知识的人,而是掌握了有用知识的人
[本课要点回顾与思索]
第二课 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明智之举
第一节 善于思考,努力避免思维偏见
第二节 学会思考,保持头脑的灵活
第三节 善于及时捕捉创造性想象与思维的灵感
第四节 摆脱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不要轻率下结论
第五节 学会用与他人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第六节 独立思考,培养和锻炼创新能力
[本课要点回顾与思索]
第三课 有才华而能担当大任者,无不先从品德上立定脚跟
第一节 高尚的品格能最大限度地层现出人的价值
第二节 良好的品德能够维系永恒的内在美
第三节 诚实的品格比其他任何品质更能贏得敬重
第四节 摆脱面具,把追寻真实作为唯一的目标
第五节 正直是一个人品位的重要体现
第六节 态度谦虚,对自己的光荣丝毫不引以为傲
第七节 像对待恶魔和疾病一样摆脱嫉妒
[本课要点回顾与思索]
第四课 事业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
第一节 培养乐观的性格,用坚定的信念开启卓越之门
第二节 摆脱优柔寡断,培养果断的性格
第三节 让失败增加你的决心和勇气
第四节 把困难当成人生的财富
第五节 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
[本课要点回顾与思索]
第五课 很大程度上,正是不同的习惯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第一节 好的习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节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
第三节 一定要养成节约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的习惯
第四节 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克服拖拉的毛病
第五节 走得慢且坚持到底的人,才是真正走得快的人
第六节 自由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东西
[本课要点回顾与思索]
第六课 自信不是口号,而是积极热情的行动
第一节 自信是人生成功最可靠的资本
第二节 寻找真实的你,客观地认识自己
第三节 可以把寻求赞许的心理当作愿望,而不是一种需要
第四节 充满自信地评定自我价值,学会驾驭生活
第五节 你必须学习接受你的人性弱点,容纳真实的自我
[本课要点回顾与思索]
第七课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第一节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思想造成的
第二节 世界上真正的贏家是能肯定自己和周围世界的人
第三节 人类可以通过改变心境来改变外在世界
第四节 信心与意志可以通过自我暗示诱导和修炼出来
第五节 不要向不幸的环境妥协,克服一切贫穷的思想
[本课要点回顾与思索]
第八课 锁定并坚持自己的目标,不要在中途放弃
第一节 目标是成功的基石,是成功路上的里程碑
第二节 为自己选择正确的道路,经营自己的长处
第三节 志存高远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远远离开起点
第四节 立志是成功的大门,行动是登堂入室的旅途
第五节 面对阻碍全力拼搏,永远保持高昂的斗志
第六节 保持进取心,不断超越自我
第七节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只是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
[本课要点回顾与思索]
第九课 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每天都比别人多努力一点
第一节 任何事业追求中的优秀成就都只能通过辛勤的实干才能取得
第二节 努力工作的人才能得到幸运和机会的垂青
第三节 无论你做什么,你都要竭尽全力
第四节 了解生活中各种烦恼和痛苦的意义
第五节 利用一切手段和能力来履行自己的职责
第六节 应该调整思维,尽可能用简便的方式达成目标
[本课要点回顾与思索]
第十课 在工作中付出比所得多的人,才有资格要求更多的报酬
第一节 经常从事一些有益的事业有助于获得幸福和快乐
第二节 在王作中要尽量投入全部的身心,不断积累工作经验
第三节 找出你爱做的事,然后全力以赴
第四节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好地发展自己
第五节 真诚地生活,实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第六节 全身心投入在事业上,积极追求晋升
第七节 在工作中保持感恩的心,对于未来极有助益
[本课要点回顾与思索]
第十一课 与适当的人结伴同行,让成功人士帮助你前进
第一节 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节 世间最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正直优秀的朋友
第三节 热心地帮助别人,适时地成人之美
第四节 信任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第五节 在与人交往的场合,掌握一些取悦他人的方法
第六节 通过行为举止和风度仪表展现外在魅力
第七节 以宽容之心对待别人
[本课要点回顾与思索]
第十二课 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和谐
第一节 要充分认识到快乐的巨大意义和巨大价值
第二节 只要心里想快乐,绝大部分人都能如愿以偿
第三节 要感到光明、美丽和快乐的生活就在身边
第四节 获得者得不到快乐,给予者会得到
第五节 不应沉溺于享乐之中,要在游乐中发展自我
第六节 不管收入高低都可以生活得悠闲、舒适
[本课要点回顾与思索]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莱,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采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2.通常,我们既可以通过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也可以通过他所阅读的书籍,来了解他的为人。因为人们不仅彼此结伴,而且还跟书籍结伴。无论所结交的是人还是书,人生总该时常有良师益友才行。
3.一部好书,可以成为我们的莫逆之交。无论过去、现在、将来,它对我们始终如一。
书是最有耐性并最令人愉快的朋友,即使在我们穷困潦倒或悲哀痛苦之际,也不会背弃我们。它待人和蔼,始终不渝。它在我们青春年少之时给我们以快乐和教诲,在我们黄昏暮年之时给我们以慰藉和同情。
4.正如两个人由于对第三者怀有相同的敬慕而成为朋友一样,人们常常由于对某本书的共同兴趣而互相亲近起来。俗话说:“爱屋及乌”。而“爱吾及书”却更有道理。书籍是一种更忠实、更高尚的友谊的纽带。人们可以通过共同喜爱的作者而趋于思想一致,感情一致,互相同情。读者由于对作者产生共鸣而结成一体,作者也由于被读者理解而永具活力。
5.哈慈利特曾经说过:“书籍蜿蜒伸人我们的心灵,诗人的诗句在我们的血流里舒缓地滑行。我们年轻时诵读它们,年老时仍然铭记它们。我们读到他人的遭遇,却感到身临其境。书籍到处可得,而且价廉物美。我们就像呼吸空气中的氧一样吸收书中的营养。”
6.一部好书经常是人生的圣坛,里面珍藏着一个人的思想所发掘的精华。人生的世界,大抵说来,不外乎是思想的世界。因此,最优秀的书籍是一种由高贵的语言和闪光的思想所构成的财富,为人类所铭记,所珍惜,是我们永恒的伴侣和慰藉。
7.菲力蒲·西登尼爵士曾经说过:“与高贵的思想为伍的人,是决不会孤独的。”圣洁纯真的思想在邪念诱人的时候,可以像仁慈的天使一样纯化、保护人的灵魂,使其免于堕落。它孕育着行动的胚芽,因为高贵的思想几乎总是激发起高尚的行为。
8.书具有不朽的性质,是最能持久的人类劳动产品。神庙、巨塑终归要腐朽剥落,而书却与世长存。伟大的思想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衰老,它们在今天看来,仍然同它们几百年前在作者的思想胚胎中蠕动一样新鲜。当时所谈及、思考的东西,至今仍然有声有色地跃然纸上,给我们启示。时间的流逝,只是淘汰了糟粕之类。文学作品之中,只有那些真正的精华才能流传千古。
9.书籍把我们介绍给良师益友,使我们认识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灵魂。我们聆听他们的谈话和事迹,竟觉得他们真的还活着,并且与他们息息相通,共享乐,同悲哀。他们的经历成了我们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仿佛觉得活动于他们所描绘的情景之中。
10.伟大高尚的人物即使不在人间也是不朽的。书籍载着他们的灵魂遍迹寰球。书是一种活的声音,它是我们永远尊重的理性的代表。我们至今仍然受着古代先哲的影响。那些高贵、智慧的灵魂,在今天仍充满活力。
11.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述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书籍给我们描绘了自然界的奇观壮景,千姿万态;书籍指引我们渡过难关,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日,书籍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的脑海充满崇高欢乐的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12.在那些无所不有的巨富之中,有许多人都说,他们一生中最纯洁的幸福,主要来源于书籍。英国作家阿斯查姆在《校长》一书中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叙述他最后一次拜访简。格雷夫人的情景。那天,他见到她坐在一个凸窗上,正在阅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写的有关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之死的一篇精彩的文章。当时,她父母亲都在花园里游猎,猎犬追奔,吠声越窗而人。阿斯查姆见格雷夫人不陪父母游猎,竟独自凭窗读书,惊讶不已。可是她却满不在乎地说:“他们在花园里得到的全部快乐,远远不及我在柏拉图的书里享受的快乐。”
13.英国历史学家兼政治家马考雷曾经权位显赫,家财万贯,名驰遐迩。然而,他在自传里却这样写道,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都是在书本里度过的。他曾经给一位小姑娘回了一封娓娓动听的信,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承蒙馈赠惠书,谨致谢意。我一向乐意成全小姑娘的幸福。最使我欣慰的莫过于看见她喜爱书籍,因为当她到了我这般年纪,她会懂得,书籍比任何馅饼、蛋糕、玩具和世上的一切风景名胜更有价值,即使有人提出,只要我不再读书,就可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身居王宫,享受珍馐佳酒,拥有车马万乘,华服贵饰,侍卫随从,前呼后拥,我也决不答应。我宁愿做一个穷汉子,挤在一间窄小却富有藏书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不好读书的国王。”P5-7
美国《成功》杂志的创办人、被誉为美国成功学先驱的奥里森·马登先生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某青年求告上帝,让上帝传给他一些人生秘诀,以使他更有力量,更有智能。
上帝答应了他。
上帝告诉他,某年某月某曰在某地见面,上帝将当面把所有的秘诀都传授给他。
青年喜出望外。
提前半天,他就到达了约定地点。
然而到了约定时间,上帝迟迟不肯出现。
青年又苦苦等了三天三夜,等得筋疲力尽,上帝还是没有出现。
在回家的路上,青年自言自语道:“看来连上帝都会违背诺言。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反而寄托在别人身上呢?”
听到他的这一番话,上帝在天上哈哈大笑:“孩子,看来你是真的得到秘诀了。记住这个秘诀,你走到哪里都将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这个故事,马登告诉我们:为人当自强自立、自尊自信。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不如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梦想。
许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一事无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具体怎么去做,却又往往用“没有好的机会”或“心有余而力不足”来为自己的努力方法不对而开脱。其实,只要用少许的时间学习,积极借鉴成功的经验,了解某些简单的人生法则,你便会受益一生,轻松地达成各种目标。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奥里森·马登对这一问题曾进行了多年潜心的研究。他遍访同时代的无数名人,总结成功规律,撰写了包括《伟大的励志书》、《一生的资本》、《思考与成功》、《成功的品质》等大量鼓舞人心的著作,宣传“任何一个普遍之人都可以变得非凡伟大”的信条。他所提供的成功学原理,曾在美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并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也成就了许多成功人物。他因此被公认为美国成功学的奠基人和最伟大的成功励志大师。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莱称赞说:“马登的书,对所有高尚和具有远大抱负的年轻读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世界上最伟大的12堂人生课——奥里森·马登的成功学笔记》一书,是对奥里森·马登成功学理念和人生智慧的系统整理和生动阐释。
这是一部能够引导你踏上快乐和幸福人生之旅、推动你开启智慧和奋斗之门的心理励志通俗读物,它会为你带来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全新的风格,帮助你在迷茫中找到有意义的人生方向,激发你的生活热情,拓展你的生活空间,使你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更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更坚定、更从容地步入杰出者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