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民党沉浮台湾--从蒋氏父子到连战马英九(上下)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李立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依据翔实的史料和作者对国民党在台历史的长期研究,通过人物和史实相结合、学术研究与通俗手法相结合的写法,全面深入地揭示了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在台湾的这段历史,可以使读者了解国民党下台的历史背景与原因,并对岛内政治与社会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本书既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史料性,又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较强的可读性。

内容推荐

本书试图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揭示国民党在台湾近60年的兴衰沉浮,并对国民党能否东山再起略作分析。

本书从蒋介石父子一直写到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国民党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马英九和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以人物和史实相结合的手法,再现国民党在台湾从执政到在野的历史风云。

全书分上、下册,共六篇。第一篇蒋介石——偏安一隅;第二篇蒋经国——“革新保台”;第三篇李登辉——迈向“独台”;第四篇连战——艰难求索;第五篇马英九——苦撑时艰;第六篇吴伯雄——东山再起。

目录

序(张铭清)

前  言

上 部

第一篇 蒋介石——偏安一隅

第一章 败退台湾

一、蒋介石为什么选择台湾?

二、国民党撤台乱象

三、1949:蒋介石“最悲惨的一年”

第二章 风雨飘摇

一、杜鲁门不要蒋介石

二、山雨欲来风满楼

三、美国在观望

四、朝鲜战争救了蒋介石的命

五、美蒋共同防台

第三章 清理整顿

一、第三次“复职”从幕后走到台前

二、罢免李宗仁历史闹剧重演

三、实施“大手术” 改造国民党

第四章 蒋家天下

一、“保密防谍”白色恐怖罩台湾

二、不可放过一人全岛风声鹤唳

三、“反攻复国”世界人民都明白的谎言

四、究竞谁攻谁,蒋介石幻想破灭

五、打击“台独”

第五章 建设台湾

一、带走大陆财富知多少

二、“土地改革”发展台湾农业

三、稳定台湾金融 管好钱袋子

四、工业勃兴 台湾经济开始起飞

第六章 “外交”挣扎

一、“密会苏俄”“偷鸡不成蚀把米”

二、“友邦”弃蒋“无可奈何花落去”

三、“外交雪崩”“汉贼不两立”

四“庄敬自强”“尼克松不是个东西”

第七章 传子之路

一、“弹丸江山父传子,可叹孤臣生非时”

二、《自由中国》失去自由

三、“伟大的父亲”封建帝王现代版

四、谢东闵揭秘蒋经国接班之谜

第八章 秘密接触’

一、毛泽东,占’将 张治中受命谋统~

二、台湾秘密派使试探中共

三、曹聚仁奔走两岸牵线搭桥

四、宋希濂胞兄进京摸底

五、毛泽东请章 士钊赴港架桥

六、蒋介石向毛泽东发出邀请

第九章 最后岁月

一、垂暮之年油尽灯枯

二、病床岁月 宋关龄亲自侍候

三、清明“驾崩” 风流雨打风吹过

第二篇 蒋经国——“革新保台"

第一章 大陆岁月

一、留学苏联 死里逃生终回国

二、初露锋芒 江西赣南小试身手

三、青年军“头”介入军界

四、东北外交 蒋经国感受实力说话

五、上海“打虎” 蒋经国首次受挫

六、诀别大陆 蒋经国随父漂泊

第二章 权力之旅

一、“保卫台湾”蒋经国殚精竭虑

二、清除障碍 直通权力之巅

三、“五二四事件”蒋经国趁机摸摸美国屁股

四、雷震·《自由中国》全力维护蒋介石权威

五、掌握实权长袖挥洒

第三章 政治强人

一、“严蒋体制”告终“总统”大位在望

二、父业子承荣登“总统”

三、制服党外挑战 强化执政权威

四、略施霹雳手段平定《美丽岛》风

五、“政治革新”稳定政局

六、民进党诞生 蒋经国徐图开放

七、“向历史作交代” 蒋经国晚年做了一件好事

八、宋美龄“我将再起”

第四章 死亡之谜

一、疾病缠身轮椅治台

二、突然死亡扑朔迷离

下 部

第三篇 李登辉——迈向“独台”

第一章 “皇民”之子

一、祖籍福建数典忘祖

二、学业生涯 美国博士

三、日本情结 民族败类

四、第一家庭登辉家长

第二章 登“龙”有术

一、初登政坛虚伪谦卑

二、韬光养晦窥伺机会

三、“江南命案”升迁契机

四、意外窜升朝野震惊

五、登上宝座小人得志

第三章 高层换血

一、挤垮“夫人派”巧妙接班

二、取信“大佬”稳住政局

三、排除异己 掌握党权

四、改组“内阁” 掌握行政权

五、玩弄权术“总统”大对决

六、再换“阁揆”李焕无奈出局

七、三换“阁揆”郝柏村军权易手

八、李登辉登上权力顶峰

第四章 迈向“独台”

一、“修宪”谋“独”犹大嘴脸

二、明统暗“独” “台独”推手

三、恶化两岸关系 海峡阴云密布

四、鼓吹“两国论” “台独”之心昭然若揭

五、扶植“台独” 与民进党同流合污

六、国民党大分裂 李登辉图穷匕首见

七、“独台”幕后 李登辉身后藏镜人弄鬼

第四篇 连战——艰难求索

第一章 稳住大局

一、政坛“宠儿”仕途一帆风顺

二、潮起潮落 国民党大选惨败

三、临危受命连战稳住大局

四、扫除“黑金”杜绝“官商”勾结

五、整合泛蓝连宋尽释前嫌

六、“三一九”枪击案扑朔迷离 国亲两党功败垂成

七、功成身退连战初尝胜利滋味

八、和平之旅 国共再度握手

第二章 连战的君子风范

一、体谅下属宽宏大量

二、容人之度宽以待人

三、厚道尊长传统美德

四、不会作秀一生坦荡

五、少言实干天道酬勤

六、沉稳冷静 内心澎湃

第五篇 马英九——苦撑时艰

第一章 成长之路

一、蒋经国邻居 少年马英九最得意

二、蒋经国授枪马英九才华初露

三、“保钓”先锋马英九脱颖而出

四、训练演讲只待日后腾跃

第二章 力挽狂澜

一、“总统府”生涯

二、崭露头角马英九初鸣惊人

三、“法务部长”大显身手

四、斩陈水扁于马下

五、国民党主席之争

六、辅选“三合一”选举马英九初战告捷

七、马英九访美美国刮起“马旋风”

八、辅选台北、高雄市长马英九变身空中飞人

九、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第三章 马英九个人修为

一、美好家庭坚强后盾

二、人人都爱马英九

三、“梦中情人‘万人迷”

四、从“特别费”风波看马英九性格

第六篇 吴伯雄——东山再起

第一章 宦海沉浮

一、书香世家中坜望族

二、“三高”首长政坛沉浮

三、八访大陆反“台独”妙语如珠

四、一切随缘礼佛心

五、老骥伏枥小车不倒只管推

第二章 待图东山再起

一、力废排黑条款全力支持马英九

二、代理党主席临危受命担重任

三、协调“王马”相忍为党

四、角逐党主席当仁不让

五、“马王配”破局“马王合”成局 

六、“立委”选举 国民党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七、“吴扁密会”惹风波

八、2008:国民党能否东山再起

后 记

试读章节

一、蒋介石为什么选择台湾?

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后,国民党军队连连败北,南京当局预感到失败为时不远,如何选择一个既能避免被中共彻底消灭、又能维持残余统治的合适的逃亡地,已成为最迫切的问题。

蒋介石的大部分幕僚凭经验主义,以抗战为例,主张撤往大西北和大西南,利用西高东低的地理优势,取居高临下防守之势,负隅顽抗。这样虽说防备中国人民解放军进攻的难度较大,却有偷袭中原、东南之便。更为了解国民党军队实情的蒋介石没有采纳西撤方案,因为对失败不止的国民党军队来说,首要之举是如何躲避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否则国民党的部队及政权将全军覆灭,而撤到西南西北是挡不住最善于进行地面作战的解放军的追击的。

代之西撤方案的是东撤台湾的方案。持东撤方案者认为:台湾海峡对当时没有海空军的解放军来说,无疑是一条不易克服的天堑,对有条件渡过海峡的国民党残余势力来说,将会暂时有效躲避致命打击。

以历史地理学者张其昀为首的蒋介石的幕僚对此一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他们认为把台湾作为“反共救国的复兴基地”,有着祖国大陆任何地区都无法攀比的优越之处:

台湾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适合动植物的生长,全岛农作物和植物资源丰富,土地利用率高,生产能力和粮食产量,基本可满足为数在200万左右的去台人员的需要;台岛有海峡之险,军事上便于防守,并位于太平洋西缘,扼太平洋西航道之中,取美国远东防线南北呼J立之势,只要固守台湾,美国不会坐视不救;台岛内部交通便利,工业有日本殖民者留下的基础,经济有发展的便利。

此外,张其昀利用自己的地理专业理论,已把国民党最佳去台航海路线和航海图描绘完毕,后来蒋介石和国民党政权逃台时,就是用的这张航海图。以后国民党当局收缩兵力,舟山、大陈岛等地的国民党军队撤回台湾,也是用的这条路线。

蒋介石同意东撤方案后,从1948年底起,着手安排撤台工作:

第一步,蒋介石于1948年12月任命陈诚接替魏道明为“台湾省主席兼警备司令”,任命蒋经国为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蒋介石对部署撤台非常重视,因为安排国民党政权撤往台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撤台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国民党在台湾的生存,特意让陈诚、蒋经国主持撤台事项。

蒋介石的选择符合国民党官场的现况,陈诚和蒋经国确实实现了蒋介石意图。两人上任后实施“铁腕统治”,使得已经混乱不堪的逃台局面得以控制,并为政治、军事、经济整顿打下坚实基础。为加强对撤台的领导,蒋介石还在8月1日,在台湾草山成立总裁办公室,直接进行控制。

第二步,为便于在台湾的生存和恢复,蒋介石下令往台湾抢运各类军事装备、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国民党方面到底从祖国大陆搬走了多少物资,民间一些对中共不了解、不信任的工商界人士和富豪把多少财富带往台湾,难于计数。其中,仅在蒋经国过问下,抢运走的中央银行金库的库存就有黄金90吨左右、银洋1500万元、美钞15亿元。在抢运物资风潮中,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攻上海期间,在蒋经国、汤恩伯、谷正纲等人安排下,从淞沪地区就运走了1500多船各类物资。从祖国大陆抢运走的物资,成为国民党去台初期得以生存的主要物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战开始前夕南京政府当局组织人力物力。从北平故宫博物院内抢运走40万箱珍贵文物,均为从文物宝库故宫中挑了又挑的稀世珍宝。抗日战争(1937—1945)结束后,这些运往大后方的无价之宝在反共反人民内战开始后,根本没有开箱。就直接运往台湾,这成了以后台湾故宫的基本珍藏和展览品。

据台湾媒体报道,1948年12月1日午夜,一艘看起来破烂不堪的货船,停靠在上海外滩江边。衣着褴褛的船员们,都是从海军中挑选出来的人伪装的。这便是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密令往台湾抢运黄金的船。当时,中央银行的几位行长已得到大批贿赂,并取得乘坐这艘货船驶往安全地带的许诺,条件是打开金库。

据当时的中央银行稽核处处长李立侠回忆,这次抢运的黄金前后分成三批:第一批,也是最主要的一批,是1948年午夜由上海装运,总数为200多万两,直接运到台湾省基隆港;第二批劫走52.2万余两,先运到厦门,然后转达台湾;第三批是在俞鸿钧辞职之后,刘攻芸继任中央银行总裁,由汤恩伯亲临央行劫走19.8万两,这时离上海解放已不到10天了。前后三批,共劫走黄金277万多两。同时抢运到台湾的还有3526.9万银元,另有1537万美元则存进了美国银行的国民党政府账户。

1949年1月28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收到上海总领事恰伯特的一份电报:“上海市长吴国桢在本日会谈中透露,200万盎司黄金已转移台湾。上海尚存80万盎司,其中50万盎司以上正在运输中。”

这批曾被蒋经国称为“全国同胞血汗之结晶”和“国脉民命”的黄金、白银在台湾所发挥的作用,蒋氏本人曾作过如下评述:“政府在搬迁来台的初期,如果说没有这批黄金来弥补财政,经济状况早已不堪设想,哪里还有今天这样稳定的局面!”

第三步,蒋介石、陈诚亲自安排台湾兵力的调整,先后把蒋纬国主管的装甲兵、周至柔主管的空军、桂永清主管的海军、各特种兵部,在战败过程中又将刘安祺指挥的青岛守军、刘玉章的第52军、刘汝明的第8兵团、李良荣的第21兵团、胡琏的第12兵团残部、陈济棠和薛岳的海南守军残部,以及后来逃往越南的黄杰的第1兵团,在上海战役中败北后撤到舟山群岛的陈大庆、石觉部调运到台湾,加强台岛的防卫。期间,在1949年9月21目成立台湾防卫司令部,由孙立人任司令,负责台湾地区总体防卫。

第四步,1949年3丹1日,台湾省政府公布“台湾省入境军公教人员及旅客暂行办法”,开始办理“入境证”,限制出入台湾的人员。5月20日,陈诚以台湾“省主席”、“警备总司令”名义,发布“戒严令”,“戒严”期间,除基隆、高雄、马公三港在“警备司令部”的监护下继续对大陆来台人员开放外,其余各港口一律封闭,禁止出入。控制去台人员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不利于国民党在台湾统治和社会稳定的人员不能去,一大批被国民党认为在政治上不能保持一致的人员被排除在岛外;二是不愿意去台湾但又关系到国民党政权形象和生存的人员必须去,其中有同情民主和爱国、不愿意离开祖国大陆的一些元老重臣和“中央民意代表”,有科技界精英、各类专门人才、工商实业界人士,他们则被裹胁去台湾。在这两类去台湾的人中间,国民党老臣到台后不久大部分即被当局所冷落,科技人才、工商人士则成为台湾经济起飞的人力和科技资源。

与此同时,国民党中央和南京政府残余势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下不断逃亡,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前夕,南京政权撤往广州。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政权残余势力又从广州撤往重庆。12月4日,“代总统”李宗仁离职赴美养病,已被推翻的“中华民国政府”残余势力由“行政院长”代行职权。12月7日,时任“行政院长”的阎锡山召开紧急会议,宣布“迁都”台北。1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宣布迁台。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开始在台湾维持。

P3-6

序言

从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算起,中国国民党已经有113年的历史了。

在中国现代史上。国民党曾是个有过光荣历史的大党,特别是在建党初期,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先后进行了十几次武装起义,终于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而宣判了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的死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宣告了中国的民主共和已势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这在亚洲也是首屈一指的。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6年至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北伐战争的胜利。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八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被迫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国民党的部分军政人员败退台湾。

逃台后蒋介石、蒋经国领导下的国民党,政治上继续实施专制统治,经济上加速转型和发展,大陆政策上坚持两岸是“法统之争”,“外交”上反对“划峡而治”和“台湾地位未定论”,同时严厉打击“台独势力”。在蒋家父子统治时期,国民党主持下的台湾,社会有了长足进步,经济有了重大发展,民众生活水准明显提高。

蒋经国晚年,在内外形势所逼下,国民党在岛内民众呼声最高的三个关键问题上有所调整:一是结束“戒严体制”,二是开始“政治革新”,三是开放部分台胞赴大陆探亲。蒋家父子在退出政治舞台前,中国国民党向中国人民有了一个交代。

蒋介石、蒋经国因为发展经济和启动“政治革新”,能够坚持反对“台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而多少保留了中国国民党的传统。

但李登辉出任党主席后,中国国民党开始全面蜕变:在“本土化”的口号下,它已蜕变为执行李登辉“和平走向分裂”、“以拖待独”路线的工具,甚至把“两国论”纳入国民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政治任务提示案》,屡屡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多次带来两岸关系的紧张;在“民主化”的口号下,它已蜕变成李登辉排除异己、改组权力构成的工具。由于内斗激烈,数次分裂,多次带来党内危机;在“政党政治”口号下,李登辉有计划、有步骤地削弱国民党,造成党内内耗严重,信念丧失,面临在野党的步步紧逼,执政基础全面动摇,乃至在2000年3月18日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号称200多万党员的“百年老店”国民党,败给不足20万党员、只有14年党龄的民进党,丧失执政权。

国民党失去了执政权,成为岛内最大的政坛变局。此后,国民党成立“改造委员会”,召开第15届临时代表大会,对国民党进行改造与整顿,试图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夺回失去的执政权。

然而,4年之后,国民党与亲民党合作,由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联合参选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在“3·19枪击案”等诸多复杂因素影响下,功败垂成,国民党未能夺回政权,而且面临更大的生存、发展的严重危机,国民党何处去?再度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如果说在1949年前,中国人民对国民党还算比较了解的话,那么在1949年后,由于两岸处于军事对峙状态,信息隔绝,两岸同胞对彼此都知之不多,或知之不实、不真。直到20年来两岸开放交流后,两岸同胞的了解才多了起来。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对在台湾的国民党,也未必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李立同志这本书依据翔实的史料和他对国民党在台历史的长期研究,通过人物和史实相结合、学术研究与通俗手法相结合的写法,全面深入地揭示了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在台湾的这段历史,可以使读者了解国民党下台的历史背景与原因,并对岛内政治与社会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本书既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史料性,又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较强的可读性。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国民党在台湾不过近60年的历史,未来能否东山再起,人们正拭目以待。

序作者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

后记

曾经有过光辉历史的“百年老店”国民党,曾经掌握庞大政治经济资源,创造台湾“经济奇迹”的国民党,为何一夕之间失掉了台湾50余年的执政权?

“二·二八事件”的历史伤痕造成了台湾人民对国民党统治的不满与仇恨,为何久久不能释怀?

蒋经国选择的接班人李登辉,大权在握之后为何内外勾结、倒行逆施,造成党内斗争与分裂,搞垮了国民党?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民众对国民党政权失望之极,最终用选票抛弃了国民党?

为了解开这一个个谜团,我开始了对国民党在台湾的兴衰沉浮的研究,参阅了大量的相关图书和报刊资料,从研究蒋介石、蒋经国一直到当今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台湾地区领导人参选人马英九和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以人物和史实相结合的手法,揭示国民党在台湾近60年来的兴衰史。

趁此机会,我要感谢国务院台办的领导和同事。尤其是新闻局的领导和同事对我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我要特别感谢海协副会长张铭清。他平易近人、学识渊博,十分关心年轻同志的成长。他再次拔冗为我写序,文字练达、微言大义,为本书增色不少。

我要感谢著名台湾问题专家,台海出版社安然社长对我的鼓励,还有杨燕民、吕莺、赵智熙等朋友的大力支持。

我还要感谢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徐博东院长、孙玉海副院长。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刘红研究员、王建民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何虎生教授,还有我的家人、朋友、同事的理解和支持。

本书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列举主要书目如下:

《蒋介石:从溪口到慈湖》、《解密百年枭雄:蒋介石图传》、《台湾岁月:晚年蒋介石》、《蒋介石成败录》、《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四十三年》、《一世枭雄——蒋介石》、《蒋介石传》、《蒋介石的家情家事》、《蒋介石和宋美龄》、《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蒋介石大传》、《蒋氏父子在台湾》、《蒋介石与台湾》、《蒋介石之谜》、《将经国大传》、《蒋经国传》、《蒋经国与蒋纬国》、《晚年蒋经国》、《蒋经国自述》、《蒋经国密码:蒋经国从政生涯与情感世界》、《李登辉的真面目》、《李登辉弄权揭密》、《连战大陆行》、《连战档案》、《少年马英九》、《马英九前传》、《国民党下台内幕》、《台湾三十年》、《国民党在台40年》、《中国国民党大事记》、《中国国民党在台湾40年纪事》、《台湾四十年》、《中国国民党史大辞典》等,在此向作者们一并致谢。

我在这里要敬请读者在开卷中静思国民党的百年沉浮,特另q是国民党在台湾从执政到在野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原因,体味岛内政局与社会的复杂性,共同期待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本书付梓之际,心中诚惶诚恐,深惧挂一漏万,敬请读者诸君不吝赐教,谢谢!

李立于北京

2008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