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学生创业第一步
分类
作者 张天桥//侯全生//李朝晖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当我们心情复杂地送走20世纪,新世纪的光荣与梦想随经济的高速发展膨胀得无以复加的时候,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却在不经意问击碎了不少人的青春激扬。但是,不是说上帝关闭一扇门的时候,却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吗?创业无疑已成为就业难题突围的一种可能途径,本书讲述了多位新创业时代中“80后”的创业历程,将帮助你在把握创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理清创业思路,让你的创业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内容推荐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并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为缓解就业压力,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大学生创业环境逐步改善,一个新的创业时代由此发端,大学生创业人物不断涌现。

本书就是在此创业环境下为指导大学生如何迈出创业第一步所撰,旨在为准备创业和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朋友提供有益的借鉴。全书共分为九章,前八章分别从创业环境、创业者、创业准备、创业项目、创业计划书、创业融资、创业团队、创业启动等方面介绍了创业的相关知识,各章节按照创业流程分别撰写,便于读者在把握创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理清创业思路。最后一章讲述四位“80后”创富代表——李想、茅侃侃、高燃和戴志康的创业历程,以期读者在阅读创富故事的同时获得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感性认识。

目录

第一章 有梦就有远方——创业时代

第一节 创业嘉年华——时代的呼唤

第二节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创业环境

第二章 创业时代需要怎样的“成功教父”——创业者

第一节 我有金刚钻,可揽瓷器活——创业者素质

第二节 丈量一下与“成功教父”的距离——创业测试

第三节 大学生创业应避开的陷阱——创业误区

第三章 起点决定高度,成败亦非偶然——创业准备

第一节 基层做起又何妨——大学生创业的经验积累

第二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市场调查与预测

附录 关于饰品的顾客调查问卷

第三节 总有一种可能让我们触摸成功——创业模式

第四节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预设完善的退出机制

第四章 寻找最丰腴的处女地——创业项目

第一节 环环相扣——创业项目选择相关因素

第二节 因势利导——创业项目选择原则

第三节 拨云见日——创业项目选择方法十招

第四节 发现金矿——创业项目选择导引六例

第五章 一把打开创业之门的钥匙——创业计划书

第一节 创业计划书的一般框架

第二节 创业计划书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创业计划书写作与评估技巧

第六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业融资

第一节 假舟楫者,能绝江河一传统融资模式

第二节 借鸡生蛋,可破瓶颈——风险融资

第三节 融资之路,日新又新——多途径融资

第四节 精于棋理,增值资本——融资理财

第七章 同舟共济海让路——创业团队

第一节 最先的10个人决定成败——团队组建

第二节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管理

第八章 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业启动

第一节 公司/店铺定名

第二节 公司/店铺选址

第三节 公司注册、登记

附录 有限公司章 程范本

第九章 当梦想照进现实——新创业时代中的“80后”现象

第一节 执着成就梦想——“李想定律”背后的创富神话

第二节 英雄不问来处——初中文凭的“80后”创富代表茅侃侃

第三节 “我不希望我的人生一眼就看到尽头”——“蛮霸”的理想主义者高燃

第四节 “为了一个一直看不到前途的事情干上三年”——极客老板戴志康的快意人生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有梦就有远方——创业时代

第一节 创业嘉年华——时代的呼唤

生活就像戴着脚镣跳舞。

当尴尬的就业寒流一阵阵席卷而来,这种无奈的生活解读不幸在今天的大学生身上一语成谶。

当历史进入“泛精英时代”,理想主义光环褪尽,昔日的“天之骄子”风光不再,“人才过剩”导致大部分大学生遭遇“岗位瓶颈”。

尽管教育部一再声称,大学生就业难与扩招无必然联系;尽管专家多次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多种可能,但一个可见的事实是,自20世纪末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市场数年来一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持续增强的“就业寒流”来不及丝毫回暖,就被每年新增的数百万毕业生稀释得更加冰冷。

媒体的报道随之扑面而来、触目惊心——“‘低薪时代’来临,本科生八百元起薪?”;“人事部调查数据:六成应届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毕业即失业’的沉重感令人窒息”;“‘漂浮’的大学毕业生:不再抱吉他轻轻弹唱”;“我上大学,还是大学上我”……

这样的新闻标题尽管有时难副其实,但也绝非危言耸听。毕竟,每年的统计数字都值得玩味,每个统计数字都年年刷新,“就业寒流”语境下,“就业形势严峻”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规表达——

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0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280余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自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后,大学生就业遭遇最强“寒流”,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413万,比2005年增加75万人,增幅20%左右。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约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如果说2005年大学生就业遭遇最强寒流,2007年的就业形势也未必乐观: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人,同比增幅19.9%,加上2006年120多万人无法当期就业的往届毕业生,2007年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以上。另外,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仅占新增岗位的22%,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却降低22%。社会有效需求不能满足毕业生规模增长速度的现实问题更加突显,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空前严重,就业形势进一步严峻。

较之冷冰冰的统计数字,一些事实更加真切地刺激了大学生们敏感的神经——

2006年,广州市市容环卫局下属事业单位首次向社会公开招聘13名环卫工,286名本科生、研究生踊跃报名。其中一个终日与病死畜禽打交道的职位,居然引来19名本科生和7名研究生激烈角逐。最终,应聘者中的1名博士、4名硕士和6名本科生获得录用。

2007年,南京市六城区拟招聘460多个中小学、幼儿园教师,4500余人报名参加竞争,其中研究生1000余名,大部分竞聘中小学教师岗位。按照报名人数来计算,录取比例将达到1:10。

2007年3月的一场校园招聘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家打着大学生创业园旗号的足疗健康公司向大学生伸出了橄榄枝,吸引许多学生驻足,该公司开具的工资单上,普通员工如文秘、收银等月薪1300元起,足疗、刮痧等技师、学徒月薪2000元起,招聘当天公司就收到了不同专业大学生投递的简历300余份。  2007年4月,北京权金城集团旗下13家企业面向北京在校大学生招聘百余工种、千余个跨行业岗位,招聘搓澡工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招聘信息发出不久便收到5000多名大学生的应聘材料,其中四成左右即2000名大学生应聘搓澡工。

抛开“大学生竞聘搓澡工是理所应当,还是大学精神衰落”以及“工作有无高低贵贱之分”之类的“口水之争”,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还是如此突兀地让很多人遭遇尴尬处境,原本平坦的就业之路一发变得泥泞曲折、险象环生。

但生活总会有多种可能,无业可就的时候创业也会成为另一种接近梦想的途径。

不是说“勇者创造机会,智者把握机会,愚者才放弃机会”吗?

20世纪80年代初,摆个地摊就能成为百万富翁,可很多人不敢;90年代初,涉足房地产就能成为千万富翁,可很多人不信;20世纪末,开家网站就能成为亿万富翁,可很多人不试。于是在一个个创业的黄金时代,他们一次次与财富擦肩,带着沉重的“脚镣”营营役役,注定平庸。

当然也有例外。

上虞崧厦“金鼎伞业”的创始人吕信苗,20世纪80年代从睡马路、当街修雨伞起家,投入最早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到了90年代,“金鼎”已经率先建造了崧厦伞业的第一家标准厂房,家庭作坊式生产向工业化生产成功转型。如今,一种完善的伞业块状经济初步形成,先行者“金鼎伞业”海内外知名。

作为中国房地产的风云人物,冯仑在业界一直享有“地产思想家”与“地产革命家”的美誉。然而1991年,冯仑和王功权南下海南创业的时候,兜里总共才有3万元钱。3万元做房地产在别人看来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是冯仑却最终化腐朽为神奇,以近乎“空手套白狼”的方式融资1800万买了8幢别墅,略作包装转手赚了300万元,创业第一桶金由此而来。

“中国网络之父”马云的创业史可圈可点:1995年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后成功加盟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网站,第一次融资就获得了高盛等世界著名风险投资机构的500万美元投资,一个没有一分收入而今每日品牌增值100万元人民币的网站奇迹由此诞生。

梳理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一条大致的发展脉络或可隐现:20世纪80年代,个体工商户春风得意;90年代,股民和房地产商大行其道;20世纪末至21世纪头几年,电脑和互联网“玩家”炙手可热;进入21世纪,新的创业时代已经悄然临近。《全球创业观察2006中国报告》透露,目前每百名18岁至64岁的中国成年人中,有16.2人参与到了创办时间不超过三年半的创业企业中去。在“全球创业观察”项目的42个成员中,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位居全球第六。另有调查显示,25岁至44岁是参与创业活动最集中的年龄阶段,其中18岁至24岁的年轻人在我国创业者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将近20%。

融入一个时代的人是最幸运的,那么在新的创业时代,谁将掌控下一个十年、数十年?

时势造就英雄。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英雄们说:“给我一个时代,我就能创造奇迹。”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么时代近了,成功还会难吗?

第二节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创业环境

“成功的90%取决于环境,个人努力只占10%,但这10%你错过了,给你90%的环境也没有用。机会不会等人,你在寻找它的同时要去培养自己的潜力。我的理想并不是做一名企业家,而是做一名医生,但环境不允许我成为医生,30岁的时候我还很压抑,33岁来到特区,给了我一个环境,我就成功了。”

以上是万科公司董事长王石的成功感言。虽然他对于环境的理解未必人人赞同,但我们也许不会否认,环境在个人创业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创业当然不可一蹴而就,但好的环境会让我们顺风顺水,而坏的环境也可能使我们事事皆空。

2005年央视《对话》节目现场,作为特邀嘉宾的张树新女士的一段话发人深省:“我觉得还是很高兴,就是说,今天中国的创业环境真的开始有一些人,不像十年、二十年前,其实他们真的具备海外硅谷一样的一些基本创业环境了。他们可以凭着技术、凭着理想、凭着一个想法,然后今天就可以做出些企业来,也许不会走那么多颠簸和波折的路,这是个(值得)高兴的事情。”

的确,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因为一个可以看到的事实是:虽然大学生的创业环境还不完全成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与就业相比,还是出现了许多较好的变化。P1-4

序言

巨商富贾,宁有种乎?——创业宣言

当历史翻过新的一页,一个新的创业时代正悄悄临近。

尽管对这一时代的来临,许多人都有过不同的解释。

当我们心情复杂地送走20世纪,新世纪的光荣与梦想随经济的高速发展膨胀得无以复加的时候,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却在不经意问击碎了不少人的青春激扬。

其实在世纪临近的时候,曾经的“天之骄子”们已经体味了或明或暗的就业尴尬,之后大学生就业环境每况愈下,于是当时有人预测:大学生就业即将遭遇寒冬。

如果说当时这个预测还多少有些臆测的成分在里面,那么当时问滑过2003年,就业寒冬还是说到就到了。这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尽管后来总体就业率并没有像原先预料的一样惨不忍睹,但个中滋味,经历过的“天之骄子”们想必都深有体会。

从此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摆在了社会面前,虽然之后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有被媒体过分放大的嫌疑,但一些数字也许更能说明问题:

2004年,我国大学毕业生280余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这是中国自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后,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大学生就业遭遇最强“寒流”。

2006年,持续多年的“就业寒流”丝毫没有回暖迹象,这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比2005年增长20%左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11月16日的“科学与人文论坛”上透露,是年高校毕业生总量413万,比2005年增加75万人,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约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

“2007年,全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前不久举行的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对2007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同时张小建表示,妥善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2008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严峻的就业形势进一步增加了当年无法当期就业的人数,据有关报道,2006年124万无法实现当期就业的数字也将在这年被刷新为148万。

于是有人开始感叹:时代不同了!

于是有人开始怀念: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大学生多么舒服!随便一个大学生出去都是天之骄子,现在大学生就业多么艰难!

是啊,可毕竟时代不同了,不是吗?

但是,不是说上帝关闭一扇门的时候,却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吗?

当无路可走的时候别忘了我们还有双脚,当无业可就的时候别忘了我们还能创业!

“创业”当然不是一个新鲜名词,但我们所经历的却是一个崭新的创业时代,这个时代明显区别于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因为这个时代是属于年轻的,属于梦想的,属于坚定执著而又激情澎湃的。

当然这个时代也是属于国家的,属于历史的,属于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

2000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正式生效。它取消了注册资本金的限制,规定1元钱就可以注册一家个人独资企业。当然也许很少有人仅用1元钱去注册一家公司,但1元钱注册一家个人独资企业,这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政府为民间投资创业大开方便之门,象征着一个新的创业时代的到来。

这当然不是催生新的创业时代的唯一因素,更深层的原因来自于整个社会对创业活动的认可与支持,来自于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

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和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不约而同地在“首届跨国企业论坛”上提出了“中国处于创业时代”的观点。而在刚闭幕的第七届北京科博会的一次演讲中,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单祥双也提出,“目前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投资时桁口新创业时代”。

有人将中国的创业高潮划分为三个时代,每个时代都催生了属于本时代的创业英雄。中国的第一代创业英雄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那些从街边摆小摊开始的个体户;第二代创业英雄是起步于90年代初的那些“炒房地产”、“玩空手道”的儒商、官商。但随着中国的市场结构从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从暴利时代进入微利时代,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混沌走向成熟,那些练摊的个体户纷纷感叹:如今的钱不好赚了!那些“玩空手道”的儒商们也遭遇折戟沉沙!靠“脑体倒挂”和“皮包公司”而暴富的暴发户神话更像吹起的肥皂泡一样破灭得无影无踪,于是人们开始发现:一个旧的创业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但历史总是要穿过一个时代,而每个时代都呼唤自己的英雄人物,于是有人将正在到来的创业时代称为“草根创业时代”,将在这个时代涌现的创业英雄称为新时代的“知本家”,因为新的创业时代英雄不问出处。

如果说这还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虚幻,那么让我们来认识几个年轻的名字:康盛世纪CEO戴志康(26岁)、PCPOP公司CEO李想(26岁)、MySee公司CEO邓迪(26岁)、技术主管张鹤翔(24岁);163888翻唱网CEO郑立(25岁)、MaJoy总裁茅侃侃(24岁)、非常在线首席执行官赵宁(24岁)、“创智赢家”畅网科技首席技术官陈曦(25岁)……

而当李想落落大方地站在“创业新锐人物评选活动”奖台上的时候;当戴志康带着他的团队在这个康盛世纪演绎着他的“康盛世纪”神话的时候;当高燃把他的海川传媒经营得如日中天的时候;当我们突然发现他们不过是一群几乎与我们同龄的年轻人的时候,许多人开始相信:新创业时代其实已经早早降临,而创富神话似乎又与我们近在咫尺。

那么下一个会是谁呢,你?我?还是他?

新创业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是的,我们可能一无所有、一文不名,但李嘉诚创业前也曾穷困潦倒、身无分文;杉杉西服的郑永刚当年乃一介退伍军人;《福布斯》富豪梁亮胜发迹前也不过是一个打工仔。

是的,我们也许二十多岁一事无成,但同样的年龄,柳传志还在科研所里对着雷达模型苦思冥想,马云还在校园里手捧单词课本日夜背诵,陈天桥也不过在国营单位的秘书岗位上聊以营生。

财富路上,多少人能够生来富贵、坐享其成?

本书即将成稿的时候,恰逢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其中折射出的新思想、新观点可圈可点,而如果历数本次盛会的关键词,“和谐”、“民生”、“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等主题赫然在列。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企业者。当就业之路日益逼仄,而政策驱动逐渐增强,创业无疑已成为就业难题突围的一种可能途径。

这时我们也许会想起陆游那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啊,也许创业终究会让我们期待那个“小村”,期待“小村”之后的“柳暗花明”。

书评(媒体评论)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工作报告

青年大学生一定要学好真本事,有自主创业的勇气,摆地摊也没啥,有参与社会实践的阅历,抓好大学时代,不能只做“闷葫芦”。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厉以宁

我自己觉得,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创业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够创业成功,我相信80%的年轻人创业都能成功。

——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兼CEO 马云

创业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帮助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是全社会的责任。

——大学生创业网总裁 赵长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