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灵导航教子有方
分类
作者 任苇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父母是一个无法选择却会影响孩子终生的职业,基于1500余人次青少年心理咨询辅导的经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少年心理专家任苇老师为广大父母支招——让您成为自己孩子的亲子专家。

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的保护伞,能屏蔽外界至少80%的不良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是一个无法选择却会影响孩子终生的职业,为了孩子,家长愿意付出一切,但作为家长,如何进行亲子沟通,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如何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内心渴求,掌握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并帮助孩子解除成长中的烦恼、摆脱心理障碍呢?

在本书中,著名心理咨询专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系副教授任苇就青少年常见的六大心理问题,为您答疑解惑。

内容推荐

现代社会,父母普遍觉得孩子越来越难养。原因何在?本书作者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浅显生动的事例详细介绍了如何科学地教育和引导孩子,恰当地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目录

第1章 家庭的“特异功能”

 佳佳的无理取闹—祖辈代管孩子的问题

 小夏与父亲的过结—童年创伤后遗症

 冷漠的阿军—父母不和的恶果

第2章 孩子厌学怎么办

 “睡着的”耳朵

 “小磨蹭”的原因

 数学“鸭蛋王”的苦恼

 转重点学校后成绩大滑坡的冬冬

 空中飞人老爸的“无奈”

 罗森塔尔效应的启示

第3章 亲子沟通技巧

 把孩子当客人对待

 理解的真意——“听”的学问

 支持的力量

 莎莎的“厌食”

 丁丁的弦外之音

 妮妮的“弯弯绕”

 家庭游戏的魅力

 雨天穿衣的学问

 亲子沟通中的物理学

 亲子沟通——危机变生机

第4章 网络成瘾

 牛牛刷夜的“好处”

 强强的三好生之梦

 小辉不光伤了耳朵

 网络不是“害人精”

 也不是游戏惹的祸

 网友魅力的神话

第5章 青春期性教育

 关于“青春期”的有趣故事

 “性”的字源学解释

 婷婷的“窥阴癖”

 丫丫、闯闯的“性高潮”

 帅帅口袋里的“黄段子”

 “自慰强迫症”的罪魁祸首

 妈妈造就的“同性恋”

 喜欢“一夜情”的美女班长

 性教育的最佳时期

 像谈天气一样谈性

 不评判的意义

 5岁男童的“性变态”

 对特殊性取向的宽容

第6章 心理感冒—抑郁症

 心理感冒是“富人病”

 崔永元得了“心理感冒”

 人人可得“心理感冒”

 “心理感冒”长啥样?—抑郁症的10大症状

 抑郁症—还我女儿!

 博士生毫无征兆就走了

 “心理感冒”的干预

 怎样治疗“心理感冒”效果好?

第7章 社交恐惧症

 何谓“社交恐惧症”?

 “木村拓哉”怕见人

 我想要林青霞的下巴

 玛丽的幸运

 永远得不了第一的玲玲

 “夜行人”珍珍

 阿成—我是一个多余人

第8章 让家庭充满爱

 弟弟,我想掐死你!

 劳斯莱斯引发的杀父弑母惨剧

 欢欢对妈妈的仇恨

 栓子—“破烂”家庭中的快乐生活

 卖菜农妇妙手回春

 床边的小摇铃

 “命犯桃花”的好男生

 逃婚N次的漂亮姑娘

试读章节

小夏与父亲的过结:童年创伤后遗症

我们还要给大家讲的一个案例是小夏与父亲的过结—童年创伤后遗症。

这是一个心理培训班上的案例,当时治疗师提醒在场的专业人员,最好不要提供自己的个案,如果是本人的个案也不要触及太深的创伤,因为那样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治疗,在培训班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把伤口揭开,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不但不能彻底解决原有的心理问题,还可能对案主本人造成“二次伤害”。

这个时候大家都看着班里面最欢乐、最阳光的小夏,觉得他是班里最快乐、最没有什么阴影的人,都鼓励他上来做这个个案。当时小夏也觉得自己生活中没什么大不了的心结,于是欣然做了案主。

令人诧异的是,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随着老师的导引语,这个高大硬朗的阳光男孩,欢快的笑脸渐渐严肃起来,眉头紧锁,接着开始全身发抖,悲痛欲绝地像个孩子般呜呜哭起来……

老师让他闭上眼睛,告诉在场所有人,他看见了什么?他颤抖着泣不成声地说:“爸爸呀,求你别打,火钩很烫,池塘里的水很冷,水里有血,血是咸的,很咸很咸,我的后背很冷很冷……”

在场的所有同学都傻了!怎么回事?!!这个看起来那么阳光的人,到底曾经经历过什么?!!

经过老师的导引,小夏慢慢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平静地向在场的人讲述了这段意识中早已淡忘,却埋藏在潜意识深处很久远的童年故事。

那是他5岁多时的童年往事。小夏的父母是军工厂的工人,共有5个孩子。当时为响应三线建设的号召,他们家从北京搬迁到西南边陲的深山沟里,独生子的爸爸告别了北京的爷爷奶奶,拖家带口来到人迹罕至的偏僻之地,生活极不习惯,工作又累,忙碌一天回到家后,疲倦异常。有一天,妈妈让姐姐叫小夏吃饭,而他正在门前的池塘边玩儿水,姐姐喊了又喊,他也不回来,而此时恰好邻居又告状说小夏在用石头打邻居家的鸭子。于是,小夏爸爸拿着炉膛里钩煤的火钩就蹿出门,一火钩打下去,就见小夏慌忙阻挡的右臂冒出了白烟,并伴随着衣袖烫糊了的焦臭味。来不及躲闪的小夏一下跌进池塘里,磕在岸边通道的木板棱角上,由于力量太大,牙齿把舌头咬破了,血汩汩地从嘴里流出来,把面前的池水都染红了。

小夏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自己和爸爸的关系都不好,尽管爸爸疼爱他胜过家里其他几个孩子,可小夏总也不喜欢与爸爸亲近,总觉得和爸爸隔着点什么。到今天做完个案,他才明白,经过20多年,这件事似乎早就被他忘记了,在意识清醒的时候他全然想不起来爸爸还曾打过他,但是5岁时的伤,原来一直都在。

说完这一切,小夏如释重负地说:“今晚,我要给爸爸打个电话,告诉爸爸这么多年跟他的疏离,是因为童年的创伤,我要告诉爸爸,我原谅他,放下这件事了!”

原来,家庭中的任何一件往事,也可能我们已经有意地将它遗忘在心灵深处的某个角落,但创伤一直都在那儿……

尽管那个创伤可能源自童年很久远的一件小事,如果不做处理,它却可能是埋藏很深的“心理淤泥”,一直存在于身体的某一处。平常毫无觉察这块淤泥的存在,以后的某一天,在我们看电视、读小说时突然看到某个情节,读到某段文字,觉得似曾相识,心里某一块特别柔软的地方突然就被触动了,突然觉得特别伤心,莫名其妙地泪流满面;或者突然很烦,特别愤怒,想砸东西,想打人……我们不清楚这样的情绪是从哪儿来的?

可能这个情绪就来源于我们心中期盼充满温馨的家,来源于早年失去亲人的伤痛,来源于爸爸妈妈某次无意识的体罚、谩骂或者一次小小的被独自关在黑屋子里的经历。

冷漠的阿军:父母不和的恶果  阿军是一个合格的员工,但是单位的领导和同事都反映他孤僻、冷傲,别人对他多好或多不好,他都没什么反应,对别人的关怀和感情很漠然。

阿军从来都不会跟人走得特别近,而且不会轻易相信他人,他很难跟别人建立信任关系。

初次见到他的时候,就觉得他是个腼腆、拘谨,不太爱说话的人,还感觉不到他有什么大的创伤。经过6次个案咨询,我了解到在阿军三四岁的时候,他父母就开始闹离婚,闹了两年,一直离不了,原因是两人谁都不想要他,因为和弟弟比起来,阿军更犟,不及弟弟那么乖巧。他说他到现在都忘不了,爸爸妈妈闹离婚的那个晚上,谈着谈着就吵起来,妈妈指着爸爸说:“想让我跟你离婚又想让我少分点儿家产的话,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要阿军这头倔驴!”然后一把将阿军搡到爸爸面前。爸爸也叉腰回绝道:“你想得美,没门儿!如果你要想让我跟你离婚,想多拿点财产的话,你就把这个死小子给我领走,我要老二!”P6-8

序言

面对孩子厌学、情绪低落,你的谆谆教诲,他听吗?

面对孩子疏离、极少交流,你的嘘寒问暖,他领情吗?

面对孩子沉迷网络、与世隔绝,你的苦苦哀求,奏效吗?

面对孩子青春萌动、叛逆无常,你的苦口婆心说教,管用吗?

还有抑郁症、恐惧症……作为父母,除了困惑’绝望,我们还能做什么?

可能你长舒一口气:我的孩子乖巧听话、成绩骄人!然而《心理月刊》2007年4月号文章“好学生快乐吗?”,又当头浇来一瓢冷水,揭示了好学生的四个主要动机:让父母满意:为爸爸妈妈取得好成绩;一直当孩子:尽量延长自己的学业,以避免在成人世界里遭受挫折;保证家族事业的延续:父母的典型语录“你要继承我们的公司呢,我的儿子”;提高社会地位:父母觉得自己在社会上很失败,希望孩子为自己争气。出色的成绩单似乎表示一切都好,但危险可能就藏在好成绩的背后。

父母真是太难当了!正如《新家庭如何塑造人》所描述的那样:“养育孩子恐怕是世上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就好比两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要融合他们各自的资源共同生产一种产品一样,当一对成年男女要共同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抚养成人,一切潜在的问题都有可能出现。”

当孩子初临人世,那个裹在襁褓里的小家伙,激起了我们各种各样的强烈感情。欢呼与平静,欣喜与担忧,内疚和困惑交织在一起,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的疲劳、辛苦、无奈、挫折。我们要容忍孩子的磨蹭、任性;容忍家里四处涂鸦、乱七八糟;容忍孩子处处作对、你指东他向西;容忍不时打坏、摔碎贵重物件;容忍孩子之间打架、谩骂、相互攻击;还有令你难堪的学校家长会和不知道何时惹出的新事端……源源不断,永无休止。

相信当初每个家长都满怀爱心、竭尽所能地希望做个好父母,在心里不止一次地设想过许许多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准备好了为孩子“全力以赴,随时献身”。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心血、精力和金钱:给孩子营养丰富的食品、漂亮时尚的服饰、价格不菲的玩具、一应俱全的学习用品,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一切……没有哪个人故意要孩子受伤害,甚至罹患心理疾病!

然而亲子关系中的不幸,往往不是因为父母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了解;不是父母缺乏智慧,而是缺乏正确教育孩子的知识。那些生活中看起来如此简单的事情,实际上却异常复杂。我们把大笔的经费用于高等教育和职业训练,而对亲子教育却听其自然。我们把儿童看做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却没有一套完整的课程让父母接受必要的训练。对于孩子体力和智力的发展,父母会欣然求教于医生和专业工作者,却把孩子健全人格和健康心态的教育留给自己。以至于孩子的心理问题症状已经表现出来,有些父母还认为向心理咨询师讨教就是承认自己的无能,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那么做。所以我们需要学习,好父母光有爱是不够的,自我觉察也不足以胜任,好父母还需要好方法。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方法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希望它能帮助父母把对孩子预期的目标转变为生活的现实。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着儿童、青少年咨询工作,一直跟父母和孩子有交流,无论是面对面的个案咨询,还是多个孩子的小组治疗,或者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的亲子培训,都从中收获很多,体验很多,也成长很多……这本书就是这些感受的集合与结晶。为了保护当事人,书中所有案主都用化名,并对情节做了特别处理。“师说”栏目播出的“心灵导航教子有方”系列里,因为“青春期性教育”的某些案例比较突出,电视播出时去掉了这一专题。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在光盘e和书中将其完整地呈现给大家,与父母分享最令他们挠头棘手的,处在性发育暴风骤雨期,变化无常、怪异反叛的少男少女的隐秘情怀。另外,节目播出时由于时间所限尚待完善的内容,这次一并做了修改和补充。或许它远不完美,却希望它实用,当父母遇到问题时,不是给他们空洞教条、艰涩难懂的理论,也不是发些“多给孩子关爱、理解、自由”的感叹,而是让父母在每个生动鲜活的案例中,寻觅到能够解决日常冲突和心理困扰的建议和方法,更期盼深邃广博的心理学能从专家学者的殿堂走八家庭,走入你我的生活。每个有良知的心理工作者期盼的理想境界,不是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咨询室,而是让孩子们不再需要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师,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关爱呵护下健康成长,每个人都拥有阳光明媚的快乐人生……

谨以此书献给天下热爱孩子却苦无良方的父母们!

任苇

2007年10月

于北京齐家成长中心“心父母”亲子体验坊

书评(媒体评论)

好的亲子教育就是爱

没有哪个专家比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只有你才最有资格做你孩子的亲子专家;真正的改变是由内面外的,犹如凤凰涅槃重生。

——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9: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