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飞龙原本是个安分守己的庄稼人,但黄金的出现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盛产黄金的金鸡冲成为冒险家的乐园,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梦想发财的人。唐飞龙终于冒着风险闯进了斑驳陆离又沉浮不定的黄金世界,耀眼的黄金吞噬了他的人性。这个原本善良本分的庄稼人从遭受别人的坑蒙拐骗到反过来坑蒙拐骗他人,为了金钱,不惜以种种手段拉拢公安人员,设陷阱、施暴力,为击败对手而无所为。暴富起来的他醉生梦死,喜新厌旧,拋妻弃子,众叛亲离,在险恶的角逐中,最后人财两空,殒命金山……
《喋血黄金梦》不仅流淌着着惨不忍睹的血泪,同时闪耀着人间真情的光彩。不管是描绘恶的一面,还是描绘善的一面,读来都使人惊心动魄。在作者笔下,恶人没有一个不是自食恶果的。暴露邪恶,正是反映了他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作者呼唤的正是这些美好的东西。
人类社会像一辆复杂的列车向前挺进,要使这辆车正常前行,就必须让它沿着正常的轨道前进,否则就会错位,甚至发生不堪设想的“交通”事故。什么是正常轨道?就是法治和德治。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中,人类都在呼唤、强化这两个法宝。但人类社会毕竟是复杂的,人类在呼唤和强化这两个法宝的同时,又不断滋生着与这两个法宝相抵触的东西。本书是作者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挖掘和拓展后,所演绎成的一部二十余万字的长篇传奇小说,它是一部以虚构为主的文学作品。它紧贴生活,鞭挞了假恶丑,颂扬了真善美,真实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
1 引子
金鸡冲是金鸡岭的一条峡谷,月亮河在谷底流淌。
月亮河的源头是隐藏在金鸡岭大山腹里的一条暗河,暗河流到白龙峡后,忽似白龙出洞,从岩洞石缝中喷涌而出,涌流声隔山相闻,清亮亮的一弯河水七曲八弯欢快地奔流。
关于金鸡冲有黄金的传说,还是来源于一个古老而恐怖的故事。
相传明末清初一个闷热的夏夜,月光明亮,萤火虫在月亮河上空飞舞。唐家寨的人们聚在村头的冬青树下乘凉,飘散在空中的老叶烟的辛辣萦绕着乡村夏夜的宁静。忽然,两道耀眼的金光划过夜空,黯淡了月色星光。
“是金鸡!想发财的跟我追啊!”眼尖的人看清了是两只金鸡,金鸡身上的金冠金翅金羽毛在闪着金光。唐家寨顿时像炸了营,十几个财迷心窍的壮汉呐喊着一路穷追不舍。
金鸡沿月亮河翔动逆流而上,扇起一河光闪闪的金波银浪与月光相交辉映,河谷在金光和月光的照耀下亮如白昼。蔚为壮观的金色更加刺激穷汉们兴奋的神经,他们大叫大嚷着一气追到金鸡冲,眨眼功夫,两只金鸡消失在金鸡冲的一个山洞口,金色的余光在洞口萦绕。
怪石垂悬的山洞如魔鬼啮人的血盆大口,一心想逮住金鸡发大财的穷汉们,人人都红了眼,个个胆豪气壮,发一声喊全冲进了山洞。他们正在左顾右盼地寻找金鸡的踪迹时,身后天崩地裂般的一声轰响,几块巨石轰然塌下把洞口封死,进洞的人一个也不见出来。
不久,月亮河涨大水,人们看见狂涛急浪中漂下一具具白森森的尸骨!于是,这个让人垂涎又让人心惊的传说就一代又一代地传了下来。
星移斗转,日月如梭,到了改革开放后,人人各凭本事奔前程。山旮旯里的唐家寨四面穷山恶水,你纵然有天大的本事,贫瘠的黄土地上一锄头也挖不出一个金狗崽,一句话——任你三头六臂也休想发家致富!
眼见山外的人穿金戴银越活越新鲜,不甘心过穷日子的唐家寨人奔东西走南北地外出打工扛活,像没头的苍蝇四处乱闯,寻求发财致富的门路,不久又一个个灰溜溜地回来了。山里人文化低、手眼拙、目光短,在外只能干些粗、脏、重的活儿,被人家吆来喝去的,累死累活一天下来,那几块工钱仅仅只够吃上一斤米饭,抽两包经济烟,喝半斤掺水的淡酒,磨骨头养肠子,哪里能发家致富?
正当唐家寨人苦思无计,唉声叹气的时候,命运之神忽然降临!
公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初夏的一天,一场百年罕见的暴雨席卷金鸡岭,月亮河浊浪滚滚,金鸡岭的沟沟壑壑山洪暴涨,山山岭岭泥流塌方,山体滑坡,金鸡冲几棵苍郁如盖的千年古树被雷拦腰劈倒。等雨过天晴,唐家寨有人带上斧头锯子进了山,他们忽然发现在阳光斜射的滑坡上,闪烁着一片刺眼的金黄,好奇心驱使他们爬上去一看,天哪!是一大片嵌夹在岩层里的沙金!
“金鸡冲出黄金了!”这个意外的发现如同沉沉黑夜里的惊雷闪电,把发财无路,致富无门的唐家寨人喜得发狂!刹那间,穷疯了的唐家寨人再也顾不得山神发怒灾难降临,人人携镐带铲呼朋引伴闯进金鸡冲,扎棚开洞炸石淘金。最初人们使用的都是手锤、钢钎,撮箕、竹筐等原始工具肩挑背扛,后来发了财的老板们更新观念,投巨资购买风钻、卷扬机、发电机、柴油机、打沙机等来了个鸟枪换炮。
“整个金鸡岭黄金蓄藏量有一百万吨!是美国的地质卫星探出来的!”
“根据国家地质部的专家测算,金鸡冲大山腹里有块金,谁挖出来谁就是亿万富翁!”
“听说国家还要派武警部队来开采,到时候咱们就连金子的腥味也嗅不上了。”
“那不行,山是咱们的山,山里的金子咱也有一份!”
人们喜忧参半地编造和传播着离奇、十有九假的各种消息,而这十有九假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飞越高山、横跨大河,随着发达的现代通信像飞速扩散的病菌,洒向三江四省。成千上万的淘金者,带着发财的冲动与梦想从天南地北蜂拥进金鸡冲。就连两广两湖的老板们也经不起黄金的诱惑,千里迢迢地赶来投资,把大把大把的钞票往金鸡冲里填。
一夜之间名声远播的金鸡冲打破了千年沉寂,从小镇通往金鸡冲的山道上,日日夜夜如赶闹市,淘金者的大脚板,把一条窄窄的羊肠小道踩踏成寸草不生的黄金大道!
2 黄金的诱惑
近水楼台先得月,近靠金鸡冲的唐家寨,很多人靠淘金或到金鸡冲做各种生意发了财,往日穷气冲天的村里,渐渐的有了几分富贵气。发了财的后生小伙子西装革履,精神抖擞,姑娘妞儿们手戴金戒指,脖挂金项链,耳吊金耳环,浑身珠光宝气,一个个鲜亮娇媚,说话的声音也比往日高了许多分贝。在一排排低矮的吊脚木楼群中,鹤立鸡群般耸起了七八幢外面镶瓷砖,内糊墙纸,窗明台亮的青砖楼房,林立的电视天线如雨后春笋,在各家各户的房顶或是高岗处傲指苍穹!
以前,乡场的菜市上十有八九是唐家寨的长发妇们在叫卖,水灵鲜嫩一些的菜苔,人们舍不得吃,千辛万苦挑到集市上换小钱,再把这些钱一分一分的积攒起来买油盐酱醋、交儿女的学费及人情往来等。如今荷包胀了、腰包鼓了的唐家寨人再也不卖菜了,甩手甩脚上街,回来不是肩挑就是手提,以前喝不起就说是“马尿”的啤酒也是一件件的往家扛,肉是大挂大挂的往回拎。而且买肉时气粗得很,把那百元大钞抖得“噼啪”响,往屠户们的案桌上重重一扔,粗声大气道:“贵就贵点,不要搭头!”以往板起面孔专爱短斤少两的屠户们,也被他们财大气粗的神威所慑,像孙子见了他爷,笑模笑样,点头哈腰,小心地问:“你要哪?”你指哪砍哪,不再有半点含糊,不再给你搭一节臭肠子硬骨头什么的。四元一斤的肉卖给你硬要五元,唐家寨发了金子财的人眼也不眨一下,举止派头显现出的是有钱大哥大的豪爽气!
村里人大把花钱的豪爽气,惹急了唐飞龙。
唐飞龙四十出头,人长得高大魁梧,膀阔腰圆,无论你前瞧后看都是一副大男人的派头。
走进唐飞龙用桐油漆抹得黄亮亮的家,堂屋里桌是桌椅是椅摆得整整齐齐,擦得一尘不染,惹人注目的是四面板壁上张贴的花花绿绿的奖状,全是学校奖给他的两个女儿——念县民族中学初中三年级的唐玉霞、村小学六年级的小女儿唐玉芬的。
姐妹俩读书是狗撵鸭子——呱呱叫,那些奖状成了唐飞龙引以为骄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孩子,好好念书,谁说女孩子家成不了大器?等你们考上大学,爸一定要摆上十桌酒席,请全村的人来风光风光!”这句话成了唐飞龙常常挂在嘴边鼓励孩子努力上进的口头禅。
在金鸡冲还没有出黄金之前,唐飞龙是村里数一数二的上等户,他和妻子金碧珍喂有四头大肥猪,两头牛,十五只黑山羊,家里一年的收入没有一万也少不了八千。眼见村里人一个个淘金发大财,人人蹦高往上蹿,跟有钱的金老板们一比,自己矮了一大截,唐飞龙就如同屁股生了疮,心里长了刺,坐卧难安,干活时两膀也似少了力气。他常常在饭后拖一根矮板凳坐在门口,身子懒洋洋地靠在板壁上,望着发财人家的高楼,眼里流露出一种茫然与悲凉的情绪。P1-5
一首呼唤真善美的壮歌。
《喋血黄金梦》原为一部十来万字的小说,曾于1999年以压卷之作发表在《今古传奇》上。现在,作者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挖掘和拓展,演绎成为一部洋洋二十余万字的长篇传奇,送来书稿,嘱我作序。我亦喜爱文学,虽事务缠身,只好遵命作文,以此为序。
《喋血黄金梦》不是纪实小说,而是以虚构为主的文学作品。但细看下来,却感觉不到多少虚构的成分。它紧贴生活,鞭挞了假恶丑,颂扬了真善美,真实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
唐飞龙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原本是个安分守己的庄稼人,但黄金的出现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盛产黄金的金鸡冲成为冒险家的乐园,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梦想发财的人。唐飞龙终于冒着风险闯进了斑驳陆离又沉浮不定的黄金世界,耀眼的黄金吞噬了他的人性。这个原本善良本分的庄稼人从遭受别人的坑蒙拐骗到反过来坑蒙拐骗他人,为了金钱,不惜以种种手段拉拢公安人员,设陷阱、施暴力,为击败对手而无所为。暴富起来的他醉生梦死,喜新厌旧,拋妻弃子,众叛亲离,在险恶的角逐中,最后人财两空,殒命金山。从唐飞龙冒险上山到短暂的辉煌,到人性的变异,直至毁灭,这是一条主线。这条线一头系在道德的砝码上,一头系在非道德的砝码上,牵连着前后左右,带出许多人和事,带出善与恶、美与丑、守法与违法、守道与越轨的冲突和较量:灾难重重的女青年李英华沦落风尘而守身如玉;纯情善良的林世行甘受屈辱,以自残方式逼迫李英华上大学;作为执法人员,身为派出所所长,杨庆滨以权谋私,敲诈勒索,坐地分赃,最终惹火烧身,致使爱子丧身在绑匪枪下;倚门卖笑的烟花女子阿花开始十分敬重忠厚善良的唐飞龙,在唐飞龙已变得不再是当初那个唐飞龙时,阿花盗走了唐飞龙的所有积蓄,毅然离去,隐入人海,之后以匿名方式将所盗金钱全部寄给了念大学的李英华……《喋血黄金梦》不仅流淌着着惨不忍睹的血泪,同时闪耀着人间真情的光彩。不管是描绘恶的一面,还是描绘善的一面,读来都使人惊心动魄。在作者笔下,恶人没有一个不是自食恶果的。暴露邪恶,正是反映了他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作者呼唤的正是这些美好的东西。我想,这就是这部作品留给我们的思考,亦即它的立意。
人类社会像一辆复杂的列车向前挺进,要使这辆车正常前行,就必须让它沿着正常的轨道前进,否则就会错位,甚至发生不堪设想的“交通”事故。什么是正常轨道?就是法治和德治。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中,人类都在呼唤、强化这两个法宝。但人类社会毕竟是复杂的,人类在呼唤和强化这两个法宝的同时,又不断滋生着与这两个法宝相抵触的东西。特别是当前,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人把我们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美德渐渐淡忘了,甚至一些人的人性和理性及法律观念被金钱和功名的魔刀削掉了,于是就有人贪赃枉法,有人以权谋私,有人坑蒙拐骗,有人偷扒摸抢,有人制假贩假,种种邪恶,不一而足。所以,我们在强化法治的同时,强烈地呼唤德治、呼唤文明。文学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但愿《喋血黄金梦》震醒那些邪恶之梦,但愿人们不再为黄金而喋血。
天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涌现了许多作家,龙新霖就是其中之一。我是在调入天柱县工作后认识新霖的。新霖是个残疾人,没读多少书,至今尚在农村。但他身残志坚,以奥斯特洛夫斯基为榜样,刻苦钻研、笔耕不辍,几年来不断创作发表作品,并多次获奖,以其实力跻身文坛,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我相信,凭着新霖的执著、坚韧,凭着他对美好生活的孜孜以求,这位自由撰稿人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更好鼓舞人心的作品来。
张美圣
2002年1月6日
大约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天柱出现了淘金热,直到现在一直长盛不衰,人的贪婪本性在黄金面前赤裸裸地凸现得一览无余。我常常耳闻目睹一个个带着血腥的故事,于是就有了想写一部书的冲动,经过三年的酝酿和构思,又经过一年时间的笔耕,《喋血黄金梦》终于脱稿,像一个不足月而早产的婴儿,它之所以早产是营养不良。文学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身居斗室,架着双拐的我自然无法亲临矿区体验淘金者的壮烈,凭着想当然和从淘金者嘴里掏出的只言片语拼凑成文,加之读书不多,才疏学浅,每每读之倍感汗颜,如同煮了一锅夹生饭。
文稿写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对家乡文化事业极为热心的全国政协常委、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州文联副主席、著名画家扬念一先生。我与杨念一先生相识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尽管那时我只不过是在报刊上发了几块“豆腐块”,但杨先生却给予了极大的鼓励,且一直关怀着我的生活和创作,信件往来,教诲谆谆。他收到文稿后,趁到北京开会之机,把我的情况向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先生反映,邓朴方先生极为重视,指示由贵州省残疾人联合会资助出版。在贵州省残联、黔东南州残联、天柱县人民政府、天柱县残联的大力支持下,该书得以顺利付梓。中共天柱县委书记张美圣同志亦在百忙中欣然应邀作序,为该书增色不少。在此谨向为该书的出版倾尽了大量心血的各级领导及同仁们表示感谢!
向贵州民族出版社的珑殷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龙新霖
2003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