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历史篇,从文献述评出发,引出本书的研究取向及研究方法论问题;差异篇,借以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检测中关学生在不同数学问题解决上的成绩差异以及在数学问题解决和问题提出上的认知差异;因素篇,从数学课程、早期代数学习、数学教师的教学信念和教学表征以及学生数学学习中父母的角色等不同维度探究这些差异的特性及差异产生的原因;启示篇,基于前几篇的系列实证研究,从中国的“双基”教育、数学教育与学生合作精神、创造性品格、自信心的培养的关系,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我建构与数学交流,数学课程等方面给出对中国数学教育的启示与建议,并设想数学教学的愿景。
本书作者在中国和美国都有着丰富的研究与工作经历,对中美两国数学教育的长处与不足有着很深入的研究。他以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为基础,从数学问题解决的成绩差异、数学问题解决的认知差异以及数学问题提出的认知差异三个层面比较了中美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差异,并进而从课程因素、教师因素、教学因素、家庭因素等角度全面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在分析差异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当前中国数学教育提出了七个问题,全面反思了中国数学教育的不足,并以期找到可供中国数学教育界借鉴的经验。
序言一
序言二
序言三
前言
历史篇
第一章 比较教育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二章 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简介与综述
第三章 数学教育跨国研究的框架
差异篇
第四章 中国和美国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上的成绩差异
第五章 中国和美国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上的认知差异
第六章 中国和美国学生在数学问题提出上的认知差异
因素篇
第七章 课程因素(一):以算术平均数及比和比例的处理为例
第八章 课程因素(二):早期代数学习和内容处理
第九章 教师因素:数学教师的教学信念
第十章 教学因素:数学教师教学表征的建构
第十一章 家庭因素:学生数学学习中父母的角色
启示篇
第十二章 启示与建议:他山之石,何以攻玉?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四类常规问题的样例
附录B 测试任务(一):计算题
附录C 测试任务(二):简单问题
附录D 测试任务(三):复杂问题
附录E 一个评分标准
附录F 中美学生计算题测试结果
附录G 中美学生简单问题测试结果
附录H 中美学生复杂问题的各得分水平的分布
附录I 12个过程受限和过程开放的复杂问题
附录J 学生对七个问题解答的描述
附录K 一位中国教师的教案
附录L 两位美国教师的教案
附录M “父母参与”问卷(PIQ)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