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考试的故乡。漫长的考试历史形成了中国人血脉中的“考试基因”,中国至今仍是一个十分倚重考试的国度。考试最大的好处在于客观公正,使人能“反求诸己”。追求公平公正也是社会选择考试以及考试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一个公正有序的社会必然是一个考试社会。如何实现考试与社会之良性互动,是一个意义恢宏、牵涉广泛的重要课题。本书以中国古今两种最重要的考试制度科学与高考为研究对象,就考试与社会之关系问题作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与精当的实证调查。特别是对科学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所作的大样本调查与分析,是对“科举学”研究的重要学术贡献。
引论
第一章 考试历程述论
第一节 先秦的考试
第二节 察举制的演进
第三节 科举制的盛衰
第四节 考试流变
第二章 考试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
第二节 文化功能
第三节 政治功能
第四节 经济功能
第三章 科举:古代中国之社会重心
第一节 科举对制度文明的贡献
第二节 科举社会的形成
第三节 科举终结——不易评断的历史事件
第四章 科举与社会流动——基于清代朱卷作者之家世分析
第一节 已有研究综论
第二节 《清代朱卷集成》之研究
第三节 统计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高考:现代中国社会矛盾之聚焦
第一节 高考制度的建立——现代教育考试之创举
第二节 高考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第三节 高考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第四节 高考改革的“两难”——以录取制度为例
第五节 高考与社会流动——以厦门大学为个案
第六章 “举国大考”的命运走向
第一节 高考的统独存废之争
第二节 矛盾聚焦的背后:高考是否“替人受过”
第三节 “中庸之道”: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
结语:高考何去何从
第七章 基于公平的考试社会
第一节 何谓公平
第二节 公平、考试与平等
第三节 公平——考试变革的主旋律
第四节 考试社会:当考试成为一种“基因”
余论 考试的自我回归——兼对本研究之检讨
参考文献
后记学问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