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的游记即是作家重访俄罗斯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其中新辟的旅游路线对旅游者来说颇有新意。主要有三部分,一是2007年7月访问伏尔加河写的散文,大致按旅游线路来写,也有综合性的散记和特写;二是1991年6月访问莫斯科、基辅、圣彼得堡、诺夫哥罗特所写的部分作品;三是照片,一些没有写到的或者还未写的,用图像来展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绿的声浪(伏尔加河游记)/中国作家看世界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郭在精 |
出版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的游记即是作家重访俄罗斯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其中新辟的旅游路线对旅游者来说颇有新意。主要有三部分,一是2007年7月访问伏尔加河写的散文,大致按旅游线路来写,也有综合性的散记和特写;二是1991年6月访问莫斯科、基辅、圣彼得堡、诺夫哥罗特所写的部分作品;三是照片,一些没有写到的或者还未写的,用图像来展示。 内容推荐 本书用的是俄罗斯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作《绿的声浪》作为总题,“伏尔加河游记”作为副题。主要有三部分,一是2007年7月访问伏尔加河写的散文,这是主要的内容,大致按旅游线路来写,也有综合性的散记和特写;二是1991年6月访问莫斯科、基辅、圣彼得堡、诺夫哥罗特所写的部分作品;三是照片,一些没有写到的或者还未写的,用图像来展示。 目录 俄航印象 莫斯科第一夜 普洛东饭店和菲利公园 我看莫斯科河 导游娜塔莎 伏尔加河随想 乌格里奇“白天的星星” 处处惊异梅什金 雅罗斯拉夫尔之奇之异之憾 伏尔加河女神像 戈利茨一二 白湖雨虹 奥涅加湖速写 基日岛说奇 意外的斯维利斯特洛伊 曼德洛基和绿站 奥莱斯库岛漫笔 彼得保罗要塞的小偷真能 普希金雕像一瞥 艾尔米塔什断语 我的名字比我更幸运——果戈理、格林卡、莱蒙托夫纪念像 阿赫玛托娃故居和墓地 狮身人面像 新圣母公墓漫思 她有自己的灵魂——胜利女神纪念像的启示 在莫斯科坐地铁 阿尔巴特街的风景 高尔基故居寻访记 俄罗斯青少年散记 陈迹翻新 浓浓中国情 好友俄行趣事 俄罗斯买书记 邮票小记 中国饭店纪略 普里卡米耶号游船琐记 听许教授谈俄罗斯 浩瀚的绿 初见基辅 第聂伯河畔听到的故事 圣索菲亚教堂 基辅洞窟修道院 娘子谷 谢甫琴科,你让我想起 白夜 普希金书房 亚历山大纪念柱 青铜骑士像 陀思妥耶夫斯基墓前 柴可夫斯基墓前 希施金墓前 彼得宫 夏花园 一切淡漠唯留爱——忆俄罗斯诗人杜金 梅特洛波里饭店抒怀 后记 试读章节 我看莫斯科河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逐水而居”。世界上,大凡著名的城市,总是与河流紧密地连在一起。比如巴黎与塞纳河,伦敦与泰晤士河,彼得堡与涅瓦河,开罗与尼罗河,维也纳与多瑙河,上海与黄浦江,都是密不可分的。莫斯科则是以莫斯科河而得名,而莫斯科河也以莫斯科而传播四海。 我第一次到莫斯科,未能浏览莫斯科河,深以为憾。这次从桥上、河边、山上、河中细细地观赏了它,一快心胸。 先是走近河边,登上塔楼,走上新架设的观光桥,坐望莫斯科河。那一段河面并不特别开阔,但阳光灿灿,波光粼粼,无限亮丽,扑面而来。对岸绿树成屏,树后耸立着五角星尖顶的乌克兰饭店,显得十分抢眼。而这边水泥堤岸上修建了绿化带以及花纹铁栅栏,正可凭栏远望。两岸风景倒映在河中,清洁如镜,更映出了河水的妩媚,艳丽。河面平坦,凝然静处,微风起时,涟漪细细。远处,白云朵朵,蓝天辽阔,使人产生一种既艳丽又宁静、既亲近又辽远的感觉。 从莫斯科河,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宫1491年建的斯巴斯克塔楼高耸的五角红星,可以看到建于16世纪的五个圆顶的新圣母修道院红色的院墙,可以看到1812年建、1931年被拆、1997年重建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素白为主调、间以红黄绿蓝等色为装饰的金碧辉煌的建筑,可以看到克里米亚吊桥简洁而华丽的美姿,可以看到豪华的俄罗斯饭店和斯大林式的高楼——艺术家公寓,可以看到绵绵不尽的两岸森林……令我们特别惊心特别惊异的是,在莫斯科河的中段,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的对面,耸立了一座高达60米的彼得大帝雕像,他站立在一艘乘风破浪的船头上,十分英武。你第一眼看,只觉得高耸云天,横空出世,无遮无拦,无与伦比,给人一种极为意外极为震撼的感觉。怎么有人能想出这么个招来,又竖立在莫斯科河这么个中心地带。瞠目,结舌,叹服,惊艳!于是,俄罗斯引起争执,有说好,有说坏,尤其是莫斯科人。彼得堡人热情称赞,说它是开拓的象征,复兴的标志,创新的艺术。莫斯科人则不同意,竭力反对。至今未有定论。但这座有争议的雕塑,还是日夜挺立在莫斯科河上,高展雄姿。好也罢,孬也罢,总之,莫斯科河是莫斯科的发源地,母亲河,也是莫斯科历史发展的见证人。你若要了解莫斯科,可以从莫斯科河探寻出它的渊源来;你若要知晓莫斯科的美和丑,也可以从莫斯科河探寻出它的缘由来。 而后,我曾站立在列宁山上俯瞰莫斯科河。背后是莫斯科大学雄伟的尖顶五星建筑,眼前则是辽阔无际的绿树林带、金顶教堂、星罗群楼的莫斯科城。从高望下,莫斯科河似乎太微小了,细细的,曲折的,隐约的,穿行在南北,好像一根细而长的飘带,又好似渗透人体的主动脉,融汇着、养护着、滋润着莫斯科这个城市以及这里的人们。它连接莫斯科运河,通往汹涌奔腾的伏尔加河,朝南可以去里海、黑海、亚速海,朝北可以到白海、波罗的海,素有“五海之港”的美誉。莫斯科河,你的河水,融合着五海的水,你应该是开放式的,可以容纳五海风云,四方辽阔!所以,从列宁山顶左右俯望,你可看到莫斯科河的细微,潜入,辽远,志存高远,流向大海。正如莱蒙托夫所写:“她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生命。”(莱蒙托夫《莫斯科全景》,冯春译) 最为惊艳的是,坐船航行在莫斯科河上,看清澈的河水,看两岸的绿树,看水中的倒影,看河上的轻舟,看河里的泳者,可以说,相看总不厌。尤为称奇的是,每逢假日,你可看到两岸绿树丛中,停歇着一辆辆小汽车,莫斯科人三五成群,男女成对,或在高坡上支起野炊,或到河水里嬉戏,或在草地上赤身享受太阳,为莫斯科河组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这是莫斯科河为莫斯科人所赐予的清幽之境,这也是莫斯科人与莫斯科河一同创造的特有的生活美景。我们心中或许会生出许多疑问,难道这里不禁止游泳?难道这里准许野炊?难道这里可以赤身露体?等等,等等。然而,我们看到的就是莫斯科河这么一道特别的风景,是莫斯科河特别有生活气息的场景!无怪1835—1836年诗人莱蒙托夫就在长篇劝谕诗《萨什卡》里歌咏道:“莫斯科啊,莫斯科!……身为俄罗斯人,我爱你像赤子,如此强烈,如此炽热,如此温柔。”“而我,心中充满向往自由的激情,对它们默默无闻的生活羡慕景仰,这生活为爱好自由的世人所企望。”好友永昌受到这道风景的感染,竟然也学着他们的做法,裸露着上身,躺在船尾的长椅上,忘情地承受着太阳的抚照,赢得了俄罗斯姑娘的青睐! 记得永昌此行还特别留意收藏俄罗斯各类酒壶和名酒,他在梅什金小城一家出售伏特加酒的酒店里想买点伏特加酒,可是刚过下午四点,酒店老板怎么也不肯再做生意,哪怕你说是中国来的,也不行。他们就是把生活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钱似乎并不那么看重。中国游客对他无可奈何。这可以映证莫斯科人为何要在假日纷纷奔赴莫斯科河两岸了。这也使我想起高尔基写过的小说,有这样的意思,人们不但要有一颗“伟大的燃烧的心”,而且还要去创造美丽而有力的生活。我在想,莫斯科河与莫斯科人一同创造着美丽而有力的生活,这应该是它最大的美丽和魅力吧? 莫斯科河的风景,是清丽的,是高远的,是有魅力的,是看不厌的。但你得要仔细地看,用心地看。P18-21 序言 年少时,因家中存有“良友”、“文化生活”等出版社出的书——屠格涅夫的《前夜》和《贵族之家》,翻看之后竟然爱好上文学。记得上语文课,常常整段整段把《贵族之家》中描写风景的文字生搬到自己的作文之中。在投考大学时,就选择了复旦大学中文系。念大学期间,阅读了一些俄罗斯作家的原版作品,并试着作了翻译。受着家庭和时代的影响,特别喜欢俄罗斯的文学、音乐和美术。因姐夫王德威在浙江美术学院从事油画教学和创作,是马克西姆夫油画培训班的学员,创作过《英雄的姐妹》、《刘少奇在林区》等作品,所以,对俄罗斯画家的作品更为关注。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广播文学的编辑工作,介绍过大量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工作之余,也曾译过高尔基的诗歌、小说,翻过克拉姆辛、涅克拉索夫、巴乌斯托夫斯基、杜金、德鲁尼娜、维诺库罗夫等作家的作品。可以这么说,自己与俄罗斯文学有着某些紧密的关联,或者如人们所说,我们这一代人有着特殊的“俄罗斯情结”。 1991年6、7月,在苏联解体前夕,曾作为上海作家访问团成员,访问莫斯科、基辅、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特,当时只写了几篇作品,有不少观感,还没有写出来。 17年过去,俄罗斯发生了巨大变化,心中一直关注这个国家。许多同事都约我一起再次前去看看。2007年3月份,上海远东出版社的编辑黄政一先生聊起拟出一套《中国作家看世界》的丛书,邀我写一本俄罗斯的游记,这就促使我再次赴俄罗斯访问。在7月中旬,好友田永昌、刘纪民、褚半农、项天舒陪同前往,在伏尔加河上作了尽兴的旅游。所以,这本《绿的声浪——伏尔加河游记》之所以能完成,实是自己长期蕴藏“俄罗斯情结”的结果,也是好友们同塑“俄罗斯情结”的结果,更是黄政一先生直接催化“俄罗斯情结”的结果。 从4月至7月,我为伏尔加河之行作了三个多月的案头准备,再次翻阅了高莽(《圣山行》、《墓园文化》、《高贵的苦难》、《俄罗斯美术随笔》)、闻一(《走近俄罗斯》)、冯骥才(《倾听俄罗斯》)、孙越(《冰美人》)、辛越(《飞翔的俄罗斯魂》)、蓝英年(《利季娅被开除作协》、《苦味酒》)等人有关俄罗斯的著作,读了《俄国史话》、《俄罗斯观光》等书。还阅读了我国古代游记,思考如何写好游记的问题。我信服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写的话:“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游记就是要“览物”之后,写出自己的体会来,写出自己的特点来。 这本《绿的声浪——伏尔加河游记》,用的是俄罗斯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作《绿的声浪》作为总题,“伏尔加河游记”作为副题。主要有三部分,一是2007年7月访问伏尔加河写的散文,这是主要的内容,大致按旅游线路来写,也有综合性的散记和特写;二是1991年6月访问莫斯科、基辅、圣彼得堡、诺夫哥罗特所写的部分作品;三是照片,一些没有写到的或者还未写的,用图像来展示。这后两部分只占很小一部分。前后两次作对比,我力求写得深一点,广一点,精一点,更艺术一点,更有特色一点。但毕竟是走马观花,难免浮光掠影。不管怎么样,俄罗斯是大家极为钟情、极为关心、极需了解、亟待交流的国家。他们具有的俄罗斯的人文传统,俄罗斯的精神遗产,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他山之石。 在写作中,我哥哥郭在理帮我阅读、校对,提出了许多很好的修改意见。还有田永昌、刘纪民、成雅明、周明德、周增贵、代书、马春芳、范曼丽等朋友大力相助,在此一并致谢。 从大暑写到深秋,明媚的阳光照射着金黄的大地。此时,伏尔加河恐怕已经是有点寒意了。但我仍然思念它,思念在那里生活的人们。“你壮观的美色/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普希金《致大海》)…… 郭在精 2007年10月2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