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珍藏版)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韦明辉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做一个成功的中国人,就不能不精通历史,不能不通晓常识。

本书是一本浓缩中华历史文化知识精粹的储备手册,内容贯穿历史,从古到今,脉络清晰,广搜博采,去糟取精,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可读性强。它以短小精悍的文字,娓娓讲述历史的精彩,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浓缩中华历史文化知识精粹的储备手册。

五千年的历史,反映了华夏之邦的胸襟与睿智,彰显了先人的生存法则,蕴藏了英雄的成败之数……

当我们在历史的天窖中翱翔时,就会觉得字字珠玑,琳琅满目。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在历史的天空下沐浴温暖的阳光吧!

目录

第一章 人类的传说

盘古开天地

三皇五帝

涿鹿大战

尧舜禅让

大禹治水

第二章 夏商周风云录

少康中兴

奴隶为相

盘庚迁殷

姜太公钓鱼

武王伐纣

周公吐哺

烽火戏诸侯

第三章 春秋战国英雄纵横

管鲍之交

老马识途

唇亡齿寒

重耳流亡

退避三舍

一鸣惊人

晏子使楚

孙武练兵

孔子周游

老子传道

卧薪尝胆

狡兔死,走狗烹

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

西门豹破迷信

神医扁鹊

商鞅变法

庄周梦蝶

挂六国相印

瓦解联盟

胡服骑射

端午节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毛遂自荐

奇货可居

荆轲刺秦王

第四章 秦赢政一统天下

秦始皇

孟姜女

焚书坑儒

张良拾履

沙丘之谋

指鹿为马

大泽乡起义

第五章 楚汉相争

破釜沉舟

鸿门宴

背水一战

暗度陈仓

四面楚歌

第六章 大汉王朝

杀马立誓

萧规曹随

文景之治

汉武帝

丝绸之路

苏武牧羊

“落雁”佳人

《史记》

汉宫飞燕

王莽篡汉

光武中兴

投笔从戎

黄巾军起义

第七章 三国鼎立

桃园三结义

青梅煮酒

官渡之战

虎踞江东

三顾茅庐

火烧赤壁

神医华佗

煮豆燃萁

水淹七军

吴下阿蒙

败走麦城

星落五丈原

司马昭之心

捧不起的阿斗

永嘉之乱

第八章 南北对峙

闻鸡起舞

草木皆兵

田园诗人

“圆周率”

尊道毁佛

江左风流

无愁天子

第九章 隋朝兴衰

杨广杀父

大运河

牛角挂书

瓦岗军

炀帝亡国

第十章 大唐帝业

李渊建唐

玄武门事变

唐太宗的“镜子”

房谋杜断

内贤之助

三箭定天山

西天取经

文成人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二圣临朝

风鸣朝阳

“药王”

《滕王阁序》

一代女皇帝

一代明相

请君入瓮

太平公主

伴食宰相

“羞花”美人

大唐“诗仙”

晚唐“诗圣”

“狂草齐名”

“吴带当风”

东渡传佛法

口蜜腹剑

安禄山之乱

马嵬坡

“颜筋”“柳骨”

“茶圣”陆羽

《琵琶行》

“柳柳州”

雪夜取蔡州

甘露之变

“满城尽带黄金甲”

第十一章 五代十国

“全忠”不忠

耶律父子建辽

李存岛统一北方

一廿当“儿皇帝”

世宗归天

第十二章 大宋天下

陈桥驿兵变

杯酒释兵权

李后主亡国

半部《论语》治天下

烛影斧声

宋灭北汉

一门忠烈

“承天皇太后”

澶渊之盟

元昊建西夏

狄青假面战敌军

设置市舶司

仁宗新政

“先天下之忧而忧”

包青天

王安石变法

蔡京弄权

水泊梁山大起义

阿骨打反辽建金

靖康之耻

黄天荡大捷

精忠报国

“千古罪人”

采石之战

理学大师

陆游临终《示儿》

辛弃疾

第十三章 元代王朝

“一代天骄”

耶律楚材

忽必烈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世祖重用读书人

《授时历》

黄道婆

《马可·波罗游记》

贾鲁修复黄河

红巾军起义

第十四章 明朝兴替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大战鄱阳湖

“神机军师”

胡惟庸谋反案

血洗应天府

《永乐大典》

迁都北京

郑和下西洋

“土木之变”

“两袖清风”

王阳明立“心学”

“铁骨铮铮”

海瑞罢官

荡平倭寇

中日战争

“红丸案”

葛成痛打税使

努尔哈赤

萨尔浒之战

《几何原本》

“东林党人”

宁远大捷

满洲

“李闯王”

张献忠声东击西

卢象异兵败巨鹿

吴三桂开关迎清

“扬州十日”

少年英雄夏完淳

第十五章 大清荣辱

郑成功收复台湾

智擒鳌拜

三藩之乱

三战噶尔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代文字狱

乾隆六下江南

“和坤跌倒,嘉庆吃饱”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我劝天公重抖擞”

金田起义

火烧圆明园

石达开

垂帘听政

天津教案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义和团”

詹天佑修铁路

孙中山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试读章节

西门豹破迷信

魏文侯魏斯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先后任用了李悝、魏成、田子芳、段干木、翟璜、西门豹、田文等,使魏国发展得很快。

李悝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魏文侯拜他为相国后,他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提出改革措施。在经济方面,李悝让魏文侯减轻农民负担,鼓励他们精耕细作,进行多种作物的兼种套种,增加粮食产量。实行“平籴法”控制粮价,在丰年时国家以平价收购粮食,储备起来;到粮食歉收的时候,国家再将储备粮平价卖给农民。这些措施稳定社会,促进了农业生产。

在政治方面,李悝建议魏文侯废除旧有的世袭职禄,按照对国家的功劳、贡献大小,来授予官职和俸禄。他还健全了国家的法制,汇集当时各国的法律的长处,编成《法经》,在魏国颁布执行。《法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

魏文侯任用的贤良之材,有的善于领兵作战,有的善于治理地方,他们人尽其才,成绩显著。

邺城是魏国的北方边境重镇,魏文侯派西门豹去那里当太守。西门豹上任后,看见田野荒芜,百姓穷苦,就想改变这里的面貌。

西门豹先调查了解情况。他把自己打扮成商人模样,来到乡间百姓中间访问。百姓痛心疾首地告诉他,这几年,漳河水经常泛滥,冲毁庄稼,淹没村落。当地官吏和豪绅不是想办法治水,反而勾结巫婆,大搞迷信活动。每年春天,巫婆就到百姓家寻找漂亮的女孩子,强行聘娶为河神的新娘。,为了河神娶亲,还专门搭了一座斋宫。举行完送亲仪式后,就将姑娘装入一只芦苇编成的船内,推入漳河。有钱的人家,还可以买通巫婆,让她再选一个;没有钱的人家,就带着女儿逃走。这些地方官吏还挨家挨户摊派彩礼,百姓苦不堪言。

西门豹听了这些情况,十分气愤,下决心破除迷信,惩治坏人。又到了河神娶亲的日子,西门豹带着一些卫兵亲自去参加仪式。只见一个年老的巫婆,带着二十多个年轻的女弟子,在前面装神弄鬼一番后,就要将穿着盛装的新娘装进芦苇船。西门豹对巫婆说:“且慢!让我先看看新娘漂亮不漂亮。”

说完,西门豹走到姑娘面前,看着哭得像个泪人的姑娘,不由得怒火中烧。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这个姑娘长得太丑,若送给河神,河神一发怒,又要闹水灾了。麻烦你去告诉河神,我们重新选一个漂亮姑娘给他,过几天再送去。”话音刚落,卫兵们上前来抓住巫婆,把她扔到河里。人们都看呆了,谁也不敢出声。

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老巫婆去了那么久还不回来,再派两个年轻的去看看。”又命卫兵扔下两个女弟子。

再过一会儿,西门豹对坐在身边的地方官说:“看来这些女流之辈不能把我的话传给河神,还是麻烦你去一趟吧。”

地方官还没有反应过来,已经被卫兵扔进河里。

又过了大约一个时辰,西门豹注视着河面。突然他转过身来,对着豪绅们说:“这几位都没回来,看来他们办事不牢靠,是否请你们几位……”

那些豪绅和小官吏们吓得浑身发抖,趴在地上向西门豹求情。西门豹说:“看样子你们都不愿意去,那么,我想个办法,开渠引流,治理河水。百姓出力,你们要出资。”那些人连声点头称是。

西门豹发动邺城百姓挖河开渠,疏通河道。一方面防止河水泛滥,一方面可以引水灌溉良田。根治了漳河水患后,邺城的荒野变成千顷良田,粮食连年丰收。为了不忘西门豹的功劳,当地百姓就将开凿的引水渠叫“西门渠”。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便任他为西河守将。西河是魏国西部边境,是与秦国连接的交通要冲。吴起上任后,和士兵们同吃同住同甘苦,深受士兵拥戴。他刻苦训练军队,修筑牢固的城池。同时,趁秦国内部争权夺位,无暇顾及边防之机,率军渡过黄河,夺取了秦国在黄河西边的五座城池。

从此,魏国越来越强大起来。

神医扁鹊

扁鹊是齐国人,姓秦,名越人。因为他治病的本领很高,人们把他的名字渐渐淡忘了,而用传说中黄帝时代名医扁鹊的名字称呼他,说他是扁鹊再世。

扁鹊周游列国,替百姓治病。他在赵国邯郸,看到许多妇女患一种非常折磨人的疾病,他辨症施治,为那里的妇女解除了痛苦。他到了周国,为老年人治疗耳聋眼花的疾病。在秦国小儿发病率很高,他摸索草药药性和配方比例,终于研制成草药偏方,治疗儿童常见病,收效显著。总之,扁鹊走到哪里,就用他高超的医术为那里的百姓治病,很受百姓的欢迎。

有一回,有个人“死”了好几天。扁鹊从那里经过,询问那人患什么病而死。那人的家人说:“是突然昏迷致死。”扁鹊为那人仔细诊断一番,断定这不是死,而是一种严重的昏迷。扁鹊给他扎了几针,不一会儿,奇迹出现了,那人竟活了过来。扁鹊又给他吃了些药,把他的病治好了。人们就都称赞扁鹊治病有起死回生的本领。扁鹊说:“这个人本来没有死,我不过是把他救治过来罢了。”

公元前378年,扁鹊回到齐国,齐国君桓公午把他当做贵宾招待。有一天,扁鹊进见桓公午,发现他脸色不好,就对他说:“主公有病,病在表皮,要是早治,就能医好。”

桓公午说:“我没有病。”

桓公午送出了扁鹊,对左右大臣说:“做医生的就是想赚钱,人家没病,他也想治。”

过了五天,扁鹊见了桓公午,说:“主公的病已进入肌肉里,要是不医治,就会加重病情。”

桓公午仍然说:“我没有病。”他有点生气。

又过了五天,扁鹊特地再来看桓公午。他说:“主公的病已侵入脏腑,再不抓紧治疗,恐怕更难医治。”

桓公午听扁鹊这样说,干脆不搭理他了。扁鹊无可奈何地退出去了。

又过了五天,扁鹊看见桓公午,一句话也没说,转身退了出去。桓公午连忙叫人问他,扁鹊说:“病在皮肤,可以用热水烫洗,药物热敷;病到了肌肉,可以用针灸治疗;病到了肠胃,煎汤药还可以治疗;现在主公的病已经进入骨髓,没有法儿治了。”

果然没有几天,桓公午病倒了。他赶紧派人去请扁鹊,扁鹊早已到秦国去了。不久,桓公午就病死了。

桓公午死后,他的儿子即位,就是齐威王。扁鹊因为医术高超,名声很大。不料,秦国太医李醯妒忌扁鹊,派刺客把他杀了。扁鹊为后世留下一部中医书《黄帝八十一难经》,成为中国医学的宝贵财富。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商鞅于公元前361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对战国末年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大国。反映并加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赋税改革,也迟于关东各国很多。如鲁国“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国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后186年。

可是这时,秦国已使用铁制农具,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下令废除人殉的恶习。次年又迁都栋立,决心彻底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秦孝公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吴国的吴起变法等。

商鞅变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这种社会变革、变法运动体现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规律。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一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在魏相公叔座门下任中庶子(或作“御庶子”)。公叔座临终前将其推荐给魏惠王,惠王不能用。商鞅闻秦孝公下令求贤,发愤图强,乃离魏去秦,以变法强国之术说孝公,孝公大喜。但甘龙、杜挚等大臣对变法并不赞成,他们制造舆论,以为“智者不变法而治”,“法占无过,循礼无邪”,孝公不为所动,仍以商鞅为左庶长,下令变法。

变法令下达后,商鞅以三丈之木置于国都南门,募民有能徙木于北门者赏十金,但无人响应。他又将赏金增至五十金,有一人应募,即获得五十金,以此来取信于民。当时太子犯法,商鞅刑其师傅公子虔、公孙贾。《战国策》对此事的评论是:“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商鞅执法敢于不避贵势,在秦国震动颇大,这是上下都能奉公守法的重要原因。

新法令推行几年后,秦国百姓家给人足,臣民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故国势蒸蒸日上,孝公以商鞅为大良造。两年后,秦从雍(今陕西风翔)迁都咸阳,并第二次下变法令。

孝公二十年(公元前342年),秦国富强。周天子和诸侯派人向秦祝贺。次年,秦乘魏在马陵之战中的失利而伐魏,魏公子昂率军拒之,商鞅用诈谋虏取昂而破其军,魏割河西(今陕西东部)向秦求和。商鞅以此战功受封于商(今陕西商县、河南西峡一带)十五邑,号称商君。

商鞅相秦期间,商鞅因执法较严引起秦贵族的怨恨。孝公卒后,太子惠王立。公子虔之徒为报夙怨,告商鞅有谋反企图,派官吏逮捕他。商鞅打算逃入魏国,魏人因公子昂曾中其计而丧师,故拒不接纳。商鞅不得已而归秦,乃与其徒属发邑兵攻郑(今陕西华县),兵败被俘。惠王车裂商鞅,并灭其族。

商鞅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要求,从其“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论点出发,强调教育改革,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是重农战,要富国强兵就必须进行法制宣传,培养法治人才。商鞅抨击了提倡以涛、书、礼、乐为教育内容的儒家,主张“燔诗书而明法令”,要用鼓励耕战为内容的法治教育代替“先王之教”;认为法治是德治的基础,法令必须“明白易知”;应以法官为师,给民众解释法令,使“万民皆知所辟就”,把教育作为宣传法制和培养法治人才的工具。商鞅著有《商君书》传世。

P34-37

序言

年鉴学派史学大师布洛赫的小儿子曾经天真地质问父亲:“历史有什么用?”

有人说,历史都是过时的东西,没有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历史虽是过去的事,但人心处境却是类似的,相似事件的发展往往是相似的。学习历史,可以洞悉系列事件的发展规律,可以知晓事物的发展趋势。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史,有浩如烟海的典籍,也因此而区别于世界各国的不同历史而独放华彩。灿烂的历史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它是国人历劫不衰而必将复兴的坚实基础。浩如烟海的典籍反映了中国人对自己民族历史的重视和珍爱,中华民族也因此在世界上享有“历史的民族”之美誉。

什么是“历史”?《说文解字》里说:“历,过也,传也。”“过”是指空间上的移动,“传”则表示时问上的移动。国学大师王国维则考证,“史”在甲骨文、金文中的原始意义是手持簿书之人,也就是专门藏书、读书、写书的人。所以,历史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

学习历史的动力,来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求知的欲望、探秘的好奇和保留记忆的观念、面向未来的自信。学习历史的人具有一种独特的精神,即尊重客观历史事实的求真精神、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精神、品评历史人物的抑恶扬善精神、记录人类文化和民族传统的传承精神、培植民族凝聚力的聚合精神、与文明共进的时代精神、关怀社会生态的人文精神和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的尚智精神。

古人说“读史使人明理”,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我们渊源辉煌的历史宛如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当我们在史学的天空中翱翔时,就会觉得金玉玑珠皆是奇珍,琳琳史文学而不倦。它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我们华夏子孙引以为荣的资本!

五千年的文明史,记录了我们祖先漫长而曲折的奋斗历程,记录了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记录了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那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件,反映了华夏之邦的胸襟与睿智。其智慧宏大博深,其发明伟大绝伦,它彰显着先人的生存法则,蕴藏着英雄的成败之数,刻印着历史的发展规律,因而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民族的历史常识订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学习历史可以明志,更多知晓自己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

学习历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学习历史可以以史为鉴,避免我们犯类似的错误,避免走弯路。

学习历史可以借鉴其经验,可以使我们多一些方案从容应对现在的问题。

学习历史让我们学会了推敲,真实的都是经得起时间推敲和考验的,虚假的是经不住时间推敲和考验的。

学习历史可以培养一种独特的气质。三国风云唤起人们的磅礴之志,魏晋历史铸就人们的桀骜不驯,汉唐盛世激起人们的自信豪迈,两宋衰弱使得人们哀婉惆怅,元清扩张凸现人们铁血杀伐。千姿百态的历史现象塑造了形象各异的魅力人格,学习历史可以汲取兴盛衰亡的教训。

学习历史更是我们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途径。我们为什么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与其他民族最根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认同感。有着深刻华夏历史意识的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因此,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做一个成功的中国人,就不能不精通历史,不能不通晓常识。本书是一本浓缩中华历史文化知识精粹的储备手册,内容贯穿历史,从古到今,脉络清晰,广搜博采,去糟取精,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可读性强。它以短小精悍的文字,娓娓讲述历史的精彩,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我们希望这本书也能给广大读者成功的助力。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9:59:33